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组成部分,其业务活动的反映和监督离不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随着社会发展,事业单5位的业务活动范围也不断拓展,会计制度也要适应其业务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修订和改革。这篇论文的研究从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不足和问题,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角度来发现不同处以及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来说存在的利弊,发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种影响,最后总结出新制度实施的建议,对我国事业单位实施新制度更好的实施,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便利的目的,更好更快的出尽社会事业的发展。最后以某事业单位具体案例分析,新事
2、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带来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旧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AbstractInstitutions as 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ponent, the refle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its business activiti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norms and constrai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
3、ciety, the scop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s also expanding, and the accounting system should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its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a timely manner.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riginal institution accounting system to analyze problems, from Perspective of
4、new institution accounting system to find commonalities and new institution accounting system for business units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discover institution accounting system to cause the various effects,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ystem, the ins
5、titutions of our country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ystem is better, account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provide convenience, better and faster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undertakings. Finally, with a specific case of a public institution, t
6、he problems i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budget management brought by the changes of accounting subjects under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the new institution.Key words: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the old accounting system; the public institution; the accounting cours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论文研究
7、的背景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4论文研究的思路3第2章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2.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42.1.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完整42.1.2事业单位非财政资金会计记账分配模糊42.1.3事业单位资产口径不一、相关资产不入账42.1.4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完善42.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原因分析52.2.1事业单位发展现状52.2.2事业单位产业发展方向52.2.3事业单位规范其各资产的分配会计核算6第3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73.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述73.1.1资产类账户变化73.1.2负债类账户核算变化73.1.3净资
8、产类账户核算变化73.1.4收入类账户核算变化73.1.5支出类账户核算变化83.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8第4章 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利弊104.1事业单位的内涵104.2对事业单位作用104.3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104.4事业单位现状分析11第5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问题案例分析125.1某事业单位情况简介125.2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问题分析125.2.1财务机构日常运转125.2.2从财务报表分析资金使用情况125.2.3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很困难13第6章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结 论15参考文献:16第1章 绪论1.1论文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9、的不断深入改革,我们不难发现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资金来源和运用也变得多元化,事业单位适用的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我国于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每一类事业单位的改制办法及改制后的定位是不一样的,改制后不同类别的单位所使用的会计准则也是不同的,因此由改制带来的对单位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为了适应单位改制带来的影响,单位财务部门就必须及时对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等作出改变。因此研究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
10、会计的影响及对策是当前事业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很迫切的需求。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1.2.2研究意义自2001年起,财政部推行和推出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各项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与会计制度的整体衔接不够顺畅,对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核算不够全面。原制度中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初始价值,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价值,虚增了固定资产。原制度没有设置有关会计科目对事业单位基建业务进行核算,基建项目单独建立基建账,游离在会计“大账”外,造成会计信息事实上的缺失。原制度的科目设置与会计核算目标不匹配,不仅核算项目
11、存在缺失或重叠,而且使用说明不明确、规定不完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原制度对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没有明确区分,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相关详细信息,缺乏规范监管。原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合理,将财务时点状况信息与财务期间业务成果信息混淆。缺少反映财政资金收支的报表,无法完整准确地反映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新制度突出反映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目的,即:满足政府对会计核算信息的使用要求,为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水平、增强政府财政透明度、合理评价政府绩效、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新制度在核算的内容和质量可以大大提高了对财政补助资金的整体会计核算要求,增设会计科目,细化核算内容,增
12、加相关报表,严格区分财政和非财政资金的核算科目,使各级政府部门完整清晰地掌握财政资金使用、结余情况。新制度对原制度中一些技术方面的重大缺陷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强化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等,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财政资金风险。新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会计核算基础仍未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和当期所有资产和负债,对风险管理及绩效评价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会计报表上仍未引入现金流量表,无法准确反映现金收支变动,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整体现金状况做出正确判断。但尽管如此,新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
13、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具有深远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在20世纪60年代末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他们开始影响到我国各行各业,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还不成熟,不够彻底,存在很多瓶颈问题,所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国家的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改革值得我国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信息,1、是否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获得使用的资产;2、资产使用,分配方面的信息;3、筹集资产,满足其现金需求及偿付负债的信息;4、财政状况变动及评估业绩的信息等。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主体是各个类型的资
14、金,各个基金有着独立会计主体,有自己的资金资源及负债,虽然设置多个会计主体分别核算,但是会计报告阶段合并为一个主体进行核算。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能照顾到自身财务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说它削弱了成本核算的职能,且我国还会将预算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列开来,将其归属于不同的会计体系,分别开设账户,分别编制报表,也因此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难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虽然事业单位改革是市场经济必然结果,但是将所有的事业单位一下子全部放开,推向市场也是不现实的,例如交通事业单位,因为它对市场依赖性很弱,在资金上不容易与财政脱节。1.4论文研究的思路首先我将通过研究了
15、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比旧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和科学,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其次通过分析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向着准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最后得出会计工作人员要努力学好新会计制度,在旧会计制度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应用技能水平,努力做好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第2章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2.1.1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完整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虽然此核算原则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期成本费用,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单位的资产和负债
16、反映既不全面,亦不真实,导致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缺乏真实有效性梁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2,(07):38-41.。无论固定资产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其价值一定会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减少。而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中的成本并不包括折旧费用。因而,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折损价值就得不到反映,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虚增,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2.1.2事业单位非财政资金会计记账分配模糊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实际支出多少作为支出和费用的标准,而不计算资本的损耗;是按照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分别确认和计量的,不管是属于上期、本期或下期的,都确认为当期收入或支出,从而导致前后
17、会计信息不可比。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采购与付款环节相分离,采购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若二者间隔跨年度,便会出现账实不符现象,不能全而、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及实际的财务状况。2.1.3事业单位资产口径不一、相关资产不入账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的现象在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97版中的资产类科目并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部分在建工程流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之外(由基建部门核算),大量的文物文化资产作为账外资产或者根本没有人账,处于无人监督境地。而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没有考虑重置的资金积累,不计提折
18、旧,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2.1.4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不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通过两组分录反映: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上述会计处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并没有引起资产减少,只是资产存在形态的一种转换。而借记“事业支出”毛宝祥.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变化J.交通财会,2012,(08):86-93.,势必虚增了费用支出,且期末要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参
19、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又虚减了单位结余,有违真实性原则二是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不能确切地反映业务内涵。由于只是制度的一种硬性规定,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会计往往做了付款分录,忘做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是导致账外资产形成,失去了对此部分资产的监督管理。2.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2.2.1事业单位发展现状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现行的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亟待进行改革,以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的需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庞大,构成复杂,具体管理中尚存在诸多问题。2.2.2事业单位产业发展方向事业
20、单位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阻力巨大,在很多相关制度改革方面难以进行,迟迟未能推进。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前期基本已经改革转型成功,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可以汲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既然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公益服务,那么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1)增强事业单位的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组织在财政权、人事权与活动、自主权方面的独立性与自治性。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行政运行模式是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因此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逐步从“决策与执行一体化”的行政模式逐步过渡到了“决策与执行分离”的现代化行政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负责政策执行和改革服务
21、的事业组织改建为“执行机构”,也就类似于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这些“执行机构”由国家举办,但政府不再对其直接管理,而是形成新的契约关系。我国目前也在努力改变过去的行政模式,尝试“觉得与执行分离”的行政模式,但目前取得的成效不容乐观,事业单位依然未能摆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而自主行权,依然与政府有着剪不断的关系。(2)增强事业单位的公共性弗雷德里克森认为,“公共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超越个人或组织私利而追求社会的公益,二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关心,形成一种生命共同体或公共意识。”政府作为公共组织本身具有很强的公共性,而同样作为政府行政机构提供公共职能的补充而存在的事业单位同
22、样也应具有很强公共性赵洁.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研究J.金融经济,2012,(14):160-161.。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在以前阶段的重点是将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开,在很多时候却忘记了事业单位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应该分开,但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是一个整体,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公共性。2.2.3事业单位规范其各资产的分配会计核算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而性,不能适应现行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为避免上述问题,认为采用权责发生制更加适合。权责发生制更能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如收入和支出(费用)在交
23、易或事项发生时确认,不考虑何时收到或付出现金。收入反映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数额,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到;费用反映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额,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内支付钱嘉琪.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中国工会财会,2013,(01):44-45.。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间收入基础,按一定的标准确认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承诺和负债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和财务真实状况,披露事业单位潜在的支出压力,因而对事业单位累计形成的负债能够合理地制定偿还计划,对未来的各种或有风险也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第3章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
24、容3.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拟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五大类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上都有较大的变化。3.1.1资产类账户变化资产价值的管理在资产类科目中予以重视。旧版的11个资产类会计科目到了新版后,变成了17个。其中用“存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待处置资产损益”、“财政应返还额度”和“在建工程”等科目取代了“材料”和“产成品”科目。3.1.2负债类账户核算变化在新制度中,负债类科目中能够很清楚的反映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现时义务,负债类会计科目旧制度中是8个,新制度中增加了3个,变成了11个,增加了四个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的变化利弊 论文终稿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 变化 利弊 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