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1、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清洗、消毒规范和流程并贯彻落实。2、区域划分明确(污染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服务热情,按区着装,并严格遵守各区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3、负责全院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掌握无菌物品的周转、使用及保管,根据科室使用情况随时增减,厉行节约。4、按照各科室需要配置各种物品,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供应室每日按计划定时送到使用科室,确保供应。5、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供应室,以便准备包装、灭菌。6、严格无菌观念,严守操作规程,保证供应物品灭菌合格,如超过有效期、外观检查不合格或疑为污
2、染,一律不得使用,需重新灭菌。7、各种无菌物品要有明显灭菌标志,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和打包人签名,并做到专架存放,专人保管。8、所有的包布、治疗巾及孔巾必须清洁无损,做到一用一洗一更换。9、器械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完成。10、定期按要求进行各项监测工作,完整记录结果并存档,必要时留存检验报告单。11、每日定时下收下送,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按规定清洗、消毒,分区放置。12、科室发现供应的无菌物品有错误或损坏时,应立即通知供应室及时纠正更换。13、被脓血污染的物品,使用科室应清洗后更换。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物品,应经消毒溶液浸泡后更换。14、各区域每日紫外线
3、照射消毒2次,每次1小时,有记录。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月做细菌培养1次,有记录。15、定期到使用科室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16、对现有灭菌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并建立停电、停水、停汽、灭菌器故障等应急预案,以及意外事件的处置程序,完善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17、每日下班前,必须彻底检查水、电、压力蒸汽、灭菌阀门和门窗关闭情况,以供应室确保安全。二、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1、回收污染物品时,要查对物品的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质量、性能,盒、盖、物相符,有无破损。预处理情况,以及是不是特殊感染物品。 并根据器械污染程度、类别分类清洗。2、各类诊疗包包装前须经两人核对品名、器械的种类、数量、性能、质量
4、, 包装时,要再次查对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清洁度、干燥度以及是否放有化学指示卡。拆卸的器械要进行组装,合格后方可进行包装送消毒室灭菌。3、灭菌前要查对包外是否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有无灭菌有效期和责任人的姓名或工号;灭菌时要查对温度、压力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灭菌后要查对五点监测是否达到标准、化学指示胶带的变色情况以及有无湿包。4、发放无菌物品时,应认真核对发放单上登记的科别、物品名称、灭菌有效期以及所发物品的数量。 5、植入物及植入性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三、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周围环境无污染源,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应做
5、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未灭菌物品与灭菌物品分开。2、凡有脓血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由使用科室消毒清洗后方可更换;凡传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和供应室对换。否则供应室可拒绝回收,避免交叉感染。3、压力蒸气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污染物品密闭性回收,无菌物品密封性发放,当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4、严格做好灭菌效果监测,灭菌锅内应设五点化学指示卡监测,灭菌物品每包内放置化学卡监测,包外有胶带监测,预真空压力灭菌容器还应每日进行BD试验监测,每周做生物监测一次。以上监测结果均要有记录。5
6、、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严格执行无菌物品发放制度,认真检查无菌包的质量及名称、有效期。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如有散包、湿包、落地包均不能发出,须重新进行灭菌。6、清洁区内的台面和地面每日清洁擦拭,污染区的台面和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各工作区的拖布要有明显标识,专室专用,严格区分。7、各工作区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时间不少于1小时。8、消毒液每日更换,现用现配,并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监测并登记;每月对工作间的空气、台面、工作人员的手以及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菌落数不得超标,有记录9、各工作区人员相对固定,按区着装,不能佩戴首饰,不能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出入各工作区时必须
7、要洗手换鞋方可进入,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严格执行。进入工作区之前和离开工作区之后,必须洗手;接触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必须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进入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前,必须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之后必须洗手;下收下送前后必须洗手;进行各种包装前后均要洗手;如工作中被污染时,随时洗手。四、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1、专人管理,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时要换鞋。2、保持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有记录。3、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4、物品存放架应距地面高度2025,离墙510,距天花
8、板50。5、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6、无菌物品摆放有序。发放时,要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7、发放无菌物品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得发放过期、潮湿、破损包,外借物品必须办理登记手续。8、做好物品的清点和交接班工作,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9、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记录。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五、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工作制度1、衣帽整洁,戴口罩,回收、清洗物品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系防水围裙,不能穿拖鞋。2、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工作前后用50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有记录。3、对回收的各类物品分类浸泡消毒。4、每次
9、使用消毒液前,测试含氯消毒液浓度,并记录。5、包布一用一洗,特殊包布要消毒。6、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定位管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7、对特殊感染及传染病使用过的器械,必须严格按特殊感染消毒处理。六、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1、所属人员衣帽整洁,禁戴手饰及穿拖鞋。2、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有记录。3、室内物品放置有序,工作前后洗手、清洁擦拭桌面、地面,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4、打包前按卡片认真核对,检查各类器械性能完好,包布洁净、无破损,无焦化。十字包扎,并注明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工作责任代号。5、各种诊疗包需经两人查对后方可进行灭菌。6、复消的各种诊疗包,要重新处理后再包装灭菌。7、每日做好登
10、记,统计工作。8、消毒室专人管理,消毒员负责全院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9、消毒期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守工作岗位。10、定期监测灭菌锅的使用效能,确保使用安全,物品灭菌合格率为100%。11、“已灭菌”、“未灭菌”物品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12、认真作好灭菌效果监测,有记录。13、定期进行灭菌锅的保养及室内卫生清洁工作,14、对“待消包”严格执行规范检查工作,做到送取包有登记。七、消毒供应中心清洁卫生制度 1、供应室是医院内污染医疗器具的集散处,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务必坚持室内消毒制度。 2、根据各房间的工作性质与房间大小不同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
11、时间,同时要适时做消毒效果监测。3、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室内及无菌物品储存架要洁净无尘,每天用250500含氯消毒液做地面消毒,空气净化1小时。定期做空气培养,并保留化验单。4、污染区内的洗涤池,工作完毕将池内外洗刷干净,清理滤水口杂物,并消毒。5、各房间每天要进行清洁卫生,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各班次整理单元环境卫生,空气净化消毒1小时,必要时增加使用及次数,必要时增加使用时间及次数,每周进行一次全室大扫除。八、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制度1、根据各科室需要,每日专人专车去各科室下送无菌物品及回收污染物品,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服务热情。 2、发放与回收物品要做到:数目清楚,
12、质地完好,若有数量短缺,质量有损,及当面分清责任,事后妥善处理。 3、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发现被脓血污染的物品时,应通知科室清洗后更换;传染病人使用的器械物品,应经消毒溶液浸泡后,标明记号,再交于供应室单独处理。4、在下收下送过程中供应室与医疗科室发生争执时,由双方护士长本着相互尊重、互谅互让的原则适时稳妥处理。九、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监测制度(一)压力蒸汽灭菌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锅号、消毒员等。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3、 试验:每日第一锅空锅进行.4、生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二)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每次进行监测并登记。(三)消毒质量:
13、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抽样3-5件进行监测。(四)无菌物品:每月定期抽查至少一件无菌物品进行灭菌质量监测,必要时随时抽查。(五)每月对全自动及半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一次监测,并有记录。(六)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联系进行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及特殊灭菌方式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十、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制度1外来器械由专人负责。2供应室专管护士与厂家校对新产品;并做好登记。3对外来器械要认真进行清洗,打包。4对外来植入器械进行灭菌时,同时要做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包。十一、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制度1、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照消毒
14、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综合性质量检查。2、检查小组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落实并完善。并按制定的标准实施质量检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3、针对消毒隔离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4、对医院和上级部门在各项检查中找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并将改进措施和处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5、科室人员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向使用无菌物品的科室,收集质量反馈意见,报护士长或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时解决或协调相关问题,并向相关科室通报反馈意见的处理结果,并做好
15、记录。6、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优化工作流程,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意见,更好的保证消毒供应工作的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范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十二、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
16、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十三、消毒供应中心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接班时应严格进行物品交接手续,接班时发现问题有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2、无菌物品固定一定基数,标记清楚,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有无过期、霉变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无菌物品的供应。3、清点回收物品的品名、数量、质量,并进行登记。外借物品必须办理借物登记手续。4、检查各工作室的常备设施性能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十四、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药械、设备仪器管理制度1、使用的清洗消毒设备及灭菌设备,应具有省
17、级以上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省级以上的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合格证件。2、购进的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等,必须查验登记物品名称、配置浓度、有效期、数量等,使用时明确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更换时间、注意事项,了解影响洗涤效果的因素,发现问题及时上报。3、购进的消毒灭菌监测产品,例如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BD图纸等要查验有效期,应存放在环境干燥、温度适宜的地方。严格掌握监测产品的监测目的、监测方法、结果判定和注意事项。4、清洗设备管理措施:(1)清洗机运行时间要符合设备说明所提供的参数;(2)观察清洗机的供水量、水流情况,是否存在管道滴漏现象;(3)排水
18、要通畅;(4)检查处理后的物品清洁及干燥状况,是否达到消毒效果,每月抽样监测一次,保留监测结果。5、压力蒸汽灭菌器管理措施:(1)对新购进的灭菌设备要进行灭菌运转测试,连续测试3次,合格后才能正式进行物品的灭菌;(2)灭菌设备灭菌运转测试应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BD法、包内、包外监测法)、生物监测。各项监测的操作方法要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要求;(3)应观察灭菌后物品的包装状况、是否干燥、包装是否有污渍和变色现象,以此判断蒸汽和管道清洁情况。6、 大型、贵重仪器必须有专人管理,账目登记。各仪器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措施,并严格执行。7、每日上班前后应对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
19、。每周对所负责的仪器进行检查,并登记。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8、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表每半年检测校验一次;安全阀每一年检测校验一次,并记录。9、 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灭菌效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十五、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职业安全管理1、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配制消毒液和清洗剂时应带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防止损伤皮肤、眼睛。3、在手工清洗污染物品时,应戴手套、帽子、口罩、防水围裙,防止污水污染及热水烫伤。皮肤损伤时要带双层手套,锐利器械轻拿轻放,防止刺伤。4、所戴工作帽要将头发全部遮住,工作服被血液和体
20、液或自身汗水浸湿后应立即更换。5、消毒员卸载灭菌物品时,应戴防护手套防止烫伤。6、紫外线消毒期间禁止人员进入工作间。7、超声波清洗机工作期间,工作人员离开工作间,防止噪声污染。8、工作环境中一旦沾染感染污物后,应立即清理和消毒。采用封闭方式运送污染物品,防止污染扩散。(二)锐器伤的处理方法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挤压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2、75的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3、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护理部,并报院感办备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治疗、预防和随访。十六、消毒供应中心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反馈及落实制
21、度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士长应经常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对所供应的无菌物品的数量、质量、合格率和周转情况、以及所属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并向各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工作。1、了解所供应的各类 物品的数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 ,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减,保证周转,履行节约。2、了解所供应的各类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灭菌合格率达标。3、了解各科室对所提供的下收下送服务是否满意,能否做到电话下送。4、了解节假日的工作情况,对临床所需能否做到和平时一样准时送达,确保供应。5、了解所属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能否做到微笑服务,并定期向各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促进工作。
22、6、对使用科室随时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根据其合理性,及时进行反馈和沟通。7、对临床科室的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每月归纳总结一次,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8、根据医院发展所需,需添加新业务及新技术时,及时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征求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十七、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理制度1、护理部的领导下,成立科室安全质控小组。2、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法规、消防知识及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3、消防设备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管理,并保证其性能的完好性。4、加强对各工作室的安全检查,每日下班前,应仔细检查各工作室水电设施及其它安全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水、防爆。5、做好节假日前的安全
23、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6、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十八、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1、为了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岗位能力,规范工作流程,将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制定的相关培训计划。2、培训计划必须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体现本室工作的特点。3、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4、对新调入科室的护士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专业特点,熟练掌握工作流程。5、对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如消毒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6、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培训。十九、消毒供应中心物品
24、丢失赔偿制度1、因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医院财产损失,根据情节轻重,本人一贯表现,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或酌情赔偿。2、贵重仪器因责任心不强无故损害者,按10%价格赔偿。3、操作时不认真、粗心大意损坏物品者按10%价格赔偿。4、收发时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收发物品数目不清,致使物品丢失者,按50%价格赔偿。二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质量监控制度(一)污染物品回收质量监控1、制定污染物品回收制度,明确不同种类污染物品的操作规范。2、下收人员相对固定,使用密封性能好的、不易刺破的容器盛装污染物品,避免渗漏;使用专用封闭车,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3、不在诊疗场所清点污染物品,特殊感染物品
25、用双层包布包装后回收,并做好标记。4、凡有脓血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由使用科室初步处理后方可更换;凡传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方可和供应室对换。5、临床医护人员将用后的刀片、缝针等取下置于锐器盒内;对下收人员加强自身防护知识教育 ;回收污染物品时要带手套,推车是要摘掉手套;用器械处理未取下的刀片等锐器,避免直接用手操作;建立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发生针刺伤后按流程及时处理并随访。6、建立回收物品登记本,回收人员要注意检查器械的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的情况,并登记签名,明确责任。7、 在污染区固定的位置进行污染物品分类操作,工作完毕后使用消毒液擦拭消毒。8、 精密贵重器械单独放置
26、在容器中运送,防止损坏。(二) 污染物品清洗、消毒质量监控1、非感染症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可利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运用含酶清洗剂按清洗消毒程序进行清洗去污。2、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应按照感染类器械器械清洗消毒措施进行处理:(1)朊毒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先浸泡于1 氢氧化钠溶液 内作用60 ,再按照本规范常规流程进行处理;(2)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0002000浸泡3045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 10000浸泡至少60后,再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处理。(3)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的处理方法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4)感染类
27、器械要单独运送,器械盛器要有明显的标志,不得混用,使用后要立即清洗消毒或焚毁。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并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3、不耐高温的器械不能置于清洗机内清洗,需手工清洗,避免器械损坏;某些不常见的特特殊器械请使用者标明清洗灭菌要求。4、根据物品材质、结构不同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普通不锈钢器械可以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按程序清洗,管腔类、腔镜器械需要手工清洗;确保清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5、对经过含酶清洗剂的器械,用软化水进行次漂洗,去除清洗剂。6、用物理的方法对器械进行消毒、干燥,管腔类器械可用95%或高压气枪来干燥处理。7、污染物品回收车或容器,每次用后以1000的含氯
28、消毒液擦拭消毒。(三) 器械包装、检查、维护质量监控1、包装前要目测检查器械的清洗质量,保证各种器械光亮、干燥,没有污渍和锈迹。2、包装前检查器械性能是否良好,要求器械无锈,关节灵活,刀剪锐利,穿刺针头锐利无钩,针芯与针套配套,螺丝无松动。橡胶导管通畅无粘连。3、包装前检查包布、治疗巾及器械的洁净度,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布类包装要保持一用一洗。要求包布、治疗巾清洁、干燥、无破损、无异味;4、将各种器械按要求组合包装,尖锐器械要有防护措施,避免刺破无菌包或损坏器械。5、多种器械组合包装时,固定摆放位置和顺序,以方便临床使用。6、包装前须经2人查对无误后方可包装,包内物品按先用后放、后用先放的原
29、则放置。7、每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变色的一面避免与金属器械直接接触,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包装者、查对者的工号、灭菌有效期。包装材料选择正确。(四) 灭菌过程质量监控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操作。2、每日灭菌前检查灭菌柜门、锁扣、蒸汽调节阀等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3、根据灭菌物品类别,选择适当的灭菌方式。灭菌包的体积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灭菌包体积不大于303050,重量金属不大于7,敷料不大于5)。治疗包竖放于消毒筐内,每包之间留有10间隙,便于蒸汽穿透。4、尽量将同类材质的物品装载一起进行灭菌,如必须同时灭菌时,纺织品应放在上层,金属类
30、物品放在下层;较大的包放在上层,小包放在下层,而且装载的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内壁,以防出现湿包。5、纸塑材料包装的物品,应竖放于消毒筐内或架子上。塑料面朝上或朝下都会产生水分的滞留。6、经常清理排气口,去除毛絮等杂物。保持灭菌柜清洁,排气管道通畅。7、防止超热现象。超过临界温度2时蒸汽不易凝结,穿透力减低,影响灭菌质量。灭菌时注意观察饱和蒸汽压力下的温度。8、预真空和脉动真空灭菌器物品装载量最多不得超过90%;同时为防止小装量效应,最少不得少于柜室的10%。9、注意检查设备管线有无漏气、漏水。每天工作结束后要关闭蒸汽、电源、水源阀门。每半年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一次。10、工作期间,操作人员应坚
31、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五) 无菌物品储存质量监控1、无菌物品存放区储存的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接触无菌物品时要洗手或手消毒。2、严格检查无菌包的质量:包装是否完整、启闭孔是否关闭、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是否合格、是否湿包、灭菌有效期是否正确,以上条件缺一不可。3、将验证合格的无菌物品按类别及日期存放在物品架上。物品摆放有序,先进先出,有计划发放,无过期物品。4、无菌包掉落地上视为污染物品。下送余下的物品视为污染物品不可再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储存。5、无菌物品固定基数准确,登记及时准确。数目不符时及时查找。6、无菌物品存放区环境清洁整齐,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60%。空气、物品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细菌含量符合规范要求。7、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标识清楚。(六) 无菌物品发放质量监控1、运送无菌物品的车或容器等工具,必须经过清洗或消毒处理。2、无菌物品下送时,必须装放于密封下送车或容器及袋内进行。3、发送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的人员和工作要分开进行。4、记录发送无菌物品的日期、科室、物品名称、数量、收物人、发送人等信息。5、遵守约定时间,及时下送。做好双休日、节假日的下送工作。如需电话下送,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6、热情服务,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发生争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