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doc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摘要】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有:缩径、断桩、桩顶冒水、桩身孔洞、钢筋笼“上浮、“烂桩头、桩孔坍孔、孔位倾斜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软土地基 钻孔灌注桩 通病分析 防治钻孔灌注桩目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施工中质量不易控制,成桩后质量检查比拟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人根据自己几年的施工实践,谈一谈见到的一些主要的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1 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1.1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1.2防治措施:(1)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优质泥浆,降低失水
2、量。(2)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那么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3)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以扩大孔径。2 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断桩。2.1 产生的原因(1)砼拌与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砼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
3、两层砼中产生局部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防治措施(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与盛满砼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展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砼过深,也不可过浅。及时测量砼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4)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与易性,坍落度应满足灌注要求3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产生的原因(1)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砼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
4、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砼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2)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砼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导管中,在桩内形成高压气包。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砼内不断上升,当上升到桩顶附近时,气包浮力与上升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内,最终形成桩身孔洞。另外,有一些桩在截桩后,桩身内剩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翻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这时,常会携带局部遗留在气包内的水往上冒,出现“桩顶冒气泡的怪现象。(3)水下砼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内的砼坍落度损失过大,流
5、动性变差,终灌后导管拔出时留下难以愈合的孔洞。 防治措施 (1) 控制导管的埋深,灌注过程中做到导管勤提勤拔。(2) 砼倾入导管的速度应根据砼在管内的深度控制,管内深度越深,砼倾入速度越应放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导管内满管砼,以防止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导管每次起拔后管内都会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时,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就很难防止。因此,应在灌注过程中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把已形成的高压气包引出桩身。(3)适当加缓凝剂,确保砼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4 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造成原因:(1)钻孔过深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大,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钻孔 灌注 施工 质量 通病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