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武陵春》的创作.docx
《漫谈《武陵春》的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武陵春》的创作.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漫谈武陵春的创作。赵风富词,“别是一家”。李清照创作武陵春时,把她当时的乱世遭际和人生历程有机地 融入到作品里,将不尽的悲哀巧妙地融入到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使这首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 成就。因此,武陵春的创作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一、初来乍到拟泛舟关于武陵春的创作时间,学界普遍认为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 作。这是确定的,但武陵春到底是李清照在金华的哪个时间段写的,学界的说法却比较 模糊,或者说是没作过太多的深究。然而,这对理解武陵春来说却很重要。从词的写作 内容看,李清照是在暮春时节从临安避难来到金华一“风住尘香花已尽”就点明是在“花已 尽”的暮春时节,而且她应该还是初来乍到。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从“闻
2、说双溪春尚好” 中的“闻说”中可以发现端倪一“双溪春尚好”仅仅是“闻说”。显然,这个“闻说”的途 径有很多种:早些时候在临安,是张汝舟跟她说的;眼下到了金华,还可以是邻里相告的但 不管是哪种,这时的李清照是因为初来乍到,还没有来得及去游玩双溪。否则,以李清照的 性喜玩游,能不到双溪一游吗?或许,还会有人这样说:这是文学创作,是允许虚构的。这 话单说对。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李清照已经去游过双溪了,那她还有必要或能用“闻说” 一词吗?改换成“只缘”不是更好吗?她还有必要用“闻说”一词掩饰自己曾去双溪游玩 过吗?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李清照创作武陵春的时间,就是她从临安避难来到金华后 的第一个暮春,
3、并且还是初来乍到时写的。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流离失所的时光里,在这样 的人生地不熟的处境下,李清照创作武陵春时愁绪便自然而生了。二、哀景悲情泪先流情境,始终为创作者所关注。当时,初来乍到的李清照寓居在小城金华陈氏宅院里的情 境又是怎样的呢?呈现在她眼前的是“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凄惨状况。就在前些天,小城金 华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结果落红成阵。如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这不免让词人 顿生惜春自伤的感慨,于是“日晚倦梳头”一虽然日头已高,但词人犹未梳头。这样的表达 虽然极其含蓄,但更可以看出词人此时情无所诉的聊赖。面对此种情境,词人会怎么办呢? 她虽然明知惜春自伤之情无处可诉,但仍不得不诉。于是
4、,转而纵笔直写,直接点明这一切 悲苦皆因“物是人非事事休”。但是,悲苦又从何说起呢?诉不尽,描不清,只能“欲语泪 先流”。于是,眼前的哀景就这样强烈地触碰着词人的悲情,引发了她含蓄而又真率的感情 迸发。这两种情感,看似相反,实际上却相辅相成,将词人无尽的痛苦和悲哀全蕴含于其中 了。暮春时节,词人一来到金华就“闻说双溪春尚好”,于是想象着此时的婺江两岸一定游 人如织。她本来“也拟泛轻舟”,但一想起自身的遭际,觉得快乐的是别人,自己什么也没 有,反而徒增更多的烦愁,就愁绪千结。那这愁绪又该如何排遣呢?这时,她隐隐觉得“只 恐双溪酢解舟,裁不动许多愁”。女人的直觉是特别敏感的,于是直觉告诉她还是打消
5、这个 念头,不用去了。就这样,情由景生,触景生情,词人心潮起伏,哀景悲情泪先流,最终情 动而辞发,提笔写下了这首武陵春。三、愁涌心头载不动分析武陵春的写作内容,再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设想出她当时的创作 心境种悲愁的心理。从词作看,李清照的悲愁完全是由其矛盾的心理滋生而出的。我们知道,身处乱世的李 清照遭遇巨变后心境一直处于矛盾状态。这在词的下阙很容易就能看出词人用“闻说” “也 拟” “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地进行了铺叙“双溪春尚好” “闻说” 了,“也拟过“泛 轻舟”而去,但是又“只恐那“双溪昨脑舟,载不动许多愁”。于是,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 她就只能发悲愁了。显然,正是悲愁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陵春 漫谈 创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