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说明.docx
《经络穴位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穴位说明.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络穴位说明经络穴位说明1、体表标志定穴法12、足少阳胆经穴位图43、足厥阴肝经穴位图124、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155、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186、任脉穴位图297、督脉穴位图338、经外奇穴(头面颈项部)穴位图38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4510、手少阴心经穴位图5311、足太阴脾经穴位图5512、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5913、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6214、足少阴肾经穴位图6415、手太阴肺经穴位图6916、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7117、取穴方法751、体表标志定穴法确定一个腧穴的位置,除探索感应外,常利用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作为定位依据。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静态标志和动态标志两大类。静态标志,
2、主要指骨性标志(如骨节突起或凹陷),以及五官、毛发、乳头、脐窝、指(趾)甲等。如在腓骨前下方定阳陵泉,在骶后孔中定八髎穴,在目外眦旁定瞳子髎,在眉梢后定丝竹空,乳头下方定乳根,脐窝之中定神阙,拇指桡侧指甲角后旁定少商等。动态的标志,主要指随着屈伸等活动而出现的肌性标志、皮肤皱纹,以及采取某种特定动作而确定的参照标志等。如在屈肘外侧纹端外定曲池,咬肌隆起处定颊车,举臂时肩峰前外方凹陷中定肩髃,两虎口相叉食指尽处定列缺等。现将基本的体表标志分述如下:(一)头部发际:头发分布区的边缘。位于前额上的横向边缘,称前发际;位于后项部的横向边缘,称后发际。发角:前额两旁,当前发际及鬓发前缘会合成角处。下对颧
3、弓中点。曲角(曲周,颞颥):额旁颞部头发边际向前成弧形突出处。眉心(眉间,阙中):前额正中线上,当两眉头之间。眼眶:为一个四棱锥形的骨性腔,外口称眶缘,在眶上缘的内1/3折点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上缘上方有隆起的眉弓。眶下缘中点直下方,可摸到眶下孔。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一般均位于目中线上。人中沟(水沟):上唇表面正中的纵行凹沟。鼻唇沟(巨分):由鼻翼旁伸延至口角外侧部的圆弧形浅沟。颧弓:循颧骨向后至耳前的弓形突起。下方凹陷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可触摸到下颌头在关节窝内转动。下颌角(曲颊):下颌骨的下颌支后缘及下颌体会合成角处。耳尖:外耳上缘最高点。一般位于眉梢及枕外隆凸的连线上。耳根:耳
4、郭附着部。其上端称耳根上点,下端称耳根下点。耳垂:外耳下端的无软骨部分。耳屏(耳珠):外耳门前方的瓣状突起。颞骨乳突(完骨):颞骨后下部,外耳后方的圆形突起。表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附着。其尖端突向下前方,及耳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枕外隆凸:枕骨后表面中央的隆凸。(二)颈部喉结(结喉):颈前中央,甲状软骨前缘隆起部,男性青春期后此处高而显著,吞咽时作上下移动。在喉结上方摸到的凹陷为甲状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对第四颈椎。胸锁乳突肌(缨筋):颈侧部肌肉,起自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两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部。当头转向对侧时,隆起尤为明显。内经称“婴筋”,主要指胸骨头部分。类经张介宾注:
5、“说文曰:婴,颈饰也。故颈侧之筋曰婴筋。”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由于项部肌肉多,颈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颈椎棘突呈明显隆起外,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时这里可呈现两个突起,上面一个为第六颈椎棘突。有时可摸到三个突起,中间一个为第七颈椎棘突。第七颈椎,其棘突较长,向后平伸,尖端不分叉。为项韧带附着处,当头部前屈时,棘突部隆起更为明显,并能随头左右活动。(三)胸腹部胸骨上窝(天突):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上方凹陷处。胸骨角(璇玑):胸骨上窝之下,胸骨表面的第一个隆起,是胸骨柄下缘及胸骨体的结合部。两旁为第二肋软骨。胸骨下角(歧骨,胸肋角):胸骨体下端及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形成的角,一般约呈90
6、,矮胖者常大于90。后当第九或第十胸椎椎间盘水平。胸骨剑突(蔽骨):胸骨下端的小骨片,形似鸠尾,长短不一。锁骨(巨骨):内端及胸骨构成胸锁关节,外端及肩峰构成肩锁关节。(图2-1-4)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称锁骨中线,及乳头线相似。锁骨下窝(云门):抬臂时,当胸大肌及三角肌间呈现凹陷。锁骨上窝(缺盆):锁骨上方的凹窝,由锁骨、肩胛舌骨肌及胸锁乳突肌围成。施沛经穴指掌图:“结喉下巨骨上,缺陷处若盆也。”肋间隙:第一肋前面常被锁骨遮掩,其下为第一肋间隙。上下两肋之间的空隙,一般上位肋间隙较下位为窄。胸部穴即按肋间隙定位。第17肋及胸骨直接相连,第810肋软骨及上位肋软骨借结缔组织相连而成肋弓,其下方为
7、腹部。季肋(季胁):第1112肋(浮肋)前端的游离部。乳头:男性常位锁骨中线的第四肋间隙或第五肋骨上。距胸前正中线10厘米。女性的位置变动较大,未育女青年大多位于第五肋骨,中年妇女大多位于第六肋骨。乳头距锁骨中线外04厘米不等,年龄越大越偏向外侧,但主要集中于02厘米处。乳头四周的棕色皮肤称乳晕,直径约5厘米。脐窝:常位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稍下处,相当第四腰椎水平。脐部无皮下脂肪,脐窝越深表明腹壁皮下组织越厚。耻骨联合部(曲骨,横骨):耻骨联合上缘和耻骨嵴(耻骨体厚而粗糙的前上缘)。当腹股沟内侧可触得耻骨结节,再向内为耻骨嵴。髂前上棘:髂嵴前端的突起,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起于其上。(四)背部脊椎棘
8、突(椎节):胸椎棘突,在前俯时隆起明显,最高点在第六及第七胸椎。腰椎棘突之间肌肤略呈凹陷,肌肉越发达凹陷越明显;最低点在第三腰椎。第14骶椎棘突在成人时已形成3、4个结节,第5骶椎已无棘突,所以总称为“二十一椎”。肩胛冈(肩上横骨):肩胛骨背面的高嵴。它及前方的锁骨共同围成内连颈根的肩上区,肩胛冈内侧端及第三胸椎棘突相平。冈上窝(肩解):肩胛冈上方的凹陷。较深。冈下窝:肩胛冈下方的凹陷,较浅。肩胛骨内侧缘:对向脊柱的内缘。肩胛骨外侧缘:对向腋窝的外缘。肩胛骨上角:肩胛骨上缘及内侧缘的会合处,约平对背部的第二胸椎椎体和第二肋骨上缘。肩胛骨下角:肩胛骨下端,一般达第七肋骨(或肋间隙)。髂嵴:髂骨上
9、缘的弧形隆起。最高点约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后上棘:髂嵴后端。瘦弱者呈隆起头,年青或肥胖者皮肤表面呈现一凹陷。为骶髂关节中心点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标志。骶后孔:骶骨背面的四对小孔,为八髎穴所在。骶管裂孔(腰俞):骶尾关节上方正中呈凹陷处。当头部前屈时,可摸到明显隆起的第七颈椎棘突(大椎)。两手垂于躯体两侧时,两肩胛冈连线平第三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平第七胸椎棘突。第十二肋及竖脊肌外缘交点,相当第一腰椎水平。两季肋下缘连线平第二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四腰椎棘突(十六椎)。两髂后上棘平第二骶椎(十九椎)中部。(五)上肢肩峰(髃骨)部:肩峰外侧缘及肩胛冈连续处的突起。三角肌:起于锁骨外1/3、肩
10、峰外缘和肩胛冈下缘,由前、后、外三面包裹肩关节。形成肩部圆隆外貌,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二头肌(臑肉):长短两头起自肩胛骨,向下各成一肌腹,多于臂下1/3处相合,再形成一纺锤状肌腹,止于桡骨粗隆后部。腋窝:上肢内面及胸壁相连处的凹陷部,胸大肌下缘组成腋前襞,大圆肌和背阔肌下缘组成腋后襞。腋纹头:沉肩合腋时腋前纹头为腋前皱襞的顶端,腋后纹头为腋后皱襞的顶端。肱骨外上髁:肘外侧面上方隆起。上续臂外侧肌间隔的凹沟,沟前方为肱桡肌和肱肌,沟后方为肱三头肌内侧头。肱骨内上髁(肘内大骨):肘内侧面的隆起,大而显著,位较外上髁稍低。在肱骨内上髁的骨沟中可触及尺神经。肘尖(尺骨鹰嘴):肘后的明显突起。伸肘时,
11、肘尖及肱骨内、外上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屈肘成90时,此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肘横纹:屈肘时出现的横纹,及肘尖高度相当。掌长肌腱及桡侧腕屈肌腱(臂内两筋):用力握拳屈腕时,腕臂屈侧面的肌腱明显突出。掌长肌腱居腕的正中部,其外侧为桡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内侧为较深位的指浅屈肌腱,再内侧为尺侧腕屈肌腱,腱索止于豌豆骨。腕横纹(腕掌屈纹):一般有23条。腕近纹约平尺骨头。腕中纹两端平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相当于桡腕关节线。腕远纹微凸向于掌,通过腕中关节线的最高点,相当于屈肌支持带的近缘;在该纹外1/3折点处可摸到舟骨结节;该纹尺侧端的突起为豌豆骨(掌后锐骨)。一般所谓腕横纹多指腕中纹。鱼际:拇
12、指后方掌面肌肉所形成的隆起称“鱼”或“手鱼”,其边缘称鱼际。又其他肌肉隆起处也可称鱼。一般将拇指后的掌内隆起称作大鱼际,小指后的掌尺侧隆起称作小鱼际。掌横纹(掌屈纹):手掌面皮肤的明显凹痕(皮纹),主要有三条:鱼际纹(掌近纹):位于大鱼际隆起部的尺侧缘,斜向第二掌骨头平面,及掌中纹相合。掌中纹:由第二掌骨头平面斜向手掌尺侧;食指完全屈曲时,指尖正对此纹;有人缺如。掌远纹:从第二指蹼近侧12厘米处,沿第三、四、五掌骨头平面至手掌尺侧;手指完全屈曲时,第三、四、五指指尖正对此纹。少数人掌中纹及掌远纹连成一线。本节:掌指关节隆起部,由掌骨头及近节指骨底构成(包括关节囊所覆盖处),其背面皮纹较多。赤白
13、肉际:手掌面及背面交界处。掌背面皮肤颜色较深,故称“赤”;掌而较浅,故称“白”。正当赤白皮肤移行处,故称“肉际”。指甲角:指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沟(指甲轮)的两侧,指甲根和甲侧缘表面的上皮皱襞弯曲成角处。(六)下肢部股骨大转子(髀枢):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隆起部,位于髂前上棘及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上,当臀大肌隆起及阔筋膜张肌隆起之间的凹陷处。臀横纹(臀沟):臀肌下缘的皱襞,深面有坐骨结节。缝匠肌(股内大筋):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股骨粗隆内侧部。股骨内侧髁(内辅上):股骨下端内侧面的隆起(较外侧髁明显)。胫骨内侧髁(内辅下):胫骨上端内侧面的膨大部(较外侧髁明显)。髌韧带:髌骨下方肥厚而坚硬的韧带,为股四
14、头肌的延续部分,两侧凹陷称“膝眼”,可触到膝关节面(膝中)。膕横纹:屈膝时膕窝中的横纹。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及胫骨体接连处前面的三角处粗隆,有髌韧带附着。胫骨前缘:小腿前面沿胫骨粗隆而下,可摸到胫骨体前缘和内侧面,紧贴皮下,微弯行,直至踝部。前缘外侧隆起由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组成。腓骨头(成骨):腓骨上端膨大部。外踝:腓骨下端外侧面膨大部,比内踝稍下而低下。后方可摸到腓骨长、短肌腱。内踝:胫骨下端内侧面膨大部,比外踝稍高。内、外踝前方由内向外可摸到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踝下方一横指处可摸到跟骨载距突。跟腱:小腿后面有肥大的小腿三头肌隆起,向下延续为跟腱,止于跟骨后面。舟骨
15、粗隆(然骨):足舟骨内侧面的圆形粗隆,通常位于内踝及第1跖骨头内侧的连线上。第五跖骨粗隆(京骨):足背外侧面,第五跖骨体外侧的隆起。一般位于小趾端及足跟后缘之间的中点处。本节:跖趾关节隆起部,由跖骨头及近节趾骨底构成。趾甲角:趾甲基底部月牙形凹沟(趾甲轮)的两侧。覆盖于趾甲根和甲侧缘表面的上皮皱襞弯曲成角处。 2、足少阳胆经穴位图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瞳子髎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 浮白
16、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髎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1) 瞳子髎 GB1 Tng z lio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配伍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附注手太阳,手、
17、足少阳之会。(2) 听会 GB2 Tng hu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配伍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刺灸法直刺.寸;可灸。(3) 上关 GB3 Shng gun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
18、;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4) 颔厌 GB4 Hn yn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及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及下四分之三交点处。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配伍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刺灸法直刺.-.寸;可灸。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5) 悬颅 GB5 Xun lu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及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配伍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
19、热病头痛。刺灸法向后平刺.-.寸;可灸。(6) 悬厘 GB6 Xun l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及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及下四分之一交点处。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刺灸法向后平刺.-.寸;可灸。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7) 曲鬓 GB7 Q bn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及耳尖水平线交点处。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配伍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
20、不开。刺灸法向后平刺.-.寸;可灸。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8) 率谷 GB8 Shui g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寸,角孙直上方。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配伍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刺灸法平刺.-寸;可灸。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9) 天冲 GB9 Tin chng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寸,率谷后.寸。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配伍配目窗、风池治头痛。刺灸法平刺.-寸;可灸。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10) 浮
21、白 GB10 F bi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及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及上三分之一交点处。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配伍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刺灸法平刺.-.寸;可灸。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11) 头窍阴 GB11 Tu qio yn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及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及下三分之一交点处。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络 穴位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