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
《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2011年8月目 录第一节建筑垃圾概述7一建筑垃圾的定义7二建筑垃圾分类7(一)建筑施工垃圾7(二)建筑装修垃圾7(三)建筑拆除垃圾8(四)其他分类方法8三建筑垃圾的特点9第二节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10一占用土地、破坏土壤10二污染水体10三污染空气11四影响市容11五安全隐患11第三节国内建筑垃圾产量13一目前建筑垃圾存量较大13(一)我国基建量全球最大13(二)大城市建筑垃圾普遍存在不当处理13二未来建筑垃圾供应稳定15(一)基础建设中短期内仍持续15(二)GDP增长及建筑垃圾产量的协同效应16第四节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17一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处理市
2、场现状17(一)日本17(二)韩国18(三)美国18(四)法国19(五)荷兰19(六)德国19二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现状20(一)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不高, 处理方式落后20(二)征收处理费, 难以控制浪费源头21(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21第五节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措施22一技术政策22(一)建筑垃圾减量化22(二)建筑垃圾资源化22(三)建筑垃圾无害化22二经济政策23(一)“排污收费”政策23(二)“生产者责任制”政策23(三)“税收、信贷优惠”政策23(四)“建筑垃圾填埋收费”政策24三研发政策24(一)开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科研工作24(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再生技术研究25(三)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标准示范工程25第六节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26一建筑垃圾预处理26(一)建筑垃圾的粗分27(二)建筑垃圾的破碎27(三)建筑垃圾的分选29二建筑垃圾预处理系统工艺31(一)俄罗斯的工艺31(二)我国的工艺32(三)改进的工艺34三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35(一)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36(二)旧砖、瓦的再利用36(三)旧沥青的再利用37(四)旧混凝土的再利用37(五)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38四建筑垃圾中细粉料的最大化利用39(一)建筑垃圾是墙体材料的好原料39(二)高品质再生骨料的可满足工程结构需要40五建筑垃圾处理的经济性分析40(一)生产轻质砌块的经济性41(二)生产再生骨料的
4、经济性41六建筑垃圾产业链42(一)建筑垃圾处理产业链运作模式42(二)建筑垃圾产业链运作模型解释43第七节相对成熟的建筑垃圾再生技术45第八节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竞争性分析46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企业现状46二主要竞争厂家46(一)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6(二)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46(三)邯郸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47(四)江苏黄埔资源再利用有限公司48第九节国家政策50一城市固体垃圾处理50二清洁生产促进法50三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50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0五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51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51七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5
5、1八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1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2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2(一)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52(二)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53(三)推广绿色消费模式53(四)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53十一地方政策54第十节上海德滨环保投资亮点及风险55一投资亮点55(一)市场容量大55(二)国家政策支持55(三)技术水平领先55(四)都江堰项目示范作用明显56(五)项目储备充足56二存在风险56(一)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壁垒不高56(二)“特许经营权” 尤为重要56(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开拓存在不确定性57第十一节附录1: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
6、技术及其示范生产线58一课题主要进展和成效59(一)创建了适合于四川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成套技术59(二)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基地和应用技术示范生产基地59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59三课题创新性成果和典型应用60(一)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产业链生产工艺和成套技术60(二)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防尘降噪防疫技术61(三)再生骨料品质控制及应用技术61(四)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基地62四课题成果推广应用前景64第十二节附录2: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研究开发66一主要研究内容66(一)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研究66(二)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标准研究66(三)建筑垃圾蒸压制品的研制开发67
7、(四)建筑垃圾混凝土砌块的研究开发67(五)建筑垃圾在建筑地基基础中再生利用67二解决的关键技术67(一)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研究67(二)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标准研究68(三)建筑垃圾蒸压制品的研制开发68(四)建筑垃圾混凝土砌块的研究开发69(五)建筑垃圾在建筑地基基础中再生利用69三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69(一)产品研发69(二)两项研究成果获奖70(三)标准制定70(四)建成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生产线两条70(五)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应用70(六)建筑垃圾复合载体桩技术在多项工程中推广应用71第一节 建筑垃圾概述一 建筑垃圾的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在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
8、和装修的活动中产生的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的排出物料。狭义上的建筑垃圾指的是在建筑施工、建筑拆除、建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筑工地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建材生产五类。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决定了物料是否为垃圾。而循环经济理论指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可能对建筑物本身是无用的,但可以作为其它材料的填充物或者解构之后重新使用,所以它仍是具有价值的一种资源。二 建筑垃圾分类按照产生的来源,建筑垃圾主要由建筑施工、建筑装修和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下面分别讨论在这三个过程中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及其所占比例。(一) 建筑施工垃圾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
9、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 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 20%。(二) 建筑装修垃圾建筑装修垃圾的成分比较复杂,且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照北京市的跟踪统计,可用于回收的物质占 29.8%,不可回收物质占 49.2%,灰末占 21%,其中可回收物质包括天然木材、纸类包装物、少量砖石、混凝土、砂浆碎块、钢材、玻璃、塑料等;不可回收的物质主要包括胶黏剂、胶合木材、废油漆和涂料及其包装物等。(三) 建筑拆除垃圾旧建筑拆除垃圾相
10、对建筑施工单位面积产生垃圾量更大,也是我们关注的主要对象。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合及建筑物的结构有关。主要分为两类:1)旧砖混结构建筑中,砖块,瓦砾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渣土等。现阶段拆除的旧建筑多属砖混结构的民居。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旧工业厂房,楼宇建筑是此类建筑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水平的越来越高,旧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会发生变化,主要成分由砖块、瓦砾向混凝土块转变。(四) 其他分类方法显然,按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并不能真正将它们分开,所以也有根据建筑垃圾的主要材料类型或成分对其进行分类的,据此可将每一
11、种来源的建筑垃圾分成三类: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回收的材料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例如在旧建筑材料中,可直接利用的材料有钢窗、钢梁、尺寸较大的木料等,可作为材料再生的主要是矿物材料、未处理过的木材和金属,经过再生后其形态和功能都和原先有所不同。还有其它一些分类方法,如先将建筑垃圾按成分分为金属类(钢铁、铜、铝等)和非金属类(混凝土、砖、竹木材、装饰装修材料等),按能否燃烧分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再将剔除金属类和可燃物后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石块、砖等)按强度分类:标号大于 C10 的混凝土和块石,命名为I类建筑垃圾;标号小于C10的废砖块和砂浆砌体,命名为类建筑垃圾;为了能更好
12、地利用建筑垃圾,还将I类细分为 Ia 类和 Ib 类。各类建筑垃圾的分类标准及用途见下表。三 建筑垃圾的特点建筑垃圾主要以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的废弃混合物组成,如按照当前常用的填埋堆放的处理方法,其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其物理、化学特性才可趋于稳定。在填埋期间,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从而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
13、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而且,即使建筑垃圾已达到稳定化程度,堆放场所不再有有害气体释放,渗滤水不再污染环境,大量的无机物仍然会停留在堆放处,占用大量土地,并继续导致持久的环境问题。第二节 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一 占用土地、破坏土壤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m2的土地。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
14、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于还出现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侵占耕地、航道等现象。2006年7月,重庆巴南区李家沱码头被倾倒了1万余吨建筑垃圾,侵占了约30m长江航道,一旦长江出现大雨或洪水,它将会使过往船舶陷入搁浅危险。此外,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作用
15、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二 污染水体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溶出,同时废纸板和废木材自身发生厌氧降解产生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有机酸,堆放场所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还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
16、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三 污染空气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例如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成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的有机酸。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吹扬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四 影响市容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并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
17、进行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五 安全隐患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
18、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节 国内建筑垃圾产量一 目前建筑垃圾存量较大(一) 我国基建量全球最大中国每年的新建筑面积达到20亿平方米,全球40%的水泥和钢材都用在了中国的建筑工地上。我国是当前世界上基本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占全世界年整体建设量的50%,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 40%,从1991年到2005 年短短15年间,我国建筑垃圾每年的产生量从6600万吨急速攀升至接近6亿吨。根据2010 年底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保守估计在8 亿吨以上,并且不包括渣土之类可直接或间接二次利用的那部分,并且每年均呈增长趋势。(二) 大城市建筑垃圾普遍存在不当处理建筑垃
19、圾主要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产生,这些城市建筑更新速度快,建设规模大,建筑的装饰、装修耗材多,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北京:自2000 年以来北京申奥成功,各项奥运工程相继启动,北京市建筑垃圾产量节节攀升,在 2001 年就已经到达了排放高峰期,当年总量达 3300 万吨,2005 年北京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600 万吨,平均每日排放10万吨。按北京市常住人口1800万人计算,人均排放建筑垃圾约2吨/年,是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约0.3吨/年的7倍。下图是北京市2001-2005年内的建筑垃圾产量图,可见其平均水平已经超过3000万吨/年,居全国建筑垃圾产量榜首。尽管近几年北京建筑垃圾产量持续走高,
20、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城市建设和奥运工程的影响,奥运工程完工后,建筑垃圾也不会有较大的回落,据权威部门预测,很长一段时间年排放量仍将超过 3000万吨。上海:上海市各区建筑垃圾处置规划表明,上海目前日产生建筑垃圾约5万吨,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基本保持在2000万吨/年左右,大致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3.5倍,该规划明确未来将会投资200亿元处置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的变化,同城市发展、建设进程紧密联系,据同济世博研究中心专家组测算,整个世博工程将产生建筑垃圾达4000万吨。近几年,上海市年均产生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约1800万吨。2007年工程渣土的申报量达到了3065万吨,2008年实际出土量
21、超过4000万吨。运输处置市场存在着无序竞争和暗中擅自倾倒、车辆超载、箱体不密闭等引起道路污染的现象。广州:据统计,广州市市区每天有近200个建筑工地开工,建筑垃圾排放量在1万立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110多个。广州新建筑面积以每年 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旧城区改造建筑每年以 500 万平方米增长,每年释放出的建筑垃圾总量近2000万吨,加上近20年的建筑垃圾积存量约 6000 万吨。今后广州估计每年需要6000亩的填埋场才能解决这些巨量的垃圾。且据 19902004 年环卫部门统计,建筑垃圾的总填埋量只占总排放量的 32.78%。可见巨量的建筑垃圾并没有按正常的渠道处理,主要是通过乱倾乱倒
22、排放。深圳:深圳市每年新建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500万平方米,每年将产生建筑垃圾近1000万吨,一年新产生的建筑垃圾需占用近 1000亩土地用于填埋。全市近20年来的建筑垃圾总存量约有6000万吨以上。实际上,地铁工程、城建工程和大运工程,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字。深圳有三个较大的建筑垃圾专用填埋场:占地22万平方米的塘朗山填埋场、占地11万平方米的龙岗填埋场和占地12万平方米的宝安填埋场,现在均已填满。其中,面积最大的塘朗山填埋场,启用于 2001 年,提前三年于2005年5 月就已经“完成任务”,现在已经封场。其它中、小城市的情况:珠海市全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25万
23、吨以上,而且每年正在以 10%的速度递增;河北邯郸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 130 万吨以上,其中无法再生利用的约40万吨;2007 年柳州市建筑垃圾排放量达 77.94 万吨,平均每日排放2000吨。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各大城市的建筑垃圾年产量基本在 1000 万吨以上,中、小型城市的年产量也在100万吨左右,我国建筑垃圾总产量可达到几亿吨。二 未来建筑垃圾供应稳定(一) 基础建设中短期内仍持续中国处于经济建设大发展时期,未来建设仍为粗放式建设模式,同时在未来若干年,我国有相当比例的上世纪建成的旧建筑将到达使用年限而面临拆除,建筑垃圾量将持续放大。建筑垃圾年排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垃圾 资源 投资 可行性 分析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