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名词解释重点.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学名词解释重点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3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4重叠感染: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5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可引起宿主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6.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
2、,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7.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8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9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
3、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10.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
4、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13. 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即为传染性。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免疫状态等有关。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4.传染期: 指感染者或病人有能力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那段时间是针对传染病而言的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期具有不同的特点15.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6. 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15. 三区两通道:指传染科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所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名词解释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