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doc(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1 学校概况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1962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改为牡丹江卫生学校,1978年升格为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为牡丹江医学院。1997年一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2010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
2、备总值1.38亿元,资产总值6.08亿元。学校本科招生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381人。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等20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是省级重点专业,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口腔医学专业列为本科一表招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和护理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内科学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药学和外科学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
3、学、医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和诊断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现有教职工2464人,其中专任教师433名。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24.25%和22.40%;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2人、博士学位教师71人,分别占专任教师58.20%和16.40%;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0人;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能手1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有省教学团队2个、省教育科学研究团队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有100余名教师担任国家级
4、学会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学校建设有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基地,现有2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抗纤维化生物治疗实验室、麻醉与危重病学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组织损伤与修复实验室、肿瘤疾病防治实验室);依托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牡丹江市北药开发实验基地等科研平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和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学校教师参加教材编写230部,其中主编教材69部;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6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1项;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83项;获得省
5、部级科学技术奖2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548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72篇。2009年,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119万册,校园网“千兆(1Gbps)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运行3个校级网络应用系统(教务、网络教学、办公网)、1个学校门户网站和42个二级网站,教研室、教室、实验室终端与学校网络中心宽带互连,实现了资源共享。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韩国建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
6、校秉承“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弘扬“执着、爱校、求实、合作、创新、奉献”的牡医精神,坚持“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医学、药学等专业毕业生5万余人,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医药卫生战线,大部分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临床医学专业概况牡丹江医学院于1958年设置临床医学专业,经历了本科层次(牡丹江医学院1958.8-1962.9)、中专层次(牡丹江卫生学校
7、1962.9-1978.12)、专科层次(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1978.12-1986.3),并于1986年恢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招生。临床医学专业招生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431人,累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总人数已达10388人(其中本科7830人)。2010年开始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五年制本科,2012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为“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
8、、省教学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2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学校有8所附属医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总床位数8583张;有实习医院28所,总床位数32553张。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按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毕业生;培养农村订单定向生成为能够在基层从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科医学毕业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
9、临床医学专业不断深化和丰富“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思路,形成了“重医德、强技能、为基层”的专业特色。始终坚持医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执业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养成相结合,大力实施“专业-学科-课程”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进行“三早”教育,突出全程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大预防观念、循证医学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观念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器官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推广形成性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考试改革;开展PBL、案例式、床边式、小组讨论式、临床模拟教
10、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医学专业立足龙江、服务基层、辐射全国,培养了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特别是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部分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情况1 宗旨及目标1.1办学宗旨及目标定位认证标准:在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医学院校(指独立设立的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必须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发展需要,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根据医学教育标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及
11、卫生事业发展需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1.1.1办学定位经过不断努力,把学校建成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学院校。学科专业定位:以医学学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与医学相关的理学、管理学、工学学科及专业。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服务面向定
12、位:立足本省,面向行业,服务基层,辐射全国。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基层的医疗、疾病控制、保健、康复、生物制药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实际工作。功能定位: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科研为动力,开展较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北药开发、地方病治疗等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应用研究;以医疗为支撑,提高附属医院疾病诊治水平,为当地提供最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人力、技术支持,充分发挥我校作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医学教育、科研、医疗中心的作用。1.1.2办学理念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践行“立德立行、唯实唯新”的校训,秉承优良办学传统,与时俱进,不断
13、总结,凝练出“人本、厚德、尚能、强技”的办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突出我校“以德为先,注重人文,强化实践,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1.1.3发展规划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深化和拓展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力争在同类、同层次院校中处于先进地位,部分学科领域或方向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大学功能完善、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优秀医学院校。2012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学校的发展目
14、标是建成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学院校。1.1.4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在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医学毕业生。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毕业后能够在基层从事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科医学毕业生。在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标准(2005版)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办学标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专业培养目标,2014年学校组织专家重新修订了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有效规范
15、了各项教学工作,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标准。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认证标准: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需通过各方面人员的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使全校师生周知。 在确定办学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根据地方经济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在广大师生员工中进行了广泛调研,发动师生员工参与讨论,献计献策,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以多种方式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周知。 上世纪90年代,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国医学教
16、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精神,展开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形成了“立足龙江、服务地方、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进入21世纪,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任务并有效实施。2006年,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建设“具有明显办学特色和优势、功能完善、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优
17、秀医学院校”的办学目标。2012年,牡丹江医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医学教育发展趋势,通过召开教师、学生、管理干部等座谈会,多层次、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建成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学院校”的办学目标。1.3学术自治 认证标准:医学院校要依据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各自的发展要求,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 1.3.1 依法自主办学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制定牡丹江医学院章程,按章程自主办学,依法实行民主决策与管理。学校设有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
18、等组织,对学校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等进行咨询和审议。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定位,以国家特别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申报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自主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计划,下达教学任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根据现有条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社会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学校之间的教育、文化、科研交流与合作等。实行学校-学院(部)-教研室(实验室)三级教学管理,制定、完善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开展教学工作。1.3.2 自主决定人员聘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
19、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学校授权人事处负责人员聘用工作。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依法自主聘用专任教师及行政人员,严格履行考试、考核、录用等相关程序。根据自主办学及发展规划要求,学校遵循科学设岗、优化结构、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基本原则,设置了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拟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岗位设置方案进行人员聘用。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待省主管部门统一批准后实施。1.3.3 自主规划教育资源学校一直坚持教学优先的原则,根据教学需求合理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教务处、资产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20、各学院(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安排使用。在经费使用中,教学经费预算有保障并逐年增长。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校园网及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等教育资源均能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需求,并根据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办学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添置教学设备,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1.4教育结果 认证标准:医学院校必须根据上述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并达到上述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4.1 培养要求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树立科
21、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创
22、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2)知识要求-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和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掌握健康教育、临床流行病学的
23、有关知识与方法,掌握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看护的有关知识。-掌握常见急症的诊断、急救处理原则。-掌握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3)技能要求-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和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检查的能力和较好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掌握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及常用临床操作规范。-具有常见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合乎伦理的诊断、治疗方法的能力。-具有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牡丹江 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专业 认证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