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 【摘 要】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也认为:只有促进儿童和同伴形成合作关系,才能使儿童摆脱无意识的自我中心的状态,才能有效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我们以角色、体育、建构游戏为基本途径,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指导与介入,让幼儿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的学习模式,帮助幼儿疏理、获得合作的关键经验。 【关键词】 游戏 合作 交往 体验 【目 录】 一、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二、在体验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方法 三、通过有效的指导与介入,帮助幼儿获得合作经验
2、 四、多种评价方法,使孩子们感受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快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日新月益,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品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合作究竟体现得如何呢?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被宠爱的环境中。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在这环境中不
3、像在家庭环境中可以为所欲为。因此在班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幼儿,胆怯、沉默、安静、不和群,自己孤单的坐着,不与其他幼儿玩。而在家里确是另一个样子:活泼可爱、能言善辩。是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转变?原因就是不会与人交往。还有这样的幼儿刚开始与其他小朋友游戏时还玩的好好的,可是一会儿就传来告状的声音。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不会交往、合作的原因。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只有促进儿童和同伴形成合作关系,才能使儿童摆脱无意识的自我中心的状态,才能有效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的。
4、一、以游戏为基本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幼儿由于刚从家庭走出来,所以娃娃家游戏最能贴近幼儿的原有经验。幼儿在扮演不同家庭角色时,要围绕所扮演的角色反映一定的生活情景,并要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这一过程能够巩固幼儿已有的知识,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教师根据季节和节日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通过谈话而获得的主题内容,如“家中的宝宝生病了”、“客人来了”、“过年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去小姨家做客”、“去爷爷奶奶家”、“快乐的星期天”、“家庭聚会”等,娃娃家中的各成员根据这些主题,自主选
5、择扮演的角色。即使是因为发生了在角色分配上的冲突,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解决,孩子们在娃娃家中玩得很开心,较为成功地扮演了其中的角色,充分调动起幼儿内在的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到扮演角色成功后的愉悦的情感,提高了幼儿的初步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体育游戏: 户外体育游戏能使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氛围中提高语言、意志品质、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使幼儿体验小组或集体游戏成功的快乐。结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了“开火车”、“蚂蚁搬家”、“摘水果”、“快乐毛毛虫”、“小乌龟运粮”、“种花”、等比赛性游戏,活动中将幼儿分为两大组,由两位教师做“头”,组织幼儿为本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使幼儿有一个我们是
6、“一伙”的意识,带领幼儿一起游戏。使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还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帮娃娃搬家”的体育游戏,并随着孩子们活动的情况,又设计了“运球”、“运水”、“运伤员”、根据故事“下雨的时候”创编的游戏“下雨的时候”、“大鞋小鞋齐步走”等体育游戏。 (三)建构游戏: 建构区活动是中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因为结构游戏的多动多变符合中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必须协商;当游戏缺少某些材料时,幼儿要共同讨论寻找替代物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每月的主题活动或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设制活动的主题,如在“好邻居”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就引导孩子们一起搭建“未来社区”;在“我爱春天
7、”主题活动中一起搭建“动物园”;在“我爱家乡天津”的主题中搭建“天津的桥”;当发现孩子们对“奥特曼”很感兴趣时,我们又一起与幼儿一起拼插“飞船”,共同搭建“奥特曼基地”。虽然中班的幼儿在技能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合作的技巧。 二、在体验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方法。 我们在日常活动中总是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合作”的故事,如“蚂蚁搬豆”、“大家一起玩”、“拔萝卜”等,孩子们通过这些故事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在游戏时要与同伴友好相处,可是真正把这种道理内化为自己行为的却没有几个。所以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体验为方式,以行动为落
8、点”的体验式游戏。如:故事大家一起玩,我并没有让孩子们从听故事开始,而是在孩子们的面前摆放了是幼儿人数一半的各种幼儿感兴趣的玩具,请孩子们依顺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很快孩子们就发现玩具不够了,通过分别有玩具和没有玩具幼儿“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你的心情怎样”,然后再请孩子们来说一说“怎么办?”,最后按孩子们说的方法“轮流(他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和大家一起玩”来玩玩具。这时还是问孩子们“你现在心里在想什么,你现大的心情怎样?”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体会了“从不高兴到高兴,从我有玩具到我跟朋友一起来玩”的情绪变化,加深了大家一起玩的印象。这样的体验比教师讲故事更有效。我们细心观察的话,有很多小事都可
9、以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功效。 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鼓励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在班中开设了分享区,首先是让幼儿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怎么办”、“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时应该说什么”、“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问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并及时鼓励幼儿积极的交往行为。活动区结束后,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的玩具让给谁玩了”等,让幼儿交流各种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通过有效的指导与介入,帮助幼儿获得合作经验。 (一)在真实的情境中
10、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纲要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在进行“我去小姨家作客”的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们尝试各种角色。但是在幼儿游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大部分幼儿对突如其来的亲戚,都不知道如何接待。教师及时的对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在生活中孩子们有接待客人的经验,但一般情况也只是在开始和结束时才会与自己有关,中间的过程小孩子都不会关注。可是孩子们在去爷爷奶奶家方面的经验很丰富,于是教师把主题的内容定在了“去爷爷奶奶家”。在观察到幼儿的不恰当行为,用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的
11、身份介入,这样有益于孩子们接受。如发现娃娃家中的“孩子”在玩穿肉串游戏时,这时教师以孩子姑姑的身份进来,说:“宝宝怎么在自己一人玩生肉呢,多不卫生呀!爸爸妈妈怎么也不管孩子呢?”使家中的爸爸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二)形成了观察反思讨论实践反思的指导模式。 在近一个学期的指导过程中,通过学习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的“引领教师真正介入娃娃家活动”和“娃娃家游戏的核心价值与指导策略”的文章,知道老师要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了解幼儿角色游戏水平,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社会、语言方面经验的情况,以便自然地利用游戏情境或在后续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进行适宜的引导。 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我进行了实践,每一
12、个主题的活动都是先进行观察,了解孩子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而后分析反思自己在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上是否适宜,如果适宜再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幼儿一起讨论,“双休日时父母在家中都做什么”、“五一劳动节了,家里的3个锅和一个菜板坏了,可是家里的亲戚快要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呢?”等等,从而使活动能向下面继续开展起来。及时再观察幼儿是不是能在游戏中运用学到的一些交往的方法等,然后再分析再调整。 (三)总结出让幼儿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的学习模式。 首先我们将娃娃家中的情境迁移至户外,设计了“帮娃娃搬家”的游戏,教师提出了“娃娃要搬新家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来将这些家具搬到新家去,可是这些家具又大又重,东西很多
13、,我们要怎么办呢?”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尝试,先是有一个人去完成,另一个孩子想去帮忙,前一个孩子会拒绝,可是当看到别的幼儿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抬时,又会去邀请小伙伴来跟自己一起搬。虽然孩子们在活动前并没有计划,也没有分工,但是也成功的用自己的方法将家具搬进了新家,教师再用激情的语言赞赏孩子们的成功,孩子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回班后引导幼儿总结刚才你是怎样帮娃娃搬家的?你和谁一起搬的?怎么搬动一大箱子玩具的?。如果下次小熊搬新家需要我们帮忙时我们要怎样做?小的物品怎样搬,大的呢?在这之后的活动中我们又组织幼儿“帮小熊搬家”,这一回孩子们的慌乱现象明显减少了,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来搬大的
14、物品。 (四)充分发挥功能性背景墙饰的功能,帮助幼儿疏理合作的关键经验。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指出合作的关键经验包括:有“共同”的意识;体验分工与协作;初步懂得责任、权利与实效;内化规则与纪律。如何避免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干预与主导过多,导致幼儿缺少游戏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现象,我们根据“功能性背景墙饰”具有“对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活动有引发、引导和促进作用”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们能根据任务相互商量,但是“商量什么?”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根据任务商量,是一个重点,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情况,以一个活动为例创设了与合作中“商量”有关的背景墙饰。四个小朋友在明确
15、自己的目标后,开始“商量”你剪黄花和黄蝴蝶,我剪红花和红蝴蝶,很快他们就发现不知道自己要做几页的故事书,后又重新听故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了故事书的页数。这一次活动后我们就创设出了“我们的任务?”及“我们需要做什么”的互动墙,第二天活动区开始了,四个小朋友按照要做的任务进行了“自选”,结果发现第三、四页没有人做,而且在桌子上还出现了许多“多余的花和蝴蝶”,于是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在第三天的活动区开始时,引导他们对“需要做什么?”进行了细化,如六页的故事书,每页的故事书中有哪些“工作”要做,通过贴头像的方式,认领自己的“工作”。通过互动墙的提示和“填写”计划表相结合的方式,使孩子们初步知道“协商
16、什么”及“根据什么协商”了。 四、多种评价方法,使孩子们感受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快情感。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2.表扬、激励法: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一套积木,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
17、到极大的鼓励,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3.针对小组评价:游戏后的讲评往往围绕幼儿个体进行,我对此进行了改革,在区域的墙上设计了一个表格,内容是一个星期内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和合作游戏的标准:商量、轮流、遵守规则。使小组成为一个评价对象以及标准,可以避免幼儿争夺个人荣誉。为了共同获得荣誉,幼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会不断提醒小组其他成员。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把前面这则谚语改写成:“三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一个和尚没水喝。”【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朱慕菊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出版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刘占兰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2年4月版4学前教育增刊 学前教育杂志社 2005年出版 刘占兰互动墙饰的类别及其特征5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出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