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doc





《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垃圾箱”小议众所周知,垃圾箱的作用无疑是用来盛装垃圾的,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多数垃圾箱只能适合在室外使用,在室内就不适宜了。因为我发现:只要有垃圾箱存在,学生就可以随意往里面乱扔东西,什么样的垃圾都有,有的甚至本子只用了几页也被扔掉了,最让人心烦的是有些垃圾像果皮、奶包、饮料瓶(没喝完的)等,时间久了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而招引蚊蝇,污染室内环境,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此,我尝试在班级内开展“教室内不设公共垃圾箱”的活动,即学生将自己用完的废弃纸屑等垃圾,放在自己设的小“垃圾箱”(纸袋)中,将垃圾保管好并定期带回家分类处理,然后再卖给废品回收站,做到废品重新回收利用。 自从这一活动开展以
2、来,班级卫生状况明显好转,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这一点,有的已经开始尝到它的甜头收入,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始终做不到,时常会将垃圾堆放在他认为可以存放的角角落落。针对这一状况,除了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外,我在班级内还设立了轮流监督岗,由班长具体负责,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还在乱扔垃圾处设立警示牌“乱扔垃圾者一律处罚”,处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打扫教室卫生一周等。 教室内不设公共垃圾箱,是我班级管理小小的尝试。其目的是不给学生提供乱扔垃圾的机会,让他们如何对待处理自己产生的垃圾,逐步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环保意识。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对犯错的学生,“赏识”教育和“惩罚”应当并
3、行,尤其要大胆、科学地使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惩罚教育,师生应明确其必要性,采用合理惩罚方式,把握尺度,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惩罚。 自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以来,不少媒体也迅速爆出了很多关于老师体罚学生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这些现象也无幸之中给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方面带来了一些困惑,甚至蒙上了一层阴影,对那些屡教不改,肆无忌弹,自控能力极差的学生,激励、赞赏、提醒这些教育手段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管不了他,他反而更加嚣张,我们到底还要不要管这些学生,该如何管理他们?作为一个班主任,今天,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和大家探讨探讨。 一、如何理解“惩罚”
4、、“体罚”和“教育惩罚”。关于“惩罚”,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惩罚,是指对违犯法律法规或某种约定者施以某种痛苦及剥夺某种权利或需要,以示惩戒,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何为“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学生的错误教育方法。”教育上的惩罚呢?“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以人交往的。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什么是“惩罚”
5、?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但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不仅仅是“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二、如何把握惩罚教育的原则(一)罚要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对”和“错
6、”,还要让他知道惩罚的标准,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不可随意而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只告诉学生该怎样做,却没有包括不这样做怎么办,为此,班级要形成自己的“班级法规”,而这种班级“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法”要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最后由老师集中敲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立法”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法”的积极性。(二)施惩罚时态度要正确。惩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因此,惩罚过程中要避免人身攻击,强度要适当,切不可实施体罚,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所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所谓的错,只是错,而不是罪,我们对他所进行的“惩罚”,只是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管理 中的 惩罚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