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doc
《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运用培训方案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教育局教研室一、培训对象:全县小学语文一线教师二、培训时间:20年2月15日至19日三、前期调研综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场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对教育的冲击振聋发聩,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不但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于是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我们小语教师在参与课改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脱胎换骨”的时候,时常出现了一些毛病,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这些毛病必须引起我
2、们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现象一:张扬的个性“淹没了”必要的秩序 新课改倡导“人文化”课堂,提倡要充分尊重学生。于是,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受教育者”的身份,人为地淡化课堂秩序,走入了“人文化课堂”的极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涣散的现象多了,有的兴趣所致,率性而为;有的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还有的干脆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做些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既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课堂纪律散乱,效率低下;学生自由有余,约束不足。教师黔驴技穷,难驾驭课堂。 分析: 新课改所倡导的理想课堂,应该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又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即课堂上学生“自由”而不“放纵”,“约束”又不“刻
3、板”,真正做到“自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 首先,课堂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少不了必要的秩序来维持。这与新课改所提倡的“人文课堂”是完全吻合的。“人文课堂”是对班级所有学生而言,而非只针对某一个学生。当某一个学生的行为与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冲突,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我们就必须以多数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施以某一学生必要的约束,这样既有效的控制了课堂,又符合更多学生的“利益”。 其次,有秩序的课堂是充满魅力的课堂,是真正自由快乐的课堂。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教学必须有令人舒畅的课堂环境,而课堂秩序是课堂舒畅的关键所在。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无序”的课堂会使教师失去 50%
4、 的教学时间。因此,必要的秩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堂的魅力,使课堂安全而引人入胜,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给学生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问题一:课堂上教师怎样做到让学生“自由”而不“放纵”,“约束”而不“刻板”? 现象二:泛滥的激励“枪毙了”合理的惩罚 新课改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肯定性评价,因为一个恰当的激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但相当部分教师却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过度地放大了激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识字 比一比教学片断: 师:谁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说一句话,注意要用上“比” 生 1 :老师的年纪比我大。 师:唉,说得真好!表扬他! 生:(一齐鼓掌)啪啪啪,
5、你真棒! 生 2 :他的铅笔比我长。 师:真棒,表扬他! 生:(一齐鼓掌)啪啪啪,你真棒! 生 3 :我的成绩比张丽好,我应该被评为三好学生,她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 ( 喜形于色,语速极快 ) 哎呀,说得多好,不但完整,而且有创意,表扬他! 生:(一齐鼓掌)啪啪啪,你真棒! 在上面这个教学片段中,“泛滥”着教师的激励,没有了争议,没有了匡正,没有了批评,没有了惩罚。 分析: 一个没有批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发展的。只有激励与惩罚共存,才能让学生知道孰是孰非,懂得何为何不为。教师多一份恰当的激励,学生就多一份信心与动力;教师多一份必要的匡正,学
6、生就少一份不必的失误;教师多一份合理的惩罚,学生才能在“吃一堑”之后而“长一智”,从而不至于日后犯下更大的过错。 1 、恰当的激励“该出手时才出手”。 激励一定要着眼于“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长久的发展。让其分清真假、善恶、美丑,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的激励切忌分寸失当,过多过滥,而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该出手时才出手”:一方面对学生学习劳动的过程进行激励,调动学生的动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激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并鼓足继续努力的信心。 2 、合理的惩罚“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育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她与尊重学生并不矛
7、盾。因此,必须要实施惩罚的,我们完全可以昂首挺胸、理直气壮,“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必遮遮掩掩。但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必须合理:首先惩罚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人格,不伤与学生自尊,“出手”而不“动手”,不可体罚心罚 其次,惩罚要与时适度,不要秋后算账、前后算账、反复算账。再次,要讲究惩罚的艺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最后,要整合惩罚与其他的教育手段。学生的错误行为中有时会隐藏着一些优点,如:因为帮助受侮辱的小同学而与其他学生大打出手。教师要善于从中发掘,扬其所长,罚所当罚。问题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到激励与惩罚恰如其分地结合? 现象三:盲目的兴趣“驱逐了”规范的要求 新课改一再强调,要关注
8、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于是,部分教师盲从于学生所谓的“兴趣爱好”,而不加引导与要求,并将此作为追求的时髦。于是,在时下的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老师如此作秀:你喜欢哪段就学哪段;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分析: 课上,教师极力想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中心,这无可厚非,但一味地满足学生所有的要求,笔者认为不妥。一方面,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他的兴趣爱好有着极大的短暂性、随意性,甚至盲目性,对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加指导与甄别,反而会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另一方面,就具体学习的某一篇文章而言,其内部还存
9、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连贯性。教师不顾学情、不顾内容,让学生只凭好恶去自主选择,学生容易陷入主观盲目、避难就易的误区,而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朗读的技能。那么,如何做到尊重而不盲从与学生呢?笔者认为有两点非常关键: 1 、积极引导“吾爱吾生,吾更爱真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点难免有误,认识难免偏颇,解决问题时难免出现低效甚至无效劳动。这时,教师断不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爱”,忘记了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实施积极引导,做到吾爱吾“生”,吾更爱真理。 2 、规范要求“严师出高徒”。 课改以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少了些统一要求,多了
10、些自主创新,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给学生发展兴趣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但学习不能全凭好恶,如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的朗读技能,就不能让学生丢弃她不喜欢的朗读方式,回避她不喜欢的朗读内容,而必须要教师施以规范的要求,辅之严格的训练,有时甚至还得给学生以强制,因为尊重学生与严格规范要求二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严师”方能出“高徒”。问题三:怎样处理好尊重学生与严格规范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现象四:虚假的热闹“冷落了”经典的文本 课改后的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活动明显增加,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冷落了文本,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
11、,游园不值这首诗描写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景色太美了。 师:你们想不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呢? 生齐:想 师:那就赶快动手吧! 生:开始作画,然后师生共同评以学生代表的作品。(这一过程一共花去时间 10 分钟。)齐唱郊游,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生:齐唱郊游。(这一环节共四分钟) 这个片断中,教者设计了一些“画画、唱歌”等环节,使课堂多了些“花拳绣腿”,华而不实,既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弄巧成拙,形若“抛荒”,犯下教学之大忌,实令人心痛。 分析: 新课改倡导课堂既要活跃的外显,更要实在的内涵;既要给学生美的熏陶,又要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师 继续教育 培训 课堂教学 问题 诊断 教学 技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