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江山市德育论文评比三等奖)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的现状,探讨了幼儿分享教育的干预途径,得出结论:1、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持之以恒,使分享品质不断发展。2、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3、分享教育中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及教师保育员的为人师表、正面教育也很重要,起到隐形影响幼儿的作用。另外,家庭配合幼儿园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关键词:幼儿 分享意识 分享行为一、问题的提出:1、分享的涵义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我们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
2、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因此,懂得分享、乐于分享,这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事等。2、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的意义(1)从小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每个幼儿都将进入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网”中,都
3、将经历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幼儿阶段,通过学习与人交往等技巧开始的,分享则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幼儿必须要与他人共同享用许多东西与权利,不能独占,以自我为中心。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得不到他人尊重、信任、友谊、支持,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幼儿会因此而感到孤单、压抑、寂寞、情绪低落、性格内向,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心理障碍,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极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2)健康的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幼儿是未来的一代,若这个社会中的人是不健康的、变态的,那么又如何能要求这个社会是进步的、文明的呢?是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
4、人,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想完成、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从幼儿期就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3、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这阶段的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本园129名小班幼儿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
5、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园小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行为。二、干预措施:1、制订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培养目标(见表1)。表1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培养目标内 容目 标物质分享乐意与人分享食物,感受分享的快乐。逐渐学习一些使用玩具的正确的方法,懂得爱护玩具,体验共同使用玩具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从而养成自觉共同使用玩具的态度与习惯。精神分享乐意帮助同伴解决困难,对同伴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兴。能和同伴愉快的游戏,感受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2、培养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6、。激发分享意识,懂得分享意义 A、榜样的力量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应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方面的榜样。发现有分享行为的小朋友,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这样,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产生分享意识。B、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文学作品中,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通过观察回答,让幼儿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从而让其明白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懂得与人
7、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A、角色扮演法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Flavel)的研究表明:角色扮演和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在这个时期,教育他们“共同分享成功”、“共同分享快乐”的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根据日常观察发现的问题,教师设计一些游戏:如角色游戏中,公共汽车上给爷爷奶奶让座,表演游戏“门铃响了”“谁病了”,让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情绪体验,并且学习如何分享,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B、激励评价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是否品德高尚,必须以他对别人的贡献大小来衡量。而这种贡献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他是否能以自己人的善良去温暖他人
8、的心。”教师和家长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幼儿。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作为家长更应该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关心社会,关爱家庭,家庭各成员互相关心,特别是孝敬长辈。C、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就是指提高幼儿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从而与他人共享的训练方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而“移情”是沟通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因素。幼儿喜欢游戏,我们就利用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区角活动渗透共享教育。D、正面强化法在实践中,常用的正面强化有两种: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口头语言强化:指老师用适当的语言肯定幼儿的
9、分享行为,强化幼儿的愉快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再次尝试分享的愿望。例如,班上一位幼儿带来一辆新型玩具车,当别的幼儿想与他玩却遭到一次次拒绝时,别的幼儿就会说“以后不和你玩了。”这时带玩具者马上感到如果不与别人分享玩具,他就可能失去小伙伴,于是就同意将玩具给小伙伴玩。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他:“和*一起玩高兴吗?”并进一步强化:“有好东西应该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才对,你看因为你把玩具分给小伙伴玩,所以你们在一起才玩得这么开心,你真了不起!”肢体语言强化:指教师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如有的小朋友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教师看到后都应及时用肢体语言向他们点头、
10、微笑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此带来满足和快乐,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E、家园互动教育法教师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品德要求,反映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强化。组织家长参加观摩活动,展示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教师的评价,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实验前后孩子的变化。积极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如“家庭假日聚会”、“郊游”、“野餐”等,为家庭之间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搭建平台,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模仿,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创造分享机会,开展分享实践在分享行为
11、培养过程中,组织开展几项比较长效而且具体的活动: “我的资料”分享活动幼儿园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倡导孩子收集资料,我们将这个活动和分享行为的培养相结合,使幼儿形成资源共享意识,通过资料的互相交流,共享信息和知识,资料可以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形式获得的信息,也可以是孩子自己或成人帮助下通过查阅有关图书或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的信息。这种方式对于幼儿的学习活动很有帮助,始终贯穿在各个主题活动中,也很好地促进了孩子分享意识及行为的形成。 “快乐分享爱心宝贝”活动为了强化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分享活动的要求,组织进行“快乐分享爱心宝贝”活动,在活动之初,先提出当选“爱心宝贝”的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班 幼儿 分享 意识 行为 培养 初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