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docx
《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州地铁18号线机电施工BIM应用策划与管理一、工程概况1.1 18号线工程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南沙快线)起于南沙区万顷沙枢纽,经明珠湾区、番禺广场、琶洲电商区、珠江新城,止于广州东站枢纽,线路快速连接南沙新区与广州东站,沿线串联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与天河区,连接万顷沙、广州东站等大型铁路枢纽,并与广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号线、七号线、八号线、十一号线、十三号线、十五号线、十七号线、十九号线、二十二号线换乘。十八号线线路全长,均为地下线;设站9座,其中换乘站8座,平均站间距;最大站间距,为横沥至番禺广场站区间;最小站间距,为石榴岗至琶洲西区区间。全线设一座车辆段一座停车场,分别为万顷沙
2、车辆段、陇枕停车场。设置主变电站3座,分别位于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十一号线赤沙车辆段。十八号线采用8辆编组市域快线列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0km/h。具体线路走向见“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地理位置示意图”。(红色部分)东沙工业园站西三站1.2 机电安装与装饰装修工程概况(1)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本系统包括车站与两端各半个区间的动力配电、照明配电(含动力与照明设备、低压电缆、管线、接地、以与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接口)。动力照明负荷分为三级。1)一级负荷对站台门、所用电、应急照明、废水泵、紧急疏散用自动扶梯等设备,自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引一路电源至设备(组)处,两路电源在线路末端自动切换,相邻的
3、一级负荷可共用双电源切换箱。对综合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门禁、信号系统设备、专用通信、公安通信、自动售检票(计算机网络设备)、办公自动化(包含票务室、站长室的视频监控)、旅客信息显示等设备,采用集中UPS统一供电,电源引自变电所两段母线。自整合UPS引出双回路至末端设备系统,末端设STS切换。事故风机、电动风阀统由环控电控室配电,自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引一路电源至环控电控室自动切换,环控电控室至用电设备采取单回路供电。公共区照明按一级负荷进行配电,自变电所两段母线各引一路电源至两个照明总配电箱再釆用交叉配电方式为灯具配电,每个总箱各负担一半的照明负荷。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EPS集中供电方式。2)二
4、级负荷:从降压所或环控电控室的一、二级负荷母线馈出单回路电源线路至设备的电源箱。3)三级负荷:在降压所或环控电控室设三级负荷总开关,从三级负荷母线引出单回路电源线至设备,事故时允许切除。(2)给排水与消防系统1)给水与水消防系统系统以城市自来水为给水水源。在车站两端接驳市政永久给水系统的水表井内分别设置生产、生活给水用表与消防给水用表,其中生活、生产给水系统从引入管上接出DN50-DN100给水管后在车站成枝状布置。消防给水引入管经新风井进入车站消防水池,消火栓系统增压设施的两根出水管与车站立体环状消防给水管网相接,水消防系统则从车站两端引入管上各接出一根DN150给水管后在站厅、站台层连通,
5、使车站消防水管形成环状供水管网。在站台层两端各引两条消防水管进入隧道与相邻车站的水管相连且在进入区间的消防管道前并联安装电动与手动阀门,在消防水管上按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箱(其中区间只设消火栓头)。2)车站市政永久给水接驳从市政供水主管网将管线接驳至车站永久用水水表井。3)车站与区间排水系统地下站的排水分污水与废水系统,污水系统为生活污水与厕所冲洗水,废水系统包括地下站的结构渗漏水、结构排水、消防废水与车站沖洗水、局部排水(出入口的自动扶梯底部、局部低洼处),污水与废水分别汇集到设置在车站内的污水泵房、废水泵房与出入口的集水池内,用污水泵提升至地面经压力井(消能)排至市政污水管(污水需经化粪池处
6、理)。一般每个集水池内设污水泵两台,一用一备,依次轮换工作。地下区间排水在线路坡度最低点设废水泵房,区间排水由废水泵提升至邻近车站或区间风井,排至市政排水系统。每个区间废水泵房内一般设置排水泵两台(位于水域下的区间排水泵房设置三台水泵),平时一用一备(三台水泵时互为备用),必要时同时使用,依次轮换工作。4)车站与区间市政永久排水接驳各工点压力井或检查井(含该井)接驳至市政管网的永久排水设施。5)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根据地铁不同地点的功能与重要性,按规范配备不同种类的中小型手提灭火器。(3)通风空调系统地铁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由隧道通风与防排烟系统、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大系统)
7、、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简称车站小系统)与空调水系统组成。空调水系统包括分站供冷方式下的大小系统的空调水系统。1)隧道通风系统根据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区间隧道风机,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向阻塞区间提供一定的通风量,保证列车空调等设备正常工作;火灾工况下提供定的新风量,诱导乘客疏散,排出烟气。根据车站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置车站隧道排风机,与时将列车发热量排到外界。2)车站大系统根据地铁运营环境要求,在车站站厅与站台公共区设置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乘客提供过渡性舒适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系统设置新风机、组合式空调器、回排风机、排烟风机。3
8、)车站小系统根据地铁设备管理用房的工艺要求与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时为设备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运行环境与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事故状态时迅速组织排除烟气。车站小系统设置新风机、风机盘管、柜式空调器、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室内/外机、排风机与排烟风机。4)空调水系统空调水系统负责向车站大小系统提供进行空气处理所需要的符合温度与流量要求的冷冻水,并能根据负荷变化进行流量调节,实现节能运行。车站水系统设置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膨胀水箱与冷凝器自动在线清洗装置,并设置旁流排垢装置。5)车站通风空调高效节能控制系统车站通风空调高效节能控制系统主要通过对地下车站温湿度、二
9、氧化碳浓度、室外温湿度的采集,对机组设备耗电量、制冷量的计量,实现对机房内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大系统回排风机、电动阀门、电动二通阀、压差旁通阀等进行集群控制,提供最佳的能源控制管理方案、最节能的冷量输送,实现系统的最优节能运行。(5)建筑与装修本工程装修工程项目包括十八号线与二十二号线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公共区、设备区与其相关附属工程(风道、风亭等)范围内的房屋建筑、装修、土建、地面恢复、临时道路接驳等施工;车站结构上预留的设备进站口的建筑装修;主要有:公共区(含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高架站过街天桥等)吊顶系统与铝合金平板系统;通道吊顶系统与铝合
10、金平板系统的材料供应与安装施工;地面石材、墙面,栏杆等不锈钢制品;挡烟垂帘(楼、扶梯口、防火分区分界处)铝合金平板系统的材料供应与安装施工;设备与管理用房区砌筑工程、结构钢筋、设备基础后埋膨胀螺栓,抹灰工程,乳胶漆工程(含轨行区侧墙、轨顶风道与公共区吊顶以上部分的喷黑乳胶漆),地面工程,吊顶工程,墙面装饰工程,设备区与公共区卫生间防水、洁具与隔断等装修材料采购与安装,设备区楼梯装修,车站与区间设备房、地面附属建筑(风亭、制动电阻柜室、紧急疏散口等)、相邻半个区间与折返线的钢制门与五金配件等材料的采购与安装,公共区不锈钢栏杆预埋件安装、栏杆连接固定与报监,车站挡水槛(含公共区、设备区与楼扶梯洞口
11、挡水槛)与排水沟施工,站内灯箱与导向系统(站内导向)安装,站外500米导向采购、安装与报建,地面附属工程(出入口、风亭、制动电阻柜室、风道、紧急疏散口等与其地面恢复、附属设施)范围内的有关房屋建筑、装修与土建结构施工等。通过上述概况,18号线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按目前土建单位提交的工程进度计划,留给机电安装工期不到6个月时间,给后期机电安全带来很大的挑战。二、目标与要求由于18号线工期紧,任务中,要求在整个施工前期准备、施工期间应用BIM技术,提高深化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提高现场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材料物资准备,质量等进行全程管理。通过前期的信息模型建立,对整个工程的预配预制材料进行模拟
12、施工,使整个工程预装预配程度提高。三、应用内容与范围 应用范围18号线供电、通信、信号、机电安装与装修工程。3.2 应用内容提供本项目建设过程的BIM规划,根据业主需要分期提供协调管理与根据设计单位与相关专业提供的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施工图与初始模型深化BIM模型并提供侦错服务、提交碰撞报告、指导协调施工单位进行后续模型的深化并进行优化审核、更新与维护、完成BIM竣工模型等工作内容。3.3 基础工作建立全过程BIM规划,制定BIM管理标准与流程,对项目BIM应用进行整体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图纸信息交互平台,与BIM平台搭建进行统一考虑,来管理各分部、工区等项目参与角色,包括管理BIM模型、文
13、档与图纸。通过该平台进行沟通、交付、审核与存储。为相关人员提供基本培训课程。使其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用法,具有看模型、从模型中提取基本数据的能力。 a) 三维BIM设计平台软件与文件格式序号专业(子系统)使用软件文件格式12D设计平台软件AutoCAD 2014.dwg2风水电Autodesk Revit 2014.rvt3专业标准件库文件上述专业软件.rfa4模型浏览Autodesk Naviswork Manage 2014b) 项目单位常用项单位格式常用项单位格式长度毫米(mm)1234mm(零个小数点)体积立方米(m3)123.45 m3(两个小数位)面积平方米m2)2(两个小数位)
14、角度度()(两个小数位)坡度百分比(%)12.35%(两个小数位)四、组织机构与职责为确保满足对项目BIM管理的相关要求的顺利实现,建立一个由总承包部BIM中心主任为责任人、副主任为负责人,由通信专业、信号专业、供电专业、给排水与消防专业、通风与空调、装饰装修等专业共同参与实施的BIM工作小组。 项目BIM工作小组组织机构图主任:责任人副主任:负责人副主任:负责人12局BIM代表电气化局BIM 代表11局BIM代表工区装饰装修工区通风空调工区给排水工区供电专业工区信号专业工区通信专业2.1 BIM小组成员与分工(含相关参与方,落实到具体的人)项目BIM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定义项目各阶段BIM
15、策划的协调过程与人员责任,尤其是在BIM策划制定与最初的启动阶段,确定制定策划与执行策划的合适人选,是BIM计划成功的关键。 人员职责 1、主任 (1)积极推动BIM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工作。 (2)结合项目实际,提出BIM工作的目标与方向。 (3)提供BIM工作需要的软、硬件配置与资金落实。 (4)领导项目BIM工作小组,通过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合同有关BIM条款的实现。 2、副主任 (1)贯彻落实BIM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工作。 (2)负责审核BIM技术的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工作方案。 (3)结合项目实际,优化BIM工作开展的目标与方向。 (4)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专业BIM管理工作。 (5)组织项目
16、BIM工作小组,通过全过程的管控,确保合同有关BIM条款的实现。 3、分部BIM代表(1)协调分部各工区BIM管理工作。(2)下达总承包部BIM中心的指令。(3)收集汇总分部的BIM工作情况,与时向上汇报。4、工区专业BIM人员(1)学习BIM技术,负责BIM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应用。 (2)反馈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供BIM技术应用的新思路。 五、应用流程5.1 BIM 建模流程 初始模型一般是基于设计图纸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初始模型不能为施工所用的情况,此时,施工单位需要自己深化模型。为了保证 BIM 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BIM中心建立完整的 BIM 建模流程: 1、B
17、IM小组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检查设计院提交的 Revit建立最初 BIM 模型,是否满足设计深度,是否具备施工深化条件,便于用于施工管理。 2、各专业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工艺要求等对初始模型进行一次深化设计3、各专业 BIM 模型数据进行集成,建立完整的 BIM 模型。 4、利用完成的 BIM 模型进行碰撞冲突检测、施工深化出图、4D 施工模拟等施工过程中实时应用,对于 BIM 检测出的设计冲突等与时进行修改。5、对土建单位移交的界面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对照土建专业模型,检查实际现场与模型偏差,土建模型二次调整。6、根据土建二次调整后模型,与机电一次深化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调整机电模型。7
18、、调整后机电模型与装饰装修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调整。8、机电模型二次深化、软件导出下料清单,工厂化预制加工生产。二次深化导出下料单加工身材机电模型调整后与装饰装修碰撞检测土建与机电碰撞检测机电模型调整三维扫描土建模型调整碰撞检测深化模型修改各个专业模型集成初始模型第一次深化检查设计提交初始模型5.2 BIM 建模修改流程 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贯穿于建筑结构施工整个过程存在各种设计变更或设计修改单。这些变更与修改产生原因有多种:设计图纸本身各专业图纸存在冲突导致施工中图纸存在变更;由于施工过程中某专业施工工序实现比较困难或无法施工导致局部调整等等。为保证 BIM 模型能与时准确的指导现
19、场施工,需要在收到设计变更第一时间将各专业变更与修改反馈到最初 BIM 模型,具体修改流程如下:1、业主或设计院下发各专业设计变更或设计修改通知单。 2、收到变更单后,各专业 BIM 建模人员根据变更内容或修改通知单与时修改 BIM 模型。 3、对各专业 BIM 修改信息进行汇总。 4、检测各专业变更是否会导致施工拆改或各专业是否存在碰撞。 5、将检测后信息反馈业主与设计,确认最终修改方案。 6、修改方案确认后一周内,将修改信息反馈到 BIM 模型,提交业主与设计院确认。反馈修改信息到模型并提交业主与设计确认反馈业主与设计确认最终修改方案业主或设计院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检测是否存在模型碰撞汇总各
20、专业的修改信息建模人员与时修改模型5.3 BIM 工作流程(管理BIM流程图) “BIM 模型小组”统一处理、创建 BIM管理工程信息数据,并为业主方、设计方与各施工相关方提供相关施工数据。 统一由“BIM 模型小组”接收设计方、业主方(图纸、变更通知、洽商),并对不断更新调整 BIM 相关信息、数据,使 BIM 保持最新实时状态。各管理人员可通过直接查询或由 BIM 技术员提供相关施工数据。BIM数据库来获取相关的施工信息。创建并提供BIM管理工程信息、接收变更 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BIM模型小组 查询BIM数据库获取相关施工信息六、模型创建、使用与管理要求6.1 模型创建机电系统总体要求各系
21、统专业模型属性需全面反映图纸信息,包括二维设计图纸的基本信息,以与电气、给排水、暖通、消防系统图纸与设计说明中所涉与的信息如几何信息、对象名称、系统信息、型号信息等。机电建模的各种管材与配件请参考技术规格说明书。各系统的建模深度,按以下各系统的描述为准。机电建模标准 a) 净高控制; b) 按楼层,专业分别建模。分层提交,提交时提供全专业(包括土建精装)链接文件。 c) 管道设备系统名称(图纸管道上的标注,如SA、EA、SE等),统一放在(系统类型 /system type)里,桥架系统名称统一放在(标记/Mark)里。在第一次提交模型中就需添加完整。管道与附件的材质信息统一放在(注释/Co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 机电 施工 BIM 应用 策划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