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解答(11页).doc
《习题解答(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解答(11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 习题解答1. 试简述产生吸收光谱的原因解: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2. 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的跃迁各处于什么补偿范围?解:从 化学键的性质考虑,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为:形成单键的 电子,形成双键的 电子以及未共享的或称为非键的 电子电子跃迁发生在电子基态分子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或基态原子的非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处于基态的电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的光子之后,可分别发生 * , * , * , n *, *, n * 等
2、跃迁类型 * , n *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大多落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跃迁类型四种主要跃迁类型所需能量 E 大小顺序为:n * * n * * .一般 * 跃迁波长处于远紫外区, 200nm, * , n s * 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波长大致在 150 250nm 之间, n * 跃迁波长近紫外区及可见光区,波长位于250nm 800nm 之间3. 何谓助色团及生色团?试举例说明解:能够使化合物分子的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 CH 4 的吸收峰波长位于远紫外区,小于 150nm 但是当分子中引入 -OH后,甲醇的正己烷溶液吸收波长位
3、移至 177nm , -OH 起到助色团的作用当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 键的不饱和基团时,会使这些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移至紫外及可见光区,这种不饱和基团成为生色团例如, CH 2 CH 2 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171nm 处,而乙烷则位于远紫外区4.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哪几种类型的吸收带?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解:首先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如果存在饱和基团,则有 s s * 跃迁吸收带,这是由于饱和基团存在基态和激发态的s 电子,这类跃迁的吸收带位于远紫外区如果还存在杂原子基团,则有 n s * 跃迁,这是由于电子由非键的 n 轨道向反键 s 轨道跃迁的结果,这类跃
4、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而且跃迁峰强度比较低如果存在不饱和 C=C 双键,则有 p p * ,n p * 跃迁,这类跃迁位于近紫外区,而且强度较高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则会有强的 K 吸收带存在,吸收峰位置位于近紫外到可见光区对于芳香族化合物,一般在 185nm,204nm 左右有两个强吸收带,分别成为 E1, E2 吸收带,如果存在生色团取代基与苯环共轭,则 E2 吸收带与生色团的 K 带合并,并且发生红移,而且会在 230-270nm 处出现较弱的精细吸收带( B 带)这些都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5. 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测上,紫外吸收光谱所提供的信息具有什么特点
5、?解:紫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关于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信息,而不能提供整个分子的信息,即紫外光谱可以提供一些官能团的重要信息,所以只凭紫外光谱数据尚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其它方法配合起来6. 距离说明紫外吸收光谱在分析上有哪些应用解 :() 紫外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通过测定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系数,或者将未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对照,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存在,()可以用来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确定 1,2- 二苯乙烯的顺反异构体()进行化合物纯度的检查,例如可利用甲醇溶液吸收光谱中在 256nm 处是否存在苯的 B 吸收带来确定是否含有微量杂质
6、苯()进行有机化合物、配合物或部分无机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这是紫外吸收光谱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其原理为利用物质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进行定量测定。10.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解:首先光源不同,紫外用氢灯或氘灯,而可见用钨灯,因为二者发出的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从单色器来说,如果用棱镜做单色器,则紫外必须使用石英棱镜,可见则石英棱镜或玻璃棱镜均可使用,而光栅则二者均可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光的缘故从吸收池来看,紫外只能使用石英吸收池,而可见则玻璃、石英均可使用,原因同上。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 625-
7、1000nm ,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 200-625nm. 第十章 红外光谱法习题解答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 ? 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 为什么 ?解 : 条件 : 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匹配 , ,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 ,具有红外吸收活性 , 只有发生偶极矩的变化时才会产生红外光谱 . 3. 何谓基团频率 ? 它有什么重要用途 ?解 :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 , 基团频率大多集中在 4000-1350cm -1 ,称为基团频率区,基团频率可用于鉴定官能团4.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
8、什么?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解:基本依据:红外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为每一化合物都有特征的红外光谱,光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态的不同而不同。定性分析的过程如下:(1) 试样的分离和精制; (2) 了解试样有关的资料; (3) 谱图解析; (4) 与标准谱图对照 ;(5) 联机检索5.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解 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 内因 : (1) 电效应 , 包括诱导、共扼、偶极场效应;( 2)氢键;( 3 )振动耦合;( 4 )费米共振;( 5 )立体障碍;( 6 )环张力。外因:试样状态,测试条件,溶剂效应,制样方法等。6. 何谓指纹
9、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解:在 IR 光谱中,频率位于 1350-650cm -1 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主要价值在于表示整个分子的特征,因而适用于与标准谱图或已知物谱图的对照,以得出未知物与已知物是否相同的准确结论,任何两个化合物的指纹区特征都是不相同的 第八章习题解答(原子吸收)1.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解: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
10、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 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 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原子吸收法 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解: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n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
11、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解: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具有较大的半宽度,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4原子吸收分析
12、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免之?()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解:(1)选择适宜的灯电流,并保持灯电流稳定,使用前应该经过预热 (2)可以采用仪器调制方式来减免,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信噪比(3)可以选用其它谱线作为分析线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线,则需要分离干扰元素5 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解:不是.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激发态原子增加,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减少.所以如果太高,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尤其
13、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应使用低温火焰.6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解: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与火焰原子化相比,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因而测定灵敏度高.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少时非常适用.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由于取样量少,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动会引起误差,因而重现性较差.7 说明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产生背景吸收的原因及影响,如何避免这一类影响?解:背景吸收是由于原子化
14、器中的气态分子对光的吸收或高浓度盐的固体微粒对光的散射而引起的,它们属于一种宽频带吸收.而且这种影响一般随着波长的减短而增大,同时随着基体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与火焰条件有关.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火焰成分中OH,CH,CO等对光的吸收主要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零点调节来消除,由于这种吸收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所以当测定吸收波长位于远紫外区的元素时,可以选用空气H2,Ar-H2火焰对于火焰中金属盐或氧化物、氢氧化物引起的吸收通常利用高温火焰就可消除。有时,对于背景的吸收也可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校正:(1)邻近线校正法;(2)用与试液组成相似的标液校正;(3)分离基体8 背景吸收和
15、基体效应都与试样的基体有关,试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解:基体效应是指试样在转移、蒸发过程中任何物理因素的变化对测定的干扰效应。背景吸收主要指基体元素和盐分的粒子对光的吸收或散射,而基体效应则主要是由于这些成分在火焰中蒸发或离解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影响原子化效率,以及试液的黏度、表面张力、雾化效率等因素的影响。9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解: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和一定的火焰宽度条件下,当采用锐线光源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
16、于组成简单的试样。()标准加入法:本方法适用于试样的确切组分未知的情况。不适合于曲线斜率过小的情况。10保证或提高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注意那些问题?怎样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解:应该从分析线的选择、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火焰的选择、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及狭缝宽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佳的测定条件。11 从工作原理、仪器设备上对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作比较解:从工作原理上看,原子吸收是通过测定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来实现测定的,属于吸收光谱,而原子荧光则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的强度来实现测定的,属于发射光谱。在仪器设备上,
17、二者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所有组件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荧光光谱仪则将光源与其它组件垂直排列,以消除激发光源发射的辐射对检测信号的影响。第三章 思考题解答1.从分离原理、仪器构造及应用范围上简要比较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的异同点。解:二者都是根据样品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从仪器构造上看,液相色谱需要增加高压泵以提高流动相的流动速度,克服阻力。同时液相色谱所采用的固定相种类要比气相色谱丰富的多,分离方式也比较多样。气相色谱的检测器主要采用热导检测器、氢焰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而液相色谱则多使用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及电化学检测器等。但是二者均可与MS等联用
18、。二者均具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而只要试样能够制成溶液,既可用于HPLC分析,而不受沸点高、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限制。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有哪些? 与气相色谱相比较, 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解:液相色谱中引起色谱峰扩展的主要因素为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以及柱外效应。在气相色谱中径向扩散往往比较显著,而液相色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另外,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著的滞留流动相传质及柱外效应。3. 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习题 解答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