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秋天的怀念一、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1972 年患病回北京住院,双腿瘫痪。1978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 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小说命假设琴弦 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二、词语解释瘫痪: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局部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等连续不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侍弄:
2、文中指经营照管。三、创作背景: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 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 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 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四、问题巩固(一)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 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解析:面对“我”的“暴怒无常”
3、,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 容。“悄悄地” “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祥。二、解释词语(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 内集:家庭聚会。(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 解)(论:讨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7)欣然:高兴的样子(8)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9)未假设柳絮因风起:(未假设: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0)无奕女:指谢道镉(yun), 东晋有名的才女,
4、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三、翻译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 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镉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公 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
5、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 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 空中差可拟;未假设柳絮因风起。4.谢道镉对雪的描述是:未假设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 谢道镉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镉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六、问题探究1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 .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
6、到欣慰、快乐。“未 假设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镉的身份,这是一个有 力的暗示,说明他赞赏道据的才气。3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参考答案:柳絮团状与 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令合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有深刻的意蕴。4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 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 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5 .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例句:
7、撒盐空中差可拟。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假设鹅毛风中舞。6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一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一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口熏,北风吹雁雪纷纷。一一高适别董大陈太丘与友期一、注音:尊君在不(fbu) 非人哉(zdi)二、解释词语:(1)陈太丘:即陈蹇(Shi),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 人,做过太丘县令。(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3)期
8、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4)至:到 (5)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6)乃至:(友人)才到。(乃:才。)(7)时 年:这年(那时)。(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b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11)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12)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信:诚信,讲信用。(14)礼: 礼貌。(15)惭:感到惭愧。(16)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17)顾:回头看。三、翻译句子:陈太丘与友
9、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 午。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 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 耍。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 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 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 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
10、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感到惭愧, 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活”解析: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抚慰“我”。“扑” “抓” 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响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 之令人怆然。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解析:“憔悴的脸”说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 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4 .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
11、扁 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 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解析:仅仅因为“我”勉强(qidng)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 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 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 “禁忌”,才从“梦”中惊醒。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 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 “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 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二)“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解析:“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 事物。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
12、是甜美的歌声,或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 的热情。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 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解析:第2自然段“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 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第5自然段“我没想到她已经炳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 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 成熟了。(四)找出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叠用词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 恢复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
13、,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解析: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 和忍耐;“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搅“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 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说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 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 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的;“好 好儿活” 口语化表达,朴实而真切,万千牵挂与不舍,尽在不言中。五、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4、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解析:“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 天”是“我”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 乐观生活的象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了 母亲深沉的爱,了解了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2、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解析:第一个“好好儿活”说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 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 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
15、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 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散步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发表 各类作品近500万字。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著有小说诗礼人家透支时代花 样年月等。二、词语解释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文中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 景。分歧:意见不一致。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粼粼:文中形容水的明净。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霎时:短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所,位置。三、课文主要内容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
16、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 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表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四、问题巩固1、作者写“散步” 一事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解析:为了表达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反映作为承前启后一代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2、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解析:“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 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说明了 “我”对生 活的使命感。3、一家四口在田野中散步,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平凡的小事,作者却把它写得饶 有兴味,发人深省。请具体说说本文在布局行文时的特点。解析: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
17、。曲折一: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 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这是一波,在“我”的“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的 劝说下,“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母慈儿孝。曲折二: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 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于“我” 了,“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 “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 表达了 “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曲折三:当“我”做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
18、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 小脑瓜”,又兴一波,“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 亲的改变那么有悖常情了。可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祖母对孙儿的呵 护。这样,在一波三折中,作者把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写得风生水起,摇曳 生姿。五、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解析: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来的,“散步”这个题 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另拟标题,如母亲与儿子 选择背上的世界,这些标题与文章的中心相关;初春漫步大路还是小路, 这
19、两个标题提示了文章的线索。2、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解析:从外表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唯恐有闪失。从更深层面上来看,“我” 和“妻子”都已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 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当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说明了 “我”对生活有一 种使命感,对人生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 写的作用。解析:景物描写一:“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
20、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 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用:通过初 春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景物描写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作用:渲染了融洽的气氛,也推动了情节的开展。4、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 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解析:散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文字秀美隽永、蕴藉丰富,要读得愉悦、 深沉,表现出浓浓的亲情。秋天的怀念:语言朴实、催人泪下,要通过朗读表达出 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字里行间蕴含的自强不息、挚
21、爱生活的可贵品质。散文诗两首一一七色花一一荷叶-母亲一、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 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存了诗 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 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二、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首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诚地把他奉做“诗祖”。代表作 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冰心( 19001999),原名 谢婉
22、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1919年,她以“冰 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 寄小读者樱花赞等。三、词语解释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祷告:向神祈求保佑。沐浴: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嗅:用鼻子区分气味。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头。繁杂:(事情)多而杂乱。烦闷:心情不畅快。菌茗:荷花的别称,文中指含苞未放。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11 .鼓斜:倾斜,歪斜。12 .覆盖:遮盖。13 .慈怜:慈祥怜惜。14 .荫蔽:(枝叶)遮蔽。四、文章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淘气、可爱的
23、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 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五、问题巩固1、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解析:让母亲嗅到花香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一是印度人也喜 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 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
24、的 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 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 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 着妈妈。3、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解析:烦闷一一不适意一一不宁的 心绪散尽4、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解析:因为“我” 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解析:本段是文章
25、的主旨。把母亲比喻成荷叶,把“我”比喻成红莲,“心中 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托物言情 的写法)6、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解析:荷花是“我”,荷 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 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 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4、金色花中作者把孩
26、子想象成金色花来抒发母子之爱,这是什么写法?表达上有什么 好处?解析:托物抒情或借物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具体、生动、感人。世说新语二那么 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 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二、内容及中心:咏雪表达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掘儿时 过人的才华。陈太丘与友期表达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 “无礼”的故 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 到别人的尊重。三、 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四、古今异义: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2、 去:
27、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3、文义: 古,诗文;今,文章意思。四、一词多义1.顾: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相顾惊疑。 顾:看。(如顾野有麦场)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如三顾茅庐)2.信:那么是无信。信:讲信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老实。必以 信。信:实情。五、敬辞与谦辞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六、其它关键词L寒雪日内集。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5.未假设柳絮因风起。未假设:比不上。因:趁着、随着。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28、委: 丢下。 舍:丢下、舍弃。去:离开。7.下车引之。弓|:拉。8.乃至:(友人)才 到。 乃:才。9.公欣然日。欣然:高兴的样子。10.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七、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译文:陈太丘跟 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 开了。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译文:您跟家 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 是失礼。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 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
29、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 雪像什么呢?” 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假设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八、理解问答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 开发孩子智力。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 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 感到
30、欣慰、快乐。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镉的身份,这是一 个有力的暗示,说明他赞赏道镉的才气。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较“大 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答: “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 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 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柳絮”一喻 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 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而“撒盐”一喻
31、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一一“撒盐空中”, 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 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形容飞雪的比喻句:(1)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 白北风行(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 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 启发?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 元方批评对方“无信” “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 不能求全责备。(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 人”。假设元方能更大度些,那么更令人钦佩。(4)启发:做人要老实、守信、尊重他人。一、文学常识:咏雪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 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 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那么,记 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 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注音讲论(lin)雪骤(zh6u)差(chG)可拟 柳絮(xi)无奕(yi)谢道镉(yun)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