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ocx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ofchildhood)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性疾病,是指前体B、T或成熟B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疾病。6.临床危险程度分型小儿ALL有明显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1)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2)年龄1岁或12岁。(3)诊断时有CNSL。(4)染色体核型为t(9;22)或t(4;11)异常者。(5)泼尼松诱导试验60mg/(m2d)7天 ,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1000/l),或治疗1519天时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仍大于25%。具备上述危险因素1项者为高危
2、ALL(HR-ALL),提示预后较差,需较强烈的治疗方案;不存在其中任何一项者为标危ALL(SR-ALL),提示预后较好 ,在合理治疗下,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70%85%。临床表现: 各类型小儿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相似其主要临床表现归结为贫血、出血、发热和白血病细胞对全身各脏器、组织浸润引起的症状。除T-ALL起病较急外,一般起病相对缓慢。通常表现为进行性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盗汗、虚弱、低热和出血倾向亦有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或出现皮疹,然后出现无力等症状 。从起病到诊断可长达数月,也可以骤然起病以不规则发热、急速的进行性苍白、明显的出血症状和骨关节疼痛等症为首发表现,起病数天至数周即得
3、以诊断,但多数病人在起病后26周内明确诊断。1.贫血常早期出现,轻重不等,表现为进行性苍白,以皮肤和口唇黏膜较明显,可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颜面水肿虚弱无力等症状。T-ALL由于发病较急,确诊时贫血反而不严重贫血和出血程度常不成比例2.出血极大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和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紫癜、乌青和瘀斑,甚至发生皮下血肿齿龈出血鼻出血、口腔黏膜渗血,严重者可出现眼底视网膜出血导致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临床表现为便血、呕血和尿血。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和昏迷等。出血原因除血小板的质与量异常外,亦可由于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壁的浸润性损害使渗透性增加T-ALL偶可发生DIC
4、,可能由于原始T-ALL细胞释放凝血酶、激酶等物质所致。3.发热与感染半数以上患儿有发热热型不定。发热的原因主要是继发感染。多数患儿起病时有不同程度发热可为低热、不规则发热持续高热或弛张热,暂时性热退时常大汗淋漓。发热的原因包括肿瘤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前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用吲哚美辛(消炎痛)0.5mg/kg体重,每8小时口服热可退净以此鉴别肿瘤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系统败血症齿龈、口腔溃疡皮肤疖肿肠道炎症,肛周炎也颇为常见 。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其他还有粪链球菌、克雷白杆菌阴沟杆菌硝酸
5、盐阴性杆菌黏质沙雷菌弗枸橼酸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和厌氧菌。此外可有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真菌感染也较常见有白色念珠菌引起鹅口疮、肛周真菌症、真菌性肠炎和深部真菌感染。上述各种感染可单独发生也可混合感染临床常表现为不规则或弛张性发热。4.白血病细胞在脏器浸润表现(1)网状内皮系统浸润:ALL易有网状内皮系统的浸润,约2/3患儿有脾脏轻或中度肿大肝脏多轻度肿大,质软。淋巴结肿大多较轻,局限于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 。有腹腔淋巴结浸润者常诉腹痛。(2)骨关节浸润:约有1/4的患儿以骨或关节痛为起病的主要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或骨膜下出血所致。表现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
6、剧的骨、关节疼痛或肿痛,行动受碍,多见于膝、胫骨、胸骨、踝、肩腕肘关节处,易被误诊为风湿关节炎或骨髓炎。(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时期尤其在应用化疗而未采取有效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者。T-ALL在发病早期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所致视力模糊,也可引起面瘫等脑神经损害症,甚至发生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等(4)腮腺浸润:表现为两侧腮腺无痛性增大,质地较硬,无压痛或轻度压痛。(5)睾丸浸润:睾丸浸润时有单侧或双侧睾丸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压痛不明显透光试验呈阴性。随着病程的延长 ,若不采用有效预防措施,睾丸白血病的发生将增多。合并
7、睾丸白血病的平均病程为13个月大多在骨髓处于完全缓解时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骨髓复发。(6)肾浸润:ALL时肾浸润并不少见可因水肿、尿量尿色改变而就诊,有时肾脏明显肿大可在两侧腹部触及,腹部B型超声或CT可见肾脏有多发性浸润灶。(7)其他:如皮肤、胃肠道肺、胸膜和心脏浸润时,引起相应脏器功能障碍的症状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胸腺浸润,可产生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并发症:1.贫血和出血贫血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心悸耳鸣,溶血和 不同程度的出血可发生皮下血肿,眼底视网膜出血,导致视力减退。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时、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和昏迷等。消化道和颅内出血可致患儿死亡。2.感染常
8、并发感染易扩散为败血症;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系统皮肤疖肿、肠道炎症肛周炎等,可发生鹅口疮、肛周真菌症、真菌性肠炎和深部真菌感染等3.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并发骨髓衰竭和全身组织器官被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上腔静脉综合征;关节肿痛,使行动受碍;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时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可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所致视力模糊,也可引起面瘫等脑神经损害症,甚至发生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等;两侧腮腺无痛性增大;睾丸白血病;肾脏明显肿大;皮肤、胃肠道、肺、胸膜和心脏浸润时,引起相应脏器功能障碍的症状等。诊断: 临床上出现典型的症状、体征,外周血中查见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30%。此时诊
9、断急性白血病并不困难。若是发病初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外周血不见原幼细胞,此时诊断有一定难度。1.感染性发热对不明原因的贫血出血、发热和不能以感染完全解释的发热,以及多脏器浸润症状表现者应考虑本病诊断。2.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对体格检查中发现有与出血程度不相符的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尤其有腮腺、睾丸和软组织浸润肿大者,以及伴有骨、关节痛明显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发现2个系列异常或见有幼稚细胞者应考虑到本病 的可能,进一步做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检查对于诊断十分重要但应注意白血病细胞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现象,必要时行多部位穿刺方能确诊。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ITP、再生障碍性贫血、
10、粒细胞减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关节炎、类白血病反应时应想到本病当不能肯定除外白血病时即应及时作骨髓穿刺涂片进 一步明确诊断。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显著增多和(或)出现幼稚白细胞者称为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有感染、中毒、肿瘤、失血、溶血、药物等原因。粒、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中常有白细胞显著增加,又有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白细胞,但前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增高淋巴细胞性外周血白细胞可轻度增加但出现幼稚淋巴细胞。一般而言去除诱因后类白血病反应即可恢复正常,而且通常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红细胞及血小板不受影响,骨髓无白血病样改变。临床上偶有病例的类白血病反应 难
11、与白血病鉴别,此时宜严密观察,辅以免疫、遗传等方法仔细区别 。2.再生障碍性贫血本病出血贫血、发热和全血减少与白细胞减少 的ALL相似,易与低增生性白血病混淆,但是本病肝、脾、淋巴结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而无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增高现象。3.恶性组织细胞病本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和淋结肿大以及全身广泛浸润性病变,很难与白血病鉴别。外周血象也与白血病相似,出现Hb和BPc下降白细胞降低者超过半数,且可发现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只是若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高度提示本病。骨髓增生活跃或减低,网状细胞增多,可见到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按形态可分为一般异常组织细胞、
12、单核样组织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多核巨型组织细胞和吞噬型组织细胞,如果见到大量吞噬型组织细胞且出现一般异常组织细胞,则支持诊断本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骨髓象支持而临床不符合者不能诊断,反之临床支持而骨髓象不符合者不能排除诊断,所以本病依靠综合分析诊断有时骨髓及淋巴结等活检可以提儿童血液与肿瘤疾病供一定证据。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症为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所致。临床有发热,皮疹,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且变异淋巴细胞常达10%以上。临床表现及血象易与急白相混淆,但本症恢复快,骨髓象无原幼淋巴细胞出现,检测EBV特异性抗
13、体如EBV-VCA-IgM等可确诊5.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热关节痛、贫血、白细胞增高等与ALL类似,但肝、脾、淋巴结多不肿大 ,行骨髓检查则不难区别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因造血干细胞受损而致骨髓病态造血和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还有骨痛。MDS不仅应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而且有20%30%的病例最终转变成急性白血病。本症骨髓象呈现三系或二系或任一系的病态造血红系如比例过高(60%)或过低(5%)出现环铁粒幼红细胞、核分叶、碎裂或多核等红细胞。巨核系可出现淋巴样小巨核、单圆核小巨
14、核、多圆核巨核细胞等。粒-单核系可见原粒或幼单核细胞增多和形态改变但是原始细胞(或原单+幼单)的比例30%,因而不能诊为急性白血病。国外有人提出ANLL的诊断步骤可按图1进行临床考虑,其中包括与MDS的鉴别诊断。治疗: 近20年来由于新的抗白血病药物不断出现,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ALL的预后明显改善。现代的治疗已不是单纯获得缓解,而是争取长期存活,最终达到治愈,并高质量生活。1.原则联合化疗是白血病治疗的核心,并贯彻治疗的始终。其目的是尽量杀灭白血病细胞,清除体内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耐药的形成,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尽量少损伤正常组织减少治疗晚期的后遗症。ALL
15、化疗的主要原则是按临床危险型选择不同强度的治疗方案,强调早期连续合理强烈化疗和坚持长期持续化疗,同时给予鞘内化疗预防CNSL的发生。化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包括瘤细胞性栓塞,肿瘤溶解综合征,水、电解质平衡,贫血,出血,DIC,各脏器特别是心肝肾正常功能的维持,各种感染及各种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防治。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难治性及复发性病例宜在CR后进行移植。2.ALL化疗包括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巩固治疗CNSL预防性治疗、再诱导治疗维持和定期强化治疗。(1)白血病的缓解标准是:完全缓解(CR):A.临床无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B血象:血
16、红蛋白90g/L 白细胞正常或减低,分类无幼稚细胞,血小板100109/L。C.骨髓象:原始细胞加早幼阶段细胞(或幼稚细胞)5%,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部分缓解:临床、血象及骨髓象3项中有1或2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加早幼细胞20%未缓解: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三项均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骨髓象中原始细胞加早幼细胞20%其中包括无效者(2)缓解治疗:此阶段治疗目的是在白血病细胞还没产生耐药前用化疗的方法迅速最大限度去杀伤白血病细胞恢复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同时避免发生致命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及感染。通常用几种药物联合化疗能杀死99%的白血病细胞,恶性细胞从1012减少至108,使骨髓中
17、原幼淋5%即达到CR。小儿ALL的诱导缓解治疗中应用2种药物VP使90%以上小儿获CR加L-ASP,CR率仅稍有提高。在高危小儿ALL治疗中用四、五种药联合化疗CR率虽然不增加,并且增加了药物毒性带来的风险但主要的是减少复发提高长期EFS率。此阶段支持治疗是保证强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需合理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和非格司亭(G-CSF)预防和治疗感染,使病人能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ALL诱导缓解治疗首选国内外常用的标准方案VDLP方案:即长春新碱(VCR)1.5mg/m2,每周1次4次;柔红霉素(DNR)30mg/m2每周1次,共23次(HR-ALL用3次,SR-ALL用2次);门冬酰胺酶(L-Aspar
18、aginase,L-ASP)600010000U/m2。隔天1次,共68次(HR-ALL用8次,SR-ALL用6次);泼尼松(Prednisone)每天60mg/m2分3次口服,共28天,减停7天。95%病人在2835天时能达完全缓解(CR)。白血病达缓解后如没有进一步的治疗,剩下108白血病细胞将增殖,导致复发。在CR后进一步减少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治疗包括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治疗。(3)缓解后巩固治疗 :巩固治疗或后期强化疗指在CR后立即进行几个疗程的强烈化疗。早期强化疗在用哪些药物联合巩固、强度上各治疗组尚无统一的方案。BFM治疗组在维持治疗早期再重复诱导缓解方案VDLP。
19、美国SJCRH则用替尼泊苷和阿糖胞苷(Ara-C)改进了高危型ALL的预后。推荐用CAT方案,环磷酰胺(CTX)8001000/m2第1天,阿糖胞苷(Ara-C)每天100mg/m27天,2次/d(每12个小时1次)皮下注射,硫鸟嘌呤(6-TG)或巯嘌呤(6-MP),每天75mg/m2,晚间顿服7天;HR-ALL时可采用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12g/m2,每12个小时1次(46)次环磷酰胺(CTX)和巯嘌呤(6-MP)同上。(4)CNSL及其他髓外白血病预防:由于体内存 在“血-脑脊液屏障”和“血睾屏障”等白血病细胞 的天然药物性庇护所髓外白血病的复发直接影响白血病的存活时间导致全
20、身复发,因此庇护所预防性治疗日益受重视,若不进行庇护所预防,有40%的小儿ALL在CR后3年内发生CNSL,CNSL占小儿ALL复发的75%男孩7.7%发生睾丸白血病CNSL发生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往往微量白血病细胞在诊断ALL时已潜入,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门冬酰胺酶(L-ASP)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杀灭脑脊液中的白血病细胞,而往往在脑膜上增殖并发生CNSL继而导致骨髓及其他髓外复发。因此庇护所预防性治疗十分重要,应从化疗之初就开始并贯穿整个维持治疗。主要措施: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
21、HD-MTX)增加血液和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 ,可有效预防CNSL及睾丸白血病的发生诱导治疗开始后25天起每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地塞米松(DX)“三联”化疗1次共56次以后每3个月1次至治疗结束。甲氨蝶呤(MTX)剂量为12.5mg/m2(最大12.5mg);阿糖胞苷(Ara-C)1mg/kg(最大50mg);地塞米松(DX)02岁为2.5mg,2岁5mg全身化疗药物中采用脑脊液浓度较高药物如依托泊苷(VPl6)和IDA。门冬酰胺酶(L-ASP)虽然不能直接通过血脑屏障,但也可减少脑脊液中门冬酰胺水平而起到杀死脑脊液白血病细胞作用。鞘内化疗: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
22、X)和(或)阿糖胞苷(Ara-C)对预防和治疗CNSL有肯定的疗效,目前多主张按年龄的三联鞘注给药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在巩固治疗休疗结束后开始,每隔1015天1次,用3次,以后每3个月1次高危(HR-ALL)共用69次,低危(LR-ALL)共用46次。每次甲氨蝶呤(MTX)剂量为3000mg/m21/6静脉推注15min(不超过500mg),余量于24h内均匀滴入。在推注后30120min鞘内注入“三联”化疗。于治疗起第37小时用四氢叶酸钙(CF)151mg/m2共68次,首剂静注 ,以后可改每6小时1次口服。有条件者检测血浆MTX浓度(0.1mol/L为无毒性浓度),以调整四氢叶酸
23、钙(CF)应用的次数和剂量。若44h时1mol,68h时0.1mol,则CIF用6次即可,否则要延长并增加解救剂量预防毒性措施包括水化碱化,化疗前3天起口服碳酸氢钠0.51.0g,3次/d,化疗当天起用5%碳酸氢钠5ml/kg静滴每天补液1/5张含钠溶液3000ml/m2,24h内均匀滴入,共4天。用药前肝、肾功能必须正常。颅脑放疗:放疗对小儿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目前大部分治疗组主张放弃颅脑放疗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每2个月1次鞘注或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静注及同时鞘注。只对有CNSL发生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颅脑放疗,而且放疗剂量由24Gy
24、减至18Gy。(5)再诱导治疗:一般在第3次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四氢叶酸钙(CF)1014天起,HR-ALL的早期强化治疗分2个阶段,第1阶段用VDLP,与诱导治疗的不同之处是柔红霉素(DNR)和长春新碱(VCR)每周1次共2次,泼尼松剂量每天45mg/m2共14天,逐渐减量,7天内停药,口服。第2阶段用依托泊苷(VP-16)每次200mg/m2,阿糖胞苷(Ara-C)每次300mg/m2,每3天1次,共3次静滴。SR-ALL的早期强化只用VDLP。(6)维持治疗和定期强化治疗:如果在诱导缓解及CNSL预防后不再化疗,几周至几个月内,白血病就会复发。维持治疗目的是进一步减少白血病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急性 淋巴细胞 白血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