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支护施工说明.doc
《高边坡支护施工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边坡支护施工说明.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施工说明一、 工程概况1、 沿江路段两侧边坡在暴雨季节偶见小规模崩塌,且边坡紧邻沿江路,车流量较大。北侧边坡坡脚有热力管(1000)通过,边坡崩塌滑落岩块已对其产生了小规模破坏;南侧边坡坡脚目前仍有少量崩塌堆积体主要为中风化花岗岩块石及少量强风化花岗岩;现拟对该路段两侧边坡进展勘查与治理。2、 建筑规模:本次设计支护的边坡总边长约330m,北侧边坡高约19.025.5m,坡面坡度大局部区域大于50,局部达75,边坡总宽度约80m;南侧边坡高约15.027.0m,坡面坡度大局部区域大于45,局部达70,边坡总宽度约250m。由于边坡既高又陡,岩土体构造较松散,在强降雨作用下,再次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2、的可能性很大。该边坡坡脚紧邻沿江路,且北侧边坡坡脚为热力管道。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GB 502330-2021,该边坡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破坏后果严重。3、 该边坡属永久性边坡,设计使用年限50年,边坡平安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1。4、 现在边坡已进展土方开挖;据现场观察已开挖的附近边坡介质根本上是较为松散的,局部地段可能形成土质及岩质边坡,需采取支护措施,否那么易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进展支护是必需的。为减小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在确保边坡平安采用格构梁+锚杆支护方案。二、 设计依据 1、?沿江路段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
3、程技术标准?GB50330-2002。 3、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4、?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 22:2005。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50086-2001。三、 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边坡所处区域属剥蚀低丘地貌。坡顶原始地貌区目前为杂生灌木,地形坡度约1530,地形起伏较小,植被茂密;坡脚为为沿江东五路,坡高13.524.0m,坡面多为不规整,凹凸不平,总体坡度一般4570,局部区域达75以上,坡面植被以灌木与杂草为主。3.2 地层岩性根据现场露头调查及钻探揭露,按照成因类型划分,场地自上而下分布的岩土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及中
4、/微风化花岗岩,详见下表3-1。表3-1 场地岩土单元层一览表成因类型地层代号分层代号岩性燕山三期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构造以断裂为主,距场地较近的断裂主要为翠亨断裂:该断裂可能为区域性樟木头断裂的南西延伸局部。分布于区内北部六乡,此后向北东经入海。由于断裂形成谷地,仅能见其次级断裂与旁侧小断裂,所以破碎带宽度不详。断裂总体产状为:走向为北东60,倾向南东,倾角80。断裂在地貌上反映较明显,五桂山南坡的断层三角面发育,航、卫片的线性影像明显。断层在逸仙水库西南表现为燕山期花岗岩与寒武系八村群呈断裂接触;在水库北东段,断裂带附近的花岗岩受强烈挤压,有大量石英脉穿插,可见碎裂花岗岩、
5、糜棱岩化花岗岩、强硅化压碎岩等;在水库水坝的南侧未见主断裂面,岩石强烈破碎,有密集的石英细脉群充填,并见有挤压片理与挤压透镜体、扭劈理及斜向擦痕。在强石英化石英质压碎岩薄片中,碎斑成分有绢云母与脉石英,说明存在多期活动。该断裂带航磁反映比拟明显,在区外斗门镇下洲,有温泉出露。综上所述,说明该断裂为一活动的压扭性断裂。该断裂位于场地南侧,距离约5km左右,对场地影响不大。通过对地形地貌、活动断裂、第四纪沉积物、温泉、地震等方面资料综合分析,本区新构造运动是有所表现的,主要表现为活动断裂、地壳缓慢升降与第四纪海平面变化及近代滨线的推移。其中活动断裂的活动期大致相当于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
6、,全新世以来尚无明显的活动迹象。一本区地震特征濒临沿海,地震强度明显弱于滨海地区,其地震活动强度远低于7级。自10672000年,区内记录到1936年Ms5级,区外记录到的1372年与1915年两次Ms4.75级地震;南海1683年Ms5级、1878年Ms6.5级地震;番禺1824年Ms5.0级,高要、四会1584年Ms5级。周围区域地震分区、活动断裂等情况见图3-1。二场地所处地段与场地类型场地覆盖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层,厚度一般0.505.20m,平均1.3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对场地类别的划分原那么,场地土类型以坚硬土或岩石为主,建筑场地类别为类。综上所述,本区地震特征是频率低、震级小,
7、属弱震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1对建筑场地抗震的判别标准,场地为对抗震危险地段;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21 ,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根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响谱特征周期为0.35s。一 地表水场地为剥蚀残丘地貌,边坡坡脚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但在降雨时及雨后一段时间会形成暂时性的流水,降雨主要以两种方式向低凹地带聚集,一种是以面流的形式直接顺山坡或山沟而下;另一种是渗入地下第四系地层后,以上层滞水的形式向地势低处径流、排泄。边坡顶部已接近山脊,汇水面积约1840m2,汇水条件较好。二 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特征与地下水
8、赋存条件,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强风化岩层中根本不含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与风化裂隙水,赋存在基岩裂隙中。地下水位一般受地形影响,变化较大,在山坡上,水位稍高,在山脚地段,水位低。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地下水含水量较贫乏。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降雨是控制地下水水量的主要因素,由于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丰水季节补给量大,平水期次之,枯水期降水补给最小;补给量因不同地段地形、岩性、基岩风化程度、植被发育程度等不同又有所差异。根据地区经历,大气降水绝大局部将通过地表径流的形式排泄,仅少局部降水渗入地下补充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本区地下水排泄主
9、要为蒸发其次为植物蒸腾。1、强风化花岗岩层号呈土黄、淡棕褐色,原岩构造清晰,岩芯主要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原生节理与风化裂隙发育,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属软岩,破碎,岩体根本质量等级为类。根据现场钻探揭露,m。2、中风化花岗岩层号下伏于强风化花岗岩,灰白、灰黄、青灰色,主要由石英、云母与长石构成,中粗粒构造,块状构造,岩芯主要呈碎块短柱状,岩质较坚硬,敲击声响;节理裂隙较发育,构造面一般较平直,含较多铁质渲染;岩体完整程度一般,岩体根本质量级别一般为类。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该层分布厚度较大,本次钻探揭露厚度m,局部钻孔未揭穿。3、微风化花岗岩层号下伏于中风化花岗岩,灰白、青灰、肉红夹黑色斑
10、点,主要由石英、云母与长石构成,中粗粒构造,块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主要呈短长柱状,岩质坚硬,敲击声响;岩体完整程度较好,岩体根本质量级别一般为类。m。场地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坡脚主要为一居民住宅(高3层),坡高23.5m,坡宽约120m,居民楼外墙墙角距坡脚仅510m;边坡西段坡顶有两处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及其附属设施,占地面积约70m,基站为钢架构造与钢混构造,根底为钢混构造,根底埋深约2.03.0m。根据现场调查,多处坡面有发生崩塌的痕迹,由于时间较久,坡面植被茂密,崩塌痕迹已不明显,周界不清晰;但边坡坡脚仍有崩塌堆积物,方量约有25m3,在暴雨期
11、间,坡面扔有小块岩石或土体崩落至坡脚。4边坡根本特征及构造类型本次勘查在各段边坡共布置了3个地质调查点以详细了解各段边坡岩土体特征详见表4-1。地质调查点主要位于边坡岩土体出露良好的部位,根本上能反映出边坡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边坡分段进展描述。北部边坡AB段呈陡崖状,主要为岩质边坡,坡向172185,坡度一般4565,局部可达75,坡高m,上部有厚度m左右的强风化花岗岩,以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边坡岩体类别一般为类。在该段边坡坡脚处测得的节理裂隙主要有3组:J1:26082、J2:14045、J3:18525,一般为硬性构造面,平直,延展性较好,闭合无填充,胶结程度较好。根据现
12、场地质调查及钻探结果,该段边坡未见软弱构造面,该段边坡坡面岩土体根本被植被覆盖,多为乔木、灌木。南部边坡(CD段)呈陡崖状,为上土下岩边坡,坡向1015,坡度一般6075,局部近直立,坡高m,上部有厚度m左右的强风化花岗岩,以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边坡岩体类别一般为类。坡脚局部有鹰嘴状凸起(近AB段交接处),在坡中下部测得的节理裂隙主要有3组:J1:5075、J2:4550,J3:29055一般为硬性构造面,平直,延展性一般,闭合无填充,胶结程度较好。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结果,该段边坡未见软弱构造面,目前该段边坡坡面植被较茂盛,主要为茅草、灌木,零星竹类植物。南部边坡EF段)为平缓
13、坡,为岩质边坡,坡向1025,坡度约50,坡高m,上部有厚度m左右的强风化花岗岩,以下为中风化花岗岩,边坡岩体类别一般为类。在坡脚处测得的节理裂隙主要有1组:J1:3540,一般为硬性构造面,延展性一般,闭合无填充,胶结程度较好。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结果,该段边坡未见软弱构造面及外倾构造面。但需主要的是,该段边坡左侧近坡顶处有一孤石,约20m3,属危岩,在雨水、风等外力作用下有滑落的危险。该段边坡坡面大局部已被茅草、竹类等植被覆盖,坡顶植被茂密,主要为灌木。南部边坡(GH段)呈陡崖状,为岩质边坡,坡向345355,坡度一般5570,局部近直立,坡高20.027.5m,上部有厚度0.8m左右的
14、强风化花岗岩,以下为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边坡岩体类别一般为类。在坡中下部测得的节理裂隙主要有3组:J1:32075、J2:6582,J3:6025,一般为硬性构造面,平直,延展性一般,闭合无填充,胶结程度较好。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结果,该段边坡未见软弱构造面,目前该段边坡坡面植被较稀松,主要为茅草、灌木,零星竹类植物。5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参考附近工程试验数据与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标准?GB50330-2021,并结合地区经历,对该边坡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如下参考值:表5-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岩土名称岩体类型天然重度KN/m3含水量w%饱与重度satKN/m
15、3快剪压缩模量(MPa)压缩系数(1/MPa)粘聚力Cq(kPa)内摩擦角q()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等效内摩擦角5162微风化花岗岩等效内摩擦角5565 注:表中强/中/微风化花岗岩的c、;中/微风化花岗岩的采用地区经历值。本次共取7件中风化花岗岩样进展岩石点荷载抗压强度试验,统计结果详见表5-2。表5-2 岩石抗压强度指标统计表岩土名称试验方法统计个数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标准差标准值(MPa)中风化花岗岩点荷载7表7-1 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分层号岩土层名称岩土的状态frb值kPa备注强风化花岗岩半岩半土状140中风化花岗岩较软岩-较硬岩280类微风化
16、花岗岩较硬岩350类6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边坡变形主要影响因素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就该边坡而言,其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有:边坡形态、边坡高度及坡度、边坡的物质组成构造特征、汇水条件及面积、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该边坡为前期开挖山体形成,坡面凹凸不平,且局部坡面裸露;边坡坡度陡,高度大,局部呈陡崖状,坡顶地势较平缓,汇水条件较好,但未采取支护措施及系统的地表排水设施;边坡上顶部为强风化花岗岩,具遇水崩解的特性,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变的很差,且容易形成软弱面带;边坡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坡面浅表层岩体在节理裂隙的切割下已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楔形体;边坡地处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边坡 支护 施工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