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处理管理制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差处理管理制度1.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标准题目:偏差处理管理制度编号:MS-ZL-01600制定人:制定日期: 年 月 日版本号:00页数:共5页审核人:审核日期: 年 月 日颁发部门:质量部批准人:批准日期: 年 月 日生效日期: 年 月 日分发部门:质量部、生产部、物料部、档案室一、目的:建立偏差处理管理制度,规范偏差的管理。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的偏差处理。三、责任者:质量部、生产部、供销储运部。四、正文:1 偏差分类:1.1 根据偏差管理范围分1.1.1 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结果偏差。包括取样、样品容器、存放条件、检验操作、计算过程等问题引起的偏差。包括超标结果(OOS)和非期望
2、结果(OOE)。1.1.2 非实验室偏差(生产偏差):指在排除实验室偏差以外的由于其他任何因素所引起的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的偏差。非实验室偏差又分为非生产工艺偏差:系指因操作工未按程序操作、设备故障、生产环境或错误投料等原因所引起的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的偏差;生产工艺偏差是指因工艺本身缺陷引起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的偏差,即使人员操作、设备和物料完全正确也不可避免。1.2 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分1.2.1 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1.
3、2.2 主要偏差:属较重大的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1.2.3 重大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2 偏差处理人员职责2.1 所有职员2.1.1 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2.1.2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定时限(24小时)内上报直接主管、质量部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2.2 调查小组2.2.1调查小组由来自质量部、生产部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4、,以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2.2.2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文件及记录,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2.2.3 进行偏差分析,评估偏差的影响。对有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2.3 质量部2.3.1 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2.3.2 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程及时限;2.3.3 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组长协作;2.3.4 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估;2.3.5 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2.3.6 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2.3.7 审阅、评估调查
5、延期完成的合理性;2.3.8 决定产品、系统、仪器设备的处置;2.3.9 审核和批准跟踪及预防措施报告。2.4 管理层2.1 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2.2 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包括调查人员和调查团队;2.3 质量受权人负责审阅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3 实验室偏差与生产偏差的关系3.1 实验室检验结果异常易于发现,当发现检验结果异常时应首先开展实验室内部的偏差调查,当检验结果异常存在不是实验室原因的可能性时,在实验室调查的任何阶段,均可启动生产偏差调查,尽可能减少生产偏差所造成的影响。4 偏差产生的范围4.1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
6、移、变化;4.2质量标准发生偏离;4.3检验方法发生偏离;4.4操作规程发生偏离;4.5 物料平衡限度发生偏离;4.6 其他未在上述列出的、可能会对产品质量系统产生潜在影响的事件;4.5 实验室偏差管理处理详见检验偏差处理制度;4.6 生产偏差管理处理流程4.6.1 生产偏差处理流程图4.6.2 偏差事件报告4.6.2.1 偏差发现人以口头、书面汇报方式在24小时内向其直接领导报告偏差情况,由主管或相关人员随后撰写生产偏差事件报告。4.6.2.2 偏差发生部门内部进行最初的风险评估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4.6.2.2.1 偏差发现人参与偏差判定及评估活动,对偏差进行初步的评估,界定其影响范围,严
7、重性,详细记录偏差事件报告。4.6.2.2.2 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如停止生产;调查结束前,问题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品、成品或设备等应清楚的贴上待验或禁用等其他状态标志。4.6.2.3 确定唯一的生产偏差跟踪编码,编码由质量监控员统一发放,编码原则为,PC-4位年份+分类号(见附表1)+3位流水号,例如:PC-201101001是2011年产品污染和交叉污染方面的第一个偏差。4.6.2.4 偏差分类附表:偏差分类分类号示例产品污染和交叉污染01例如:产品中引入外来杂质人员偏差02例如:调换岗位时未经培训考核即上岗设备/仪器故障03例如:生产中设备故障停机、仪表超出校准有效期物料偏差04例如:
8、使用原辅料、包装材料时发现异常情况生产工艺偏差05例如:工艺参数超出预定范围生产环境偏差06例如:洁净区压差超出范围实验室偏差07例如:标准溶液超出有效期质量状态管理偏差08例如:错误的放行动作追溯性偏差09例如:生产过程中物料追溯有所缺失变更控制偏差10例如:更换直接接触产品的垫片材质未走变更程序未遵循与质量相关文件规定11例如:违背了某个管理程序记录填写偏差12例如:记录涂改,修改前的数据不可辨读物料标识偏差13例如:漏贴标签或贴错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差额以上没有提及的其它偏差144.6.3 偏差事件报告的评估4.6.3.1偏差事件发生部门负责人上报质量监控员,质量监控员通过与发生偏差的
9、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沟通后进行偏差确认,评估和批准最初的风险评估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确认偏差涉及的物料或产品的隔离方式,避免发生偏差的物料或产品发生混淆或误用;对偏差进一步确认过程。质量部同样需要评估过去一个月中是否发生类似事件。如发生过,过去事件的事故号需记录。如果当前事件是在一定时间内多次发生,即使它符合这报告事件条件,该事件应经评估确认是否需要进行调查。4.6.4 偏差事件报告批准4.6.1 次要偏差事件报告由质量部批准4.6.2 主要偏差、重大偏差事件报告由质量受权人批准4.6.5 偏差调查4.6.5.1 调查团队成员组成:次要偏差由偏差发生部门成员组成。主要偏差、重大偏差调查由跨职能团
10、队成员组成,通常包括下列人员:质量部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控制负责人;QA负责人;如有必要也可外部资源。4.6.5.2 次要偏差可不需要进行根本原因调查,只需记录并采取纠正措施。4.6.5.3 主要偏差、重大偏差由跨职能调查团队调查根本原因,评估偏差的影响,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主要对偏差的影响进行下列评估:对直接涉及的产品质量的影响;对其他产品的影响;对验证状态的影响;对上市许可文件/注册文件的影响;对客户质量协议的影响。4.6.6 根本原因分析及纠正预防措施制定4.6.6.1 调查中对原因分析需要启动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规程执行。4.6.6.2 根据调查和纠正预防措施的结果
11、,调查组的最终处理意见,各部门审阅意见,质量受权人作最后批准,并决定有问题的物料、批次、设备、方法等的最终处理,记录决定的理由(调查方案和报告)。4.6.6.3 质量部负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定期对偏差进行回顾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4.6.7 偏差调查和处理时限4.6.7.1 次要偏差处理应在1周内完成;4.6.7.2 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应在30天内完成,如若在30天内无法完成,需写一个中期报告说明原因,交质量部备案。4.6.7.3 记录表格传递时限:偏差调查记录及报告应在偏差处理完成后3天内移交质量部。4.6.7.4 记录、报告等材料保存:所有与GMP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由质量部档案员归档保存,保存期为应至少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一年,当一个偏差与多个批次(甚至多少产品)相关时,其保存时限综合各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取最长的产品。郑州千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