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B(Pathophysiology B)课程代码:26410065学分:2学时:32 (课堂教学学时)先修课程:解剖,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适用专业:药物制剂,、药学、医学影像学教材: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8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 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它是一门与多科学 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r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
2、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临床课程,认识及防止疾病奠定 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教学上采用讲授、自学、 课堂提问、讨论和机能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为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本门学科与前 期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等都有密切关 系,与临床各科特别是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也有密切关系。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我 院、我室的实际情况,共安排理论学时为36小时。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的教学原则,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开
3、拓学生思路,激发其探 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分析、综合和思维能力。(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 .掌握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专业名词。2 .掌握各章节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改变。3 .运用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法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判断这些现象在疾病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打下理论基础。4 ,了解各章节临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 .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课程目标2:1 .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 .难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第十三章肾功能不全(
4、-)课程内容L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等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3 .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详细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和原因及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介绍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和急性 肾功能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介绍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4 .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点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介绍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发病机制;重点阐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5 .尿毒症重点阐述尿毒症的概念;介绍尿毒症毒
5、素、尿毒症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慢性 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二)教学要求1.掌握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 概念和功能代谢变化;尿毒症的概念。2,熟悉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3.了解 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和发展过 程;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儿个重要概念: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矫枉失衡、肾性骨营养不良、急性肾小管坏死、氮质血症、等渗尿。(2)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
6、制、临床经过及分期;器质性与功能性肾功能不全的区别。(3)矫枉失衡学说及钙磷代谢障碍与肾性骨营养不良。1 .难点(1)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2)矫枉失衡学说及钙磷代谢障碍与肾性骨营养不良。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 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1、绪论0.50.5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2、疾病概论1.51.5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55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4、酸碱平衡紊乱33讲授法、讨论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5.发热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6、缺氧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
7、27、休克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8、DIC22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9、缺血再灌注损伤22讲授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10、心力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1、呼吸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2、肝功能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13、肾功能衰竭33讲授法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合计3232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 等教学方法)等。五、课程考核序号考核方式或途径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15%2期末考试闭卷
8、85%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3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 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4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5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六 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8版2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7版3 .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7版配套光盘七、大纲说明1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结合理论知识穿插些实际临床病例讲
9、解,以便深入理解 教学内容.每次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适时督促检查。2017年 6 月 8 日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 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重点阐述病理生理学的概念;详细讲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 位和内容。1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2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般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教学要求.掌握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的概念;病理过程;临床综合症(syndrome)的概念。
10、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主要任务(2)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3)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4)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1 .难点(1)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2)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病理生理学的影响第二章疾病概论(一)课程内容.健康与疾病 详细讲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1 .病因学重点阐述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原因和条件之间的辨证关系;介绍生物性因素、物 理化学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3,发病学详细讲解损伤和抗损伤、因果交替、整体和局部
11、等一般规律及疾病发生的体液机制和组 织细胞机制;介绍疾病发生的神经机制和分子机制。4 .疾病的转归 重点阐述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和脑死亡的概念;介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两种概 念和目前脑死亡的标准:(1) ,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 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二)教学要求.掌握 疾病的原因、条件、诱因和脑死亡的概念。1 .熟悉 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机制;死 亡(death)的诊断标准。2 .了解 健康和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的转归;康复。(三)重点与难点
12、.重点(1)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转归,脑死亡.难点脑死亡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一)课程内容.介绍水、钠的正常代谢。1 .介绍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2 .低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详细讲解等容量性低钠血 症概念。3 .高钠血症重点阐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详细讲解等容量性高钠血 症。4 .正常血钠性容量过多(水肿) 详细讲解水肿的概念;重点阐述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详细讲解 水肿的特点.详细讲解正常钾代谢5 .低钾血症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 概念、熟悉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6
13、.一般介绍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的影响。(二)教学要求.掌握 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掌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熟悉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掌握水肿的 概念、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掌握钾平衡的调节因素;掌握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 的影响。1 .熟悉水肿的特点,熟悉钾的生理功能;熟悉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对机体的影响。2 .了解 正常人体液的容量与分布及影响因素、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人体水电解质摄入与 排出途径;了解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钾的体内分布;了解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三)重点与难点.
14、重点(1)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机制。(2)水肿的概念、病因和机制。(3)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4)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1 .难点(1)三种脱水的比较(2)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和心肌电生理的变化特点。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一)课程内容.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介绍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酸碱物质的 来源;重点阐述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的调节、肾的调节和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1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介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重点阐述pH、动脉血CO2分压、标 准碳酸
15、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等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2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重点阐述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 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代谢性酸中毒的分类和防治的病理生 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详细讲解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 析指标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介绍呼吸性酸中毒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代谢性碱中 毒的特征、原因与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 影响,一般介绍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重点阐述呼吸性碱中毒的特征、机体
16、的代偿调节、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详细讲解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一般了解呼吸性碱中毒 的原因、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介绍酸碱一致型、酸碱混合型的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和三重性混合性酸碱 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5.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和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阐述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介绍混合 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二)教学要求L掌握 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的意义以及正常值;代谢性酸中毒的特 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呼吸性酸中毒的特征、酸碱平衡主 要指标的改变和机体的代偿调节;代谢性碱中毒的特征、原因、机制、酸碱平衡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生理学B 病理 生理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