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刺过程、穿刺方法和并发症.docx
《锁骨下静脉穿刺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刺过程、穿刺方法和并发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骨下静脉穿刺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刺过程、穿刺方法和并发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锁骨下静脉穿刺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 刺过程、穿刺方法和并发症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危重症医学的一项基本操 作,用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治疗,肠外营养的执 行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在各种深静脉穿刺中,锁骨下静脉(以下统称 SCV)因其位置固定,直径较大且不随血压变化, 便于各种体位穿刺和利于导管固定以及更少的血 流感染和血栓形成而成为深静脉穿刺之首选。常用 穿刺方法如下:解剖基础SCV是腋静脉的延续,位于胸廓上口和颈根部。 以前斜角肌下端内、外侧缘为标志,SCV分为三段。 第一段位于前斜角肌下端内侧缘与静脉角之间,静 脉角后方为胸膜顶和肺尖,后上方为臂丛神经,后 下方为锁骨下动脉;第二段位于前斜角肌前方
2、,与锁骨下动脉由前 斜角肌隔开,此处二者间距最大,与胸膜顶、臂丛 神经毗邻;第三段贴行于第一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前 方,位于前斜角肌外侧缘至SCV与第一肋骨外侧缘 交点之间,与下后方的胸膜相距仅5mm。所以,对于肥胖的COPD患者采用锁骨下穿刺法时,即 使偏外的穿刺点失败几率也很大,建议采用锁骨上或颈内穿 刺;偏瘦的COPD患者,穿刺点需靠内且同时需要一定的胸 壁夹角,尽量穿刺SCV第三段。可以采用紧贴锁骨下缘进针,针头与锁骨下缘呈35度 夹角,进针深度不宜超过3. 850. 44cm,可以抬针尾,但注 意最大角度和深度一一穿刺针不能越过锁骨上缘。锁骨平行法:锁骨内1/3段向外做一延长线,取延
3、长线上 任一点为穿刺点,局麻后进针,穿刺针方向与锁骨内1/3段 基本在同一直线上,与胸壁平面约成15度角,进针与行针 紧贴锁骨背面下潜行,针尖不超出锁骨内1/3段上下缘。此法首先以锁骨中内1/3为穿刺点定位的指引。由于第一肋与锁骨的交汇处亦在大约锁骨中点和中内 1/3界点之间。因此,按此法穿刺亦有肋锁法的味道,仅仅是穿刺针和 锁骨的夹角为零。故此法对于胸廓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较为实用。一旦患者出现胸廓畸形,则平行进针的失败率会明显增 加,尤其对于肥胖、老年以及肩关节轻度内收患者,平行穿 刺和过小的夹角可能不利于穿中靠后的SCVo此种方法可在锁骨宽度和冠状面15的角度范围内调整 穿刺针的方向。b.
4、锁骨中点法:临床上和锁骨中点相对应的的解剖是经乳头的直线和 锁骨相交处。普通或消瘦的体型,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1.0cm,再 偏外侧0.5cm处;矮胖的体型,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方2. 0cm, 再偏外侧1.0cm处;穿刺方向在胸骨上切迹和甲状软骨之间 区域,与胸壁的夹角较小甚至平行于冠状面。以锁骨中点为穿刺点,而以右侧胸锁乳突肌胸 骨头和锁骨头之间之锁骨中点为穿刺方向。此为考虑SCV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进入锁骨下的解剖所 致。c.锁骨中外1/3:从右锁骨中外1/3交点作一垂直线,从锁骨的胸骨端与 腋前线顶端作一连线,此线段与经锁骨中外1/3界点所作 垂直线的交叉点为穿刺点,针尖向第一气管环方
5、向进针,与 胸壁皮肤夹角为1530度,进针深度为67cm。此法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而成功率也相 对较高。穿刺点选择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使针尖的指向和 穿刺针与胸壁夹角范围更大,使穿刺针刺入过程中有较大的回旋空间,从而增加穿刺成功率。该穿刺方法特点是明显偏外。从进针深度67cm就可以看出,基本整个穿刺针需要 全部进入皮下。对于消瘦患者,由于其锁骨明显高于体表,穿刺进针后 常需主动上翘针头“寻找锁骨下缘”,而此法可以有足够的 距离使穿刺针有角度进入锁骨下且可以贴着锁骨下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穿刺距离较远,穿刺针在进入锁骨下 或接近第一肋骨面时角度较大从而可能刺中动脉。此法缺点在于肥胖
6、患者可能根本无法穿刺到SCV的位 置。锁骨下入路方法众多,但明确患者解剖特点就可将复杂 的定位方法转化为简单的体表标志。临床上穿刺点应该因人而异,不拘泥于是锁骨内1/3、外1/3,或是中点。有些消瘦病人腋动脉搏动很好感觉到,可以贴着动脉内侧进 针,类似腋静脉穿刺。一般来讲,如果无特殊的体位和体型,穿刺点适当偏外, 可以避免第一前肋与锁骨之间形成的夹角过小而使穿刺角 度增大导致出现误穿动脉、气胸等并发症。SCV穿刺时由于锁骨远端的位置难以准确定位,从而不 能精确确定锁骨的长度,导致以锁骨长度为穿刺定标的方法实际都不准确。目前研究发现了以其他体表标志与正中线距离作为新 的穿刺定标的SCV穿刺。A点
7、(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锁骨下缘交点)B点(喙突一体表中线距离的中线与锁骨下缘交点)C点(胸大肌三角肌顶点一体表正中线距离中点处的锁骨下缘)离 SCV与锁骨下缘交点解剖距离近。且它们的相关性优于传统标志 和其他标志。皮肤进针点:常取目标外侧23cm,锁骨下1.5cm。穿刺目标:向A点、B点或C点方向穿刺。这些方法最大特点即是穿刺部位的确定已和锁骨长度无关系,值得临床尝试。(2)锁骨上入路法锁骨上入路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之间隙,因此处是锁骨上入路的唯一穿刺指示 点。当临床不能明确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时,可以以锁骨上切迹为指示。令研究发现: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
8、约0.5 c m处锁骨上缘有一小切迹,而颈内静脉恰 在此处经过与右SCV汇合,此点常作为穿刺 方向的参考标志用于穿刺颈内静脉。令观察发现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距锁骨上 缘小切迹外约2.5 cm左右,可作为定位胸 橘诩型日n翎?昌士三建66仁二口如下图:具体穿刺方法为: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前斜角肌间隙,距锁骨上缘0. 5 1.0cm处,在锁骨头与锁骨夹角的平分线上为穿刺点。针头与矢状面成45 ,与冠状面水平或与冠状面成15 ,指向胸锁关节,进针时始终与冠状面平行或稍向前, 且深度不超过锁骨下缘。穿刺针避免刺中锁骨骨膜,以免导致SCV反射性收缩。 锁骨上入路是锁骨下入路的延伸和补充,临床上两种方法没
9、 有孰优孰劣之分,但锁骨上入路的进针方向是远离胸膜和锁 骨下动脉,穿刺位置表浅且路径不经过锁-肋间隙,因此并发症不易出现,易于留置较粗大导管,所以可用于留置血透 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常见并发症有气胸、气栓、误穿动 脉、纵隔血肿、皮下血肿、臂丛神经损伤等,其中以气胸和 误穿动脉为主,发生率基本在2%以下,国内外最新报道基本 一致。但是考虑到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减少长期留置导管引发 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明确的循证学依据,因此临床上还 应提倡锁骨下静脉穿刺术。SCV全长约34厘米,宽约广2厘米,前斜角 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夹角处为SCV穿出点,胸锁 关节上缘为SCV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锁骨 静脉 穿刺 解剖 基础 体位 影响 过程 方法 并发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