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docx
《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检验与临床知识汇编呼吸系统疾病一.呼吸道感染:1 .血象:如为病毒引起,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0。35如为细菌引起。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0.752 .抗“0”:如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感染,ASO常600u,并在感染后3-4周内达到高峰,持续 数月。3 .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溶血性链球菌,但由于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此种培养阳性率 并不高。4 .酶学检查:在并发心肌炎、风湿病时常作心肌酶谱测定,主要检查。HBDH,AST,CPK,CKI,LDH,MB,TnT 等。5 .免疫学检查:在并发急性肾炎时,常做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微球蛋白等检测,并做尿常 规检查;在并发
2、心肌炎时,还可做抗心肌抗体(AMA),抗心脂抗体(ACA)测定;在并发 内湿病时,还可做C反应蛋白(CRP) IMJ PGH o二.支气管哮喘:1 .白细胞计数: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增高,通常在(1015) *10E9/L,发作期嗜酸性粒 细胞分类计数及直接计数均增高。2 .、痰液涂片.皮肤敏感试验,如皮肤划痕试验、挑刺试验、皮内试验。3 .特异性致敏原的体外试验,如放射性过敏原呼附试验(RAST) o.血液及呼吸道分泌液内免疫球蛋白IgE、IgA、IgM等到测定。三.肺炎:1 . WBC计数.痰涂片检查2 .痰、鼻、咽拭子培养. ESR3 .冷凝集试验(CAT).补体结合试验:;在发病10天
3、后可出现阳性(1:40-1:80)四.肺结核:1 .结核菌的常规检查:痰涂片或培养. ESR2 .结核杆菌的基因检测.结核杆菌的抗原、抗体检查3 .机体免疫功能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清白介素2测定;结核 菌素试验(OT、PPD).生化检查:腺昔脱氨酶(ADA);铜蓝蛋白(CP,CER)(作为结核病活动性治疗效果的监测 指标);总唾液酸(TSA);乳酸脱氢酶(LDH);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抗结核药物副作 用的观察)。五.结节病:15.RPI:增大,可作为再障与溶血性贫血的鉴别。五、急性白血病血象:Hb减低,RBC减少;PLT明显减少;WBC部分增高者可达100*10E9/L
4、;亦有正常 或减低者,有时甚至可2,0*10E9/L; WBC分类可见原幼细胞。5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甚至极度活跃,少数可见增生低下,分类中相应原始细 胞30%,红系、巨核系细胞受抑制,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系增生低下。1. HCT:减少。2. PCT:减少。3. ESR:增速。4. ELT:缩短。5. AT-IH:增高。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减低。6. CRT:收缩不良。7. P-TG:减低。8. PF4:减低。9. VWF:减低。10. 抗碱血红蛋白(HBF):增高。11. 血清Mg:增高。12. 血清Cu:增高。13. 血清锌:增高。14. SF:增Wj。15.
5、CER:增高。16. 氨基酸氮:增高。17. ADA:增高。18. LYSO:增高。19. LT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0. E-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1. EAC-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减低。22. Es-RFT: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3. ACP: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增高。24. PF13:增高。25. Cll:增高。26. PS:增高。注:细胞化学染色(CCS)可鉴别三种主要急性白血病: 细胞化学染色 急粒 急淋 急单 过氧化酶+-+- 碱性磷酸酶- + +- + 非特异性脂酶+ - + NaF抑制不抑制能抑制 糖原反应 +-+ 溶菌酶-+ 六、慢性粒细
6、胞白血病血象:WBC明显增高。血片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 晚幼、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细胞一般为1%-3%,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增多。早期血 小板在正常范围,晚期逐渐减少,并可出现贫血。1. 骨髓象:是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以粒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可增至10:l-50:lo其中中 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粒细胞不超过10%。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细 胞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减低,呈阴性反应。治疗有效时活性可恢复,复发 时又下降;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稍升高。3. HCT:减低。4. PCT:增高。
7、5. Coombs:直接试验可为阳性。6. PT:延长。7. CT抑制物:减低,但慢粒急性变时增高。8. 分子生物学:ber/abl融合基因阳性。9. SPE:低Y-蛋白血症。10. EA-RFT:增高。11. EAC-RFT:增高。12. Smlg:增高。13. 免疫球蛋白:IgA、IgM降低,IgE、IgG增高。个别病人血中还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14. MP:阳性。15. CG:阳性,I型(单克隆型)常增高。16. 半乳糖转化酶:阳性。17. ACP:增Wj。18. 染色体:有ph,染色体,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象:WBC明显增高。淋巴细胞比例250%,绝
8、对值25*10E9/L,持续时间23个月。形态 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晚期Hb、RBC、PLT减少。1.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系明显增生,淋巴细胞比例40%,以成熟淋巴 细胞为主。红系、巨核系到晚期增生低下。2. 免疫分型:B慢淋:Sig弱阳性,成k或入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阳性,CDM CD22 阴性;T-慢淋:CD2、CD3、CD8 (或 CD4)阳性,CD5 阴性。3. 染色体:约50%出现异常,其中以12、14号染色体异常多见。12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于 B-慢淋,以12号染色体三体最多见。90%红细胞中有Ph染色体出现,对本病
9、有确诊价值。4. HCT:减低。5. Coombs:直接试验为阳性。6. EOFT:开始溶血时间与完全溶血时间均增加。7. PT:延长。8. CRT:收缩不良。6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PF3:延长。9. TXA2:减低。10. (血清磷)IP:增高。11. Mg:增高。12. Cu:增昌j。13. Zn:减低。14. CER:增高。15. AAN:增高。16. ChE:减低。17. ALD:增高。18. LAP:增高。19. LDH:增高。同时同工酶LDH2、LDH3也增高。20. Cr:增高。21. UA:增高。22. CH50:减低。23. TCS:减低。24. EA-RFT:增高。25. N
10、BA:显示杀菌力低。八、多发性骨髓瘤血象:RBC、WBC、PLT均减少,合并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中骨髓瘤细胞计数2*10E9/L, 具有诊断价值。1. 骨髓象:骨髓中浆细胞增多,且有形态异常,具特异诊断意义。2. URT: 90%有蛋白尿或管型尿。3. ESR:增速。4. HCT:减低。5. CAT:滴度增高。6. B-TG:减低。7. PF3:增加。8. PF4:减低。9. Ca:正常或稍高。10. IP:增高。11. G:增高。13.SPE: B球蛋白、Y球蛋白增高。14. 3 2-MG:增高。15. LPE:增高。16. ACP:增高。17. SOD:增高。18. LDH:增高。19.
11、 PF1:增高。20. LYSO:增高。21. UA:增高。22. NBA:杀菌力减低。23. 免疫球蛋白:IgA增高、IgG增高、IgM增高、IgD增高。24. MP:血清中可出现大量MPoCG:增高。25. CRP:增高。26. B-JP: 60%-80%的病人阳性。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出血过多者RBC、Hb减低。本病主要为PLT明显着少,常 100*10E9/L, PCT减少。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1. 骨髓象: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急性型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 增多,慢性型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2. PadT:减低/CRT:是血小板功能的诊
12、断筛选试验,ITP表现为收缩不良,可用来鉴别ITP与血小板,前 者凝血时间正常,血块回缩时间极差,后者凝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时间正常。3. PAIg:增多。可作为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鉴别诊断,前者增多,后者正常。4. PGI2:减低。5. ACP:增高。6. PAGMT:阳性。十、血友病.血象:WBC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提示有深部组织血肿伴感染;如Hb减低, 常提示反复出血,病程较长。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均正常。1 .CT:重型延长,余正常。3. ft:血友病a、b、c显示因子vmxxn缺乏;因子n、v、x严重缺乏。pf8缺乏是血友病 A的主要原因,PF9缺乏是血
13、友病B的主要原因,PF10缺乏是血友病C的主要原因。4. APTT:延长。5. VWF:Ag:正常,而 PF8: C/vWF:Ag 明显降低。6. URT:如出现血尿,可见大量RBC。7. FOB:如出现胃肠出血,可为阳性。7妇科疾病一、子宫颈癌1 .血常规:中晚期可出现Hb减低,RBC减少。2 .尿常规:有膀胱、尿道转移者可出现镜下血尿,RBC增多。3 .粪隐血试验(FOB):直肠转移者阳性。4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子宫颈癌阳性率高达95%以上,常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法。5 .颈管刮术检查:只在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或临床可疑病人中进行,有助于明确宫颈 内有无病变或癌肿有否累及颈管。6 .免疫
14、球蛋白A:宫颈粘液的IgA增高。7 .复方碘试验(IIC):用于细胞学阳性或可疑,而子宫颈无明确肿瘤可见时。8 .荧光测定仪:从子宫颈细胞正常与非正常间色谱波长的不同,查出恶性肿瘤细胞。9 .乙肝表面抗原:为必查项目。10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增高。11 .糖类抗原15-3(CA15-3):增高。12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NRBT):吞噬率减低。二、子宫内膜癌.血常规:晚期Hb减低,RBC减少。1 .糖类抗原125:增高。2 .癌胚抗原:增高。3 .糖类抗原50:增高。4 . Q-L-岩藻糖甘酶(AFU):增高。5 .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偶为阳性,但以I期子宫内膜异
15、位症伴不育的病人阳性率最 高。6 .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7 .阴道分泌物常规(LRT):白带增多,或为血性白带,合并感染者则可能为脓性白带伴恶 臭,阴道清洁度常为mv度。8 .粪隐血试验:若为阳性,常提示已转移至直肠。9 .尿常规:镜检如发现大量红细胞,常提示转移至膀胱。三、卵巢癌组织多肽抗原(TPA):增高。1. CA125:对卵巢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增高水平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2. CA15-3:增高。3. CA72-4:增高,对粘液性卵巢癌优于CA125。4. AFP:可持续升高,治疗后下降,复发升高。5. TAA:阳性。6. CA50:增Wj。7. CEA:增高。8. PT:增高。9
16、. E2:增高。10. E3:增局。11. PP:增高。12. HCG:增高。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一般经手术治疗或化疗后下降,若不下降,提示预 后严重。13. LDH:增高。14. ALP 及 ALP4:增高。15. AOA:可呈阳性,但缺乏特异性。16. PRL:增高。17. SM:增高。18. SF:增iWj。四、乳腺癌CA15-3:增高。是乳腺癌的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乳 腺癌的初期敏感性较低,如结合CEA,可改善敏感性,并有较好的特异性。1. CEA:增 iWj。2. TPA:增高,常和CEA同时检测,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性,有利于恶性与非恶性乳腺 病变
17、间的鉴别诊断。3. CA50:增旨j CA125:增高。4. TAA:阳性。5. VitB6:增高。6. PRL:增 iWj。7. NRBT:吞噬率减低。8. 唾液转移酶:增高。8神经系统疾病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 GBS)1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蛋白量增高,细胞数正常。蛋白量增高以白蛋白为主,细胞主 要为单核细胞。2 .血气分析:合并呼吸肌麻痹时,SaO2和PO2减低。3 .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IgM抗体有25%为阳性,提示有急性病毒感染。二、帕金森病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常规变化也不大,但脑脊液中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 和5-HT的代谢产物5-HIA
18、A含量减低。尿中DA、HVA亦降低。CSF蛋白增高。三、脑出血.纤溶酶原及纤溶酶:增高。1 .纤维蛋白原:增高。2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3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4 . Q-纤溶酶抑制物:增高。5 .乙醇胶试验:阳性。6 .血小板黏附试验:增高。7 .血小板聚集试验:增高。8 . B-血栓蛋白:增高。9 .血液粘度:增高。1L脑脊液:常无色透明,压力不高,CSFLac增高,脑脊液AST、CCS、FAST增高,白蛋白 增高。12 .血常规:在并发感染时增高。13 .环磷腺甘:增高。四、脑梗死.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高。1 .纤溶酶原及纤溶酶:增高。2 .乙醇凝胶试验:阳性。3 .
19、儿茶酚胺:增高。4 .。2.巨球蛋白:增高。5 .脑脊液:常呈血性,且压力常增高,蛋白质含量增高,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而百分比正 常,白蛋白增高。6 .血液黏度:常增高。五、癫痫.肌酸激酶:增高。1 .抗磷脂抗体:阳性。2 .脑脊液:乳酸定量增高,B球蛋白增高,常规检查无明显改变,有时压力偏高。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分离:是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但阳性率不太高。1 .血清和脑脊液的抗疱疹病毒草抗体的检测: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疱疹病毒IgM特异 性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作出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不能作出早期诊断,若单份 脑脊液标本的补体结合水平1:80,或者同时测定血清和脑脊液抗体水平的
20、比率W40,对诊 断较为快速可靠。2 .单纯疱疹病毒的抗原测定:一般第二天即可检出特殊抗原,可作了快速免疫诊断,具有 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 .聚合酶链反应:适用于早期检测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4 .嗜好异性凝集试验:常为阳性,可作为辅助检测项目。5 .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轻度至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增加明显,蛋白轻至中度增高。9消化系统疾病一、消化性溃疡:1 .血常规:常有贫血改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低。2 .大便隐血试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常呈阳性。3 .胃泌素(Gas):胃溃疡时增高,但无诊断意义。4 .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十二指肠溃疡增高。5 .最大胃酸排泌量(MAO
21、):十二指肠溃疡增高。6 .胃液分析(GC):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或略低。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BAO 和剌激后胃酸明显增多。7 .幽门螺旋杆菌(Hp) : 80%的消化性溃疡为阳性。8 .十二指肠引流(DJT):可出现血性胆汁。9 .人表皮生长因子(HGEF):常增高。二、慢性胃炎:1 .血常规:有上消化道出血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降低。2 .大便隐血试验(FOB):有上消化道出血者为阳性。3 .胃液分泌功能测定(GAF):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大致正常或轻度降低,但若壁细 胞几近消失时,可无胃酸分泌,胃液量也减少。4 .胃蛋白酶测定(PeP):慢性浅表性胃炎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减少。5
22、 .凝乳酶(La):慢性萎缩性胃炎减少。常与PeP同时测定。6 .胃泌素(Gas):慢性萎缩性胃炎增高,若同时有恶性贫血则更高。7 .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慢性萎缩性胃炎减低。若同时有恶性贫血则更低。8 .最大胃酸排泌量(MAO):慢性萎缩性胃炎减低。若同时有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则更 低。9 .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慢性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常呈阳性。10 .抗内因子抗体(AIFA):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呈阳性,但不及APCA敏感。11 .免疫球蛋白A: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增高。12 .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甚高。13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增高。三、肝硬化.免疫
23、学检查1 .酶学检查:代偿期ALT及AST可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ALT、AST有不同程度升高, ALT/AST1;失代偿期 ChE 明显减低;LDH5、OCT、ALP、ALP2、MAO 亦增高。2 .蛋白代谢检查:TP减低、A减低、PA减低、G增高,失代偿期白蛋白明显减低、A/G 倒置。蛋白电泳主要显示a 1球蛋白增高,Y球蛋白增高。尚可见CER增高、al-MG减低、 BA升高。3 .肝脏储备功能检查:门M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脂检查:Tch明显减低,PL增高,前B脂蛋白(VLDL为主),HDL-C 减低,HDL3-C几乎消失,LPO增高。I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延长,常13秒。若用维生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临床 知识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