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治疗方剂(全套).docx





《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治疗方剂(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治疗方剂(全套).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治疗方剂(全套)胃肠中药治疗方剂一 急性胃炎 一、四味香薷饮 二、大黄甘草汤 三、枳实导滞丸 四、甘草泻心汤 五、黄连消痞丸 六、附子泻心汤 七、黄芩汤 八、芩柏合剂 九、槟榔散 十、烧脾散 十一、三黄枳术丸 十二、橘半枳术丸 十三、香砂枳术丸 十四、三黄枳术丸 十五、曲蘖丸 十六、谷神丸 十七、大和中饮 十八、三棱丸 十九、六和汤 二十、三仁汤 二十一、黄芩滑石汤 二十二、藿朴夏苓汤 二 慢性胃炎 一、麦门冬汤 二、荣胃散 三、半夏泻心汤加减 四、养阴安胃汤 五、半夏泻心汤加味 六、补中益气汤 七、柴胡疏肝散加昧 八、大黄附子汤加味 九、丹芍汤 十、丹参饮加味 十一、柴胡厚朴
2、汤 十二、半夏泻心汤 十三、化肝煎 十四、清肝和胃汤 十五、舒肝和胃汤 十六、栀子大黄汤 十七、栀子干姜汤 十八、栀子乌梅汤 十九、理中丸 二十、桂枝人参汤 二十一、三补枳术丸 二十二、香砂平胃丸 二十三、四磨汤 三 消化道溃疡 一、小建中汤 二、复健散 三、附子理中丸 四、桂附理中丸 五、理中化痰丸 六、枳实理中丸 七、香砂理中丸 八、理中丸 九、归脾汤 十、复方河车散 十一、良附丸 十二、胃溃疡汤 十三、保和丸 十四、温胃饮 十五、扶阳助胃肠 十六、温中补脾汤 十七、沉香温胃丸 十八、沉香桂附丸 十九、溃疡汤 二十、良附丸 二十一、高良姜汤 二十二、蒲草木香汤 二十三、十四味建中汤 二十四
3、、良姜散四 胃下垂 一、升胃汤 二、扶肝益胃汤 三、补中益气汤加苍术 四、补中益气汤 五、升阳健脾汤 六、大柴胡汤 七、参芪补气汤 八、黄芪补气汤 九、调肝益胃汤 十、补气养胃汤 十一、复元升提汤 十二、芪术升胃汤 五 胃粘膜脱垂症 一、胃溃疡汤 二、固膜汤 三、升陷降逆汤 四、香砂保和丸加减 五、清肝和胃降逆方 六、升提活血汤 六 胃潴留 大承气汤加味 七 胃癌 一、胃癌饮 二、三棱莪术活血汤 三、二参半夏汤 四、白蛇六味丸 五、扶正健脾汤 六、和气养荣汤 七、小攻坚丸 八、健脾补胃汤 九、旱枝莲解毒汤 十、和胃化结汤 八 十二指肠壅积症 一、小活络丹(丸、片) 二、半夏泻心汤 三、温降承气
4、汤 九 上消化道出血 一、云南白药 二、四黄汤 三、紫地止血汤 四、止血合剂 五、黄土汤 六、紫地合剂 七、溃疡止血方(粉) 八、三七二白散 九、侧柏汤 十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一、黄芩导赤汤 二、桃红解毒承气汤 十一 局限性肠炎 一、大已寒丸 二、桂香丸 三、逐寒荡惊汤 四、导肠液 五、厚朴温中汤 六、十四味建中肠 七、吴茱萸汤 八、桃花汤 十二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一、治湿热腹痛方 二、紫艾白芨汤 三、治寒湿腹痛方 四、启脾丸 五、溃结灌肠汤 六、痛泻要方加味 十三 结肠癌和直肠癌 一、散结定痛汤 二、干姜温中汤 三、肠癌方 四、清肠消肿汤 五、消积通经丸 六、血症丸 七、消下破血
5、汤 八、槐花散 九、化症回生丹 十、二黄散结汤 十四 肠梗阻 一、温中散寒方 二、康宁丸 三、大承气汤 四、三一承气汤 五、三化汤 六、通降汤 七、驱虫方 十五 胃肠神经官能症 一、槟砂止痛汤 二、元胡平痛汤 三、升麻补胃汤 四、调胃方 五、五香姜醋鱼散 六、旋覆代赭汤 七、新制橘皮竹茹汤 八、柿蒂汤 九、柿钱散 十、加味空带汤 十六 胃食管反流病 一、银翘清膈汤 二、和胃降逆汤 十七 食道癌 一、复方壁虎汤 二、守宫酊 三、消噎汤 四、通幽汤 五、开导散 六、鸦胆子桃仁散 七、蜈蚣淮山膏 八、启膈散加减 九、抵当汤 十、加味通幽汤 十一、半夏丸 十二、灵仙开郁汤 十八 急性黄疸型肝炎 一、小
6、柴胡汤 二、黄连解毒汤 三、大黄汤 四、苦参散 五、清热利湿汤 六、急肝方 七、甘露消毒丹 八、广益汤 九、茵陈蒿汤 十九 慢性肝炎 一、龙虎健肝汤 二、化积丸 三、膈下逐瘀汤 四、丹参饮 五、大橘皮汤 六、越鞠丸 七、丁香脾积丸 八、人参实卫汤 九、大健脾丸 十、黄芪补中汤 十一、补脾人参散 十二、四兽饮 十三、枳实消痞丸 二十 乙型肝炎 一、乙肝汤 二、黄芪姜黄汤 三、肝复方 二十一 肝硬化 一、十枣汤 二、小消化水丸 三、芫花丸 四、小胃丹 五、三花神丸 六、大戟散 七、舟车丸 八、海金沙散 九、已椒苈黄丸 十、溶川丸 十一、化瘀汤 二十二 原发性肝癌 一、肝癌饮 二、清热活血散结汤 三
7、、麝香解毒活血丸 四、抗癌汤 五、消癌散 六、醒消丸 二十三 胆石症 一、排石汤 二、广I号胆石汤 三、广号胆石汤 四、芍草元胡汤 五、清热利湿排石汤 六、龙胆消炎汤 七、行气解郁排石汤 八、柴芍郁金汤 九、广号胆石汤 二十四 急性胆囊炎 一、柴胡汤 二、大柴胡汤 三、柴胡加芒硝汤 四、蒿芩清胆汤 五、芍草元胡汤 六、广I号胆石汤 七、广号胆石汤 八、龙胆消炎汤 九、清热利湿排石汤 十、柴芍郁金汤 二十五 慢性胆囊炎 一、柴胡枳桔汤 二、柴芩清膈煎 三、厚朴草果汤 四、逍遥散 五、舒肝和胃汤 六、柔肝舒胃饮 七、安中汤 八、利胆和胃汤 九、丁沉透膈汤 十、行气散 十一、木香化滞汤 十二、解肝煎
8、 二十六 胆道蛔虫症 一、乌梅丸 二、椒梅汤 三、安蛔散 四、连梅安蛔汤 五、下虫丸 六、集效丸 七、扫虫煎 八、乌梅胶囊 九、驱蛔汤1号 十、驱蛔定痛汤 二十七 急性胰腺炎 一、羚羊角饮 二、通泻汤 三、护肝祛瘀肠 四、大柴胡汤 五、柴胡加芒硝汤 六、胆胰汤 七、大陷胸汤 八、大陷胸丸 九、泻腑汤 十、通瘀清胰汤 二十八 慢性胰腺炎 四逆散 二十九 结核性腹膜炎 五参五皮饮 三十 消化道结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其基本功能 二、祖国医学对消化系的有关记载 三、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三十一 消化管 一、口腔 二、嘲 三、食管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三十二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三十三 腹膜
9、 一 急性胃炎一、 四味香薷饮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香薷10克,姜厚朴5克,黄连姜炒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冷服,一日服2剂。 (功效)解暑和脾。 (主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疼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按语)本方证皮肤蒸热,头疼头重,肢倦脉数为辩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二、 大黄甘草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清热,通降止呕。 (主治)呕吐。证见食已即吐,吐势急迫,吐物酸馊,大便干硬不通,苔黄,脉滑实。 (按语)本方证以食已即吐,脉滑实为辨证要点。本方证为胃热所致,因此病人每见大便干硬或口
10、气臭,喜凉饮等见症。本方可用治急性胃炎。 三、枳实导滞丸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大黄30克,枳实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神曲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温水送下。或以上药各13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证见胸脘痞闷,下痢后重,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本方证以下痢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由三黄泻心汤(重用大黄)合积术汤再加味而成。清胃热、导滞、利水湿,以疏导胃肠积滞。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
11、痢疾。 四、甘草泻心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法半夏12克,大枣4克,黄连3克,人参9克。 (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降逆和胃,开结消痞。 (主治)心下痞(脾胃不和)。证见干呕,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下利目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舌质淡,苔共同,脉弦数重按乏力。 (按语)本方证以下痞硬而满,干呕,腹中雷鸣,下利甚,心烦,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本方证乃脾气虚寒,病和心气虚,而胃肠蕴热而致。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五、黄连消痞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泽泻6克,姜黄6克,干姜6克,炙甘草9克,茯苓9克,白术9克,陈皮15克,
12、猪苓15克,枳实21克,半夏27克,黄连30克,黄芩60克。 (用法)作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6量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消痞。 (主治)湿热中阻,气机壅滞。证见心下痞满,烦热喘促不安。 (按语)本方证以心下痞满,烦热喘促,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证可用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六、附子泻心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大黄9克,黄连5克,黄芩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附子取汁半碗,用开水半碗乘开时浸渍三黄,和汁服。或以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泄热消痞,扶阳固
13、表。 (主治)表证阳虚,邪热内陷,结于心下之痞症。证见心下疼痛,痞满,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背恶寒,汗自出,苔黄,脉数而无力。 (按语)本方证以心下痞满,心烦,背恶寒,汗自出为辨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七、 黄芩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黄芩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清热止利,利中止痛。 (主治)里热泄泻。证见身热不恶寒,泄泻,腹痛,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按语)本方证以发热,泄泻,舌质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本方亦治痢疾,但剂量宜大。原书治下利似指泄泻,因原语文后半段与若呕者一起谈,似为今之急性肠胃
14、炎。本方亦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八、 芩柏合剂 (方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黄芩1000克,黄柏1000克,葛根1000克,槟榔1000克,木香600克,白头翁1500克,秦皮300克,马齿苋3000克。 (用法)水煎浓缩,再加防腐剂备用。成人一次服100毫升,一日服3次。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主治)腹泻(急性肠胃炎)。证见腹泻,便日数次或数十次,多呈水样便,腹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按语)本方证以腹泻,腹痛,恶心,苔黄腻,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九、 槟榔散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3克,麦芽12克,神
15、曲9克,吴茱萸3克,厚朴6克,槟榔9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行气化滞,健脾补气。(主治)脾胃虚寒之痞满。证见食少劳倦,噫满,忧虚不安,舌质淡边齿印,苔白,脉缓弱。 (按语)本方证以食少痞满,舌质淡,脉弱为辨证要点。本方药物为异功散去甘草,加槟榔、吴茱萸、厚朴、神曲、麦芽。本方可用治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 十、烧脾散 (方源)剂生方 (组成)干姜6克,厚朴6克,草果仁3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神曲9克,麦芽9克,橘红6克,良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为细末,一次服9克,每日服3次,用热盐汤点服;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温中消滞
16、,行气散满。 (主治)食生冷果菜,停积中焦。证见脘腹胀满冷痛。 (按语)本方证以脘腹胀满冷痛,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十一、 三黄枳术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黄芩60克,黄连30克,大黄30克,神曲30克,橘皮30克,白术30克,枳实15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每日服3次;或上药110量水煎服,水煎2次作二次饮,每日服2剂。 (功效)消食化积,清热燥湿。 (主治)伤食肉积,蕴湿生热。证见泄泻腹痛或便秘,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本方证以泄泻腹痛,苔黄腻,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药物乃三黄泻心汤合枳术汤,枳壳20克,白术6克加神曲、橘皮。本方可用消化不良,急性
17、胃肠炎。 十二、 橘半枳术丸(方源)医学入门(组成)橘皮、枳实、半夏各30克,白术60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15量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功效)健脾消食,燥湿和胃。(主治)脾虚停食。证见饮食不消,湿滞脘闷。 (按语)本方证以饮食不消,脘闷,苔腻为辨证要点。本方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十三、 香砂枳术丸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砂仁、木香各15克,枳实30克,白术60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5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可服2剂。 (功效)健脾消痞,理气开胃。 (主治)脾虚食少,或宿食不消,胸脘痞闷。 (按语)本方证
18、以食少,胸脘痞闷疼痛,若腻为辨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胃神经官功能症,急性肠胃炎。 十四、三黄枳术丸 (方源)兰室秘藏 (组成)黄芩60克,黄连、大黄、神曲、橘皮、白术各30克,枳实15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110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消食化积,清热燥湿。 (主治)伤食肉积,蕴湿生热。证见泄泻腹痛或便秘,苔黄腻,脉沉实。 (按语)本方证以泄泻腹痛,苔黄腻,脉实为辨证要点。本方药物乃三黄泻心汤合枳术汤(枳壳20克,白术6克,加神曲、橘皮)。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十五、曲蘖丸 (方源)张氏医通 (组成)神曲、麦蘖各30克,黄连1
19、5克,生姜30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5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消食和胃,化滞除胀。 (主治)酒积成癖。证见腹胁满痛,便后积沫。 (按语)本方证以腹胁满痛,便后积沫,苔腻为辨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 十六、 谷神丸 (方源)世医得效方 (组成)人参、缩砂仁、香附、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神曲、麦芽、枳壳各3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水煎2次作2次服,一口服2剂。 (功效)行气破积,消食和中。 (主治)中虚食积,气机郁滞。证见胸脘痞满,胁腹胀痛,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苔白腻,脉细滑
20、。 (按语)本方证以胸脘痞满,纳差,神疲乏力,苔白腻为辨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 十七、大和中饮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枳实5克,陈皮、山楂、麦芽各6克,厚朴、泽泻各5克,砂仁2克。 (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功效)行气消积,导滞。 (主治)饮食留滞积聚。证见嗳腐吞酸,脘腹痞满,苔腻,脉弦滑。 (按语)本方证以嗳腐吞酸,脘腹痞满,苔腻为辩证要点。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 十八、 三棱丸 (方源婴童百问 (组成)三棱、木香、神曲、陈皮、半夏各30克,丁香、官桂各15克,生姜30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5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10量,木煎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化系统 疾病 中药 治疗 方剂 全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