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装置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射流装置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流装置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学联 系 人祝联系电话13传 真/邮政编码00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计划局批准文号成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已建行业类别及代码机电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14070平方米总投资(万元)6000其中:环保投资183.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05%评价经费(万元)2预计投产日期2005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成都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将为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成都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以及成华区的具体情况,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龙潭都
2、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射流装置生产项目。该项目是中欧合作项目,引进先进的成套德国生产线,年产射流装置5000套,产值1个亿,该产品在化工、石油、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区界为:西临三环路;南邻规划达成铁路,距成南高速公路300m,与从树村七、六、四、三组相望:东面距绕城高速约1.5km相望,与威灵村四组、院山村五组相邻;北面与龙潭场镇相望,距成渝铁路高约1km,靠成绵与同仁村三、五组相邻。规划面积3.86km2(5800亩),涉及成华区龙潭乡鹤林、威灵、丛树、同仁、向龙、东华六个村。
3、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规模:5-8年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60亿元,税收达到1.8-3.6亿元,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四川省软件、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精密机械加工及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业等“机电产业”为特色,生物医药、食品、服装、环保型新型室内装饰装潢产品制造、业等符合都市工业产业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富有特色的新兴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该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为“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规划发展软件、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业、精密机械加工及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等“机电产业”作为“一业特强”。设电子信息产业区、机械加工园区;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制
4、造业为主的生物科技产业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大工业相配套的设计、研发产业为主的科技项目孵化区:以环保型新型室内装饰装潢产品制造业、包装设计及印刷行业等符合都市工业的中小企业创业区:突出都市型工业概念,形成五大工业功能区。配套有企业服务办公及生活区、商业区和移民安置小区等三大生活办公区。建成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产业”并与城市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二期所占的3.86km2内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图(2020年)土地用地性质原为仓贮用地,现根据成东调办2003
5、12号要求,成都市规划局成规督复200348号明确,集中发展区内部分土地,在成都市总体规划的2020年、2050年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在取得合法土地利用手续的前提下,同意该项目用地按工业用地性质使用,一期已将拿到1850亩工业用地指标,其余土地按新的国家现行土地管理政策根据开发用地情况逐年到位。本建设项目由业主在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自行购买土地,因此,该项目不占基本规划农田,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在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制造业、环保型机械制造业、以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业”。中共成都市委以成委发20
6、0411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各相关部门“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该纲要。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二期按不同类别集中发展区进行功能区划区,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区、机械加工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区、科技项目孵化区、中小企业创业区等五大工业功能区,每一功能区以一种产业为主,其它产业相近或环境条件相似的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行业,在满足环境门槛的条件下均可进入:计划将工业集中发展区范围在三环路以北区域规划成工业集中发展区服务办公区及商业区、在工业集中发展区西北建立生活区和移民安置小区。并按一、二期总体考虑配套基础设施,分期建设。本建设项目属于环保型机械制造业,不属于国家淘汰产业目录(国家经贸委764号文件)。
7、因此,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的总体规划要求。为了预测评估该项目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为环保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应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相关程序向成都市环保局进行了项目申报,成都市环保局批复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形式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科所接受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并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成都市环保局、成华区
8、环保局、成华区环境监测站、四川宝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谨表由衷的感谢。二、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及建设规模1、项目名称:射流装置生产项目2、建设地点: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见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3、建设性质:新建项目4、建设规模:年产值约1亿,年产射流装置5000套,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5、投资金额:项目投资6000万元。6、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三、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和表2。表1 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名称建设内容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生产车间10575 m2,用于产品加工、组装施工期产生
9、施工噪声、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建筑废渣、施工扬尘。噪声、普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乳化液、冷却液、废棉纱)辅助工程库房1536m2,用于存放原材料和成品包装垃圾公用工程道路2800m2道路冲洗污水、垃圾绿地14000 m2植物垃圾地面停车场1000 m2汽车尾气、噪声化粪池化粪池污泥办公及生活设施研发中心3500 m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综合楼3000 m2专家办公楼2000 m2技术转换中心3000 m2职工宿舍、食堂3000 m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食堂油烟、天然气燃烧废气门卫54 m2生活垃圾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工作制度:企业每年工作日为267天,实行单班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
10、2、企业定员:企业定员100人,其中生产人员60人,管理技术人员40人。五、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用量来源项目主要设备以及原辅材料、燃料动力用量和来源见表2、表3。表2 项目主要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规格型号备 注1剪板机/2折板机/3弯管机/4冲床/5车床/6焊机/7空气等离子切割机/8空气压缩机/表3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燃料及动力用量来源序号原料、能源名称日用量循环用量年用量(267天)供货单位1钢板材5T01335T各地收购2碳钢2T0534 T各地收购3钛材0.5T0134T各地收购4电机20套05000套国外进口5动力电源2000度0534000度成华区电业局6生活用水20 M
11、305340 M3工业区给水管网7食堂用气3M30800M3成都市煤气管网8乳化液10kg10kg2670kg各地收购9机油少量0少量各地收购10焊条50kg013350kg各地收购六、项目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该项目在总平面布置中,将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布置,中间以绿化带相隔离,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噪声对办公生活区的干扰;将综合楼设置在办公生活区南侧,靠近规划道路,便于生产管理和对外联络。生产区的北侧设置有专门的物流通道,便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装卸和运输。在办公生活区还设置了停车场,便于车辆管理。厂区内还设计了宽度为4.5m11m的车道,便于交通运输和消防救援(见附图2项目总平面布置图)。库
12、房设置在生产车间旁边,便于生产管理。本评价认为,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建议将产生噪声的车间布置在总图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通过距离衰减和其它建筑物的阻挡削弱场界噪声。同时,还建议在车间内将焊接工艺区集中布置。七、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区界为:西临三环路:南邻规划达成铁路,距成南高速公路300m,与从树村七、六、四、三组相望;东面距绕城高速约1.5km相望,与威灵村四组、院山村五组相邻;北面与龙潭场镇相望,距成渝铁路约1km。集中发展区规划占地面积5800亩,一期建设用地2700亩,二期2300亩,涉及成华区龙潭乡鹤林、威灵、丛树、同仁、向龙、
13、东华六个村】。北面紧邻成华区向龙村11组和5组,西面紧邻三环路绿化带,南面和东面均通过规划道路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其它待开发地块相邻。本项目的主要污染是机械加工产生的噪音。由于本项目北面距向龙村11组和5组分别有500m和300m,再加上本项目将采取减振罩、隔音墙等治理措施,噪声对周围农户不会产生影响。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少量切削乳化液、冷却液的滴漏现象,还有生活污水产生。必须按照环保局下达的排放标准要求,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园区市政管网。少量泄漏于地面的乳化液、冷却液收集在专用容器内,按照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相关要求交由专业公司处置。本项目中食堂产生的少量油烟可使用油烟净化器处
14、理后达标排放;焊烟集中抽风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生产废料回收外卖。由于本项目中污染较大的工序全都由外协单位负责完成,项目区域内的生产工序主要为产品总装和调校及少量的机械加工,因此污染种类单一,所以本项目对周围农户基本无影响。此外,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是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开发区,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业已获得批准。本项目又符合园区优先发展项目“机械半成品加工组装”类的要求,因此,本环评认为,该项目选址基本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用地为园区内新征农业土地。不存在污染遗留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 (表二)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侯、
15、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工业园区西部区域。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辖“十区十县”。成华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调整区划建立,是成都市内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部,西与青羊区接壤,西南与锦江区、武侯区毗邻,东与龙泉区紧连,东北与会牛区接壤,面积109km2。成华区地处成都市区东北部,与青羊、武侯、锦江、金牛、龙泉驿区相邻,环、二环、三环路和绕城高速公路,通过该区。 新建的园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在三环路龙潭立交桥与成南立交桥的东面,三环路通过该区。区界为:临三环路外侧,北靠成绵高速公路,南接成南高速公路,距
16、火车东站仅数分钟车程,规划面积3.86km2,涉及成华区龙潭乡鹤林、威灵、丛树、同仁、向龙、东华六个村。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二、地形、地貌、地质 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南平坝地区,成都平原系岷江及沱江形成的冲击平原。区域内地形平坦,海拔在450-520m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平均坡降1.0-2.5。 园区规划较为规则,区内地势起伏小,分为一期(西区)和二期(东区)两大部分,区内地势高差约110米。地势总趋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向东南方倾斜。 成都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届下陷构造盆地,处于四川沉降带西侧,介于龙门山断褶带与龙泉山褶皱带之间,地质学上称为成都凹陷,底部基岩为白垩系
17、灌口组地层,上部覆盖第四系松散物质。自下而上分别为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占河流中洪积层和全新统冲积层:主要物质组成由砾石、含泥砾石、砂卵砾石、含泥砂石和粘土等物质覆盖,覆盖物分布沿轴线较厚,向两侧逐渐减薄,最厚处可达550m。工程所在区域未发现断裂构造,按照成都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分布图可知,建设地区属7度设防区。地基的主体,勘测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结构山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卵石层、白垩统灌口组泥岩。项目建设场地属类建筑场地。成都市区内最大地震为里氏5.6级,烈度为6度。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三、水文地质条件 成都市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
18、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km2。1.地表水 与本项目环境评价相联系的河流府河和东风渠,流经成华区的主要河流为东风渠,都属于岷江流域都江堰灌区内江水系。府河:府河源于郫县团结乡石堤堰,水源为柏条河与走马河的支流徐堰河。自该石堤堰闸往东南流,在成都市北郊与走马河的左支流沱江河汇流后,到达与沙河的分支点的洞子口闸。其后流经成都市中心区,在合江亭与南河汇流,汇流后,改道向西南,在三瓦窑前面的李家河坝接纳沿东郊工业区而下的沙河后,在三瓦窑处出城,在彭山江口镇注入岷江干流。府河全长115km,市区内长度为14km,平均河床坡度为0.14%,年平均水量多年保持在32亿m3的水平,常年不断流。 东风
19、渠:在石堤堰下游10km左岸,设有作为东风渠1-6期灌溉的东风渠总于渠取水口,东风渠取水口的设计流量为80 m3/s,东风渠将经龙泉流入沱江。从园区附近流过的为东风渠南一支渠,其功能为灌溉。 马鞍山排洪灌溉渠:马鞍山排洪灌溉渠为东风渠的支流,贯穿工业集中发展区,其功能为灌溉。 按照园区建设规划,全部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经管网流入三瓦窑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岸的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府河。2地下水成都市域内地下水丰富,全市估算地下水径流量约为30.0亿m3。开发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属松散堆积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击层和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叠加组成的混合含水层,储水条件好
20、。地下水埋深2.63.9m,年变幅2m左右,水质为重碳酸盐水,pH值6.57.5间,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有弱氯化物腐蚀性。四、气象特征该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常年葱绿,四季宜人。受盆地地形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全年湿度大、阴雾日多、日照少、风速小、静风频率高、逆温活动频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据统计,年平均气温16.4,最热月平均气温25.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多年极端最低气温-5.9。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97.6-1300mm,但季节分配不均,较集中在夏秋6-11月,极易形成冬干、
21、春旱、夏涝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数1238.6小时,日照率2530%。多年平均气压956.3mbar,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全年主导风向为NNE,次主导风向N、NE;年静风频率46%,年平均风速为1.2m/s,这些气象因素加上四川盆地特有的地形、地貌条件,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五、土地及矿产资源成都市成华区土地面积109 km2,2002年有耕地2359ha,占土地面积的21.6%。新建园区占地面积3.86km2。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开发区域内基本无可开采的矿产资源。成都市己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已探明储量的成型产地60处。市内优势矿种主要有非金属矿:磷矿、岩盐、盐卤、石灰岩等:一般矿种:煤
22、、耐火粘土矿等:少量贫铁矿和品位不高的铜矿。六、生物资源 成都市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多样化,生物历史发展久远,因而资源丰富多彩。主要有森林资源、牧草资源、药用植物资源等。评价区内主要生物资源为村旁树木和竹。水稻土为锦江区主要农业土壤。主要类型为灰色冲积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及红紫色水稻土。成华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宜亚热带植物的生长。由于该地区开发历史久远,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很大,自然植被几乎荡然无存,被大量人工植被所取代,且已无大型哺乳动物存在,多样性较单一。该区土地利用率高。地利用格局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其次为农田、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射流 装置 生产 项目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