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docx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 学观念。(2)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内容。(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 理现象的成因。(4)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想象、推理能力和 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2)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 .教学难点:(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2)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教学方法工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直观演示法、读图分析 法、讨论法为主。【教学设计】一、沧海桑田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播放沧海桑田 的动画,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 厚兴趣。提问“沧海桑田”原意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海陆变迁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三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的变化, 并且让他们思考: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这里是什 么状况?产生这种海洋变陆地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 明过去这里是什么状况?这种桑田变沧海是由什么原因引
3、起的?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反映了什么活动也能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提出的三个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经过独立思 考,相互交流,逐一解决。目的:这样安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实例,将沧海桑田的实 例举证和原因分析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体会,重在帮助学 生树立海陆变迁的观念。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师过渡:海陆在变迁,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的大洲是自古如 此吗?曾经有人发现了吗?他是怎样发现的呢?自主学习:让学生读阅读教材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了解魏格纳 的事迹,他提出了一个什么假说?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目的:引出大陆漂移说的知识,并通过魏格纳的事迹,对学生进行
4、科 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发现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轮廓相 似,能不能直接说它们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学生回答:不 能,因为会有巧合。教师课前准备一张报纸A,撕出一个角1,再在另一张纸上撕 出一个和角1 一模一样的角2,教师分别将角1和角2与原报纸A拼 成完整的一张报纸。提问:角1和角2的轮廓都能与这张报纸相吻合, 但哪一个才真正是这张报纸的一部分呢?为什么?学生回答:角1,因为角1上的文字和图片与原报纸拼合后 对 应。师:所以说仅凭轮廓吻合是不能证明它们就是连在一起的。我们 看看魏格纳还找到哪些重要证据。师出示图2.19和图2.20学生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二 海陆 变迁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