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docx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第一章 观察概述第一节 第二节 学习指导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一般观察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专业的观察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
2、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现实资料的呈现和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6、摘要行
3、为意义的能力。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8、提出假设的能力。被观察的行为1、什么是行为?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刺激行为反应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和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内在动机行为反应发自内在的驱力、情绪或意念等的行为。3、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人类行为的共同特点):连续性:某一行为的发生,是有始有终
4、的。整体性:人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和表情的意义不是分离的。程序性:先前的经验会影响后面的行为表现。第一章 观察概述 第一章 第三节 观察类型一、 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1、正式观察正式观察的特点:对要观察的行为必须预先做好界定,要预测好什么情境、时间回发生什么类型的行为,并且对行为的后果也要作好相当程度的估计。观察的过程是在一定控制下进行的。要对观察者进行训练,建立观察者信度。用相对严格、先进的方式,通常以量化的方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比较可靠。正式观察的优点:可以事先考虑观察的信度和效度,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有效地大量收集可靠的资料。可以对不同的被观察者使用。往往是以量的统计方法来对资料进行整理,因此
5、客观性强。由于是事先确定严密的观察计划,因此可以验证观察之前所提出的假设。正式观察的缺点:很难在观察过程中新的发现。所收集的资料可能有所偏差。正式观察法例举:实况详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2、非正式观察特点:资料收集和分析是参差进行的。科学性比较欠缺,但比较灵活。优点: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发现行为的意义或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说明行为现象的实质。样本少,大多以参与观察为主。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本人的成长。缺点:依赖观察者本人的理性思考。无法对比较多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样本少,无法成为普遍性的行为理论。二、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参与观察特点:在与
6、儿童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儿童的行为。优点:观察情境比较自然。可以与儿童互动,深入了解一些问题。可以不断调整观察的目标和内容。缺点:观察结果难以验证。主观性较强。比较费时费力。对观察者的能力要求较高。2、非参与观察特点: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可以使用设备辅助进行。优点:所得结论比较客观。操作比较容易。缺点:对观察对象的深入观察比较难。受到“研究效应”、“社会赞许”的影响。会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限制。三、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特点:观察这身临其境。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优点:感受真切、直观、具体,有助于形成对被观察者的整体认识。缺点:人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的,用纸和笔
7、记录时往往会遗漏许多信息。由于观察者在旁边观察,会使儿童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2、间接观察特点:非现场的观察优点:能将现场的情境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可供日后重复观察和反复分析时使用。辅助直接观察,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对被观察者的生活不产生干扰。缺点:很难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效度验证。四、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定观察1、叙述观察特点:用一段文字详细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优点:资料完整、自然、生动缺点:个案有限、费时费力。难以做到量化分析。例举: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样本描述法2、取样观察特点:不是遵循行为发生的顺序,而是按事先选好的顺序进行。优点:由于是只对选定的行为进行观察,所以
8、提高了观察的针对性,省时省力,比较适用于群体儿童或大样本观察。缺点:观察记录的资料不够完整、详细。类型: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3、评定观察例如:注意活动数字量表类型 注意活动表现1 公开的破坏活动,或者离开集体2 不注意,但无公开的破坏活动3 跟着教师看4 实现随着教师,并伴有面部表情5 视线跟随教师,并伴有相应的语言或动作优点:容易设计和运用,应用性比较广。对观察者所需的训练比较少。缺点:难以掌握评价尺度,容易带有主观偏见。容易造成评定的等级误差。难以分析行为的原因。五、 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1、长期观察特点:全面、细致、费时、费力。优点:可以比较全面、细致地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缺点
9、:比较费时费力。由于长期对观察者进行观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被观察者的正常生活。2、短期观察特点:精力时间集中,难以全面了解情况。优点:在时间和精力上比较集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儿童获得一个和时的了解。缺点:只能对被观察者获得一个片刻的印象,难以获得比较全面、深入、整体性和过程性的了解。3、定期观察特点:观察深入、连续性差。在某个指定的时间内对儿童进行反复观察。优点:可以运用于比较复杂的观察内容。缺点:只能看到某个特定时段的情况,较难看到儿童行为发展的连续性。各种观察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基本特征、使用范围和条件。究竟选用什么观察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一章 第四节 学前儿童行为
10、观察的特征开放性与封闭性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推断程度理论参照程度一、 开放性与封闭性1、开放性:轶事记录2、封闭性:检核表法二、 选择性程度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只记录事先选定的行为选择性程度高,记录少,开放性底。选择性程度低,记录多,开放性高。选择性程度越低,观察的内容越多,观察注意程度随之扩展,观察的视野就不容易集中。三、 观察中的推断根据描述和证据来下结论推断的程度是不同的推断的时间:如实记录推断在后开放性、非选择性选项记录推断在前封闭性、选择性四、 理论参照程度选择性、封闭性的观察,理论参照程度高。非选择性、开放性的观察,理论参照程度低。第二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1、什么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通过
11、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方法。行为观察的途径人的感官或仪器是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学前儿童行为进行观察是有明确目的的观察观察过程中有严格的观察记录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适用性适用于描述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状态或正在进行着的某些过程。适用于获取第一手资料或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跟踪研究。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具体内容。日常生活、工具(材料)的使用、互动行为、游戏、语言阅读、认知行为、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行为观察与学前教育1、采用行为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水平(经验获得、心理需要、能力发展、学习方式)。2、采用行为观察,可以弥补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行为 观察 学习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