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docx
《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前言21世纪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因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一种手段,它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薪酬管理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薪酬管理工作系统中,制定出具有有效激励功能薪酬制度可以说是薪酬管理核心。然而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多依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水平上,企业薪酬制度激励功能较弱。为了更好发挥这一作用,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优秀企业薪酬管理实践案例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薪酬功能较弱原因,并提出了增强这一作用有效性措施,以便于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制定薪酬制度以及企业有所借鉴。二、薪酬
2、和激励(一)薪酬概念薪酬,即360报酬体系中经济性报酬,涵盖了员工由于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所有直接和间接经济收入,其中包括薪资、奖金、津贴、养老金以及其他各种福利保健收入。换言之,所谓薪酬,就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存在而从雇主那里获得所有各种形式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我们可以将薪酬划分为基本薪酬、可变薪酬以及间接薪酬(福利和服务)三大部分。其中基本薪酬是指一个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工作本身或者员工所具备完成工作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稳定性报酬。可变薪酬是薪酬系统中与绩效直接挂钩部分,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可变薪酬目是在绩效和薪酬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联系,因而具有很强激励性。间接薪酬,
3、即员工福利和服务,一般包括带薪非工作时间(例如年休假承担法院陪审任务而不能工作等)、员工个人及其家庭服务(儿童看护、家庭理财咨询、工作期间餐饮服务等)、健康以及医疗保健、人寿保险以及养老金等等。(二) 激励概念激励一词是外来语,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意义。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是有一定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人类行为。而人动机多源起于人需要欲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需求是激发动机起点,也是引起行为关键,因为未得到满足需求会造成个人内心紧张,从而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
4、定目标时愿望程度。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斯但纳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一种内心状态。”一个激励过程,实际上就是人需求满足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需求而告终。因为人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所以激励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当人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需求将会反馈到下一个激励循环中去。三、企业现行薪酬制度缺陷(一)薪酬文化相对滞后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结构变化(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变化)超出了企业原有价值观体系变化,也就是说,薪酬文化变革慢于结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文化滞后现象。薪酬文化滞后主要表现为:1、由于薪酬文化不健全所导致相互猜忌。由于许多企业缺
5、乏公平竞争观念,从而使个别员工为达到目而采取一些非常手段,这种有悖于公平竞争行为必然削弱企业凝聚力,更重要是,它会使员工丧失对薪酬公平性信赖。2、过于强调金钱效用。现在,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交易价值观,即“企业出钱,员工出力”。这种观念很难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交易合同”下,幻想通过简单物质激励就能发挥员工潜力显然是不现实。3、新老员工薪酬观之间冲突。作为企业赖以生存老员工,他们通过长期努力,为企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因此,他们在薪酬设计上更强调“按资排辈”、“按职论薪”。然而,在新观念(包括新激励理论)影响下,新一代员工成为企业新文化主力军,他们反对仅凭工作年限、工作经验以及僵化
6、式岗位级别作为薪酬评估标准,他们崇尚有能力且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就可以得到回报新薪酬文化。比如,创造优秀业绩销售人员通过销售提成,其薪酬比区域经理薪酬还高现象已经十分普遍。4、薪酬结构僵化。随着市场激烈竞争,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已被精简,雇员工作范围更加灵活,企业对雇员预期也发生了变化。然而许多企业依旧实施过时薪酬制度,一味地以工作性质决定工资收入,而不是以市场绩效作为薪酬制度设计依据,忽视员工个体贡献间差异,模糊了个人技能和个人能力等,导致薪酬结构僵化,致使优秀员工流失。(二)激励薪酬存在两面性矛盾激励薪酬两面性,是指薪酬对员工激励时难以调和正负两个方面影响。激励薪酬两面性分为:1、个人与团体矛盾。
7、爱德华兹戴明将企业效益原因分为两种:普遍原因和个体原因。然而,过分激励个人会使奖励显得非常随意,过于推崇英雄主义,致使团队合作意识差,共同协作能力下降。无论多么优秀个体仍然无法取代团体力量。在注重团队建设时,团队所取得业绩也往往容易将个人行为弱化,平庸者搭便车现象会比较严重。奖励团体时,容易产生“绝对平均主义”,惩罚团队时又会出现“集体背黑锅”,难以责任到人。因此,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如何协调个人与团体关系,既激励个人潜能又保证团队效用最大化,这是一个重要平衡问题。2、员工之间矛盾。即某种奖励可能会挫伤那些未得到奖励人积极性。比如,培训名额是有限。有得到机会就有失去机会。而失去机会人往往心理失衡
8、,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激励薪酬作用远远没有人们预想那么大。而且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具有不易满足且过后即忘特性,奖励价值很快便会消失。这样极易导致奖励金额一升再升,引发员工之间相互攀比,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达不到激励效果,反而会削减企业凝聚力。(三)短期激励疲软性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主要目是激励员工上下齐心,为企业持续创造财富。但在众多企业中,薪酬设计与员工激励之间仍然矛盾重重。比如,简单、便捷薪酬制度通俗易懂,但却难以从工作细节上激励员工;复杂、量化薪酬制度操作难度较大,往往影响奖励及时发放,极易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矛盾。特别是薪酬制度设计中短期陷阱,往往使激励功能在短期和长期上顾此失彼。在企
9、业中,管理者采用物质奖励方式在短期内激励员工往往比较有效。但短期激励蜜月过后,员工紧绷工作状态便会松弛下来,长期激励由此名存实亡。特别是长期激励往往不能使员工感受到激励刺激,且在短期内得不到实惠,从而使长期激励缺乏活力。四、实施薪酬激励有效性措施(一)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竞争性薪酬公平是实现报酬制度达到满足与激励目重要成分之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报酬员工来说,必须让他们相信与付出相应报酬一定会随之而来。如果企业未能建立可信度,那么员工对于报酬制度信任感也将受损,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大打折扣。具有竞争力薪酬,能使员工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对于行业内领先公司,尤其重要。通常情况下,较高报酬会带来更高满意
10、度。与之俱来还有较低离职率。薪酬缺乏外部公平性和市场竞争力,将使企业人才流失,其结果是造成企业不断招聘新员工以满足工作需求同时,老员工不断离职恶性循环,这是企业人力资源极大浪费。当然,薪酬公平性和竞争力是相对,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而定。(二)通过岗位测评,评估岗位相对价值岗位评价是利用科学方法对企业所设岗位职责大小、难以程度、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测评,评估出各岗位之间相对工资率和工资等级。要保证薪酬体系准确地反映各岗位之间薪酬水准差异,企业就要具备一套规范、合理、公正岗位评估程序,通过严格而科学岗位测评,使各岗位之间相互价值得到公平体现,从而解决员工内部公平问题。(三)合理设计工资结构,确保薪
11、酬内部横向水平企业中各类员工之间采用不同工资体系,如高管曾采用年薪制,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岗位工资制,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技能工资制依据员工掌握了多少技能及能做多少种工作来确定工资等级,销售人员可以采用业绩提成制度,生产人员可以采用计时或计件工资制。各工资体系薪酬水平可以重叠,这样既能防止员工盲目地横向比较,又让员工看到薪酬晋升空间。另外,还可以设置较宽薪酬幅度,上下等级之间有一定重叠,这样薪酬体系才会有较大激励作用。(四)在薪酬构成上增强激励性因素从对员工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广义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保健性因素(或称维护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激励性
12、因素,如奖金、股份、培训、带薪休假等。如果保健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前段时间我去一家医药公司应聘,公司就存在这一问题,固定工资明显低于市场水平,让人很没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能够吸引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但这些常常被员工视为应得待遇,难以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真正能调起员工积极性,是激励性因素。如果以薪酬刚性(即不可变性)为横坐标,以薪酬差异性(即薪酬在不同员工之间差异程度)为纵坐标,可以将薪酬构成分成四类(四个象限):从激励角度看,第二象限激励作用最强,第四象限激励作用最弱,甚至为零(最僵硬)。如果一个组织中员工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薪酬 制度 激励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