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题 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学习中心: 亳州市蒙城县电大 专 业: 生物科学 学 号: 201302526729 学生姓名: 刘星星 导师姓名: 胡薇 2015年 01 月 18 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摘要:近年来,大批农民进城务工,造成“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也是农村教育的重要对象。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部分留守儿童会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又缺乏父母及时有效的教育,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社会、学校、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给予他们关注和关爱。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便成
2、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我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本文描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简要的说明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并研究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一、课题概念的界定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亳州市蒙城县王集乡片区农村小学。2、“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类家庭中的在校学生:(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半留守学生;(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我们称这样的孩子为全
3、留守学生。3、“教育现状及策略浅析”:课题重点调查留守学生目前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在教育中确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指导留守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以及挖掘留守学生成长方式中的积极因素。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自编调查问卷,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及家庭教育状况:(1)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的结构类型和基本情况。(2)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及家庭教育缺失情况。(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品行表现情况。从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初步探索
4、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方法、策略。2、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校512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12个班级当中。心理学界有专家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迫于生活,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很多农村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已有研究显示他们的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人格发展偏差、孤独、抑郁等方面2,但有关其心理干预的报道少见。我校地处皖北农村,据调查,现有小学生 512人,留守儿童有216人,约占学生总数的一半,而且这个比例还有增长的趋势。由于大
5、多数留守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里,这样就可能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他们的需要和情感常常无法得到父母及时的关注。在情感缺失和心理的失衡的影响下,有些留守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也在尝试着如何与这些学生沟通,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如何设计一些活动,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抗压能力等,我也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作了大胆的设想。三、课题研究的初步结果(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在全部留守儿
6、童家庭中所占比率与母亲单独在一起36.86%与父亲单独在一起13.07%与爷爷奶奶在一起43.74%与叔叔伯伯在一起454%与其他亲戚在一起1.79%合计100.00 根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1、“单亲教育”型。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上表可以看出,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在家里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9.93%,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如此大的缺失父爱,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2、“隔代教育”型。“隔代教育”是因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
7、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儿童,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43.74%,在整个调查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有的爷爷奶奶还要照顾好几家的孩子。3、“寄养教育”型。“寄养教育”是因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将孩子托付给亲戚照管的约占6.33%,还有一部分寄养在一些公寓里面,只要定期付生活费就可以了。(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况亲情联络情况所占比例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63%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3
8、7%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653%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123%非常想念父母的719%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我们长期一线观察,发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主要会存在以下心理问题:1、逆反心理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沟通、不听话,主要是因为有些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所导致的。主要表现出抵抗情趣,“不听话”“恶作剧”,经常与学生发生争吵。2、情感淡漠、情绪消极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亲情淡薄,经过观察与分析,我发现留守儿童的感情比较敏感,也不稳定。时常处于消极状态。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3。3.性格孤
9、僻一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也无法和他们沟通,自己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整天把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也不与别的同龄伙伴一起游戏。这样的学生,常常是父母离异、父母病亡、或家庭经济困难等,他们大多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心理自卑,以为别人都用有色眼镜看他,行动上自闭,尽量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心理焦虑,他们很敏感,经常无端感到恐惧、紧张,遇到提问、考试、比赛,心理上会有很大的波动。近年来,儿童的孤独感越来越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有些心理学家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个性、行为、意志等方面。据湖北一些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在受
10、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则把留守儿童看成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4。4、电视、网络成瘾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又管不了,一些留守儿童渐渐成了“小电视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部分高年级留守儿童还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迷上网络游戏,并且成瘾。经常到网吧或一些娱乐场所里游玩。这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害了眼睛。5、缺乏上进心部分孩子是在爷爷奶奶溺爱中长大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里就是小皇帝,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在学习上惰性大,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思考,指望别人或者抄袭,主观上也
11、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欲望,经常完成不了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主观上也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欲望,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根据观察,班级中成绩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6、行为道德问题在农村,爷爷奶奶多数是文盲,缺少正确教育孩子的经验;如果是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或过重管教;而农村学校,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及时关注教育。有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容易产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结交坏朋友,沾染恶习,如吸烟、喝酒、上网吧成瘾;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如偷窃、打架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四、浅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原因1、社会环境社会不良
12、风气,网络游戏,庸俗和低级趣味的电视作品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留守儿童大多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因为家庭的监管不够或失控为他们的不良倾向提供了机会。近几年各地政府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其教育问题,但大多停留在形式上,实际解决其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较少。2、学校教育现在学校虽然也重视了留守儿童,部分学校还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如:建立一定的制度,订立一个完整的辅导计划,通过一些活动,实实在在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督促留守儿童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农村小学,经济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也较簿弱。小学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学校中任课的老师中接受心理
13、学方面专业知识培训的也少,老师不能及时的发现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也不能给予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是依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另外,在农村,应试教育现象依然严重,在师生眼里,只要成绩好,这个学生一切都好。一些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表现不好,有些老师对他们冷眼相待,当他们是“透明人”使他们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恶性循环。3、家庭教养方式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大部分是隔代教育,但隔代教育存在缺陷,如溺爱,娇生惯养,衣食住行全部包办。孩子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在心理上必然有缺失。 4、个人原因小学生生理、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成熟,依赖性较强。生活上得不到照料,学习上监督力量薄弱
14、,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生活散漫,自觉性差5。也有疾病、遗传因素的原因,如残疾、弱智等。五、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社会支持在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社会的重视,政府的支持。在农村,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学校,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一些关爱活动,给予学校经济上的大力支持,给予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来弥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失。如定期安排派出所干警走进校园,宣讲法制故事;定期到学校播放相关影片;定期举行相关活动等。家庭重视引导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学校要利用家长会,指导监护人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要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及
15、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温暖,建议父母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次数和时间。平时监护人要定期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学校工作1、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留守儿童心理培训,学习和了解儿童心理规律,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培养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使学校逐渐有专业性较强的心理辅导老师。这样遇到问题,可以争对性的有效解决。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要求各学校建好留守儿童档案,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临时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家庭状况等。3、进行家访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了解他们在家里的生活,才能更加了解他们,也
16、有助于增强学校与家庭的亲密感。学校应该组织各班老师有计划的进行家访活动。4、办好农村的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要求他们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互动制度。可以通过QQ、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并且要有互动记录。定期召开家长会,指导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也可以请一些在家教方面表现优秀的监护人传播自己的经验。5、要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国庆节、元旦、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举行校园文艺表演,
17、让他们接受审美、荣誉教育的同时,还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千万不能留于形式。6、建立友情,让留守儿童勇于倾述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儿童做朋友,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任何学生。人们常说,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谈心,其实和学生相处也是一样的。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7、对一些行为表现特殊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如果发现问题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要结合家庭情况综合分析原因。对学校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
18、类、分组,成立“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对应的帮扶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感受到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8、重视感恩教育很多孩子认为父母的关心、爷爷奶奶的疼爱都是理所应当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老年人。学校可以分班举行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回忆他们对自已的爱以及应该怎样报答他们。
19、9、加强法制教育农村孩子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大多学校重视力度不够或者只做一些表面工作。班主任对学生宣传比较多的是小学生日常规范和学校的各向规定。目前单纯的法律课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我认为应该也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听法制小故事,看影片,读法制报等。1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思品课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同时,学校还要聘请校外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来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平时的表现,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能力。随着社会的各方面的发展,每个学校都会有心理咨询室,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兴趣特点,重点培养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培训,提高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参考文献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4, 10: 15-18.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917-919. 3 梅健、林健.代理家长制:政府为留守儿童找“家长” J.中小学管理,2007, 4 董新良、王瑾.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知多少 J. 中小学管理,200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