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命题规律与专题诊断生物实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命题规律与专题诊断生物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命题规律与专题诊断生物实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实验(基本功训练)【知识回顾】实验一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 1. 原理、步骤、结论2. 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干扰。(2)缓水流冲洗目:防止玻片上细胞被冲走。(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作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8%盐酸:a.改变细胞膜等通透性;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多少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2、。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 实验原理及步骤2. 实验注意事项(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浅色: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干扰。还原糖含量高: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2)唯一需要加热 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颜色。(4)唯一需要显微镜 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作用洗掉浮色。(5)记准混合后加入 斐林试剂,且现配现用;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
3、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6)若用大豆做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涮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做对比。(7)易写错别字提示:“斐林试剂”中“斐”不可错写成“非”;双缩脲试剂中“脲”不可错写成“尿”。实验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细胞1. 显微镜使用2. 显微镜使用一般程序: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并略偏左;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扭动转换器,使镜头(低倍镜)、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放置标本: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通光孔中央,用压片夹固定调焦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
4、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应当看到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在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物象更清晰;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善后整理: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旁边,下调镜筒至最低,送回镜箱。3.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放低镜筒,再向上调节(换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成像规律:上下、左右颠倒(如何移动玻片)变化规律:图像变大、数量减少、视野变暗 放大
5、倍数:物x目 指是长度上放大倍数高放大倍数表现: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目短物长距离近)污点位置判断:分别转动镜头、移动装片,看污点是否随之而动4高倍镜与低倍镜比较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实验四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 实验原理叶绿体呈绿色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2. 实验步骤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3. 注意问题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
6、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干扰。用菠菜叶带叶肉下表皮原因:靠近下表皮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实验五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透性 1渗透系统组成(如图)及条件(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过滤膜,如玻璃纸。(2)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浓度差实质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数差,即物质量浓度之差,即摩尔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2. 注意事项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
7、最后达到渗透平衡。上图中,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若S1为10%蔗糖溶液,S2为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则水分子由漏斗进烧杯使漏斗液面下降。水分子移动方向: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低浓度)溶液流向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少(高浓度)溶液。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1. 原理:成熟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2. 流程3. 质壁分离原因分析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结果: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4. 特别提醒
8、(1)实验成功关键是实验材料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是双向,结果是双向水分子运动差别所导致现象。(3)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是浓度降低外界溶液,因细胞壁是全透性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4)若用50%蔗糖溶液做实验,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复原,因为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5)若用尿素、乙二醇、KNO3. NaCl做实验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因外界物质会转移到细胞内而引起细胞液浓度升高。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1. 酶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1)实验过程分析(2)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时必须用新鲜、刚
9、从活动物体中取出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2. 酶专一性3.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1)实验过程分析 (2)实验注意事项 因为过氧化氢酶反应底物过氧化氢受热会分解,所以用其做温度探究实验,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这对温度探究带来干扰,而使用碘液无需加热,对实验无干扰。4.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淀粉酶做探究pH实验?答: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这对于判断淀粉酶能否使得淀粉水解出现干扰。故不能使用。实验八 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1. 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
10、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 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 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5. 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命题 规律 专题 诊断 实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