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试分级解析军医2.docx
《中药学考试分级解析军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考试分级解析军医2.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部分 中药学第1单元 中药学的发展一、A型题1下列哪部本草著作首创药图( )。A本草经集注B本草衍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证类本草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B神农本草经C雷公炮炙论D本草经集注E新修本草3本草纲目记载处方为( )。A3000余首B800余首C11000余首D20000余首E1000余首二、B型题45题共用备选答案: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4唐代本草代表作是( )。5赵学敏所著的是( )。68题共用备选答案:A1892种B8980种C730种D850种E1746种6新修本草收载药物的品种有( )。7本草纲目收载药物的品种有
2、( )。8中华本草收载药物的品种有( )。参考答案、考点与解析一、A型题1【答案】D【考点】新修本草的发展【解析】在编写新修本草的过程中唐政府通令全国各地选送当地道地药材,作为实物标本进行描绘。从而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河。2【答案】E【考点】新修本草的发展【解析】因为新修本草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3【答案】C【考点】本草纲目的发展【解析】本草纲目附方11096首。二、B型题4【答案】C【考点】新修本草的发展【考点】神农本草经的发展【考点】本草纲目的发展【解析】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该书约成于
3、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公元前1世纪一公元1世纪),一说认为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新修本草的成书年代是唐代。本草纲目的成书年代是明代。5【答案】E【考点】本草纲目的发展【解析】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赵学敏。6【答案】D【考点】新修本草的发展【解析】新修本草收药844种,还有一种说法是收药850种。7【答案】A【考点】本草纲目的发展【解析】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8【答案】B【考点】中华本草的发展【解析】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第2单元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A型题1下列不属于道地药材特点的有( )。A历史悠久B产地很远C品种优良D产量宏丰E炮制考究2主要道地药材包括( )。A甘肃的阿胶B宁夏的
4、党参C内蒙古的黄芪D东北的枸杞E河南的大黄3根茎类药材的两个最佳采收时间是( )。A早春、秋末B幼苗期C开花期D结果期E冬至4药用为花蕾的是( )。A金银花B玫瑰花C辛夷D槐花E牡丹花参考答案、考点与解析A型题1【答案】B【考点】道地药材的含义【解析】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正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2【答案】C【考点】主要道地药材【解析】主要道地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青海的大黄,内蒙古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
5、、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3【答案】A【考点】各类药材的采收时节和方法【解析】根、根茎: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2月、8月采收为佳。现代研究也证明早春及深秋时植物的根茎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时采集则产量和质量都较高。4【答案】A【考点】各类药材的采收时节和方法【解析】花类药材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响质量,如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第3单元 中药炮制A型题1浸泡属于炮制方法中的( )。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制霜法2关于炮制的目的说法正确的有( )。A干燥药材,保证质量B切
6、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C纯净药材,利于贮藏D矫味、矫臭,提高临床疗效E降低不良反应,便于定向用药3根据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将火制分为( )。A炒、炙、烫、煅、煨B漂洗、浸泡、闷润C煮、蒸、炖D制霜、发酵、精制、药拌E捣、碾、研、磨参考答案、考点与解析A型题1【答案】B【考点】炮制方法水制【解析】用水或其他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除去杂质、软化药物、便于切制、降低毒性及调整药性等。常见的方法有: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等。2【答案】B【考点】炮制的目的【解析】炮制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7、;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不良反应,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人经,便于定向用药。3【答案】A【考点】炮制方法火制【解析】火制根据加热的温度、时间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炒、炙、烫、煅、煨、炮、燎、烘八种。第4单元 药性理论一、A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中药性能的范畴( )。A四气五味B升降浮沉C归经D有毒无毒E配伍禁忌2药物的四气是指( )。A辛、甘、苦、酸B寒、热、温、凉C温、清、补、泻D升、降、浮、沉E以上均非3平性药是指( )。A无毒之药B寒热偏盛之性不甚显著,药性比较平和的药物C毒性不显著的药物D治疗作用广泛的药物E以上均非4下列哪项不属寒凉性
8、所表示的作用( )。A清热B凉血C泻火D化湿E解暑热5辛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行血B补益、和中C收敛、固涩D软坚、泻下E燥湿、降泄6甘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血B补益、和中C收敛、固涩D软坚、泻下E燥湿、降泄7酸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血B补益、和中C收敛、固涩D软坚、泻下E燥湿、降泄8下列哪项不属于苦味药的作用( )。A降泄B通泄C燥湿D收敛E清泄9苦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行血B补益、缓急C收敛、固涩D燥湿、通泄E利水、渗湿10咸味药的作用是( )。A发散、行气血B补益、和中C收敛、固涩D软坚、泻下E燥湿、降泄11具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的药味是( )。A酸味
9、B苦味C甘味D辛味E咸昧12五味中具有渗湿利水作用的是( )。A辛味药B甘味药C酸味药D咸味药E。淡味药13淡味药多用于治( )。A外感表证B虚证C瘰疬痰核D湿证E水肿、小便不利14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大多是( )。A甘温B酸温C咸温D苦温E辛温1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A药物的性味B药物的产地C药物质地的轻重D药物的配伍E药物的炮制16属升浮药性的性味大多是( )。A辛、甘、温、热B辛、苦、温、热C酸、苦、咸、寒D酸、苦、咸、凉E酸、甘、温、热1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升浮类药物的作用( )。A生阳B发表C散寒D催吐E清热二、B型题1819题共用备选答案:A五味
10、B四气C药物功效D药物归经E升降浮沉18药物寒热温凉不同药性( )。19药物具有不同味道因而具有不同作用( )。2021题共用备选答案:A药物因功效不同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势C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D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的作用特点E药物作用的定位20四气是( )。21五味是( )。2224题共用备选答案:A五味B四气C药物功效D药物归经E升降浮沉22药物作用于人体的不同趋势( )。23药物炮制与配伍可以改变( )。24药物对机体某部分 的选择性(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A药物因功效不同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势C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D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的作用特点E
11、药物作用的定位25升降浮沉指( )。26归经反映( )。参考答案、考点与解析一、A型题1【答案】E【考点】四气【解析】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称为中药性能,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2【答案】B【考点】四气【解析】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3【答案】B【考点】四气【解析】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4【答案】D【考点】四气【解析】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5【答案】A【考点】五味【解析】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6【答案】B【考点】五味【解析】甘:“能补能和
12、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7【答案】C【考点】五味【解析】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8【答案】D【考点】五味【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9【答案】D【考点】五味【解析】参见A型题第8题解析。10【答案】D【考点】五味【解析】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11【答案】E【考点】五味【解析】参见A型题第10题解析。12【答案】E【考点】五味【解析】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所以有些利水渗湿的药物具有淡味。13【答案】E【考点】五味【解析】淡味药多
13、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例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14【答案】E【考点】五味【解析】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15【答案】B【考点】升降浮沉【解析】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16【答案】A【考点】升降浮沉【解析】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17【答案】E【考点】升降浮沉【解析】一般升浮药所代表药物的具体功效分别具有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瘕、开窍醒神、升阳举
14、陷、涌吐等作用。二、B型题18【答案】B【考点】四气【解析】参见A型题第2题解析。19【答案】A【考点】五味【解析】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此,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20【答案】D【考点】四气【解析】四气,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21【答案】A【考点】五味【解析】参见B型题第19题解析。22【答案】E【考点】升降浮沉【解析】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23【答案】E【考点】升降浮沉【解析】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2
15、4【答案】D【考点】归经【解析】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25【答案】B【考点】升降浮沉【解析】参见B型题第22题解析。26【答案】E【考点】归经【解析】参见B型题第24题解析。第5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A型题1七情配伍中可以提高药效的是( )。A相杀、相反B相杀、相畏C相须、相使D相须、相恶E相恶、相反2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3黄芪配茯苓用治脾虚水肿,这种配伍关系属( )。A
16、相须B相杀C相畏D相恶E相使4大黄配芒硝,属于药物七情中的(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5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是( )。A相须、相使B相杀、相畏C相恶、相反D相杀、相反E相畏、相使6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7生姜和半夏配伍,生姜可以减低半夏的毒性,生姜对半夏而言是( )。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反8两种药物配伍,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9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功效的是( )。A相须B相使
17、C相杀D相畏E相恶10相恶的含义是指( )。A两药合用,提高疗效B两药合用,降低疗效C两药合用,降低毒性D两药合用,产生毒性E以上均非11两种药物配伍,一种药物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A相恶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12人参与莱菔子同时服用,莱菔子可以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 )。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恶13两种药物配伍能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七情”中的(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反14在中药的七情配伍中,具有增效作用的配伍是( )。A相须B相畏C相恶D相杀E以上皆非15在中药的七情配伍中,能降低
18、疗效的配伍是哪种( )。A相须B相使C相恶D相反E相杀16在中药的七情配伍中,具有减毒作用的配伍是( )。A相使B单行C相恶D相畏E相反17中药七情配伍中的增毒配伍是( )。A相畏B相反C相恶D相杀E以上皆非18下列哪一组药物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A丁香与郁金B瓜蒌与半夏C藜芦与辛夷D巴豆与牵牛E乌头与贝母19与半夏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B藜芦C甘草D海藻E细辛20与白及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B藜芦C甘草D海藻E细辛21与瓜蒌相反的药物是( )。A乌头B藜芦C甘草D海藻E细辛22作为十八反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甘草反甘遂B乌头反贝母C藜芦反半夏D甘草反大戟E乌头反瓜蒌
19、23沙参反( )。A甘草B乌头C藜芦D白芍E细辛24作为十九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丁香畏郁金B肉桂畏赤石脂C牙硝畏三棱D水银畏雄黄E狼毒畏密陀僧25十九畏中硫黄畏( )。A朴硝B硼砂C朱砂D珍珠E雄黄26下列哪一组药属于“十九畏”的内容( )。A甘遂与甘草B乌头与半夏C乌头与贝母D藜芦与人参E犀角与川乌、草乌参考答案、考点与解析A型题1【答案】C【考点】中药的配伍【解析】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2【答案】A【考点】中药的配伍【解析】参见A型题第1题解析。3【答案】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学 考试 分级 解析 军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