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Multi-sensor Data Fusion Technology)课程代码:06410080学分: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 )先修课程: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物联网算法设计基础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教材:多源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杨露菁余华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选修课,也是本专业方向模 块的核心课程之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多源不确定性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及利用的理论和方 法,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进行多级别、多方面
2、、多层次的处理,产生新的有意义的信息。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1 .知识方面课程目标1.1掌握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模型,了解多源信息融合的开展过程和趋势。课程目标1.2理解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算法,着重理解如何将这些算法适当地用于多传感器管 理以使整个系统充分发挥效能,获取最优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多源信息融合新技术的开展。课程目标1.3理解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各种应用,能分析其中基本的融合原理。2 ,能力与素质方面课程目标2.1具备运用所学多源信息融合理论综合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多个数据源,并选取合 适的融合模型和算法的能力。(三)
3、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中的指标点5-3、毕业要求11中的指标点112。1 .毕业要求5-3:能够选择、运用合理的工具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仿真和预测, 并对结论给出恰当的分析解释。2 .毕业要求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分析、设计、实施过程中,利用工程管理原 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分析处理工程问题、得到有效结论。程目标毕业要求指课程目标1.1课程目标1.2课程目标L3课程目标2.1毕业要求5-3毕业要求11-2VVV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多源信息融合概述(一)课程内容1 .多源信息融合基本概念。2 .多源信息融合分类。3 .多源
4、信息融合算法概述。4 .多源信息融合系统的基本模型。5 .多源信息融合的历史和现状。(二)教学要求.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1 .掌握与多源信息融合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2 . 了解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的重要性。3 .对融合系统的基本模型有初步了解。(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多源信息融合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 .难点多源信息融合的基本模型。第二章多源检测融合原理(一)课程内容1 .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概述。2 .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3 .自适应决策融合分布式检测系统。(二)教学要求.掌握分布式融合检测系统架构。1 .理解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2 . 了解自适应决策融合分布式检测系统。(三)重点与难点.重
5、点各种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1 .难点各种分布式检测融合策略。第三章多源属性融合原理(-)课程内容1 .属性融合算法概述。2 .贝叶斯统计理论。3 .D-S证据理论。(二)教学要求.掌握多源属性融合算法的原理。1 .掌握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信息融合。2 .掌握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多源属性融合算法的原理。1 .难点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信息融合,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第六章多传感器管理(一)课程内容L多传感器管理的基本概念。2 .指挥控制中的传感器管理。3 .基于效能函数的多传感器管理系统。4 .基于模糊逻辑和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传感器 数据 融合 技术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