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上海市剖析.doc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上海市剖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上海市剖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信息通信 (3第三章建筑设备监控 (8第四章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 (12第五章公共安全 (16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25第七章智能化系统集成 (28第八章电源 (30第九章环境 (34第十章附录A (371第一章总则1.0.1为了适应智能建筑工程设计需要,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其他工程项目也可参照使用。1.0.3本标准根据各类工程使用功能、管理要求以及工程建设投资标准,对智能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中甲级,适用于配置智能化系统标准高而齐全建筑中;乙级,适用于配置基本智能化系统而综合型较强建筑中;丙级,适用于配置部分主要智能化系
2、统,并有发展与扩充需要建筑中。1.0.4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应坚持采用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对集成各子系统应实行统一管理与监控;对所采用系统与设备应符合标准化、开放性要求,并具有可扩性与灵活性。1.0.5智能建筑工程设计除按照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与地方现行各项有关工程设计规范与规程。2第二章信息通信2.1.1信息通信设备系统应能为建筑物拥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内各个租用者提供最快与最有效信息服务。2.1.2信息通信设备系统可具有对于来自建筑物内外各种不同信息予以收集、处理、存贮、传输、检索与提供决策支持能力。2.2.1程控交换机系统应根据用户需求,设置相应容量(门数系统设备。程控交换机系统可以
3、是大楼专用用户小交换机,也可以是市内 网中一个端局、支局或能实现数模转换用户电路终端设备等。用户小交换机系统应采用数字式,应具有电脑话务员服务功能、分租用户服务功能、电子号码簿服务功能、直接拨入或拨出服务功能、自动计费功能等等,还应根据用户需要,交换机系统配有光缆接口、ISDN接口、X25接口、卫星通信接口、数据通信接口(异步及同步等等方式通信接口。2.2.2话音信箱、电子信箱、语音应答(声讯服务、可视图文(视讯服务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32.2.2.1话音信箱系统具有使外来话音存贮,并使话音信箱用户通过信箱密码来提取留言功能。2.2.2.2电子信箱(电子邮件系统具有存贮及提取文本、 、电传等邮
4、件功能2.2.2.3语音应答(声讯服务系统具有被询问有关信息并及时应答服务功能。2.2.2.4可视图文(视讯服务系统具有通过专用终端或微机终端来检索数据库中动态图文信息功能。2.2.3微小区域(建筑物内无绳通信( 系统具有当通话者(主叫或被叫不在其办公室而在微小区域其它地方时,可通过本系统来进行双向通信。2.2.4可视 、电视会议系统可通过具有视频压缩技术设备向使用者显示近处或远处可观察图像并进行同步通话。2.2.5卫星通信系统应具有向使用者提供图像、数据通信功能。2.2.6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含闭路电视系统应具有向使用者集中提供本地电视节目与建筑物内闭路(自制电视节目以及连通卫星通信系统向使用
5、者提供国内、外不加密或加密电视节目与加密数据信息。2.2.7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向建筑物内公共场所等处,提供优雅舒适开、闭路多音源信号4节目以及公共传呼信息。并及紧急广播系统结合一起,遇事故时,进行紧急播音传呼。2.2.8建筑物内信息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2.2.8.1完整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物业管理子系统、综合服务管理子系统、共用信息库管理子系统。2.2.8.2物业管理子系统应具有建筑物内各类设施资料管理、各类设施运行状况及维护管理功能。2.2.8.3综合服务管理子系统应具有建筑物内各类购物、餐饮、娱乐管理、各类服务设施租用、计费管理以及各租用公司或人员状况管理功能。2.2.8.4共用信息库子
6、系统应具有国内外信息收集、分类、存库以及具有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功能。2.2.9建筑物内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具有个人事务、办公事务处理以及各租用户公司对外不能共享专用信息库服务功能。2.2.10建筑物内、外各信息传输网与网络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2.2.10.1建筑物连接外围 网络与数据网络中继线缆应采用单模光纤或高质量铜芯线缆,以满足用户各种通信业务要求。52.2.10.2建筑物内应有信息传输网。2.2.10.3建筑物内应设立网络管理设备,对各计算机信息网进行维护与监控,及时排除网络故障。2.3.1.1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系统,应设置电脑话务员服务、分租用户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功能以及各类通信接口。 2
7、.3.1.2应设置话音信箱、电子信箱、语音应答与可视图文系统。2.3.1.3微小区域(建筑物内无绳通信( 系统,应在建筑物内各层设置一定数量收发基站,供各层用户进行双向通信。2.3.1.4可视 、电视会议系统,应设置相关设备,进行远距离双向图像通信。2.3.1.5卫星通信系统,应设置多颗卫星通信接收站,向收看用户提供多路图像节目,并可通过卫星接收与发送相关设备,进行多路数据双向传输。2.3.1.6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含闭路电视系统应向收看用户提供当地多套开路电视以及建筑物内多套闭路(自制电视节目。2.3.1.7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应设置一套独立多音源开、闭路播音柜,向建筑物内公共场6所提供音乐节目与
8、公共传呼信息,并可与紧急广播系统结合一起,进行紧急播音传呼。2.3.1.8建筑物内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物业管理子系统、综合服务管理子系统、共同信息库管理子系统。2.3.1.9建筑物内办公自动化系统应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不同设置。2.3.1.10建筑物内、外各信息传输网络管理系统应设置连接附近 交换局高质量线缆、建筑物内信息传输网以及设置网络管理设备。2.3.2.1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系统应设置相关功能与数据通信接口。2.3.2.2应设置话音信箱系统。2.3.2.3卫星通信系统应设置1颗以上卫星通信接收站,向收看用户提供多路电视节目。2.3.2.4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含闭路电视系统应向收看用户提供多套开
9、路电视节目与1套或多套闭路(自制节目。 2.3.2.5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可设置一套独立开、闭路播音柜,向建筑物内公共场所提供音乐节目与公共传呼信息,并可与紧急广播系统结合一起,进行紧急播音传呼。2.3. 2.6建筑物内信息管理系统应设置物业管理子系统、综合服务管理子系统等。72.3.3.1卫星通信系统应至少设置1颗卫星通信接收站,向收看用户提供多路电视目。2.3.3.2共用无线电视系统应向收看用户提供当地多套开路电视节目。2.3.3.3应设公共广播传呼系统(即为紧急广播传呼系统。2.3.3.4建筑物内信息管理系统应设置物业管理子系统等。2.3.3.5建筑物内、外各信息传输网管理系统应设置连接至附
10、近 交换局高质量线缆以及建筑物内信息传输网。第三章建筑设备监控3.1.1本章适用于对建筑内各类设备监控,应做到运行可靠安全、节省能源、节省人力。83.2.1电力供应管理系统应能对受电设备、备用发电机、蓄电池设备、动力设备及照明设备等监视、测量。3.2.2空调系统应能对冷暖源设备、通风设备、空调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等监视、测量、控制。3.2.3给排水系统应能对给、排水设备、饮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等监视、测量、控制。3.2.4热力系统应能对热源设备等监视、测量、控制。3.2.5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报表编制,设备管理费用之分配,水电费用分配计算、设备维护、运行记录等功能。 3.2.6对垂直升降电梯、自动
11、扶梯没有运行监视装置。(1冷、热源机组运行控制。(2空调设备工况优化控制。(3空调用受电设备监视。(4空调房间有关参数监测。9(5温、湿度应能分区控制。(6新风系统应能控制。3.3.1.2电力系统应能对电流、电压、频率、有功、无功、电度量、功率因数等测量、记录。3.3.1.3给水系统应能对流量、压力、液位监视、控制、测量、记录;排水系统应能对流量测量、记录;阻塞显示等。3.3.1.4冷、热源系统应能对流量、温度、压力监视、控制、测量记录等。3.3.1.5必须具有管理系统功能。3.3.1.6对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没有运行监视。3.3.2.1空调系统监控应具有以下功能。(1冷、热源机组运行控制。
12、(2空调设备工况优化控制。(3空调用受电设备监视。(4温度、湿度监视、控制。10(5空调良间有关参数监测。3.3.2.2电力系统应能对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电度量、功率因数等测量、记录。3.3.2.3给水系统应能对流量、压力、液位监视、控制测量记录等。3.3.2.4冷、热源系统应能对流量、温度、压力监视、控制、测量记录等。3.3.2.5宜具有设备管理系统功能。3.3.2.6对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设有运行监视。3.3.3.1空调系统监控应具有以下功能:(1冷热源机组运行控制。(2空调设备工况优化控制。(3温度、湿度监视、控制。(4空调房间有关参数监测。3.3.3.2电力系统应能对电流、电压、
13、有功、无功、电度量测量记录等。3.3.3.3给水系统应能对液位控制、流量测量记录等。3.3.3.4冷、热源系统应能对流量、温度测量记录等。11第四章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4.1.1本章适用于各类建筑内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4.1.2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设计应根据设置对象等级分类、功能要求、管理体制与经济性等因素综合决定。4.1.3系统设计必须确保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同时应充分表达系统技术先进性、使用方便性。4.2.1火灾报警系统应是以烟、温及可燃气体等探测器为主体。4.2.2系统应能显示各报警区域、点状态信号及基本消防装置状态情况。4.2.3系统中应设置整个监控范围中人工报警及消防
14、灭火设备监控。4.2.4系统中应有对消防泵七喷淋泵、防烟排烟等设施监控与联动等。4.2.5电梯运行管制应能在确认火灾后,可自动或手动控制电梯依次迫降于首层,使客梯12停运,消防电梯待命。4.2.6在规定防火分区内,设置手动报警按钮,且在区域、集中显示屏中显示。4.2.7在防火区域内,设置紧急广播及警铃系统,对此两系统控制应为火灾时着火层(区域及其相邻上下层(区域,紧急广播系统应由消防控制中心直接分层监控,可利用建筑物内公共广播系统来实施。4.2.8建筑物中应设消防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主机及控制盘应设在消防控制室中。消防控制室应具有接受火灾报警,准确区分火灾报警、故障报警,及时发出火灾信号及
15、安全疏散指令,控制相关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及显示电源运行情况等功能。4.3.1.1火灾报警系统应是以设置烟、温或光电及可燃气体探测器为主体。4.3.1.2系统应能显示各报警区域、报警点状态信号平面位置及所有消防装置状态情况且担负总体灭火联络及调度职能。4.3.1.3系统应及BAS合用或作为其一个子系统,实现自动报警、灭火、消防联动等各项功能,当管理体制上有困难时,可单独组成系统,但应留有接口,使其及BAS系统联网。134.3.1.4各区域楼层中应设置识别火灾部位声光显示装置及区域联动装置。4.3.1.5系统中应设置整个监控范围中人工报警及悄防灭火设备监控。4.3.1.6应设置火灾时电梯运行管制。4
16、.3.1.7应设置火灾警铃、紧急疏散广播系统。4.3.1.8应设置消防专用通话。4.3.1.9应设置防火(卷帘门监控。4.3.1.10应设置建筑物内防烟排烟监控,联动系统。4.3.1.11设置火灾时应急照明及有选择性地对火灾时非消防电源切除,并采用声响附加型诱导灯。4.3.1.12建筑物中应设消防控制中心,系统主机、监控主机、火灾事故广播设备控制装置及消防专用通讯设备应设在消防中心内。4.3.1.13所有配电设备应采用阻燃型或难燃型,对重要负荷之电源、控制线应采用耐燃型或其它防火措施。4.3.1.14在发电机房等可燃机房及信息通信机房等重要场所中应设置自动灭火。144.3.2.1火灾报警系统应
17、是以烟、温及可燃气体探测器为主体。4.3.2.2系统应能显示各报警区域,报警点状态信号及所有消防装置状态情况且担负总体灭火联络及调度职能。4.3.2.3系统宜及BAS合用或作为其一个子系统,实现自动报警灭火、消防联动等各项功能,当管理体制上有困难时,可单独组成系统,但应留有接口,以便能及BAS系统联网。4.3.2.4各区域或楼层中应设置识别人灾部位声光显示装置或区域联动装置。4.3.2.5系统中应设置整个监控范围中人工报警及消防灭火设备监控。4.3.2.6应设置火灾时电梯运行管制。4.3.2.7应设置火灾警铃,紧急疏散广播系统。4.3.2.8应设置消防专用通话。4.3.2.9应设置防火(卷帘门
18、控制。4.3.2.10应设置建筑物内防烟排烟监控系统。4.3.2.11应设置火灾时应急照明及火灾时对非消防电源切除。4.3.2.12建筑物中应设消防控制中心。4. 3. 2.13对所有配电设备宜采用难燃型或阻燃型。154.3.2.14在可燃机房中设自动灭火。4. 3. 3.1火灾报警系统应是以烟、温及可燃气体等探测器为主体。4. 3.3.2系统应能显示各报警区域,报警点状态信号及基本消防设施状态情况。4. 3. 3.3各区域或楼层中宜设置识别火灾部位声光显示装置或区域联动装置。4. 3. 4.4系统中应设置整个监控范围中人工报警及消防灭火设备监控。4.3.3.5应设置火灾时电梯运行管制。4.
19、3.3.6应设置火灾警铃,紧急疏散广播系统。4.3.3.7应设置电动防火(卷帘门控制。4. 3. 3.8应设置火灾时应急用明及火灾时对非消防电源切除。4. 3.3.9应设置建筑内防烟排烟控制系统。4.3.3.10建筑中应设消防控制中心。4. 3. 3.11主要配电设备宜采用难燃型或阻燃型。第五章公共安全165.1.1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应根据各类建筑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公共安全防范管理需要确定系统综合模式、系统相应配置组合与系统功能相应达到等级。5.2.1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基本模式:5.2.1.1采用于系统组合式安全管理系统,各子系统应分别单独设置。5.2.1.2采用于系统集成计算机安全综合管理系统
20、,各子系统应联网,并采用共享同一管理软件资源与集中统一操作。5.2.2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子系统:5.2.2.1监视电视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安全防范管理需要,在各类建筑内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以及重要部位,再现现场图像画面,进行有效监视与记录。5.2.2.2防盗报警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各类建筑中公共安全防范管理要求与防范区域及部位具表达状条件,安装红外或微波等各种类型报警探测器,实现对设防区域非法入侵及时可靠与正确无误报答。175.2.2.3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各类建筑公共安全防范管理需要,对大楼内部分区域通行门、出入口通道及电梯等通行位置、通行对象、通行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5.2.2
21、.4安保人员巡逻系统,系统能对各类建筑安保人员巡逻运动状态进行监视,做好记录并能及时告警。5.2.2.5访客与报警系统。系统在高层公寓楼(高层商住楼中应能为来访客人及楼内居住人员提供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及居住人员向安保中心及时报警功能。5.2.2.6汽车库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各类建筑管理要求,对车库(场车辆通行道口出入控制、行车信号指示及停车计费等综合管理。5.3.1.1计算机安全综合管理系统:(1系统应能通过系统通信网络,联接安全管理中央控制设备及子系统设备,实现由中央监控室对全系统进行集中自动化管理。(2系统应能对各子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恻与控制,对现场监恻报警进行自动检测,能提供18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建筑 设计 标准 上海市 剖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