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李清照《一剪梅》析读-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docx
《巩固练习-李清照《一剪梅》析读-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巩固练习-李清照《一剪梅》析读-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内阅读鉴赏阅读李清照一剪梅,完成1-3题。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经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 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过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 上盼望着呢。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 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和充分信任。D、“此情
2、”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样,是没有办 法可以消除的。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是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I)、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制。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做分析。课外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3、!【注释】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 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4、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5、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6、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7、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
4、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掷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释】掷(nidn):持取,捻弄8、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9、“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 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参考答案1、A【解析】A项“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经入深秋”不恰当,应该 是“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对词人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2、C【解析】C项“云中”句不是词人的主观臆想,而是词人的美好心愿。3、“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剪梅 巩固 练习 李清照 析读 语文 新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