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档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档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范本一重要资料 注意保存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主管部门: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联系电话: 建档时间: 年 月 日档案交接记录:时间交接人接管人备注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卷内文件目录1、 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表2、 本年度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3、 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5、 本年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 本年度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评价报告(医疗卫生机构)7、 本年度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表
2、(医疗卫生机构)8、 职业卫生宣传与教育工作记录、签到表9、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表(领取人签字),使用制度10、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1、 本单位职业病病人情况12、 有关职业病防治法规、文件等范本2职 业 卫 生 档 案公司(公章)二OO九年 月 日目 录一、企业基本情况二、生产工艺流程图三、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档案1、 职业卫生组织机构及职责2、 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3、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4、 职业病危害场所管理制度5、 生产场所卫生清洁制度6、 职业卫生检查制度7、 职业病防治岗位职责8、 职业病危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9、 应急救援预案四、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1、 使用有
3、毒有害原料登记2、 职业病防护设施登记表3、 个人防护用品登记表4、 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表5、 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警示标识登记五、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档案1、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2、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六、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1、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2、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3、 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4、 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证明(证书复印件)5、 劳动者职业卫生宣传培训(附: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宣传图片等文字资料)七、职业卫生监测档案1、 职业卫生监测制度2、 职业卫生监测报告书八、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 职业健康监护
4、制度2、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名单3、 职业健康监护报告书企 业 基 本 情 况1、 单位名称:2、 地址:3、 联系电话:4、 法人代表:5、 行业分类:6、 主要产品名称:7、 主要产品年产量:8、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9、 公司位于 位置,占地 亩 立项总投资 , 施工 投产。工艺流程图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档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制定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各部门、各车间在厂长、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
5、,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有关档案,并妥善保存。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规定。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标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防范意识。四、依法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认可等程序。五、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
6、业病防治要求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六、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对查出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七、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职业有关健康损害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诊疗。八、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九、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建立好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十、定期委托有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十一、 建
7、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组织机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厂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促进我厂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经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我厂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有关决定通知如下:*厂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职务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部门行政职务受过何种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只否专职备注主管分管成员 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人员,提供必要职业卫生经费,保障本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工作
8、正常开展。2、制定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工程竣工后将档案资料交上级职业病防治机构保存。4、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日常工作:做好接触有害作业人员岗前、岗中、离岗时健康检查,向职工提供合格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和设施,落实职业危害检测,并做好职业病防治有关登记、统计、报表工作。5、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各项职业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6、定期向上级机关和劳动者报告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认真落实职业健康培训制度。样例
9、 2008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结合本厂实际,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原则,分别轻重缓急,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问题,制定本计划。一、依据1、国家法规、标准及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指示、要求:2、针对职业病危害主要原因及检查中发现问题,应采取改进措施3、生产工艺改进;4、职工合理要求。二、事项、实施时间、实施部门和经费预算1、生产车间改造、生产工艺改进2、防护设施建设与维护、警示
10、标识3、个人劳动防护用品4、工作场所卫生检测评价5、职业卫生宣传6、职业卫生培训7、职工健康监护8、职业病人诊疗9、其他三、验收与考核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 1、作业环境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2、粉尘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不得大于2mg,施工中粉尘浓度、大于2mg时,工作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 3、一氧化碳浓度不得大于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作业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氮氧化合物(换算成No2)为5 mgm3以下。 4、要预防噪声危害。购置设备应优选低噪声设备,作业场所噪声不得大
11、于90db,对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大于90db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噪声耳塞。生产现场卫生清洁制度1、施工现场要坚持文明生产,定期清扫,经常洒水,保持地面清洁、无屑、无杂物。2、钢材、砂、石等建材以及施工机械等要摆放整齐有序。3、加强通风管理,增加有效通风量,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检查制度一、检查层次1、 由厂领导负责,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参加,每季进行一次。2、 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每月一次3、 车间负责人,对本车间作业范围内,每周检查一次。二、检查内容:1、 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情况;2、 生产车间现场检查:生产车间
12、总体卫生状况。 生产车间警示标识,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运行情况,工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工人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工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三、 落实隐患整改职业病防治岗位职责示例:(一)电焊机操作人员岗位职责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要求操作,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配戴劳动防护用品如:面罩、防护眼镜2、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初、次级线接线正确,输入电压符合电焊机铭牌规定。接通电源后,严禁接触初级线路带电部分。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方法移动焊机。当焊接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作业指导)示例:一、交流电焊机操作规程1、使
13、用前,应检查并确认初、次级线接线正确,输入电压符合电焊机铭牌规定。接通电源后,严禁接触初级线路带电部分。2、次级抽头联接铜板应压紧,接线柱应有垫圈。合闸前,应详细检查界限螺帽、螺栓及其他部件并确认完好齐全、无松动或损坏。3、多台电焊机集中使用时,应分接在三相电源网络上,使三相负载平衡。多台焊机接地装置,应分别由接地极处引接,不得串联。4、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方法移动焊机。当焊接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经调查和分析,项目部职业病危害事故和紧急情况清单如下序号 危险源潜在危害事故 1氧气乙炔 电焊时使用氧气乙炔如操作
14、不当造成失火2、应急期间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如下:总指挥 *指挥 *现场协调 *通讯联络员 *运输员 *物资员 *(2)应急岗位职责总指挥:准确掌握事故动态,正确制定抢险方案,执行有效处理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发展。指挥:快速反应,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总指挥汇报并协助总指挥抢险。现场协调员: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护车辆。通讯联络员:快速将事故情况向总指挥汇报,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运输员:以最快速度安全地运送伤员和救援物姿,及时投入救援、抢险。物资员:负责组织救援物资及时足量到位3、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响应措施A、发现事故立即封锁现场
15、,停止危害作业,疏散人员。B、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c、总指挥立即组织抢险队伍,进入应急状态,控制事故蔓延发展。D、联络员及时联络救援人员、车辆和物资。E、救援、运输队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救援、救护车辆,并对伤员正确施救。4、应急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单单位数量负责人用途存放地点1救护车辆1*急救*5、项目部主要相关领导联系方式序号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6、周边可利用资源序号周边资源联系方式联系人用途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登记(有毒有害原料毒性资料、质检报告资料、产地)职业病防护设施登记表编号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单价(元)购入日期主要防护作用使用保管人1高压泵上海机
16、械有限公司QL-280型7002004.7.20防尘污染张三个人防护用品登记表名称产地供货单位使用说明产品合格证明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表名称车间班组分配情况分配记录备注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执行附: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警示标识登记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档案附: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 为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结合本厂实际,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
17、正确使用、维护培训,特制定本制度。一、培训内容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2、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 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肪护设备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5、 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措施。二、 培训对象与方式1、 新进广职工培训: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教育2、 车间之间职工调动教育:3、 车间内部职工调动教育:4、 临时工教育5、 定期教育 三、组织实施部门、经费保障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一)告知内容1、 规章制度2、 操作规程3、 劳动合同中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4、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5、 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结果(二)告知方式(三)告知责
18、任部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详细描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特性、对人体危害情况)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证明(证书复印件)劳动者职业卫生宣传培训(附: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宣传图片等文字资料)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统计表日期组织部门形式受教育对象受教育人数教育内容2004.7.1市卫生监督所讲课立窑车间10职业病危害维修队20防治措施职业卫生监测档案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l、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害作业点必须进行定期定点监测。 2、监测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职业卫生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对有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9、和监测。4、项目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要定期检测和监测。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向劳动者公布。5、建立施工现场监测档案,妥善保管。定期监测,数据归档后移交卫生行政部门。 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报告书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报告书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处(科)负责本单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管理。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一、 职工上岗前健康检查二、 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三、 职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四、 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从事职业有关健康损害劳动者及职业禁忌证者处理。五、 体检和诊断结果登记与报告六、 健康
20、检查和职业病损害诊疗费用管理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作业场所)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检测单位接触人数职业性体检日期异常人数处理结果男女合计 年度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表 年度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1、根据我单位存在 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中毒发生。2、自觉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对我单位监督检查,对监督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改正。3、定于 月份,联系具有资质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我单位工作场所
21、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4、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本年度体检时间定于 月份,并对体检结果异常者做出妥善安排和调离。5、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检查,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并定期维修。7、定期发放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劳动者在上岗时配戴。8、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发生。 单位名称(公章) 年 月 日 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一、 组长:二、 副组长:三、 兼(专)职负责人:四、 成员:五、工作职责:积极
22、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协调从事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定期对工作场所卫生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为劳动者定期更换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常使用;配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发生。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要点: 为了消除和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影响,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而制定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措施。用人单位应按各自不同情况,针
23、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制定出相应制度,张贴于车间醒目位置。职业卫生宣传与教育工作记录、签到表一、 时间:二、 地点:三、 记录人:四、 主讲人:五、 培训内容:(可附培训稿件)六、 签到表:车间 /部门签名车间 /部门签名车间 /部门签名年 月 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时间防护用品种类领取人数量备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救援组织、机构和和人员职责2、 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3、 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4、 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本单位职业病病人情况姓名性别工种职业病名称诊断日期备注(在岗、离岗)目和依据1.1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
24、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全体员工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1.2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则。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部门、合作合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3 定义3.1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其他有害因素。3.2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并列入国家
25、公布职业病名单疾病。4机构设置公司成立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车间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安全保卫部为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机构。5职责5.1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职责:5.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法律、法规,并将此工作列入企业管理重要内容。5.1.2审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方案,并定期监督检查方案落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关系协调、所需资金落实等问题。5.2安全保卫部职责:5.2.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5.2.2确定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烟台市工业卫生监测站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
26、结果进行公示;对超标场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监督整改。5.2.3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劳动卫生档案建立工作;5.2.4负责组织每年一次职业健康查体和应急时健康检查工作;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工办理职业健康监护证;5.2.5负责组织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5.2.6 负责在职员工职业病档案归档工作。5.2.7会同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3人力资源部5.3.1负责新入厂员工上岗前健康查体和员工离岗前职业健康查体工作。5.3.2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
27、安置。5.3.3负责退休退养职工职业病管理工作。5.4各单位(各车间、部门、合作合资公司)职责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工作。6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6.1安保部根据公司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接受监督。6.2申报主要内容有: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危害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7 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管理制度;7.1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7.1.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力;7.1.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权力;7.1.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职业病
28、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权力;7.1.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权力;7.1.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危及生命健康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权力;7.1.6有权拒绝违章指挥、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作业权力;7.1.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权力。7.2 尘、毒、噪场所规定接触石棉绒场所,生产、储存、使用氯气场所,产生酸、碱雾场所,产生噪音场所。7.3职业防护(防尘、防毒、防噪)7.3.1 预防措施7.3.1.1对存在尘、毒等职业危害建设项目进行卫生预评价。卫生预评价全过程
29、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卫生审查,施工过程中卫生监督检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验收中对卫生防护设施效果监测和评价。7.3.1.2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建设项目,都必须有防尘防毒设施,实行“三同时”管理,即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产使用。7.3.1.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编制防尘、防毒、防噪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逐步消除尘、毒、噪危害。7.3.1.4进入有毒有害岗位作业人员,必须事先进行防毒知识教育,掌握有毒物质毒性、中毒急救互救知识、防护器材使用知识,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
30、业。7.3.2生产过程中控制7.3.2.1对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7.3.2.2对作业场所散发出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7.3.2.3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7.3.2.4若改变产品原材料或工艺流程,可能使尘毒等危害增加者,要采取可靠预防性措施,按照变更管理要求进行管理。7.3.2.5防尘防毒设施,必须加强维修管理,确保完好和有效运转。7.3.2.6对尘毒危害严重、测定超过国
31、家规定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应当及时给予有效治理。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必要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确保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7.3.2.7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防噪声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噪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安全健康,防止职业病发生。7.3.2.8有毒、有害物质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7.3.2.9为接触尘、毒、噪等有害因素员工配备适宜有效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使用。7.3.2.10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化学烧伤危险场所应设冲洗设施。7.3.3 职业卫生管理7.3.3.1 必须贯彻执行有关保护妇女劳动法规,安排工作
32、要充分考虑妇女生理特点。 7.3.3.2对工作场所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工作场所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7.3.3.3对疑似职业病员工需要上报职防机构诊治,由安全保卫部和人力资源部提供职业接触史和现场职业卫生情况,到具有职业病诊疗资格职防部门进行检查、诊断。7.3.3.4对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员工进行医学监护,包括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时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离岗及退休前职业健康检查。没有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员工不得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有职业禁忌症员工不得从事所禁忌作业。7.3.3.5工作场所发生危害员工健康紧急情况,应立即组织该场所员工进行应急职业性健康检查,并
33、采取相应处理措施。7.3.3.6存在职业危害岗位要制定出相应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专兼职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严格监督岗位操作人员按章操作。7.3.3.7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醒目位置应设置有毒有害因素告示牌,注明岗位名称、有毒有害因素名称、国家规定最高允许浓度、监测结果、预防措施等。 7.3.3.8除按要求对国家规定职业病进行报告外,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书面现场调查报告书,报告书内应有分析、有结论、有改进措施。7.3.3.9定期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和实际演练,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按照应急救援程序实施现场救援。8 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制度。8.1安全保卫部进行检测项目为作业场所毒物(氯气)指标和噪声指标,检测点分布见氯碱公司危害因素分布表,检测频次为每月一次。8.2卫生监督部门对公司确定危害因素分布点进行监测,监测频次每半年一次。8.3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时,安全保卫部与超标单位应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立即整改。8.4安全保卫部建立企业劳动卫生档案,并保存工业卫生监测记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