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泗水,水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孔子曾在此弦歌讲学,教授弟子。此地在
2、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B.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C.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泗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
3、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C.据业内专家估算,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D.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医疗机构要做到:全面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全力保障医务人员安全。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C.种子,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鲜花,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
4、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B.朗读者受到中学生的广泛喜爱,靠的是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取得的。4、C【解析】A.句式杂糅,句子主干是“水电是再生能源”,所以删去“的优越性”即可。B.句式杂糅,删去“取得的”。D.缺少主语,将“通过”或“使”二者删去其一。故选C。5、D【解析】D “邹忌则直言相劝齐王”错误,邹忌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 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6、1. C.东方人秉承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形成了注重过去的时间取向;西方人强调时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形成 了关注未来
5、的时间取向。2 .示例: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可用于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更加有限,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既应该从过去吸取经验,又 应该着眼未来,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解析】.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与原文哪一段落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 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 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正好与上文“人们又通过直觉体验,将时间看成单向延伸的 直线,强调时间一往无前、去而不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下文曹操等名人对于时间的论述有机衔接。A强调“闻道” 的重要性
6、。B讨论的是“行”与“学”的关系。D强调学习方法。1 .题干要求说说东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并分析是作答的关键。如可分析材料一 “同时, 人们又通过直觉体验,将时间看成单向延伸的直线,强调时间一往无前、去而不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材料二“受 儒家传统思想和农耕经济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在时间取向上更倾向于过去取向”等句,这些话是说东方人秉承循环 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形成了注重过去的时间取向。再分析材料二“而西方文化更崇尚将来的时间取向。古希腊人认 为时间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强调时间无始无终,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因而历史与传统的观念并不深入人心” 等句,这些话意思是说
7、西方人强调时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形成了关注未来的时间取向。2 .说说当今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时间观念。考查能根据文字材料和图表,分析归纳出一般道理的能力。如从“据科 学统计,人一生睡觉的时间大概24年,吃饭的时间大概6年,花在路上的时间大概6年,看病的时间大概6年,等车 的时间大概5年”等句分析,每个人的生命有限,可用于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有限。而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我们发现一 个15岁如果能活到80岁,其可利用的时间不到18年左右。可见学习和创造的时间更加有限,所以我们吸取经验,着 眼未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7、(1)柳暗花明又一村(2)长烟落日孤城闭(3)晨兴理荒秽夕露沾我衣(4)急湍甚箭
8、猛浪若奔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 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 境要求的句子即可。“荒秽”“露”“湍”“秦淮” “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8、答:蒋忠;蒋门神强夺了金眼彪施恩的快活林酒店,武松打抱不平;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答:武松是一个嫉恶如仇、恩怨分明、伸张正义(好打抱不平)、武艺高强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
9、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 读水浒传,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选段中的蒋门神原名蒋忠。武松因杀了西门 庆而被发配孟州,孟州的小管营施恩对武松礼遇有加,原来施恩在此地开了个“快活林”酒家,不想却被蒋门神夺走。 武松答应帮施恩抢回快活林,武松先到快活林去闹事,蒋门神大怒,跳出来与武松打斗,武松几拳就将蒋门神打倒, 蒋门神最后被武松打服了,只好答应归还了快活林。蒋门神被迫将酒店交还给金眼彪施恩后,发生的两件事可分别概 括为“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
10、楼”。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蒋门神抢了武松的兄弟施恩在快活林的饭店,施恩 向武松求助,武松“该出手时就出手“,“醉打蒋门神”,说明武松是一个嫉恶如仇、恩怨分明、好打抱不平和武艺 高强的人。二、阅读9、1. “黑云压城城欲摧”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 字,形象地描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 场面,极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2.誓死报效国家,忠君报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名句的赏析。作答要在理解诗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写法的 “妙”处作答。本题中的“黑
11、云”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城欲摧”夸大了 “黑云”的势力,用“压”字形象地描 绘出敌人来势的凶猛。这样的描写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体味“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 玉龙为君死” 一句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作答。“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 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据此再结合“提携玉龙为君死”分析可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誓死报效国家 的思想感情。10、 1. DC2. D(1)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
12、吗?(2)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 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解析】. D项解说有误。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上客:尊贵的客人。1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 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 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意思是“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 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可断句为: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 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
13、于魏。故选C。2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魏文侯是位圣明的君主,不可能轻易杀人。当任座说他称不上仁德时,他只是大怒, 没想杀他。故选D。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 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 键词:期:约定。直:直爽。是以:因此。【点睛】译文参考: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 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 ”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
14、能失约呢? ” 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 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 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 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 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 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
15、? ”翟 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 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11、1.功利性阅读,败坏了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由热衷于择校热,辅导班等功 利性读书现象提出的论题(论点)o.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一项调查事实,通过中美儿童阅读量的对比,意在说明功利性阅读有可能让孩子们远 离书籍,青睐快餐读物。2 .课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使然,仅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作。3 .社区图书馆应起到孩子健康阅读引领作用;出版界应推出有阅读品味的好书;师长不囿于应试而“侵占”孩 子阅
16、读时间。【解析】.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 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此文要根据论题并 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开头由“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择校热,辅导班”等现象,引出第三段的中心论点”功 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1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 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
17、更深入、更有 力,更具有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 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段举“中美儿童的阅读”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将中美儿童的阅 读的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功利阅读有可能让孩子们远离书籍,青睐快餐读物。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有的可以提取原句 作答,第段”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段“我们可以继 续谴责应试教育的无孔不入,也可以谴责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生活方式。”概括出“应
18、试教育的结果”。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仔细阅读第段内容,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提取或概括作答。第段社 区图书馆应起到孩子健康阅读引领作用;第段作为出版界人士应推出有阅读品味的好书;第段作为教师不要“侵 占”孩子们的“阅读课”。12、1. “该”表示一种推测语气,使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议论语言的分寸感。或:“狗拿耗子”使用歇后语,使表 达更为生动。2 .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 “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面相,不大关注品相”的观点。3 .第段.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品内涵。4 .示例:深度美容,美一辈子。【解析】.考查分析句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先将句子放入文段中,该句在
19、第4段最后一句,前半句“但若表假 设,而划线句中的“该”可理解为应该,表示推测,给表达留有空间,不至于太过绝对;“狗拿耗子”引用歇后语, 没有写出后半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是语言富有幽默感。据此作答即可。1 .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第5段以“深度美容”和“表层美容”两方面,强调不论男女都应从提 高修养、改变气质上去注重品相,而非面相的观点。很显然,正反两方面对比,使中心论点得到更有力的证明。2 .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论点来阐释事例。本题题干已给出 相应论据,那么需要先明确已知论据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细读论据可知主要讲述某女明星
20、重面相,而轻品相的行为, 据此可知文章第6段论述了 “重面相、轻品相”的行为。故应放在第6段。3 .考查引用论证的作用。文章第7段引用左传和与王朗书中的语言,表明人死后的名望是不朽的,说明品相 的重要,引用“时语”阐述对一个人的喜欢,最终都会归于品相,因此得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的观 点。4 .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文章主要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品相对人的重要性,内在美,内在美,才能是真的美,才能 真正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据此作答即可。注意广告词,不必太长,语句通顺、简洁、寓意深刻。13、1.过去,“我”:比较,挑剔。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现在,“我”: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
21、颗 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2 .这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意合即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人夫妇比作“晕头转向的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城市处境的尴尬、茫然和卖 菜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通过描写女人自始至终未离开半步、时不时盖被子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女人对白菜的关心、珍视,也体现了女人与 白菜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意合即可).理解了女人照顾白菜的行为举动;理解了白菜对女人的重要性;理解了女人对白菜的深厚感情;理解了女 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3 .好在:标题含义丰富:表面上指的是走进白菜的心里,了解白菜;深层含义指要走进菜农的心里
22、,倾听他们的心 声。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菜拟人化,赋予白菜以人的特征;运用象征 手法,白菜象征卑微的农人及其朴实、平凡、奉献的品质,使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标题新颖,吸引读者,能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表现了作者对白菜和农人虔诚、敬重的态度,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解析】.考查对文章要点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 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可提取第2段的“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最后一段的“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
23、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一 句作为答案。1 .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 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首先要先理解这个第9段写了什么,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分析语段的作用。9段是 一段插叙。“前几天”即插叙的标志性语言。从内容上讲:在文中补充情节,使事件真实可信。从结构上讲,引出下 文,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为“我”的行为态度的转变做铺垫。2 .考查赏析文句。句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运用比喻,将夫妻二人比作晕头转向的 羊,写出夫妻二人来自农村,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表现他们境遇的尴尬,卖
24、菜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他 们的深切同情。句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盖”是对女人的动作描写,再加上“自始至终”,表现女人对白菜的呵 护备至,突出白菜对女人的重要性。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理解了,就是“我”终于明白了的意思。是指“我”看到女人如此关照她的白菜, 明白了女人照顾白菜的举动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白菜对她来说很重要,他们来到陌生的城里,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 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明白了他们卖菜处境的艰难不易。4 .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 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走进一颗白菜的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市 第十九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联考 最后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