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神之争与自然权利论的“内在亲和性”.docx
《论诸神之争与自然权利论的“内在亲和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诸神之争与自然权利论的“内在亲和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诸神之争与自然权利ie的内在亲和性摘要: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论”和韦伯的“诸神之争”两种理论历来被视作对立。通过揭示真正的“诸神之争”和“自然 权利论”,有助于厘清施特劳斯和韦伯在价值多元、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及历史主义立场三个方面的对立和共识,进而探究 “诸神之争”和“自然权利论”在公私领域之配合、“意见”中达致真理的进路及“诸神之争”为“自然权利论”提供展示自己的理论 空间三个层面存在的“内在亲和性”。希冀通过探究两种理论对多元价值的态度和观点,为解决中国目前遇到的现实问题, 即多元价值激烈对撞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可供参考的思路。关键词:韦伯;施特劳斯;诸神之争;自然权利;内在亲
2、和性一、引言作为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列奥施特劳斯和马克斯韦伯无疑是学术界举足轻重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尽管两位学 者未曾谋面,但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中,用一整章的篇幅来表达自己对韦伯思想的最为猛烈的批判尽管 施特劳斯的用词还是显示出了作为学者的克制。这也足以表明,在施特劳斯看来,韦伯的思想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其他 学说难以企及的力量。其要害最大,故单列一章,对韦伯展开攻击。两位学者争议的焦点,便是今日为大家所熟知的“诸 神之争”和“自然权利论”。“诸神之争,是韦伯在其著作中表达价值多元理论的一种文学性和神话性的用法。其意在表明, 在现代除魅之社会,价值领域呈现出诸神各个价值观或者价值体系的乱
3、斗,而这其中又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神可以 在这场混斗中胜出,所有的一切全都凭理性个人的理性决断选择侍奉哪一位神并让它主宰自己。针对韦伯“诸神之争” 所可能导致的价值虚无,施特劳斯针锋相对地抛出了“自然权利论”用以收拾这个价值混乱的场域。在施特劳斯看来,善 和恶是决然对立的,韦伯式的价值多元将把人引入无穷无尽的堕落之中。因此,我们必须试图克制西方自近代以来就不 断被彰显和赋魅的“权利”哲学,而应当试图回到古典时期的“义务”哲学当中去。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著述颇丰,为我们进一步钻研两位学者的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 两位学者在某种程度上的封峙,对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论”和韦伯的“诸
4、神之争”两种理论学说,很多学者往往将其视作对 立1172-194。也有以价值整合的方式将包括这两种理论在内的所有理论都包容在一个社会体系之中的尝试24-14。还 有学者认为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论”以降维打击的方式化解了韦伯的“终极价值冲突”3128-132。无论以何种方式解构两 个理论,都需要回到两个学说本身,寻求共识,剖析差异,而后得出结论。本文将通过一种另类的“思想实验”,即站在韦伯和施特劳斯的立场上回应彼此,让两位思想大师“直接对话”,有来 有往(1) o在厘清两种理论的共识和差异的基础上,分析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论”和韦伯的“诸神之争”两者之间所暗含 的“内在亲和性”,反对将两种理论视
5、作决然对立。同时借由对两种理论的探究和发现阐述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 现实问题诸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的一些启示和反思。二、韦伯视角下真正的“诸神之争”韦伯的回应施特劳斯作为韦伯的后辈,他主要生活在一个人的个性更为张扬 的年代,即今天所谓的后现代。相比韦伯生活的19世纪,那个科学战胜一切、理性无上光荣的年代,科学和理性的价 值在20世纪受到了“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多的冲击。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开始,越来越多的反理性主义思想发展壮大, 并在20世纪开花结果。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哲学等学说流派活 跃在20世纪思想界的舞台之上。施特劳斯正是在这些思想的
6、影响下,尤其是在海德格尔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学术观 点。具体而言,在海德格尔的激发下,施特劳斯坚持了自己回归古希腊传统政治哲学的信念,试图在西方文明受到现代 性冲击、这种冲击可能导致西方文明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挽救整个西方文明。而施特劳斯认定,韦伯的“诸神之争” 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应坚决反对。在施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中,整个第二章(自然权利论与事实和价值的分野) 437-81批判的矛头直指韦伯。由于施特劳斯有其宣扬古典政治哲学的需要,在大破大立之下,他的理论有矫枉过正之 虞。是以当施特劳斯对韦伯展开猛烈攻势时,他自己也暴露出了很多破绽。那么,韦伯的学说如何利用这些破绽来回应 施特劳斯对其做
7、出的价值多元主义之虚无、社会科学方法论之荒诞以及历史主义立场之缥缈的批判?2任剑涛.“诸神之争”:现代政治理论的价值纷争与整合J.社会科学,2013, (8).网曹明,苏婉儿.自然权利与诸神之争评施特劳斯对韦伯的批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4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6.5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霍布斯.利维坦M.黎廷弼,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7杨子飞.社会科学、价值判断与科学的价值:评施特劳斯的韦伯论述J.社会,2011, (6).8马克斯韦伯.社会科
8、学方法论M.韩水法,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9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白中林.诸神之争、法制型支配与正当性韦伯合法性理论的再认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12艾偷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战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3凯斯桑斯坦,社会因何要异见M.支振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Abstract: The theory “Natural Right“ expressed by Leo Str
9、auss and “the Conflicts of Gods” expressed by Max Weber are always regarded as opposites. By revealing the real uthe Conflicts of Gods” and “Natural Right,this essay will clarify the oppositions and consensuses between Strauss and Weber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multiple values, social science methodo
10、logy and historicist position. Furthermore, it will explore the three-level inner affinity between “the Conflicts of Gods“ and theMNatural Right: the coopera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fields, the approach to the truth within “opinion, and the theoretical space left by the “the Conflicts of Gods for
11、the uNatural Right*. Finally, by exploring the viewpoints of the two theories on multiple values, it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reference ideas for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namely the modernity caused by the intense collision of multiple values, currently encountered in China.Key word
12、s: Max Weber; Leo Strauss; the Conflicts of Gods; Natural Right; inner affinity(一)价值虚无主义施特劳斯对韦伯的批判首当其冲便是韦伯关于终极价值之冲突的“诸神之争”的论断。“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 理智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时代。”5199在科学的强大冲击下,往日神秘的仪式和说教被揭开掩面之纱而 以真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但科学无论多么强大,其仍有局限,而科学最根本的局限是它还不够强大。科学没有全然揭 开整个世界尤其是关于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的面纱,构建一套严密的用以解释人和世界的科学框架体系,这给了
13、启示(神秘之物)以存在的空间。虽然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样态,人们也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上的极大 便利。“它是不是表示,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对于自身的生存状况,都比一个美洲印第安人或者一个霍屯督人知道得更 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5175科技进步带来的理智化进程,致使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呈几何式爆发,“我们搭 乘电车,对车为什么会前进一无所知,除非你是专业机械师”5175。这样的“专业化”进程造成的一大后果便是人们可利 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但对于“工具”背后蕴含的深刻机理却无法掌握。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典型范例是亚里士多德,不再 可能出现。所以,“智识的清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便
14、是学者最基本的德性。总的说来,科学能解释电灯怎样发 光,却无法解答电灯发光的意义。意义是被创造出来的、专属于人的,不同事物对不同人必然或多或少具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个体的内在独立,这些都导致不存在一个先知式的人物对一切事物的价值都能做到了然于心。所以,意义或者价值, 在韦伯看来,全然属于私人性的事务,其最终的裁决权在每个个体的手中。“个人必须自己决定,对他来说,哪一个是上 帝,哪一个是魔鬼。5189而韦伯得出结论之处便是施特劳斯开始批判之所。“在我看来,韦伯的命题必定会导致虚无主义或者是这样的观点: 每一种取舍,无论其如何的邪恶、卑下或者无辜,都会在理性的祭坛前被判决为与任何别的取舍一样合理。
15、这种必然性 的准确无误的征兆,从韦伯对西方文明前景的阐述中就可以看出。要么是精神的重新焕发,要么是被一种突发性的自鸣 得意感掩饰起来的机械地僵化。”444这里的批判,施特劳斯无疑使用了归谬法,虽然不是“归到希特勒”(2),却也是 以断章取义之法将施特劳斯的“诸神之争”强行披上了韦伯的大衣,然后指摘这“大衣”多么地不合身。为了理论宣传的需要, 施特劳斯事实上忽视了韦伯关于“诸神之争”的诸多限制。第一,“理性人”预设。韦伯认识到现代社会以科学祛除迷魅的现实,往日基督教“大一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科学 给了我们以智识上的“清明”,对于神秘之物不再盲从盲信,同时人们拥有更多的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科
16、学的助力 之下,人的理性判断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每个人有能力也有资格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根据霍布斯的理论,“自然 权利是指每个人按照自己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因此,这 种自由就是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6。韦伯将终极价值的选择权交给每个个人, 个人就是何者为最适当的价值的当然判断者,两者理论的阐释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却是施特劳斯所根本反对的 4169-206。但施特劳斯也没法否认,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人的尊严,实乃人之为人的本性。韦伯相信人之 理性算计的强大,“理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侍奉的“神明”,而这也在
17、一定程度上挡住了施特劳斯的另一番攻势451。第二,责任伦理的兜底。韦伯区分了两种伦理准则,“心志伦理”和“责任伦理”5271。对于心志伦理,韦伯承认这 是一个属于“彼岸”的伦理,它太理想了。“若一个纯洁的意念所引发的行动,竟会有罪恶的后果,那么,对他来说,责任 不在行动者,而在整个世界、在于其他人的愚昧,在于创造出这班愚人的上帝的意志”5273。秉持着这样的伦理信念行 动,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才是导致施特劳斯式的“诸神之争”出现的强大心理推力。我以绝对的虔诚投身于一个 天使的怀抱,而实现它不需要做任何理性的手段分析和现实结果考量。韦伯早已预见到“心志伦理”的可怕后果,从而一 开始就坚持“
18、责任伦理”的立场,并与“心志伦理”划清界限,这也与韦伯的“理性人”预设相呼应。我们必须考虑我们行动的 后果,无论我们侍奉诸神之中的哪一位。当我们的“侍奉活动”无论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都应该将其归因于自己的 行为,并正好通过实践检验我们的“信仰”。与之呼应,韦伯预设的“理性人”的特征之一,便是通过“计算”选择侍奉的神以 及侍奉的方式。这样理性人在责任伦理的约束下,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势必要弄清诸神的实质并在实践的检验下辨识诸 神,哪怕这个神事实上是“魔鬼”假扮的。第三,“人格”(3)概念适用的限制。施特劳斯认为,韦伯更改了高尚和卑下的标准,韦伯的绝对命令可以表述为“按 照你的意愿去追随上帝或者
19、恶魔,但不管你做出何种抉择,都要付出你全部的身心和力量”447。高尚于是变成全身心 投入于一项事业侍奉那个你所认准的神灵,卑下则意味着逃避于侍奉诸神中的任何一位,在韦伯看来,要成就“人格” 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完全地献身于某一事业449。施特劳斯这样做也是在为哲学生活纯理论的生活的正当性 和可能性做出辩护。但事实是,韦伯的“人格”理论也即施特劳斯上文之表述有着严格的概念界限。韦伯否认把“人格” 一种体现人之尊严的品格全然等同于所谓“个性”或者“个人体验”。并且,只有在学问领域、艺术领域和政治领域,那 些纯粹向具体工作献身的人,才有“人格”572。因此,施特劳斯的担忧是多余的,他着急把韦伯的理论
20、适用的范围扩 展开,就好像他比韦伯本人还要热切期望自己的理论可以适用到尽可能多的领域,以至于忽视了韦伯最伟大的品格 “智性的诚实”,一种克制自己狂妄的冷静和真诚。不是所有的事务在韦伯看来都可以称其为“事业”。但至少,在韦伯 谈论的三个领域里,全然献身工作的人是“高尚”的借用施特劳斯的评价。(二)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乃无稽之谈施特劳斯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批判除了针对韦伯对标自然科学构建社会科学体系的愿望之外,又再次回到了 对“诸神之争”的批判。“如实地把某种形态的生活描述为精神空虚,如实地描述没有睿识的专家和全无心肝的纵欲之徒, 对于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来说,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允许的。然而这不是很
21、荒谬吗? 451-52为了保住社会科学的客观 性地位,韦伯不遗余力地坚守价值中立的立场。然而施特劳斯认为,在社会科学当中禁止下价值判断,将会导致这门科 学的“混乱”(4)。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毕竟是以人为单位的社会,人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现象的复杂,如果不与那些价 值判断打交道,那么政治科学施特劳斯心目中真正的“社会科学”会是怎样一副模样453。实际上,施特劳斯再次使用了自说自话的方式混淆“社会科学”的概念。施氏的“社会科学”本质上是政治哲学,其与 韦氏的“社会科学”全然是两个范畴。政治哲学要求价值判断,更极端地说,政治哲学的目标就在于价值判断,在于分清 什么是善的生活,什么是恶的生活,进而引导人
22、民过一种幸福安宁、有德性的生活7215-220。韦伯的“社会科学”是对 标“自然科学”来建构的旨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科学”,遵循的是孔德的进路。既然自然科学的全部功能仅仅停留在解释 和说明自然现象,那么社会科学这个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也只能局限于说明人类社会现象。由于政治哲学探求 正当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至少有这个意图,所以在韦伯的理论框架下,其被归结到政治理论宣传的层面,是政治之 术而非政治之学,这样的政治哲学绝不是社会科学的门类。作悬价值与事实分野的主要倡导者,韦伯时刻规避在学术上做“价值判断: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价值 关涉的,但研究的结论却是价值无涉的。韦伯用以化解两者矛盾的方法
23、是提出了价值预设的方法论5182-185。价值预 设帮助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找到兴趣点和出发点,找到自己的“参照系”,从而确保研究工作不会“踩空”。韦伯对纯粹社会科 学的设想蓝图,是希冀社会科学承担描述事实,找出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尽可能地将社会现状诠释清楚的重任。而剩 下的则是社会科学所不能碰触的纯私人领域的价值判断。施特劳斯仍然不依不饶,“宗教社会学家们禁不住要区分那些企图通过奉承和贿赂他们的神祇而得到恩宠的人们, 与那些指望通过心灵的交流而得到恩宠的人们”453。“诸神之争”下,他们具有同等的价值至少在每个个人的选择面 前。所以,韦伯的学说无疑会导致价值虚无,善恶混淆。而所谓“价值中立”的社
24、会科学也是不伦不类,毫无意义453, 这是施特劳斯对韦伯学说做出的初审判决。韦伯的上诉则依靠彻底澄清“诸神之争”而非任由“施派诸神”横行霸道。韦伯所 欲表达的禁下价值判断,是奠基于理性人和责任伦理之上的。贿赂神祇所得到的救赎并不比虔敬神灵所得救赎在程度上 弱一对真心信奉贿赂神祇可得救的人来说确实如此,只要他日后不会在内心感到恐惧,而这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负 责。“理智化表明,在原则上,并没有任何神秘、不可测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原则上,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支配万 物。”5176事实与价值分野的意义在于明确韦氏社会科学将求真放在最高的位置上。事物可以被客观地描述出来,至于 它对于每个个体的意义或者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诸神 自然 权利 内在 亲和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