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1].docx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
2、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与长针的进针。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2. 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
3、于直刺、深刺的腧穴。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与针刺部位而定。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2 年龄:小儿与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与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
4、酸、麻、胀、重等感觉。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 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
5、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7. 在针刺与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
6、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 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
7、针刺。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与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与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与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
8、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电针操作规程一、目的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与针刺麻醉等。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电针仪、无菌毫针、无菌干棉球、棉签、0.5碘伏、弯盘、浴巾、屏风等。三、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根据所选穴位取合适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4. 局部皮肤用0.5碘伏消毒。5. 按毫针刺法进针。6. 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
9、觉后,调节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7. 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密波:其脉冲频率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疏波其脉冲频率常为25次/秒,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能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其它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8. 通电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的忍受程度,以与导线有否脱落,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9. 通电时间视病情与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0分钟。10.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关闭电
10、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11.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位。12.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四、注意事项 1. 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修后再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如电流输出微弱,就须换新电池。2. 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有电解作用,容易引起断针和灼伤组织,不能作电针仪的输出电流。 3. 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
11、等意外。4. 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5. 经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拔火罐操作规程一、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与腹泻等。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
12、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与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三、操作方法 1. 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
13、,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2. 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 坐罐法:又名定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与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取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
14、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2.4 刺血拔罐法: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局部皮肤。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3. 起罐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 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 根据拔罐部位与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5. 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6. 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
15、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7. 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1. 高热抽搐与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与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4. 防止烫伤和灼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如拔罐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外涂龙胆紫,保持干燥,必要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5. 凡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清洁消毒,擦干后备用。推拿操作规程一、目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
16、疗法。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与骨折后遗症等。二、用物准备 治疗巾或大浴巾。 三、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常用 技术 操作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