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docx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题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单元第二章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学习目标1 . 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2 .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3 .理解不同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重点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难点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图片导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 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保护生态环
2、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 键在人,关键在思路。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 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开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 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 兴那么文明兴,生态衰那么文明衰。2018年5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 重要讲话.让学生 思考并 引生态 文明建 设导出生 态脆 弱区 的综 合治 理讲授新课(承接)同学们,针对外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将怎么来治理和建设我们 美丽的家园,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生态脆弱区1 .
3、生态脆弱区(1)定义: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于恢复的地区。(图片导入)喀斯特地貌地区和沙漠边缘地区图学生看 图并回 答定义 让学生 看图回 答分布让学 生学 会看 图写 自然 条件(2)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 等地区。(图片导入)干湿交替地区图、农牧交错地区图、沙漠边缘图、水陆交界 地区图、森林边缘地区图。(3)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图片导入)土地退化图2 .土地退化(1)定义: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 降低的过程。(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
4、降等。(图片导入)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板结等图3 .我国的生态脆弱区(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想一想:在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图中,A、B、C、D、E、F分布是什么类型的环境问 题?(图片导入)生态环境脆弱区(2)典型地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问题突出。(图片导入)云贵高原石漠化和江南丘陵:红漠化图想一想: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治 理?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地形:多陡坡,土层薄;土壤: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土层薄;植被: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大面积陡坡开荒;破坏地表植被。危害:a涵养
5、水源能力下降;让学生 看图回 答问题让学生 回答土 地退化让学生 看图回 答我国 的生态 脆弱区与区 域发 展让学 生学 会看 图分 析问 题让学 生学 会归 类问 题b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a退耕还林还草;b保护自然植被;c植树造林;d建立自然保护 区;e转变生产、生活方式;f实施生态移民等。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图片导入)我国四大主要沙尘暴源区图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分布较 集中的区域之一。21世纪初,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 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
6、尘源区。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 地带。(图片导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想一想:请描述北方农牧交错带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关系。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总体走向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当。(大兴安岭古长城)我国北方重要的沙源地这仅仅是巧合马?农业生产通常要求年降水量不能低于400毫米,畜牧业那么通过逐水草而居 的流动生活降低对降水量的需求。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一带,人类 两种生产方式在这里交融,农田只能选择有水源可灌溉之处,散落在各处; 畜牧业那么放弃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依托定居农业维持放养
7、型生产形式。 由此形成了农牧交错带。这里是是我国北方半湿润农区与半干旱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是历史 上长期的农业和畜牧业两种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和交织的结果。2.变化: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图片导入)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农牧进退图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气候暖湿时期,再加上政府垦荒政 策的引导,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农区北界向西、 向北推移。学生 看图 找出 位置学生看 图讨论 变化学生看 图回答 土地退 化的原 因学会解决问题3 .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对降水
8、变率极为敏 感,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这是该带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图片导入)干湿分布图和农牧交错图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图片导入)鄂尔多斯市降水量的变化图思考:1.估算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 份及其数值。2 .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开展产生什么影响?鄂尔多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50 mm, 1967年降水最多约为500 mm, 1965年降水最少约为130 mm。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严重影响农业耕作和牧业开展。降 水较多时农耕业开展较好,但集中的暴雨会导致土壤侵蚀严重,降水较少 时出现严重的旱灾,农牧业开展受限,加剧土地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教学设计 生态 脆弱 综合治理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