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docx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第一课时整理与复习(P33第1、2题和练习七的第1、2、3、 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里与复习,却步巩固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提 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 习的乐趣。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建议:第1题:先让学生练习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式题,在让学生小组 说一说笔算加减法的法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招交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如做进位加法时,不要忘记在十峻上加上 进上来的1 故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从十位数上减去退走的1 ,等。
2、最后安排一些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第2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 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注意在让学 生提出问题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那两个条件提的问题, 以防学生没有根据地乱提问题。(2 )要注意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果 学生进一步提出小鸡比公鸡多多少只? 小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 只? “小鸡和公鸡一共有多少只? 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等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并可让学生尝试着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解决这些问题。第二课时练习课(练习七第4、6、7、8题,再适当的增加相应)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笔算的加法和减
3、法的 计算方法。(2)用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学建议:第6题,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既可以分别算出10年 以后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再相减;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比儿子大的 岁数是一个不变的数值,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采用简便的 计算方法。(五)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P36、37 )其实针对这节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我有一点疑问:为什么不把 这节课安排在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相应的知识后面,而偏偏要安排在第二 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后面呢?我感到很疑惑。询问了 几位老师,他们理解也许在第一单元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后,学生的接 受需要T慢慢消
4、化的过程,放在第二单元的后面可育徽学的效果更加 的好,还可以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 测量长度的活动。P36-37页的情景图展示了学生测量的五个实际活 动: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 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 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 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进行记录的情 景,目的是使学生巩固雌迪勺方法。教材礴过两个学钊谢勺情 景(即一名学生从统
5、计表中知道身高1米21厘米的有4个人了,另 一名学生打算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 信息。教学目标:1、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3、通过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培养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4、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 力。教学注意点:(1)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2)作好课前活动准备:告诉学生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你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准备测量活动中所用的工具。事先进行小组的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事先画好统计表。(3)根据学校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测量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 加减 混合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