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docx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学习目标1了解从古到今健康、疾病观的演变过程。2说出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及影响健康的因素。3阐述疾病的定义及其与健康的关系。4 说出保健的概念及了解保健模式。5. 说出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内容。第一节 健康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科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及质量的一种反映。护理是为个人、家庭和各种社会团体提供保健服务的专业,其主要宗旨是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恢复健康、维持和促进健康,从而使每个人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因此,从护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有关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问题,对于发展护理学理论,丰富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其意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包
2、含生理、社会心理及精神等不同的层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健康状态。健康是个人成就、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基础及标志,护理的目标是使每个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健康。什么是健康?那种说法更符合健康的概念呢?刘海洋健康吗?有钱有名就能拥有健康吗?如何保持健康? 健康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健壮、安康等含义。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综合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意义相当广泛,且涵盖不同的层面。对健康的理解也受个人年龄、教育程度、生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社会阶层、风俗习惯、价值观及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关。我们一起来读读健康观的演变过程,探讨健康的定义。
3、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是一种传统的生物个体健康观。-从个人主观认识方面来看待健康,较偏重个人的身心适应状态。它没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说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将健康与疾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2.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此定义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但必须注意,虽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活较之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于舒适,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后则会从根本上破坏人的健康。3. 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此定义虽然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人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从而
4、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而生存。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程度,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层面,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心理健康。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而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适应性。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 “健 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即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5、”的四维健康观。由此分析,的健康概念已由单纯生理概念转变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方面内容是从社会学角度给健康下定义的,这个定义从现代医学模式出发,既考虑了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看成既是生物的人,又是心理、社会的人。躯体健康是生理基础,心理健康是促进躯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则是可以有效地调整和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使人处于最为理想的健康状态。who提出“道德健康”的概念强调从社会公共道德出发,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也要对社会群体的健康承担社会责任。把健康的内涵扩展到了一个新的认识境界,对健康认识
6、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健康的定义,概括了当代健康的思潮和流向。和以往的健康定义相比,其定义有许多优点: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将人作为整体看待,克服了那种将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给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把健康看作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健康可以有不同的水平;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健康-疾病连续相模式:该模式认为健康是人们在不断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维持生理、心理、
7、情绪、精神、智力及社会等方面动态平衡的状态。疾病则是指人的某方面功能偏离正常状态的一种现象。健康-疾病连续相模式即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连续的过程,处于一条连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以从濒临死亡至最佳健康状态。任何人任何时候的健康状态都会在这连续相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占据一个位置,且时刻都在变化之中,连续相上任何一点都是个体身、心、社会诸方面功能的综合表现,而非单纯上的生理上有无疾病。护士应用该模式可帮助服务对象明确其在健康-疾病连续相上所占据的位置,并协助充分发挥各方面功能从而尽可能达到健康良好状态。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现代健康观认为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动态过
8、程。概念: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力降低,出现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伴有自感不适症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脑力和体力超负荷、不良的生活习惯、心理失衡、衰老、疾病前兆、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是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常见因素。亚健康的表现错综复杂,较常见的是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降低,表现为躯体疲劳、易感冒、稍动即累、出虚汗、食欲下降、头痛、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谐、性功能障碍等。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两重性,其结果可能是回归健康或转向疾病。因此,护士应帮助个体通过自我调控、体育锻炼、心理
9、调节等措施,强化社会、家庭、营养、伦理和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正面影响,促进个体向健康转化。此外,亚健康状态应与疾病的无症状现象相鉴别,后者虽没有疾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本质上存在病理改变及临床检测的证据。人体亚健康状态可能是疾病无症状现象的更早期形式。 预防亚健康方法: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3.“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4.“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5.“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为了更有效地维持和促进健康,护士应了解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以便更好地为人
10、类健康服务。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机体因素、生活方式和获得保健设施的可能性。(一)生物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 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占影响健康因素的。现代医学已经对一些生物性致病因素找到控制的办法,如预防接种、消毒灭菌、应用抗生素等,但病原的危害依然存在。各类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等正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病毒、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世界性难题。2.遗传因素:指由生物遗传因素导致的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首先,人类的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产生与亲代的相似性;其次,人类的染色体还带有各种各样的显性或隐性基因,可
11、造成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如糖尿病、血友病等;最后,某些疾病有较大的家族遗传倾向,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二)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占影响健康因素的。除少数遗传性疾病外,几乎所有疾病都或多或少与环境相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 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中的空气、水、食物、气候等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存必需品。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又存在许多危害健康的因素,如粮食、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等。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关于社会与心理需要的状态,个体的身心发展受很多情况的制约。(1)政治制度:是否将公民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措
12、施以促进公众健康,政治制度能产生很大的影响。(2)文化教育因素:文化教育通过影响人类素质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意识。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 需要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交往,与其所居住的社会。 (3)职业环境 职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如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劳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如果你总站着工作,小心腰椎间盘突出及静脉曲张。从事矿下爆破的工人容易患尘肺,而此病潜伏期很长。如铁合金厂污水处理作业工人易发生氰化物中毒。制鞋厂工人易患白血病等。(4)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与个人经济条件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水平。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主要不
13、再依赖自身的体力,而是倚重人的智力,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地显现出来。人类逐渐由运动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向安静的伏案状态的脑力劳动者方面转化,致使整个人口中出现了以脑力劳动者为典型的肌肉饥饿、运动不足等现象,大大改变了人类正常的生物适应能力,从而大量产生着以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文明病。低收入人群较少寻求医疗保健服务,而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采纳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行为。(5)意外伤害:随着经济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意外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威胁也越来越明显。伤害已成为我国1-1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对我国人群危害最大的是车祸、自杀、溺水。由于伤害造成了大量永久性的残疾和
14、早亡,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以及发生的突然和不可预测性给人们心灵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三)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反过来,情绪或情感通过神经系统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在心理刺激或情绪活动时,机体会出现或伴有一些生理反应。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保持心态的平衡,可增进健康、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不良情绪情感的长期作用会引发机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各器官和组织的代谢和功能降低,导致疾病或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怒伤肝”、酒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认为情绪紊乱可以引起不同疾病。如焦虑、恐惧、忧郁等情绪可导致失眠、血压升高、
15、食欲下降、心率加快、月经失调等症状,影响疾病的转归。许多慢性病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心血管病、肿瘤、高血压、 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意外伤害、自杀等。(四)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每个人会因环境及本身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个人的饮食、作息及调适压力的方式等。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科学饮食、规律生活等,可使人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酗酒、吸毒、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过少、生活节奏紧张、家庭结构异常等,可导致机体内部失调而致病;不良的饮食习惯 地区性:东北
16、地区吃盐较多,高血压的发病率就高,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高血压。湖南、四川一带喜食熏肉、泡菜等,含亚硝酸多,属致癌物质;青海65的人维生素A缺乏;克山地区克山病多(缺锌、硒)。 个人:比如偏食,造成某种营养的缺乏,儿童缺铁、维生素B12,因而贫血率较高;缺钙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还有一部分人早餐不吃,而晚餐暴饮暴食,又不运动,营养过盛带来的富贵病,如:肥胖、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超速驾驶、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帽、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易造成车祸伤亡等。WHO指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占60%,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学因素仅占8%,气候因素占7%。这
17、显示行为与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指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为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运用卫生资源、采用医疗技术手段向个体、群体和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机整体。是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社会应有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障系统,有必需的药物供应,有健全的疫苗供应与冷链系统,有充足的医疗卫生人员的良好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向个人和社会提供范围广泛的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保护和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当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存在各种不利于保护、增进健康的因素,如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初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健全,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悬殊
18、以及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和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等,加之健康观念的落后、医疗质量低、误诊漏诊、医院交叉感染、服务质量差等都会直接危害人群健康和影响医疗质量。因此,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保障人们健康的根本性措施。上述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就必须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认识到健康的整体性,以及人的健康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的重要性。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WHO的健康水平测量研究小组指出,理想的健康测量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特异性和敏感性
19、等特点,并提出了健康测量的相关指标。1.健康状态的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2.健康状态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指标体系。3.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全球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健康促进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健康促进的定义较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以下: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美国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的定义。第二节 疾病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也在随着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作为护理工作者应了解疾病的概念及不同时期对疾病的不同认识, 因为疾病观念的变化必将影响医疗、 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原则。问题提示:根据疾病史的演进,你认为现代
20、疾病观有哪些特点?一、疾病的概念 (一)各种疾病观 人类对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古代疾病观 1疾病是鬼神附体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十分落后,人类对生命活动的认识肤浅,迷信色彩浓厚,认为疾病是鬼神活动的结果,甚至出现专门的巫医来对抗鬼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2. 疾病是阴阳失衡 古代中国哲学家认为万物归为阴和阳,人体亦然。当各种因素(如“七情”“六欲” )作用于人体,阴阳失衡则引起疾病。近代疾病观1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 把疾病与不适、痛苦和疼痛联系起来,反映了疾病某一方面的特征,对区分正常人与病人有一定帮助。但是疼痛与不适只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并非疾
21、病的本质,更不是疾病的全部,这显然是片面的,不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更不利于疾病的预防。2. 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 此定义是社会学的定义。其特点为:不是从疾病本身固有的本质特点出发,而是以疾病带来的社会后果为依据,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努力消除疾病,战胜疾病的意识。3.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异常 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这个概念非常具有影响力,是人类追求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种疾病观的指导下,许多疾病的奥秘都从生物学本质上得到了揭示,使人类在征服疾病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2、。然而,该定义也有明显的缺陷: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结构、 形态改变, 并且只针对特定的器官和组织,忽视了人作为整体的功能的变化。4疾病是自身稳态的破坏。疾病是机体自身稳态的破坏的结果。该观点认为生命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为目的,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内环境平衡紊乱,引起疾病。这是人类在整体观和应激学说指导下对疾病所作的解释。(二)疾病定义为:疾病是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在此过程中,机体组织、细胞产生病理变化,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23、,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最终导致生命质量的降低。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可见,人类对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种学说相互补充,使人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渐趋深入和成熟。而从护理角度讲,疾病不是单一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各种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三)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1.患病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一般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某些障碍所造成的某种痛苦或哀伤定义为患病。2.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第二 健康 疾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