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2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3 .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4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5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教学重点】1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2 .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教学难点】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2 .能根据语义表达
2、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二、学习“交流平台”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出示课件3、4)预设1:大青树下的小学跟我们的学校有很大的不同,那是一所边疆小学。花儿也有学 校,花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学习。还有古代的私塾,那时的学习方式跟现在有很大 的不同。预设2:我读到了很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有的是第一次读觉得陌生的词语,有的是想象 奇特的句子,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累一首古诗。2 .看图了解诗意。(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3、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 跳卜.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 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3 . 了解作者。袁枚(1716 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 评论家。4 .初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重点指导“牧” “振” “槌”的读音)(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械:“树荫”的意思。“林械”是指茂密的树林。欲: 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3)
4、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槌。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 刻的心情呢?美美地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5 .尝试背诵。胃植理板书语文园地
5、所见牧童林槌黄牛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念教学反思“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课文中的句子和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 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 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教学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再 让学生自由练读,让学生发现朗读的方法。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 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 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占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
6、的,引 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预设3:我把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摘录到了积累本中。2 .读句子,明出处。(出示课件5)(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两个例句,学生练读。(2)指名学生读第一个例句,发现这句话出自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3)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例句,教师适当说明:这个例句和花的学校语言风格相近, 也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指导读准“更夫”的“更”。3 .引导学生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1 出示课件6)预设1:这两个句子跟平时的句子有点不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和蝴 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2 出示课件7)预设2: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
7、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4 .(出示课件8)让学生抄写积累这两个例句。教师再次提示: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5 .(出示课件9-11)引导学生交流课内有新鲜感的句子。预设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 敬礼。预设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预设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 吹着口笛。预设4: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 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预设5: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
8、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预设6: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 值得。”6 .(出示课件12、13)引导学生拓展交流课外有新鲜感的句子。预设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预设2: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 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设计意图:“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外阅读中有特色的、自己 感兴趣的词句,并培养主动积累的意思,逐渐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3 .(出示课件14)请
9、学生尝试朗读“词句段运用”第2题中的句子,思考:怎样朗读才 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1)(出示课件15)明确朗读要求: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一标:用“”标出重音。练一练:再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2)学生自由朗读句子。(3)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课文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方法1: 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方法2: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4)(出示课件16-1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情,点拨朗读重音的方法。妈妈,我要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预设:学生认为“真的”应该重读。“那些花朵”是天真烂漫、渴望自然的儿童的化身, 所以花儿也要像小朋友一样需要去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
10、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预设:学生认为“一点儿”应该重读,这个词语说明孙中山对书里说的意思是真的丝毫 不懂,正因如此才产生了 “问”的念头。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预设:学生认为“就是”应该重读,“就是”这个词体现了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求,就算 挨打也要不懂就问,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第一句“真的”“地下的”、第二句中的“一点 儿”、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分别是朗读是要强调的重音。注意重音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可以重读,如第二句的“一点儿”;可以轻读,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也可以慢读,如第 三句的“不懂就
11、要问“,慢读更能表达句子的语义。4 .(出示课件19)请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朗读课内外阅读中相关词句。句子1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 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句子2: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 和小路(设计意图:读好重音是十分重要的朗读技巧,让学生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 中的重音,以更好地表达情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2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3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
12、用”第1题1 .多种形式读成语。(1)(出示课件3)教师示范读成语:披头散发。(2)(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成语: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 脑、张牙舞爪;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比如,男生一一面红, 女生耳赤。2 .交流成语特点,并分类整理。(1)(出示课件5)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描 写人物的成语。(2)(出示课件6、7)引导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这两组成语的特点,然后全班交流,注意 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比如:这8个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园地 优质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