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思瑞浦业务布局及竞争优势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思瑞浦业务布局及竞争优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思瑞浦业务布局及竞争优势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思瑞浦业务布局及竞争优势分析一、思瑞浦简介国内信号链佼佼者,能力圈持续拓展起家信号链一信号链电源管理双轮驱动一延展数模混合 能力。思瑞浦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产 品设计近10年。1)信号链方面,公司已建立领先行业地位。 2019年高单价转换器放量;同年放大器&比拟器营收排进亚 太前十,全球第十二。2)公司电源管理营收规模迅速壮大, 2021年营收高增1276.27%至2.98亿元。3)另外,公司立足 模拟IC业务,融入嵌入式处理器,产品布局更加全面。公司 成立嵌入式处理器事业部,在原有模拟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融 入数模混合的能力,可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且公司逐步加大 在
2、车规应用与隔离技术投入;首颗汽车级高压精密放大器 (TPA1882Q)已实现批量供货;首款多通道数字隔离器已经 量产。料号储藏加速,品类不断丰富。2017年后,公司料号数 开启加速增长。产品型号数量增加是衡量公司成长速度的一 个维度,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利于公司关键技术能力的积累 及市场拓展。2021年1)信号链方面,闭环霍尔电流检测、高稳定,预计2022年较2018年分别0.2pct/-0.3pct至 10.8%/1.0%o分地区看:2020年,中国大陆为全球最大模拟芯片市场, 占比36%;亚洲其他地区占比32%,高于欧洲的18%和美国 的12%。整体来看,亚太地区模拟芯片需求较大。分品类看:
3、预计20162023年,全球信号链模拟芯片市 场规模将从84亿美元增至118亿美元,CAGR5%O目前中国 模拟信号链芯片约200亿元,平均国产率缺乏10%,增速6% 左右。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TMR数据,到2026年全球电源 管理芯片的市场规模将到达565亿美元,2018-2026 CAGR 10.69%0模拟IC护城河极高,依赖设计者全面知识及经验积累。 模拟IC设计者需要全面的知识,包括IC和晶圆制作工艺与 流程,同时还要对大局部元件的电特性和物理特性了如指掌, 这都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积累。优秀的模拟IC企业经过长时间 的研制和量产,可以将设计和制造中的各种问题积累起来, 形成独一无二的技术
4、壁垒。比照1995年和2017年模拟IC全 球前十的厂商可以发现,如今前十的厂商中,仅有Skyworks、 美信(Maxim)与1995年前十的厂商关系不大,同时也只有东 芝和Sany掉出如今的前十,而德州仪器、ADL意法半导体 等公司经过20余年仍然是行业标杆。图表23:模拟电路不同应用领域销售额比例( )通讯 汽车 工业消费电子电脑政府及军用40%35%30%25%20%15%10%5%0%201820202022F斗弟认是模拟IC份额相对分散,细分赛道存在大量突破机会。与 其他半导体板块不同,模拟品类繁多,仅德州仪器一家企业, 目前在售产品就达上万款,下游应用的多元化导致细分赛道 极多。
5、相较于存储器、CPU等数字IC产业,模拟IC市场集 中度较低,前三市占率仅为30%左右,且不同领域企业优势 差异较大,如龙头德州仪器在放大器市场份额第一,但在转 换器市场不如模拟器件公司,而在功率相关芯片市场,欧洲企 业英飞凌优势较大。整体来看,不存在单一企业在所有模拟 IC细分市场占优的情况,细分赛道仍存在大量国产突破机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电路消费市场,高端模拟电路仍 以国际大厂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中国模拟IC需求占全 球比重约为60%,使用的模拟集成电路产品约占世界产量的 45%,而我国的模拟芯片产量仅占世界份额的10%左右。巨大 的产业缺口为本土集成电路公司提供了良好开展机遇。本
6、土 集成电路公司可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定制研发,产业链之间合 作更加密切,相对国外厂商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响应本土终 端客户的需求,未来进步空间广阔。1.1 通信:业务基本盘稳健,2022小基站建设加速5G基站模拟产品需求价值量可达4G的四倍。5G的载波 带宽在Sub6G频谱下最多为100MHz,在毫米波频谱下最多 是400MHz,大于4G的20MHz带宽,5G的数据传输速率也 比4G高几十倍,于是5G频谱效率通常需要为4G的35倍。 5G基站通过使用MIMO技术,增加基站发射天线数,靠空中 同时传输多路数据提升网速,基站侧可支持64T64R共128根 的天线阵列,而5G手机最多只能支持4根天线接
7、收和2根天 线发送(2T4R),因此基站可支持的终端数量也增加了,根 据ADI,单个5G基站带来的模拟产品价值量可达原来的4倍。此外,5G由于需要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所使用的频率 将向高频率频道转移,从而无法防止的会将其信号的衍射能 力(即绕过障碍物的能力)降低,解决方法就是:增建基站 以增加覆盖。图表26: 2020全球模拟IC竞争格局其他TI, 19.10%skyworks, 6.96%Renesas, 1.56%6.70%Microchip, 2.49%ST, 5.72%ON, 2.82%NXP, 4.33%Maxim, 3.50%宏基站数量测算:根据移动通信原理,传输距离和频率 成反比
8、,假设2.3GHz的4G基站信号传输半径为R,那么3.5GHz、 4.9GHz的5G基站信号传输半径分别为0.66R、0.47R,换言 之原来一座4G基站覆盖的面积,现在至少需要1.52座5G 基站来覆盖。5G覆盖持续推进,2022看好小基站建设换挡加速。据工 信部数据,2021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96万个,全 年净增65万个;5G基站142.5万个,全年新建5G基站约65 万个。据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开展规划:“十四 五”时期我国将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6个,即至 2025年我国5G基站将超360万站。据前瞻产业信息预计, 2022年5G宏站新建数将迎小高峰,达80万站
9、;2022年新增小基站增速将高达+91%; 20222025年5G小基站新建数量 CAGR 28%o由于1)小基站可强化室内覆盖2)建设本钱较 低3)在“先宏站后小站”建设原那么下,5G宏基站与微基站建 设已初具规模;综上我们看好2022小基站建设加速。1.2 工控:通用模拟IC需求为主,工业机器人高增工控领域对模拟IC的需求集中在通用IC,客户较分散。 工控占模拟IC出货量比到达30%o工控领域对通用模拟IC 有大量需求。相比通信、汽车等领域,工控领域的特点是客 户多样性程度高。例如,工控占终端比最高的德州仪器,其工 业市场客户也是多样性最高、可分为13个细分市场。工厂自动化是最大驱动力,工
10、业机器人高速增长。工业 应用一般包括包括工业自动化、电机驱动、照明设备、大楼 自动化、测试和测量、电力和能源、工业运输和医疗电子等 方面。据WSTS2017年数据,工业自动化占工业模拟IC总市 场的26.7%,为最大细分领域。工业4.0持续深入,工业机器 人出货量不断上升,据IFR数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将 由2017年38.7万台增至2022年77.8万台,CAGR 15%。图表33:工业模拟IC下游销售比例(2017)建筑和家居工厂自动当奈认是新型机器人较传统机器人模拟产品需求量翻倍。与传统 机器人相比,新型机器人多了传感、震动及无线连接等功能。 通过震动感知,可以判断设备平安性(是否需
11、要维护),此 外无线连接功能可以让数据传输到云端,增强机器人间的互联 性。ADI预计从2017年到2022年,全球每年新增机器人数 量平均为50万台,估计每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带 来约500美元半导体价值提升。1.3 汽车:智能化及电动化助力中长期需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趋势不变。随着各国政府的 大力推动以及消费者对于环保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为必然趋势。根据KatusaResearch,中国、美国和德国将成为电动汽 车的主要推广者,带动2040年电动汽车年均销量达6000万辆。 根据田S,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将超过25%,到 2027年渗透率超过50%o驱动力一:电气化提
12、升带来对模拟IC需求及性能要求的 提升。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管理系统(BMS)、动力总成传感 器、发动机管理、变速器等局部均需要模拟IC产品。以电池 为例,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昂贵的元件,随着汽车电气化程度 提升,高精度电池监控及保护对于实现功能平安至关重要, 提高电源使用效率,还可以降低本钱。电源管理系统需要实 现在电芯级别解析电压和温度测量值,在电池组级别精确检测 电流等,随着电池组电压升高(充电速度变快),还需要更 复杂的系统对电压、温度等其他指标进行管理以确保平安, 因此带来对模拟IC带来更大量需求并提出更高要求。驱动力二:随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半导体需求成倍增加。 据Strategy Anal
13、ytics,到2025年,新车自动驾驶渗透率到达 73%O根据英飞凌,自动驾驶可靠性提升将带来半导体需求 的增加,以智能电源开关为例,自动驾驶等级从L2提升到L3, 半导体用量增加一倍,L4/5级别的自动驾驶电源开关电路半 导体用量那么到达L2级别的3倍以上。图表39: 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25年配备辅助驾驶的新车占比达73%100%100%11%75%50%47%73%52%46%25%89%20152020Level 028%26%13%20252030Level 4 Level 5Level 1 level 2 Level 3203516% 5%三、隔离将迎重要增
14、量,思瑞浦车规方案展开布局公司首款多通道数字隔离器已量产,展望2022隔离产品 有望放量。2021年公司逐步加大在车规与隔离两大平台技术 方面的资源投入,持续推进团队建设、质量体系认证与技术 研发等相关工作。当前,公司第一款多通道数字隔离器已量产, 包含隔离电压、静电保护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指标均到达国内 领先水平,CMTI指标国际领先;多种高压隔离接口产品研发 中。CMTI验证环境搭建上,公司贴近开关电源,逆变器等客 户具体应用场景,完全采用碳化硅或氮化钱来搭建,通过动 态调整开关器件的开关速度来改变数字隔离器两端dvdt,同 时判断数字隔离器的信号传输质量,在相关环境不同工况下对 数字隔离器的
15、CMTI能力皆有验证。思瑞浦近期推出全新隔离系列产品,隔离电压等级高、 静电保护与浪涌防护能力强、200kV/|is CMTI能力全球领先。 公司近期推出TPT7740/7741/7742四通道数字隔离器、 TPT7487/7488 隔离 RS485、TPT71050/71044 隔离 CAN。针对 工厂自动化、电力自动化、电机驱动、电源控制、医疗等应 用场景,思瑞浦隔离产品的隔离耐压等级在5kVrms以上, ESD静电保护到达8kV,防闩锁Latch up能力800mA (高温 125C),性能与可靠性均处于国内领先。共模瞬态抑制 CMTI到达200kV/|is,思瑞浦隔离器CMTI能力全球
16、领先。基 于上述性能,思瑞浦全新隔离系列特别适合碳化硅/氮化钱的 新能源等应用场景。全球数字隔离器需求未来五年增速较高,国产替代大有 可为。据GIR数据,2021年全球数字隔离器收入约3.358亿 美元,预计2028年到达6.10百万美元,20222028 CAGR约 8.9%o当前,Silicon Labs. ADI、TI等海外大厂主导数字隔 离器竞争格局,量产且销售的中国厂商不多,包括中科格励 微、荣湃半导体和川土微电子等。公司车规产品矩阵逐渐展开,激光雷达方案布局为重要 进展。车规类芯片产品较消费电子、通信、工业等领域稳定 性及可靠性要求更高,一般需较长的研发和导入周期,故公 司产品线仍
17、需较长时间积累。2021年公司已建立完整汽车电 子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客户的认可,首颗汽车级高压精 密放大器(TPA1882Q)已实现批量供货;质量和可靠性符合IATF16949和AEC-Q100标准,可提供全套PPAP交付件。另 外,在激光雷达领域,公司已有多颗芯片研发储藏,于发射 系统、接受系统、电源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皆有应用。图表47: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百万美元)激光雷达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实现L4甚至L5的必备传 感器,随着认证的逐步通过以及相关工程的逐步落地,未来 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激 光雷达市场可以分为:车载应用(ADAS+自动驾驶)、产业 与运
18、输、智慧城市三大应用场景,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 在2020年全球三大应用场景的总市场规模为6.82亿美元,预 计将在2025年增长至29.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精密数模转换器及CAN接口等新品量产2)电源管理:线性 电源(大电流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电源监控及马达驱动 等逐步量产3)同时公司布局了车规、隔离类新品。内生外延,参股士模微补充高速产品能力。公司投资士 模微系看重其团队较强的技术实力及二者后续产生业务协同 的空间,就ADC、DAC相关产品的技术特点而言,士模微更 侧重于高速产品,公司目前那么更擅长高精度产品,公司与士模 微存在业务协同性。公司产品之间的关系:运算放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思瑞浦 业务 布局 竞争 优势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