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定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佛坪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佛坪县袁家庄镇中心小学 王桃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通过发展劳务经济,治富奔小康。然而,随之而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影响着和谐社会构建。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我校于2011年6月成立了佛坪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对我校覆盖范围内6个行政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了解掌握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针对性开展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显著成绩,产生了较好社会效果。为了今后不断把此项工作
2、推向深入,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更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工作更有意义,现将一年来我校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背景佛坪县地处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北临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太白县,东接安康市宁陕县、石泉县,西南连洋县,距汉中150公里、西安200公里,108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全县辖8镇,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境内均为山地地形,山高林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土地贫脊,广种薄收。这里人们祖祖辈辈过着农耕生活,生活艰辛而落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周边县、市腾飞发展,仅靠耕种土地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为了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得不
3、进城务工。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每一村,外出打工青壮年农民人数达到80%之多,留下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留守儿童”。 我校位于县城南郊,属城乡结合部,覆盖6个行政村,是一所山乡寄宿制完小。现有在校学生162名,其中留守儿童75人,占在校生总数46.3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人,占在校生总数24.07%,单亲家庭子女8人。据我们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
4、文化教育则基本交给了学校老师。由于正常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和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和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日益凸显,和普通儿童相比,在说谎、过失、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发展不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这些现象和
5、问题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一)、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一个完整人,要求学生要有健全人格,对于小学生来讲,健全人格培养,素质教育成功实施,离不开良好习惯养成,换句话说,要通过一系列良好习惯养成才能培养出完整人来。(二)、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向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要求,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特殊背景,成为学校教育中最受重视和关爱对象。(三)、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平等,而留守儿童问题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突出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构建。三、课题概念界定“留守儿童”
6、是指父母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长辈或寄在亲朋好友家里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特殊未成年人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是针对我县经济欠发达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实际,调查我校覆盖范围内“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山区小学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教育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高素质学生。四、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我县留守儿童特点,探寻、优化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方法、途径。 2、通过研究,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
7、自强。培养留守学生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其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家长负担,让外出人员安心务工,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教育,为和谐社会创建贡献力量。 4、通过研究,抚平留守学生残缺家庭感、亲情感,还留守学生一片美丽天空,创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途径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区域内当前农村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及其心理特点;了解当前农村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隔代抚养人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
8、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认识及所采用方法产生影响。(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已有经验,指出当前农村留守学生
9、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形成提供参考。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和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和指导。 六、研究基本过程和方法1、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现状,建立档案。2、子课题到人,教师人人行动,留守学
10、生个个落实。3、针对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研究对策。4、及时小结,认真总结,汇编课题研究论文、案例、及教学活动设计。七、课题研究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影响是多方面,也是持久。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主要问题。从我们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儿童,在父母不在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问题。(一)留守学生表现突出问题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和同伴和监护人积极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一些不
11、懂事孩子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使得他们认为可怜无助,低人一等,不愿和人交往。许多学生养成孤僻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和别人格格不入,很难和身边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和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甚至连回到家里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2、祖辈无端溺爱,产生自私心理。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们无端溺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狭隘自私心理。他们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耿耿于怀。具有这种不良心理学生在言行上往往表现为凡事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可
12、以,我为人人则不能。听到一句不顺耳话或遇到一件不顺心事就会火冒三丈。轻者唇枪舌剑,重者拳脚相加。只要不顺心,就乱发无名之火。老师说他一句,他至少要强辩两到三句。3、懒散,茫然,厌学。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应有温暖,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从留守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8%成绩优秀和26%中等偏上,中等或偏下占76%。问卷中有高达57%留守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行为。有49%认为“读书没有意思”。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
13、甚者影响其他人学习。有些胆大还直接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4、形成逆反心理,滋长敌对思想,没有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体验,总是把教师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老师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身心发展和客观环境之间矛盾也是造成他们逆反心理严重重要因素。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和其他有正常家庭教育学生一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诸如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等。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他们这些需要实现和其他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进而使他们产生难以自
14、解挫折感。当他们调节不了自己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自然和父母关系相对疏远,进而导致家庭关系失调。长期生活在这种已经淡化了亲子关系中,他们往往对人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比如:人们都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歧视、教师冷落等,这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他们表现出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敌对、具有强烈攻击性等反社会心理和行为,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不断攀升重要原因之一。5、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负面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80%左右农村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
15、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主体。这个群体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问题。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教育起着巨大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没有接受很多教育,他们认识不到读书重要性。所以,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认真学习行为不进行监管,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大多数文化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只有几个。由于他们自身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教育支持和帮助。在
16、对75名留守儿童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仅占1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比率占45%;求助同学占28%;求助亲属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占25%。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帮助和辅导占86%;希望自己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占82%。可见,孩子们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家长说:“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帮助和辅导”。 (二)留守学生不良行为相应对策1、尊重学生 细心关爱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
17、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基础。同时也是教育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自尊心。要寻找他们闪光点,鼓励他们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困难,多提问,多让他们参和集体活动,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阴影。2、目标导航 循循善诱 教育是双边活动过程。在留守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采用循循善诱方法。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
18、留守学生积极性,激活他们内驱力,使教师“教育”成为他们“需要”。二是要掌握教育留守学生“度”,不使教育活动成为他们心灵拖累和负担。三是努力培养留守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这是留守学生主体性发挥最高表现。要引导学生用目标导航,让每个学生确立三个目标:奋斗目标(考多少分)、竞争目标(找个对手比一比)、发展目标(个人想在哪个方面创优)。当留守学生把教师教育以及他们受到积极影响内化为主观形式认识、情感、动机、态度之后,他们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3、真情包容 积极疏导在对留守学生教育活动中采取启发、引导、疏通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疏而不堵。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这是采用疏导手段前
19、提。只有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关系,疏导才可能成为真正起作用教育手段。其次,要多方启发留守学生自觉性,调动他们主体积极性,这是疏导基础。再次,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是疏导核心。要使留守学生受到真正教育,要使他们真正地提高觉悟,就必须坚持教育过程中实事求是。最后,教师还要做到因势利导、促进转化,这是疏导目。4、细心策划 持之以恒 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心理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重要方式。留守学生健康心理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没有活动和实践就没有健康心理形成基础。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遵循实践性原则,教师
20、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二是要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三是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四是注重实际,讲求实效。(三)我校几点成功做法 1、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四掌握:就是掌握“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以“四掌握”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四管理:就是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就是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2、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温暖,减
21、少学困生受教育断层和情感世界真空。首先,在班级做到 “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和“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和“留守儿童”本人沟通,定期和“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和“留守儿童”代管人沟通。其次,在班级开展以“互相关爱”为主题班会活动。3、认真组织“五个一”活动,为学困生架起情感虹桥,让其健康地成长。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于 “留守儿童”,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们心灵,还必须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纠正他们心理障碍,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每月开展一次等
22、级制评价活动,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等级制评价,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评价词语改换成“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留守儿童”作业成绩。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评奖活动,让学生点燃希望之光。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个导火线,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强烈学习欲望。开展“三联三帮”活动,让关爱之情充满校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帮扶“留守儿童”学习上困惑,学校制定了“三联三帮”工作方案,具体做法是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即确定一名
23、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帮扶“双差”(纪律差、成绩差)班级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确定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扶教学上感到吃力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确定一名学科教师或几名成绩优异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搞好学习。为把此项工作抓到点子上,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方面我们建立班级转化“留守儿童”信息库,并落实结对子名单上交学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帮扶“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困难。每月开展一次“星级班级评比活动”,让学生扬起前进风帆。为了积极地创造性地抓好“关爱工程”工作,学校十分重视每个学生成长,积极引导和激励每个学生都进步。为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五星评比活
24、动,并实行星级学生挂牌行动,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奋斗目标和发展希望,都去争当星级学生。4.开展“十个一”工程,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建好一个“家”。学校以班主任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把班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切实当好家长,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即: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及外出父母联系办法,同时管理好“留守儿童”思想、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免费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让“留守儿童”在课间、午休时和家长联系,为他们沟通提供方便,以此增进家长和孩子
25、之间感情。落实一个学习小组。白天, 让品学兼优学生和“留守儿童”结成帮学对子;晚上,分区域将“留守儿童”和健全家庭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知识,共同进步,让他们不因家庭管理真空,而沾染上一些社会恶习。每月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规,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每周一次谈心。班主任每周要和“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情况。和“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心态和健康心理。举行一次结对帮扶活动 。组织兼优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留守儿童”结成学习帮扶对子,每位教师联
26、帮三名“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帮助。写一封亲情书信。教师指导“留守儿童”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敬师长传统美德。开展做自立、自强、自理留守儿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自理“留守儿童”,从小培养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举办一次培训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管理教师及其代管人培训活动,教给他们先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教师和代管人教育“留守儿童”能力。过一个快乐生日。学校要求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生日档案,开展给“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唱、点一首生日
27、祝歌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过上一个快乐生日。八、课题研究成效1.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挽救了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留守学生,促进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性格孤僻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变得稳重了。3.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家庭,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意义。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留守儿童”教育经验,为未成年人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九、课题后继研究工作“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重要社会问题,关系着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校在留守儿童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关爱工程是一项长期具有深远意义工作,我们只有不断思考工作中存在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工作更有意义。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更大贡献! 2012年7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