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仪表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仪表施工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仪表施工方案2009-07-27 13:06一、 工程概况本工程属于XX碱厂热电节能技改工程,工作范围包括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与6000KW发电机组装置分散仪表,集中控制、指示、显示系统,主要设备由现场各输入输出仪表与控制室、机柜站控制表盘与智能DCS系统完成。1锅炉部分热工检测点配置了热电偶 。输入27点,热电阻输入19点,智能变送器60点,调节执行机构22点,液位、流量4点,点火控制2点及其它控制共149点。主要检测监视:锅炉给水、 主蒸汽流量,给水混合集箱出入口温度,省煤器出口水温,锅筒高置、低置压力及水位,集汽集箱过热蒸汽温度、压力,减温器进、出口集箱汽温,主燃烧室负压、 烟气温度
2、,一、二次风风压、风量,高温过热器进口处负压、烟温、送风流量,除氧加热器、锅炉汽包液位、点火控制,分离器、电除尘及排烟烟气温度,一、二次 风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空气温度,除氧器、减温器给水温度,床下风室风压,分离器、一二次空预器进口排烟、除尘器出口烟气负压,锅炉给水压力,中压加热器蒸 汽压力,除氧器蒸汽压力,油压力、减温、进油枪,冷渣机断水测量及调节控制系统等。2汽轮发电机组热工检测点配置了热电偶输入6点,热电阻输入25点,远传温度计19点,智能变送器19点,传 感、流量、行程、液位执行13点。主要检测:电动主闸门前蒸汽温度,主汽门前蒸汽温度、压力,汽轮机进汽温度、压力,复速级后温度、压力,背压
3、排汽温度、 压力,推力轴承回油温度,汽轮机前后轴承回油温度,汽缸金属温度及电机前轴承回油温度,汽轮机前后轴承轴瓦温度,加热器、冷油器进出口温度,发电机、定 子、线圈温度,减压阀前后一二次蒸汽温度,汽封加热器工作压力,调节脉冲油压力,主油泵进出口油压力,滤油器入口油压力,润滑油压力,润滑油调整阀出口油 压力,轴向移位指示油压力,减压阀前后一二次蒸汽压力,主蒸汽流量,二次蒸汽测量、检测以及油箱、振动、转速、信号关闭指示等。 二、 汽轮机热工控制部分系统构置示意图(附图一)三、 锅炉主要热工控制部分系统构置示意图(附图二)四、 热工仪表安装施工所依据技术资料:1本热工控制工程施工设计图册2锅炉、汽轮
4、机通用技术文件3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954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5相关设备仪表生产厂家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出厂调试维修资料五、 热工检测系统安装施工1施工准备阶段:A、准备有关各项技术资料、文件,即工程所依据技术资料、材料计划;B、进行设计技术交底,熟悉图纸;C、进行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检查,是否满足施工环境要求;D、施工机具准备;E、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及技术质量交底及教育。2施工配合阶段:A、热工仪表安装过程中,大量工作要与其它工种配合交替进行。为了不错过最佳配合工期,仪表施工人员应根据设备、工艺管网安装施工进度,进行穿墙套管、仪表支座、桥架搭墙、穿楼板预
5、留孔洞、仪表在保温工作及工艺管网冲洗之前工作。六、 主要施工工序1仪表开箱检查:A、仪表到货时必须检查仪表外观是否完好,设备是否及装箱清单上型号、规格、数量相符,随机技术资料、附件、备件是否齐全;B、作好开箱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C、对所检查完好设备要进行专门堆放,保持环境清洁。2设备单体校验A、一次检测仪表与盘装仪表安装前都必须进行单体检验,仪表单体校验应在环境条件满足调校要求试验室进行;B、校验试验项目以设计技术文件与出厂使用说明书出厂调试资料为依据;C、调校之前技术人员要确定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所用管路、线路连接原理,试验用汽、电源标准,所选用标准仪器精确度、量程要满足要求;D、调
6、校试验记录要用正式试验记录,反映调校试验真实情况,仪表调校试验后应原有试验报告,反映调校内容、方法所有标准表情况、试验记录、计算结果最后评定以及试验人员技术负责等项内容;E、调试合格仪表应按照工艺系统图、设备本体图将仪表设计部号标志清楚、封装完好、分类存放,以便安装时对号安放。3电缆桥架安装A、检查材料到货情况,是否数量足够、配件齐全,产品是否合格;B、以各系统仪表施工图、设计更改图为依据,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则,在避免及大件工艺设备、管道设备吊装孔发生冲突前提前进行电缆桥架路径规划;C、按照施工图设计安装高度,进行支架制作安装,做到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水平上支架间距应保持均匀;
7、D、进行电缆桥架安装,应做到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及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空间,及其它管网(如工艺管道)特别是蒸汽管道一定要保持施工规范间距,桥架及桥架之间一定要有跨接保护接地,并及接地网可靠连接。4导压管敷设在工艺设备、管道与仪表支架安装完成后,同时检测取样点与仪表保温箱位置确定后,依照施工图与现场实际情况规划布置 导压管走向与排列顺序,其规划原则应以路径短、弯路少、排列交叉少为最佳。敷设安装前应对弯曲管道先行预制组装,现场组焊口要少,现场组焊点要选在焊接 方便地方,以便保证组焊质量。导压管路径规划好后,按自动安装图册HG/T21581-9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8、50093-2002规范要求,支架间距按水平、垂直均匀布置,支架与不锈钢导压管之间加垫薄铜皮或不锈钢薄片,防止不锈钢导压管与不锈钢支架直接 接触,导压管试验与检漏及工艺管路一起进行。5信号电缆敷设各工艺系统热工检测信号凡是转换成电信号,都按工艺系统安装位置,由信号电缆桥架、保护管敷设至仪表盘端子板与 主厂房控制室机柜端子箱内。电缆敷设时应标对电缆型号规格,两端要有足够预留长度便于接地方便。主厂房内采用带隔板电缆桥架,不同电压、信号电缆应 分开敷设,盘柜进线端子处电缆头要套上号码,管端排列整齐美观;接线前用500V兆欧表检测其绝缘是否合格。接线端子头要作搪锡处理,连接可靠;端子编 号严格按照图纸
9、标示,以便于校对。6仪表安装检测现场仪表安装之前应检查现场环境,支架盘箱安装应完好,信号电缆到位,支架盘面上安装孔位尺寸应与仪表及安 装附件相配,其他工种安装施工基本完成,现场范围内不会再有较大物体搬运,房间内不漏水、积水与有其他坠落物发生,安装现场环境条件应与仪表投入运行 条件基本相似,才能将检测仪表安装到位。仪表安装位置应与设计图纸相符,信号标志清楚,安装方式要与产品说明书规定方式相符,现场设备编号及机柜室、控制室盘柜编号一致,并作搪锡处理,可靠连接。安装好仪表应注意现场保护,特别是调整螺丝、电位计按钮等可调整部位应可靠加封,以防他人乱动。7单网络模拟试验热工检测仪表调校安装施工完成后,交
10、付综合试车前要进行单网络模拟试验,目是检查所安装检测网络整体信号是否传输畅通,盘上仪表显示是否正确,误差在设计规定允许范围内报警、限幅是否可靠,调试范围满足要求,模拟试验要进行下述工作:A、按照系统图、接线端子图标对信号线是否正确、牢靠,接头搪锡均匀及否,端子标号是否齐全且与图纸相符;B、针对不同检测网络准备好信号源、电阻箱、毫安毫伏直流电源、标准液(汽)压源;C、确定一次检测仪表输入输出信号或其他模拟替代方式,中间测试点选在何处,回路电源供给,试验中通信联络等问题在试验前必须作出妥善安排;D、在上述准备工作就序后,给回路送上电源,给一次检测仪表加上与实际检测参数相当信号或模拟替代信号,在控制
11、室 机柜上观察相应显示,记录仪表指示刻度数值,应能正确指示出及输入信号相应一致热工物理参数刻度值,带有限幅、报警调节控制装置在规定范围内可以 调节报警、限幅,保护联锁信号输出正确,要保证每个回路信号传输畅通,显示记录正确,精度满足要求,报警保护联锁灵敏可靠,这样才能确认安装施工合格;试 验中发现问题如实记录分析查找原因,再进行修改调整,决不允许系统综合试车留下隐患;E、单回路模拟试验报告,单回路模拟实验过程要作好试验记录,填写好试验报告,这是施工资料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以 后综合试车依据,试验报告中要反映回路构成柜圈,试验信号类型,显示仪表指示精确度,执行机构动作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常规试验记录,报
12、告内容要真 实、力求完善。 七、 主要资源供应计划a) 劳动力安排:工 种人 数工 种人 数专业责任工程师1仪表管工3安装工程师1仪表调试工2仪表电工5焊工2专业责任工程师对本专业安装施工技术负全责,对本专业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进度、施工过程质量负责。组织专业班组 对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审核调试报告,对重要系统调试进行指导,并参及调试实验。在施工过程中负责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及其他工 种进行协调工作。 b) 主要机具计划品 名单 位数 量开孔器套2兆欧表只1电焊机台2冲式电锤台1电钻台2万用表只1台钻台1对讲机付2气割焊套1切割机台1压接钳把2c)进度计划序号项目名称200
13、4 年2005年10月11月12月1月1施工准备2仪表单体调试3桥架安装4现场仪表支架安装5保护管,导压管安装6电缆敷设7仪表安装8回路模拟试验9交工八、质量目标:A每道工序合格率100% B分部项工程合格率100% C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发生九、安全目标:A职业病发生频率2B轻伤负伤频率10C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十、安全技术措施1凡参加施工作业有关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与国家颁布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有关规定。2工作业人员要经体检合格,严禁酒后或过度疲劳者进行高空作业,并要求穿防滑胶底鞋与栓牢安全带。3高空作业要带工具包,不准从高处或由下向上乱抛工具与材料。4各种钢丝绳要远离电线
14、,预防触电伤人。当钢丝绳要及电焊手线、其他部件、倒角处、建筑物接触时,要加设木板、麻袋、破布隔离,防止钢丝绳损伤。5施工用临时电源要按规定架设,用电设备与电动工具要装设自保式漏电保护器与可靠接地保护。6二人抬东西,要挺直腰杆,平起平放。7使用电钻打孔时,必须带好防护眼镜,钻孔时禁止戴手套作业。8使用工作人字梯,必须要有安全防滑措施。9对所使用用电设备必须导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安全措施,设备外壳都应可靠接地。附图一:6000KW背压式发电机组 报警显示控制3011P盘控制仪表汽轮轮机转速、温度、轴承振动、位移、变送器、电偶、电阻 现场仪表 机柜 DCS操作站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
15、BJ93-86)2009-07-27 12:46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第六章 仪表用电气线路敷设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条 电缆(线)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兆欧;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与强静电场干扰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与人行位置。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
16、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上方与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工艺设备、管道下方。 线路及绝热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距离应大于200毫米,及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距离应大于150毫米。 架空敷设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线路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伸缩缝与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余度。 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厂房内不应破坏防腐层。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组及标号,
17、并按本规范第6.1.1条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在线路终端处与地下人井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线路,应在其正上方地面上加标检;标志牌与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第二节 支架安装第条 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与毛刺。制作好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金属结构上与混凝土构筑物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二、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三、在不允许焊接支架工艺管道上,应采用“ 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四、在允许焊接支架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
18、备、管道及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及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五、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经段上支架间距应均匀。六、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及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及设备或构架弧度相同。 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构筑物上。 水平安装汇线槽及保护管用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位置可适当减小间相;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里。
19、 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米,垂直敷设时为1.0米。第三节 汇线槽安装第条 制作好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加工尺寸准确。 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 汇线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半回头螺栓,螺母应在汇线槽外侧,固定应牢固。 汇线槽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及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空间。垂直排列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 槽及槽之间、槽及仪表盘(箱)之间、槽及盖之间、盖及盖之间连接处,应对合严密。 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侧面或上方。注: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在其上方. 汇缆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20、相内最粗电缆外径10倍。 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护圈保护电缆. 汇城槽应有排水孔。 汇线槽直线长度超过50米时,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第四节 电缆(线)保护管敷设第条 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埋入混凝土内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 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保护管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度;二、保护管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理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10倍;三、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与明显弯扁;四、单根保护管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当保护管直
21、线长度超过30米或弯曲角度总与超过270度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保护管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金属保护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1/2。二、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对口处应处于套管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三、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四、在有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地方敷设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五、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电气连续性. 保护管及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及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
22、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埋设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净距离不应小于15毫米。 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埋设保护管及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三米;及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l米以上;及地下管道之间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5.12条规定。 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长度,不应大于30毫米。第 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米。 埋设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
23、口宜高出地面200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毫米。 敷设在电缆沟道内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 在户外与潮湿场所敷设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宜从底部进入。 现场分钱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二、到各检测点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高度宜为1.5米;三、不应影响操作、通行与设备维修。 拉线盒、接线盒与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 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及烧焦。二、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管内深度宜大于其外径1.5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倍。三、
24、支架间距水宜大于1.5米,对直径小于25毫米管子不宜大于1米。四、在管端及连接部件两侧300毫米处应加以固定。五、管直线长度大于30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六、及未绝热高温工艺设备、管道表面间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排管内壁与管口应光滑;二、排管应有不小于1:1000泄水坡;三、然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5毫米;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四、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口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五、埋入地下深度及及地下管道之间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4.11条规定;埋在入行道下时不应小于500毫
25、米;六、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颜料作为明显标记。第五节 电缆敷设第条 敷设电缆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规定:一、交链聚乙烯电缆0。二、低压塑料电线-20。三、橡皮及聚氯乙烯保护套橡皮绝缘电缆-15.四、裸铅包橡皮绝缘电缆-20.五、其它外护套层橡皮绝缘电缆-7。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及其他硬物体之间摩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值:一、有铠装电缆为其外径10倍;二、无铠装电缆为其外径6倍。 仪表信号电缆(线)及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在同一汇线槽内不同信
26、号、不同电压等级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仪表电源线路与安全联锁线路,应用隔板及无屏蔽仪表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电缆引人或引出建筑物、隧道、地面,穿过铁路、公路、沟渠、楼板、墙壁时,应安装一段保护管,保护管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6.4.11、6.4.12、6.4.13与6.4.14条规定. 电缆沿支架或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一、当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度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二、当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度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l2个支架上。三、在线路拐弯处与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第一、二两个支架上。四、在引入仪表盘(箱)、供电盘(箱)前300400毫米处。五、在引入接线盒
27、及分线箱前150300毫米处。 数条汇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一、仪表信号线路;二、安全联锁线路;三、仪表用交流与直流供电线路。 明敷设仪表信号线路及具有强磁场与强静电场电气设备之间净距离,宜大于1.5米;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汇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米。 电缆在接埋地敷设时,其上下应铺100毫米厚砂子,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或混凝土护板,复盖宽度应超过电缆边线两侧50毫米;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止损坏电缆措施,但埋入深度不应小于700毫米。 直接埋地敷设电缆及建筑物地下基础间最小净距离宜为0.6米,及电力电缆间最小净距离应为0
28、.5米。 直接埋地敷设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上方或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及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及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平行时为1.0米,交叉时为0.5米。二、及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米,交叉时为0.5米,当电缆周围土壤温升超过1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三、及水管道或其他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0.5米。 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汇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及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 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 制作电缆头时,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层间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级时,不应损坏绝缘;在潮湿或有油污场所,应有相应防潮、防油措施
29、。第六节 补偿导线与电线敷设第条 补偿导线直穿保护管或在汇线槽内敷设,不应直接埋地敷设。 当补偿导线与测量仪表之间不采用切换开关或将端温度补偿器时,宜将补偿导线直接与仪表连接。 当补偿导线进行中间与终端接线时,严禁接错极性。 补偿导线不应及其他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 电线宜穿保护管敷设。 补偿导线与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安全联锁线路、本质安全型仪表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保护管。第七节 仪表盘(箱、架)内配线第条 仪表盘(箱、架)内线路可敷设在小型汇线槽内,也可明敷设;当明敷设时,电缆、电线束应用由绝缘材料制成扎带扎
30、牢,扎带间距宜为100毫米。 电线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3倍。 本质安全型仪表信号线与非本质安全型仪表信号线应加以分隔。当仪表有特殊要求时,应按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配线。 仪表盘(箱、架)内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其绝缘护会不应有损伤。 仪表盘(箱、架)内端子板两端线路,均应接施工图纸标号。 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接线端子板安装应牢固;当其在仪表盘(箱、架)底部时,距离基础面高度宜为250毫米。在顶部或侧面时,及盘(箱、架)边缘距离宜为100毫米。多组接线端子板并列安装时,其间隔净距离直为200毫米。 剥去外部护套橡皮绝缘芯线及接地线、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 导线及接线端子板
31、、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第六章仪表用电气线路敷设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电缆(线)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兆欧;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与强静电场干扰区域。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与人行位置。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上方与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工艺设备、
32、管道下方。线路及绝热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距离应大于200毫米,及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距离应大于150毫米。架空敷设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线路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伸缩缝与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余度。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厂房内不应破坏防腐层。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组及标号,并按本规范第6.1.1条规定,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在线路终端处
33、与地下人井处,应加标志牌;地下埋设线路,应在其正上方地面上加标检;标志牌与标桩应坚固、明显、防腐蚀,其上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第二节支架安装第条制作支架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不应有卷边与毛刺。制作好支架应牢固、平正、尺寸准确。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金属结构上与混凝土构筑物预埋件上,应采用焊接固定。二、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三、在不允许焊接支架工艺管道上,应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四、在允许焊接支架金属工艺设备、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当工艺设备、管道及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预先焊接一块及工艺设备、管道材质相同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五、支架
34、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经段上支架间距应均匀。六、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电缆沟内或建筑物构架上时,其安装坡度应及电缆沟或建筑物构架坡度相同;安装在有弧度设备或构架上时,其安装弧度应及设备或构架弧度相同。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液滴及排污沟道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工艺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构筑物上。水平安装汇线槽及保护管用金属支架间距宜为2米,在拐弯处、终端处及其他需要位置可适当减小间相;垂直安装时可适当增大间里。电缆支架间距宜为:当电缆水平敷设时为0.8米,垂直敷设时为1.0米。第三节汇线槽安装第条制作好汇线槽应平整,内部光洁、无毛刺,
35、加工尺寸准确。汇线槽采用焊接连接时应牢固,不应有显著变形。汇线槽采用螺栓连接或固定时,宜用平滑半回头螺栓,螺母应在汇线槽外侧,固定应牢固。汇线槽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及天花板(或楼板)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空间。垂直排列汇线槽拐弯时,其弯曲弧度应一致。槽及槽之间、槽及仪表盘(箱)之间、槽及盖之间、盖及盖之间连接处,应对合严密。汇线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工艺管道侧面或上方。注: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在其上方.汇缆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相内最粗电缆外径10倍。当直接由汇线槽内引出电缆时,应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并采用合适护圈保护电缆.汇城槽应有排水孔。汇线槽直线长度超过50米时,
36、宜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第四节电缆(线)保护管敷设第条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埋入混凝土内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弯制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保护管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度;二、保护管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理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10倍;三、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与明显弯扁;四、单根保护管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当保护管直线长度超过30米或弯曲角度总与超过270度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保护管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金属保护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明敷设时宜采用螺纹连
37、接,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1/2。二、埋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对口处应处于套管中心位置;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三、镀锌管及薄壁管应采用螺纹连接。四、在有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以及可能有粉尘、液体、蒸汽、腐蚀性或潮湿气体进入管内地方敷设保护管,其两端管口应密封。五、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电气连续性.保护管及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及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埋设保护管应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净距离不应小于15毫米。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保
38、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浸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位置安装排水设施。埋设保护管及公路或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不应小于三米;及排水沟交叉时,离沟底净距离不应小于0.5米;并应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l米以上;及地下管道之间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5.12条规定。穿墙保护管段(或保护罩)两端延伸出墙面长度,不应大于30毫米。第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设电缆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米。埋设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毫米;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仪表盘(箱)时,宜高出盘(箱)内地面50毫米。敷设在电缆沟道内保护管,不应紧靠沟壁。在户外与潮湿场所敷设保护管,引入分线箱或仪表盘(箱)时
39、,宜从底部进入。现场分钱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周围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二、到各检测点距离应适当,箱体中心距地面高度宜为1.5米;三、不应影响操作、通行与设备维修。拉线盒、接线盒与分线箱均应密封,分线箱应标明编号。采用硬质塑料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弯管时加热应均匀,管子不应有明显变形及烧焦。二、用套管加热连接时,管子插入管内深度宜大于其外径1.5倍;当使用粘合剂连接时,应大于1.1倍。三、支架间距水宜大于1.5米,对直径小于25毫米管子不宜大于1米。四、在管端及连接部件两侧300毫米处应加以固定。五、管直线长度大于30米时,应采取热膨胀补偿措施。六、及未绝热高温工艺设备、管道
40、表面间距离,不应小于500毫米。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采用混凝土排管作保护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排管内壁与管口应光滑;二、排管应有不小于1:1000泄水坡;三、然管对口连接时,相对两孔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5毫米;接口处应用水泥密封;四、排管在改变方向、分支及进出口处.应筑电缆井,并应垫砂;五、埋入地下深度及及地下管道之间净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4.11条规定;埋在入行道下时不应小于500毫米;六、排管上表面宜涂红色耐腐蚀颜料作为明显标记。第九章 脱 脂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条 需要脱脂仪表、调节阀、阀门与管子,必须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脱脂处理。 用于净脱脂有机溶剂内含油量不应大于50毫
41、克升。含油量50500毫克升溶剂可用于粗脱脂。含油量大于500毫克升溶剂必须经过再生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脱脂溶剂可按下列原则选用:一、工业用二氯乙烷,适用于金属件脱脂。二、工业用四氯化碳,适用于黑色金属、铜与非金属件脱脂。三、工业用三氯乙烯,适用于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脱脂。四、工业酒精(浓度不低于95.6),适用于要求不高仪表、调节阀、阀门与管子脱脂,也可作为脱脂件补充擦洗液用。五、浓度为98浓硝酸,适用于工作介质为浓硝酸仪表、调节阀、阀门与管子脱脂。六、碱性脱脂液(配方见附录二),适用于形状简单、易清洗零部件与管子脱脂。 脱脂溶剂不得混合使用,且不得及浓酸、浓碱接触。 采用四氯化碳与二氯乙烷
42、、三氯乙烯脱脂时,脱脂件应干燥、无水分。 接触脱脂件工具、量具及仪器,必须按脱脂件同样要求预先进行脱脂。 仪表、调节阀、阀门与管子经脱脂后,必须封闭保存,安装时必须保持干净无油污。 已由制造厂脱脂合格并封闭仪表及附件,安装时可不再脱脂,但应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有油迹等有机杂质时,应重新脱脂。 脱脂合格后仪表与管路,在压力试验及议表调校时,必须使用不含油脂介质。 脱脂溶剂必须妥善保管。脱脂后废液应妥善处理。第二节 脱脂方法第条 有明显油污或锈蚀管子,应先清除油污及铁锈后再进行脱脂。 易拆卸仪表、调节阀及阀门进行脱脂时,应将需脱脂部件、附件及填料拆下一并放人脱脂溶剂中浸泡,浸泡时间为12小时。 不
43、易拆卸仪表进行脱脂时,可采用灌注脱脂溶剂方法.灌注后浸泡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 管子内表面脱脂时,可采用浸泡方法,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也可采用白布浸蘸脱脂溶剂擦洗约方法,直至脱脂合格为止。 采用擦洗法脱脂时,不应使用棉纱,应用不易脱落纤维布与丝绸。脱脂后必须仔细检查,严禁纤维附着在脱脂表面上。 经过脱脂仪表、调节阀、阀门与管子应进行自然通风或用清洁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干,直至无溶剂味为止。当允许用蒸汽吹洗时,可用蒸汽吹洗。第三节 检 验第条 仪表、调节阀、阀门与管子脱脂后,必须经检验合格。 当采用直接法检验时,符合下列规定之一应视为合格;一、当用清洁干燥白滤纸擦洗脱脂表面针,纸上应无油迹。
44、二、当用紫外线灯照射脱脂表面对,应无紫兰荧光。 当采用间接法检验时,符合下列之一规定者应视为合格:一、当用蒸汽吹洗脱脂件时,盛少量蒸汽冷凝液于器皿内,放入数颗粒度小平1毫米纯樟脑,樟脑应不停旋转。二、当用浓硝酸脱脂时,分析其酸中所含有机物总量,应不超过0.03。第十章 防 护第一节 隔离及吹洗第条 采用膜片隔离时,膜片式隔离器安装位置宜紧靠检测点。 采用隔离液隔离时,隔离器应垂直安装。成对隔离器安装标高必须一致。 隔离液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及被测介质不相互混合及溶解;二、密度及被测介质相差较大,且有良好流动性;三、及被测介质不起化学反应;四、被测介质处于正常工作条件时,隔离液不挥发,不蒸发。
45、采用吹洗法隔离时,吹洗介质人口应接近检测点。吹洗用介质(气体或液体)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清洁干净,不及被测介质起化学反应,不污染被测介质,在检测点温度下不闪蒸;二、能连续供给;三、吹洗压力略高于被测介质在工艺过程中可能达到最高压力;四、吹洗流量稳定。第二节 伴热及绝热第条 当采用蒸汽伴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蒸汽伴热管路应采用单回路供汽与回水,不应串联连接。二、重伴热伴热管路及测量管路应紧密接触,轻伴热伴热管路及测量管路间应留有间距。三、伴热管路集液处应加排液装置。四、伴热管路连接宜焊接,固定时不应过紧,应能自由伸缩。五、液面计、隔离器等处伴热管路,应采用活接头连接。 当采用电伴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电热线在敷设前应进行外观与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兆欧。二、电热线应均匀敷设,且紧贴管路,固定牢固。三、敷设电热线时,不应破坏绝缘层,芯线裸露部分应尽量短。四、仪表箱内电热管(板)应安装在箱底或后壁上.五、仪表箱内温度调节装置应安装在侧面箱壁上。第三节 涂漆第条 碳钢管路、支架、仪表盘(箱、操作台)底座、汇钱槽以及需要防腐保护管内、外壁无防腐层时,均应按设计规定涂漆。 涂漆前应清除被涂表面铁锈、焊渣、毛刺及污物。 涂漆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