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新闻、通讯、访问类.docx





《2023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新闻、通讯、访问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新闻、通讯、访问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通讯、访问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指通过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树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运用法律保护合法权益的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法治 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做好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有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青少年民事法律知识体系的构建要依照民法典进行。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 科全书”,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把限制公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民法典则把保护公民私权利展现得尽善尽美。公民的一切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设 立公司,小到缴纳物业费、办理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
2、培养, 需要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切身利益,切实遵循民法典设立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 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的法律规范,并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诉求和民 法典的内在逻辑性,科学设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 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从立法目的、原则 到具体规则,都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民法典第一条指出:“为了保 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提出民事主体平等自
3、愿原 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等,增加了见义勇为免责制度、 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及业主居住权制度、保护胎儿利益制度、离始冷静期制度、保护个 人信息制度等,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 面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法律 制度,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转换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进而形成自觉的法律行为,使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社会行为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三是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更加注重大中小学校一体化与校内校外协同化建设。民法典汇 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实践,吸收了中华民族的
4、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 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涵盖范围广泛,内容博大精深。因此,需要进行持续、长久的浸泗和学 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扎实做好青少年民事法律 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大中小学校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即根据民法典的内容和青少年成长阶 段的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时代特征进一步营造法律教育的整体 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 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 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文物是人类
5、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 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 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 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 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 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
6、水平,而且有助于 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 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C的 锦鸨钻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 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 铸造技术。(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 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 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
7、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 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 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 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 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 “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 1981年,我国已
8、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曲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 化体脸。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 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 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 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 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
9、起,拨动江南 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间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 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寐,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 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 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 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 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 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 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 身成了一个兵
10、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 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 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 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蠢”,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 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恭属于漆器, 很难保存。这两把古墓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 古琴在安装上环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
11、的平衡,不至于散架。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 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 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 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 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宓内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 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
12、 人们何以领略其高定的神韵?而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 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脸搬到 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脸。这种模式既能 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 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 到6000人次。(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技术对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的铸造起
13、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九色鹿是最早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创动画作品,它使无数人知道了莫高窟和敦煌壁 画。C.数字技术增强了文物欣赏的趣味性,使文物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 D.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使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如在目前。1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 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4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和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说法
14、,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有曲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B.彩塑和壁画的退化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也会加速壁画的老化。C.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D.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以后,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不降反增,体现了数字化工程的优 势。15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意义。16 .为了说明观点,材料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 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3月22日至
15、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 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水利部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检测分析表明,治理地下水水位与综合 治理前相比总体回升。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 米,其中北京市上升5.67米,天津市上升1.08米,河北省上升1.69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 均回升4.65米,其中天津市回升5.97米,河北省回升4.44米。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状况开 始好转。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2021年,京津冀22条(个)河湖累计实施河湖 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永定河、淖沱河、大清河、南运河等多条河流全
16、线贯通,形成最大 有水河长2355公里,最大水面面积750平方公里。经测算,通过河湖生态补水累计渗回补 地下水近80亿立方米。补水河湖周边10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4米。(摘编自“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聚焦地下水和河湖生态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状况 开始好转,人民日报2022年3月22日) 材料二:水利部门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明确“哪里超采”;划定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明 确“哪里不能采”;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水位双控管理,明确“能采多少”;建立地下水 水位变化通报机制,明确“谁负责”。核对数据、排查管网、检查合同,一趟下来,山东省寿光市水资源办主任侯玉春发现不 对劲:“对照生产进
17、度,按理说这家企业用水量不应该这么少。”侯玉春和同事再次检查, 终于在角落发现了机井。2021年,寿光市开展城区自备并排查整治行动。多部门联手,开 展拉网式排查,封停自备井169眼,“我们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超采 区暂停地下水取水审批,减少地下水开采。”侯玉春介绍。另一方面,地下水监测计量体系也不断健全。在寿光,“云”监测实时紧盯地下水变化。 侯玉春介绍,用水数据传输到智慧平台,一旦发现用水量异常,工作人员可第一时间收到警 示。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让管理更高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经过多年建设, 集数据管理、动态分析、水质水量综合评价与信息发布于一体,为精细管理提供
18、了重要支撑。” 李文明介绍,华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点达6392个,并对年取用地下水2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 业及生活取水大户实行在线计量监控。(摘编自精打细算护好地下水,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3日)材料三:一口砖井,承载着崔霞的“吃水”记忆。崔霞家所在的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索镇街道苏 王村,地处地下水漏斗区。“过去,大家共享一口井,村里早晚各集中放水半小时,家里大 大小小的水缸、脸盆都接得满满的。”崔霞说,如今,老井封停,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水 量大、水压稳,啥时候都有”。“居民饮水从过去全靠地下水,拓展为地表、地下双水源。”桓台县水利事业服务 中心副主任巩河贤介绍,“县里铺渠道、建管网,引来了
19、黄河水,实现城乡饮水一体化。”水雾笼罩着青青麦苗,浇完返青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种粮大户许远超算起账:“大水 漫灌,一亩地用水量40多立方米。用上喷灌技术,一亩地节水15立方米,省工省钱。”“2015年,杞县地下水超采面积达1180平方公里,我们大力推广滴喷灌技术、改种节 水品种等,全力压减地下水。”杞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李艳玲介绍,全县已建成高效节水灌 溉农田31万亩。在华北平原,水利部门实施京津冀22条(个)常态化生态补水和重点河湖汛前集中贯 通补水。“河道复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循环关系逐步恢复,地下水得到及时补充。”自 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首席科学家李文鹏介绍,“地下
20、水位恢复, 有效缓解地下水漏斗区扩张趋势,减缓地面沉降,恢复生态环境。此外,在滨海平原,地下 水位回升可缓解海水入侵。”(摘编自精打细算护好地下水。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3日) 17.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河湖生态补水累计补充地下水近80亿立方米,补水河湖周边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4 米,效果明显。B. 2021年,京津冀河湖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数据可观,水资源总量已领 先全国。C. 2021年北京市在治理地下水超采活动中成效显著,其浅层水位回升量已然超过京津冀地 区平均水平。D.华北地区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可以实现对年用水量20万立方米以
21、上的工业及生活取水 大户在线计量监控。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与联合国“世界水日”主题相呼应,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推动其 持续发展。B.水利部全力推进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成效,我国地下水超采状况开始好转。 C.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为精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D.河道复流,可及时补充地下水,同时还可获得回补,从而建立良性的地上、地下水循环 关系。19 .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工作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 门,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请概括说明。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神
22、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在的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的位矍,在距地400公里高处的轨 道运行,要从那里返回地球可是个技术活。它是如何返回的呢?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需要经过绕地球15圈左右的飞行来调整轨道高 度和姿态,轨道高度由距地400公里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原飞行就道下降到距地 100多公里进入返回轨道;飞行姿态由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90 ,由航道舱在前、推进舱在 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姿态;总飞行距离约70万公里,这一过程叫做制动离脱阶段。之后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又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姿态, 这时就进入了飞船返回时的减速变轨阶段,飞行速度从每秒7
23、.9公里左右开始下降,这一阶 段是飞船的刹车阶段,会启动推进舱的变轨发动机点火工作,产生与飞船飞行方向相反的作 用力,同时降低飞船速度和就道,进入返回凯道。在这一凯道上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性滑行 阶段,飞船自由下降。在距地大约100公里时,推进舱会再入大气层销毁,返回舱则调整姿态,建立飞船再入 大气层的攻角姿态,底面以一定的角度正面迎向大气层。此时,返回舱不能因与大气的撞击 而发生翻滚,不然返回舱会全方位与大气层摩擦生热,会危及到内部的航天员人身安全,所 以这需要十分精确的控制技巧,寻找到非常恰当的再入角度并加以保持。飞船再次进入大气 层,高度一般为距地80100公里,被认为是最危险的阶段,飞船
24、要承受气动加热,航天 员要承受再入过载,而且处于地面雷达监测、天地通信时的“黑障”阶段。大约在距地10公里高度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监控装置启动回收着陆程序,主伞舱 盖弹射掉后,拉出引导伞和减速伞。速度变慢到每秒20米左右时拉出主动降落伞和短波通 信机,建立与地面的联系。速度继续变慢,抛掉防热大底,抛洒吹除推进剂燃料等,之后进 入接触地面的阶段。(取材于央视直播节目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东风着陆场) 材料二飞船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 它像一个套鞘包裹着返回舱。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因为等离子体能 吸收和反射电波,会使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实用 文本 阅读 分类 训练 新闻 通讯 访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