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填空题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 创造社 和 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 年成立于 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 人性论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 国防文学 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之争。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 新月派 、 论语派 、 自由人 、 第三种人 等。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 “民族主义文学” ,其代表作有 国门之战 、 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1、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
2、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2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3、“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 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4、京派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5、论语派论语派是30
3、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6、民族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三、简答题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4、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
5、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四、论述题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主要有: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
6、景及必然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里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最重要的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错误,尤其是受苏联“拉普”的影响,他们的主张也有不少错误: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超越时代,创造时代”。他们在强调文艺的宣传作用时,忽视文艺的特征,甚至鼓吹标语口号文学。第三,
7、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茅盾等作家,从而爆发了鲁迅、茅盾等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3试析左联的成就。第一,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左联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先后成立了剧联、中国诗歌会等组织。左翼文艺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运动。左联对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了艰苦卓绝、卓有成效的斗争。第二,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一,进一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左联先后开展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左联还
8、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进行论争。第三,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成小组。新文学第二代作家的大部分,是在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培育下产生的,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量。4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革命文学思潮,就其主流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的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突出表现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文学和革命的关系。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齿轮和螺丝钉”,但是,又不能忽略文艺的独特性,应该尊重文学自身的特点,不能同党的其他事业相混同。左翼作家
9、强调了“齿轮和螺丝钉”的一面,甚至不适当地引申、夸大,而严重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特性。革命文学中的这种左倾思潮,对左翼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文学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文学要为劳动人民服务,但却不应俯就大众、迎合大众、媚俗大众。在向大众普及的同时,也要不断拣一些新的东西提高他们,帮助他们前进。左翼作家们的缺失就在于未能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语言和形式,拣选后逐渐地加进去,在普及的同时逐渐提高大众的鉴赏水平。因此,革命文学思潮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但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左”的错误思潮,直至左联后期,也还比较严重。第十四章 小说(二)一、填空题1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
10、题材长篇小说 死水微澜 、 暴风雨前 和 大波 ,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动乱的社会图景。2李劼人的连续性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被郭沫若称为 “小说的近代史” 。3新感觉派小说主要受到 弗洛伊德 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 和 法国都市主义文学 小说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代派手法。4施蛰存早期的短篇集上元灯已表现出擅长刻画人物心理尤其是青年初恋心理的特点。5梅雨之夕的作者是 施蛰存 。6善女人行品和小珍集表现出施蛰存自 心理分析小说 向 现实主义 小说的归位。7 穆时英 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8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的作者是 穆时英 。9刘呐鸥的代表作是 都市风景线 。10少年
11、漂泊者的主人公是 汪中 。11蒋光慈的 短裤党 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小说,描写了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12取材于南方农民运动的长篇 田野的风 是蒋光慈最后也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13萧涧秋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 知识分子 形象。14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控诉了 “典妻” 制度下妇女的凄惨遭遇。15艾芜的 南行记 是一部流浪者的手记,带有若干自传的成分。16云普叔是叶紫小说 丰收 中的人物。17萧军的成名作是 八月的乡村 ,这部小说曾受鲁迅的称赞。18萧红的成名作是 生死场 ,被鲁迅称为是“力透纸背的,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19萧红的 呼兰河传记 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二、
12、名词解释1、“革命小说”派 “革命小说”派是指崛起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蒋光慈为代表的一个急进的现代小说流派。主要成员都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钱杏邨。2、新感觉派小说20世纪30年代,反映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特点是:(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半殖民地大都市畸形、病态的生活和人物。(2)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和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3)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写人物的潜意识、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如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梅雨之夕等。3、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亦称“东北流亡者作家群。指“九
13、一八”事变以后,陆续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下的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青年作家。他们怀着对敌伪的仇恨,对于乡亲的眷恋,以及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创作了不少反映东北人民斗争生活的作品。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等。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5、海派文学海派指20-30年代,上海文坛出现的集中反映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文学流派。张资平、叶灵凤等属第一代海派作家。新感觉派作家是第二代海派作家。三、简答题1简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施蛰存是30年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擅于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对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分析,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甚至
14、性变态心理,独创了一种新颖的小说样式。如在将军底头中运用现代心理分析方法去重新诠释古代的高僧、名将、公主与草莽英雄,用被压抑的性意识去重新诠释、破解人物行为的动机,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现代版”的古人。而梅雨之夕则运用精神分析学极生动地揭示了现代“都市男女”的心理变异,对人物在喧嚣的都市挤压下产生的浮躁、不安、惊惧、疑虑等病态心绪,表现出一丝淡淡的哀愁。2简析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2穆时英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他擅长于以直觉、多变的画面和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及其不安、狂乱的心态。他嗜写“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在“快乐面具”底下无法
15、排解的孤独感和跌落的悲哀,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在技巧上,他大量使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描写,外部行为与不统一的潜意识的并行标示,蒙太奇的组接方式,搭配奇特的变异修辞,来对描写对象进行有多重主观感觉“契人的”、立体的、亦幻亦真的呈示,从而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合于一体的新艺术。3分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点。蒋光慈是我国早期的革命作家,从起步的作品新梦到最后的小说田野的风,记录着他在中国革命文学土地上辛勤开垦的成就。新梦热情讴歌了十月革命和列宁,为中国新诗界投进了一线新异的光芒,情感炽烈。他的早期诗歌充满了对于黑暗社会的激烈反抗,对于革命光明前景的热切追求。不足之处在
16、于形式上过于直白,缺少一种深厚的情味与韵致。少年漂泊者反映了20年代我国社会政治领域的斗争,成为我国现代史上早期工人革命斗争的艺术写真。小说情感充沛但存在着议论过多的毛病。短裤党以诗人的敏感反映了刚刚发生的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这样直接表现重大社会事件,在当时的小说创作中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但作品上存在着一些“左”的认识与叫喊,在艺术上未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的王曼英是大革命失败后重觅道路的“时代女性”形象,显示了作者对于光明道路的艰苦探索。田野的风通过农村的革命斗争预示着革命风暴之后的胜利前景,显示了蒋光慈思想的敏锐性与先驱性。在艺术上突破了早期小说中速写式的描画和
17、宣泄式的叫喊,对人物心理的描绘细腻而真切,是蒋光慈创作道路上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4简析中篇小说二月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中篇小说二月是柔石的代表作。它写的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跟黑暗社会鏖战而终于败北的一段经历。小说通过芙蓉镇这一角,反映出军阀盘踞下社会的黑暗,人们思想的守旧,并以与环境对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的追求,表现“梦境”之不可求。二月结构单纯、匀称、完整。它从萧涧秋这一中心点辐射开去,荡起一层层光波,最后由于文嫂自尽等变故,这层层光波又逐步收拢,由萧涧秋的出走收束全篇。这种不枝不蔓、首尾圆契的结构手法,使作品呈现出和谐、严整的特色。语言的清俊秀丽,亦使作品弥漫着月下林泉般的迷离诗意。5简
18、析二月中萧涧秋形象。萧涧秋是柔石中篇小说二月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形象。萧涧秋富于正义感与同情心,极想有所作为,六年漂泊不定的生活,芙蓉镇上两个月的恼人际遇,虽然令他沮丧,但他却未被黑暗势力所吞没或软化。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又缺乏信仰,行动往往盲目,情绪往往陷于悲观,在独力向旧社会开战中一再败阵。这一番描写,体现着作者对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深刻思考。正是在个人的生活愿望与现实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之上,形成了萧涧秋悲剧性的性格。6简析艾芜小说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6艾芜的南行记、南国之夜描写了西南边境上农夫、士兵、流浪汉等下层人民的生活。他跟他笔下这些辗转于生活底层的
19、人物一起经受着坎坷生活和残酷命运的磨炼,代他们倾诉内心的激愤,也从他们褴褛和粗野的外表下去发掘精神的美。艾芜小说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边远地区的异地风习为陪衬,以人物在不安定的,多灾难的流浪生活和殖民地的屈辱生活中的顽强求生意志为内核,将写景、叙事、抒情和刻画人物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昂扬与忧郁奇特兼杂的格调与浪漫的色彩,形成一种浪漫抒情小说的新范例,从而为30年代前半期的小说创作增添了新的色调。7简析萧红呼兰河传的思想与艺术特色7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
20、生活的种种方面。作品从大泥坑子这一带有象征意味的事物,写出这荒僻小城人们精神的麻木,通过小团圆媳妇的惨死等情节有力地写出了千古相传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习俗对于人们灵魂的惊人锈蚀。们呼兰河传实际上也是沉默的国民的灵魂的别传。在艺术上,呼兰河传比生死场更为成熟,表现为抒情性更加浓厚,笔调更活泼纯熟,叙事写景大都真切动人,揪住人心。第十六章 新诗(二)一、填空题1、 蒲风 是中国诗歌会中最有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位诗人。2、汉园三诗人指 卞之琳 、 李广田、 何其芳 。3、断章的作者 卞之琳 。4、殷夫创作最多的是被称为 红色鼓动诗 的政治抒情诗。5、血字的作者是 殷夫 。6、“农民诗人”、“泥土诗人”
21、指 臧克家 。7、臧克家40年代中期政治讽刺诗的代表有 宝贝儿 和 生命的零度 两个集子。二、简答题1、简析卞之琳诗作的特点。卞之琳是30年代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从1933年开始,他的诗风明显转向现代派一路,主要受法国后期象征派和里尔克、艾略特等人的影响,使诗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辨美的“非个人化”倾向。这些表现在诗中,就是呈现出一种非个人化的、放逐抒情的出奇的冷淡,一种嘲弄式的机敏和一种不欲说明的朦胧。卞之琳不满足于写西方现代风的诗,还注重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如将中国诗论中的“意境”和西方现代派所谓的“戏剧性处境”相融合等。民间传统对卞诗影响也较大。这表现在:
22、一是他颇为自得地写进历来认为不宜入诗的下层社会的事物,如冰糖葫芦、酸梅汤、扁担、叫卖声等,用这些东西入诗可以鲜活地传导出北国古城衰颓荒凉的景象和生活于其中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给人一如实体接触的艺术效果。二是他写诗以口语为主,他有时甚至以地道口语为诗,以便平中见奇,突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在语言上,他同时又大胆地运用富于现代先锋色彩的奇异搭配,如“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等来有效地增强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诗的意趣。2、简析戴望舒早期诗篇的艺术特点。前期的戴望舒是个感伤诗人。他的第一部诗集我底记忆中第一辑中的12首诗,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匀称,每节行数相等,诗形整
23、饬,押韵且韵位固定。第二辑雨巷六首,可看做一个过渡,诗形多半整齐,注重音乐性。第三辑我底记忆八首,已从过分追求音律中解脱出来,多用句式、调式灵活自由的散文化手法传达内在的节奏诗情。第二部诗集望舒草确立了以散文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诗体。在这部诗集中,情绪的节奏已完全代替了字句的节奏,其律动表现于诗中现代人的情绪的自由而又有法度的跃动上。望舒草表现了作者诗艺的趋于成熟。3、简析臧克家诗作的艺术特点。主张及手法的深刻影响。诗人的艺术注意力大部集中在创意和创词上,并为此下过不少功夫。在创意方面,他常在人所共见的生活素材中出奇制胜地开掘新意,并赋予诗以丰美的意象。在创词方面,他不断地掂量着每一个字、词的色
24、泽和韵味,力求安得妥贴、新奇。他的全部艺术追求,可用“意新语工”四个字来概括。他确立的是一种严谨的创作作风。第十八章 戏剧(二)一、填空题1、这不过是春天的作者是 李健吾 。2、田汉的 获虎之夜写寄人篱下的青年 黄大傻 和富裕猎户的女儿 莲姑 的恋爱悲剧,斥责了封建家长的专制和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3、刘振声是 名优之死 中的主人公。4、 回春之曲 的主人公是高维汉。5、 丽人行 以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上海为背景,刻画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6、洪深的剧本 赵阎王 明显受到奥尼尔琼斯皇表现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是 五奎桥、 香稻米和 青龙潭 。二、简答题简析丽人行的思想与艺术。丽人
25、行以日本侵略军铁蹄下的上海为背景,刻画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纱厂女工刘金妹、知识女性梁若英、地下工作者李新群。剧本通过这三个不同的灵魂启示人们对生活道路的思考,并通过她们及其周围人物的艰辛和苦难,对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走狗的罪恶给予有力揭露和控诉。在艺术形式上,田汉大胆打破了话剧分幕的格式,采用了传统戏曲灵活安排场子的方法,安排了4幕21场次,从而让剧情在多变的场景中迅速开展和转换。同时又吸取了活报剧一类的手法特点,各场间设“报告员”登台致词,让这些串连词和剧情互相发生和映衬,有利于三线归一,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田汉这种向传统戏曲寻求文化支援的探索,对我国话剧舞台性艺术的发展是个有力促进。1.30年代小说成熟繁荣的原因:社会历史巨大变动与异质文化激烈碰撞为长篇叙事文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泛借鉴,多方择取中外文学资源,创作主体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 2.繁荣的重要标志: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长篇小说的成熟,小说流派的涌现。 3.小说流派:普罗小说,“丰收成灾”叶紫的丰收,茅盾的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社会剖析小说,茅盾子夜林家铺子,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代理县长,京派小说,沈从文,海派小说,东北作家群,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第 - 5 -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