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docx





《大学本科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本科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docx(3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高等数学D(一)课程教学大纲1无机及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B课程教学大纲7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6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18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25有机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27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3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3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48微生物学A课程教学大纲49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57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60细胞生物学B课程教学大纲67细胞生物学实验B课程教学大纲76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78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86药物化学A教学大纲88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03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104遗传学B课
2、程教学大纲114遗传学实验B课程教学大纲123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25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130药剂学实验A课程教学大纲143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45药物合成课程教学大纲151生物工程制药课程教学大纲159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67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75农药学课程教学大纲185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90疾病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0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02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9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19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24药物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229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33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240专业前沿系列专题课程(一)课程教学大纲245制
3、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248农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258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264专业英语A课程教学大纲267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270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大纲275生物化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279药政与药学发展课程教学大纲282功能性食品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85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教学大纲294药物化学教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295药剂学教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296生物技术制药教学实习课程教学大纲297专业综合实践E课程教学大纲298毕业实习F课程教学大纲299毕业设计(论文)F课程教学大纲300高等数学D(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1515课程总学时/学分:60/3.5课程类别
4、: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D(一)是春季高考本科工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一元微分学及积分学的部分内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夯实初等数学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以及概念之间之间的联系;正确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的条件、结论;熟练掌握微积分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对简单的实际
5、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会求解。教学中要注重介绍概念产生的背景,注重数学思想的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及理论直观易懂。注重基础教学,使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的深造提高。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微积分与初等数学内容的衔接,适当增加函数等相关内容的复习与补充。选用的教材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数学思想的传授,并且注重微积分的应用,有较多的应用实例。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18学时)教学要求:1. 熟练掌握初等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基本性质和运算。2.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奇偶性、
6、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 理解极限概念,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4.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5. 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去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6.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7.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右连续),会判断函数间断点的类型;了解函数连续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教学重点:函数极限的概念、运算法则,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函数连续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极限概
7、念,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及其应用。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12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导数概念产生的背景和导数的定义,理解导数几何意义,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会求初等函数的导数。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理解微分的概念和微分的几何意义,掌握微分和导数的关系,会求初等函数的微分,会用微分对函数进行一次(线性)近似。教学重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计算。教学难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应用(18学时)教学要求:1. 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
8、定理的条件、结论和证明思路,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2. 熟练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的方法。3. 会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拐点。4. 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解法。5. 了解经济学的边际函数和弹性的概念与求法。教学重点: 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的判定,极值的求法,简单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教学难点:两个中值定理的理解与应用。第四章 不定积分(12学时)教学要求:1. 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2. 熟练记住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3. 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了解不定积分的第二换元法。4. 会用分部积分法求一些基本类型的不定积分。5. 会
9、用不定积分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教学难点: 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同济大学数学系. 高等数学及其应用(第二版 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高等数学(本科少学时用,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 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李心灿. 高等数学应用205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无机及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503课程总学时/学分:45/2.5(其中理论45学时)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一、
10、教学目的和任务该课程综合了以往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基础化学课程的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阐述化学变化和分析测试基本原理的基础学科。本课程是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相关本专科专业的大一新生必修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知识、分析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溶液与胶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了解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f区元素中一些重要生命元素。掌
11、握溶液中的四大平衡规律,掌握以四大平衡为基础的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配位化学、电化学、生命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2 教材编选强调课程内容在生物与农业工程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对理论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能力。3 本课程是生物类各专业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与本课程平行开设的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化学发展简介;化学的地位和作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化学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与学
12、的特殊方法。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分散系;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教学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教学难点:蒸汽压;渗透压。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6学时)教学要求:理解系统和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过程与途径;热和功;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定容热效应;定压热效应;焓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Hess定律;自发过程;混乱度;熵及其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熵;自由能;热力学第二定律;标准生成自由能;Gibbs-Helmholtz方程;标准生成自由能。教学重点:状态函数的性质;焓和焓变;自由能和自由能变;反应热和自由能变的含义及其计算;自发性判据。
13、教学难点:焓、熵、自由能的概念;利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过程的自发性。第三章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3学时)教学要求: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反应速率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及特征;标准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计算;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变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方程;根据反应熵和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自发方向;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影响。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标准平衡常数;标准自由能变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教学难点: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应用。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4学时)教学要求: 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波粒二象性;不确
14、定原理;Schrodinger方程;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概率密度和电子云;四个量子数;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级交错;周期系;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特征;共价键;价键理论;键和键;共价键的特性;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杂化转道;杂化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间力;氢键;晶体的特点;晶体的类型。教学重点:四个量子数;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排布的特例;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空间构型。第五章 重要生命元素(2学时)教学要求:
15、了解必需元素、有毒元素、有益元素、不确定元素;s区元素(H、Na、K、Mg、Ca)、p区元素(B、Al、碳族元素、氧族元素、卤族)、d区元素(铜、锌族、钒、铬、锰、铁、钴、镍)、f区元素教学重点:s区元素(H、Na、K、Mg、Ca)、p区元素(B、Al、碳族元素、氧族元素、卤族)、d区元素(铜、锌族、钒、铬、锰、铁、钴、镍)教学难点:元素重要化合物性质应用。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的来源和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有效数字及其
16、运算规则;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基本概念与方法;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滴定反应中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滴定度;计算示例。教学重点:误差的基本概念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在分析实践中的运用;标准溶液的表示方法及配制、标定方法;滴定分析计算。教学难点:分析数据的处理和有效数字的计算;滴定度的计算。第七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4学时)教学要求:理解酸碱质子理论;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条件式与酸碱水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pH计算;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使用酸碱指示剂应注意的问题;强碱滴定强酸;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的滴
17、定;混合酸(碱)的滴定;酸碱滴定的应用和计算;非水滴定。教学重点:电离平衡原理;酸碱质子理论;质子条件式;水溶液中pH值的计算;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滴定曲线;一元强酸碱的滴定和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教学难点:质子条件;各类溶液体系pH值的计算。第八章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和溶解度;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重量分析一般程序;对沉淀和称量形式的要求;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重量分析法的计算和应用示例。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意义;溶度积规则;沉淀滴定法
18、。教学难点: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沉淀溶解度的计算。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配位化合物组成和命名;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配位平衡;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配位滴定对反应的要求;EDTA的性质及配位滴定;滴定曲线;金属离子指示剂及其工作原理;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示例。教学重点:配合物的命名和基本特点;配位平衡,酸效应、酸效应系数和酸效应曲线;条件稳定常数;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价键理论中内、外轨及高、低自旋等概念;配位平衡中的有关计算;酸效应曲线及其应用。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
19、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与电极电位;电极电位应用;元素电位图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教学重点:电极电势的应用;Nernst方程的应用;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重铬酸钾法。教学难点:Nernst方程的应用;电势图及其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碘量法。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1.傅洵、许泳吉、解从霞编著,基础化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7年2.呼世斌 黄蔷蕾编著,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合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吉林大学等校合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实验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2503课程总学时/学分:28/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生物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配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内容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思考性,能调动学生勤于动手,积极思维,扩大知识面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并具备一定组织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教材还应适当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工作作风。二、教学基本要求(1) 熟悉并正确使用各类相关化学仪器;掌握无机化合物一般制备、分离、提纯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原理;加深无
21、机及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地理解和掌握,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好基础。(2) 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分析、归纳、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实验名称粗食盐的提纯实验要求 熟练掌握加热、常压过滤、试剂取用、试管操作和台秤使用。初步掌握减压过滤、离心分离、分析天平和结晶。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实验名称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要求 熟练掌握试剂取用、加热、过滤。初步训练水浴加热、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三实验名称微波辐射合成磷酸锌实验要求掌握无机物制备与分离技术中浸取、洗涤、分离等基本操作;了解微波合成的原理和
22、方法。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四实验名称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要求 进一步了解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巩固pH值的概念。掌握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了解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学习巩固缓冲溶液的配制并实验其性质,观察盐类的水解作用了解影响水解的因素。掌握沉淀平衡、同离子效应,实验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五实验名称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要求 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准备及使用方法;初步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初步学会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确定。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六实验名称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要求 学会强碱滴定弱酸测定食醋中总酸量的方法;熟悉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七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本科 学科 基础 专业 必修课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