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docx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编稿:程彦芳 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了解阮籍、陶渊明及其诗文,了解两首诗创作的背景;2、理解体会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这两首诗歌中借景抒情或运用比照等表达技巧。知识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阮籍(201-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其父阮瑞是 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 小心翼翼。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 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
2、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 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 下多故,名土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 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怪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 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
3、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沼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 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 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 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 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 般的土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 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 “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
4、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 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2、创作(1)阮籍的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之诗, 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 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 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 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开展颇有贡献。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挖苦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 文笔辛辣至极。辑有集1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
5、 诗注。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 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 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 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 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2)陶渊明的创作陶渊明原本是以“兼济天下”的儒家的思想的奋斗目标的,他也确实也曾经为之努力过, 做过一些官。但是
6、,他却对官场、现实失望了,所以只能无奈地退守田园来“独善其身”。 官场、田园,是陶渊明的人生有着两个关键词。官场的意蕴在于进取,建功立业,实现大济 苍生的抱负。田园的意蕴在于退守,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坦然。可以说,官场加上田园才是陶 渊明生命历程的全部。然而,我们对于陶渊明的印象主要在他的田园世界里。提起陶渊明, 想起的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就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黄发 垂髻,怡然自乐”的桃园世界,陶渊明做的事,无非多是“欢然酌春酒,喝喝酒,“草盛豆 苗稀”,种种地,一派安静,一派恬淡,一派潇洒。这当然也是陶渊明,但这个陶渊明并不 立体,因为他缺少了官场的历程,或者说他隐
7、去了陶渊明的前半生,隐去了陶渊明归隐的前 提一一官场的生活。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仿佛已经找到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再苦 恼和忧愁,可是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白天的陶渊明是在田园世界里,那是宁静与坦然的世 界,可每到夜晚来临的时候,他的世界里没有了菊花,没有了桃花,也没有了豆苗,变成了 我们所陌生的脸孔。关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明代黄文焕陶诗析义有云:“十二首 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那么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因此,叹 人生苦短是贯穿这组诗作的核心意旨。3、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 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 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
8、段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从司马 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 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为恐怖的政治气氛。“天下名 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 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 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始 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地开展了 “建安文学”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 个人
9、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 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 问题。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 思考。因此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 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 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 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字词汇总1、薄帷
10、鉴明月鉴:名词动用,照2、荡荡空中景景:通假影,月光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掷;抛开。骋:驰骋课文精要理解主旨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王粲夜不能寐, 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怀乡的忧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却是为了抒发在险 恶的政治环境中的忧思,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 虑祸患,故发此咏耳。”(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 因兹发咏。”意指阮籍生当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 嗟”。而清人何焯那么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
11、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义门读书 记卷四十六)何氏以为阮籍的“忧思”比“忧生之嗟”更为深刻。史载诗人“善弹琴”, 他正是以琴声来排泄心中的苦闷。这里以“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着意写诗人的 苦闷和忧思。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诗人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思”,却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 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 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 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继续写景。写孤鸿在
12、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 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 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但是,文选六 臣注中,吕延济说:“夜中,喻昏乱。”吕向说:“孤鸿,喻贤臣孤独在外。翔鸟,鹫鸟, 以比权臣在近,谓晋文王。”好像诗中景物皆有所指,似有牵强附会之嫌。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 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 愁闷和痛苦的心情,也为五言咏怀八十二首定下了
13、基调。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诗人用象征的手法,通过他夜中难寐、徘徊 户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白日、素月、西河、东岭、遥遥、荡荡、万里、空中,这些词汇异常的宏阔、浩大,没 有大心胸,大手笔是绝写不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作为一个大诗人,他的词汇 是丰富的,不但可以有出赏菊、种豆的情调,他的胸次之中也有这般宏阔、浩大的意象。之 所以能呈现出这样的意象,不仅仅说明陶渊明的词汇丰富,更在于他的生命底色的波澜壮阔。面对着这样的场景,陶渊明又有何种深情呢?宏大的场景,开
14、阔的境界,是在表达诗人 的慷慨豪迈、信心万丈吗?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那么是从 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 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 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中“冷”字,外表上是写枕席冷,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冷。这里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前两句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只有挥
15、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借酒浇 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后两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 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此题第五首云:“忆我少壮时,无乐 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饮酒第十六首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可见渊明平生志事,在于兼济天下,其根源乃是传统文化。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 之价值不能够实现,此实为古往今来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诗中“掷”之一字,“骋”之 一字,皆极具力度感。唯骋字,能见出志向之远大;唯掷字,能写出日月之飞逝。日月掷人 去愈迅速,那么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终晓,谓从
16、夜间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获骋,不禁满怀苍凉悲慨,心情彻夜不能平静。 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终晓不能静,志士悲怀,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 致意焉。全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诗人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 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抒发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 的寂寞。写作特色咏怀八十二首(其一)1、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自己夜里难寐徘徊户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难以名状又 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2、采用动静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都是动。此处的动以如磐夜色 为背景,动更衬托出
17、夜的死寂、夜的深重。茫茫夜色笼罩的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 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3、通过具体的意象书写孤独之情诗歌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意象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 心情,书写了强烈的孤独感和忧生惧祸之叹。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杂诗十二首(其二)1、景、情、理交融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诗人心情的孤独,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清冷的夜气、 无垠的宇宙、短暂的人生、流逝的光阴、未酬的壮志,这些都非常和谐地交融在一起。2、刻画、渲染,意境独到“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浩渺的宇宙,也是 一个飘渺的虚空;“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气变悟时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咏怀八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 咏怀 八十二 其一 十二 其二 知识 讲解 语文 新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