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设理论构架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设理论构架初探.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2: 校级 省级 国家级 编号:河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请表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设理论构架初探项目负责人 刘 杨、周晓冬项目管理单位 河 海 大 学 商 学 院指导老师 刘钢 王慧敏河 海 大 学二一三年 一、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设理论构架初探所属学科管理科学项目门类一级专业门11管理学二级专业类01管理科学及工程类项目来源A学生自主选题,来源于自己对课题的长期积累及兴趣B教师科研项目选题C学生承担社会、企业委托项目选题来源项目名称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来源项目类别国家社会
2、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214)项目负责人姓名刘 杨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1年10月21日项目负责人姓名周晓冬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91年11月4日申请金额 5000 元 2013年 6月至 2014年 6月说明:一、项目门类的填写见“附件5”。二、项目来源的填写。1、如果选择A的不用填写“来源项目名称”和“来源项目类别”。2、如果选择B和C的必须填写“来源项目名称”和“来源项目类别”。“来源项目类别”栏填写“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横向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社会委托项目”以及其他项目标识。二、成员基本信息项目组
3、主要成员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联系电话项目中的分工负责人1刘 杨1008210309商学院工程管理2班沟通协调负责人2周晓冬1008210318商学院工程管理2班数据检索组员1钟 佳1008210307商学院工程管理2班文书写作组员2张梦菲1008210306商学院工程管理2班资料整理组员3乔 杨1008210317商学院信息管理文档编辑导师姓名年龄职称/学历单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刘 钢32讲师/博士商学院王慧敏50教授/博士商学院指导老师主要承担科研课题情况:项目来源项目名称时间备注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区域排污许可初始配置多主体自主管理模式及情境仿真研究(项目编号: CX10B_049R
4、)2009-2012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2012-2016参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AJY005)2010-2012参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非常规突发水灾害事件的应急合作机制及建模仿真(项目编号:90924027)2010-2012参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水污染排放权交易机制及政策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项目编号:08CJY022)2008-2011参及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项目国内外蓄滞洪区管理制度及政策研究2009-2010参及江苏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水利枢纽
5、信息化及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产业化(项目编号:JHB06-06)2006-2012主要参及三、立项依据3.1项目研究理由(项目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资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水问题突出(包括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等)、水资源管理陷入制度瓶颈状态等. 针对当前形势,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2011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全面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并做出决定,
6、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即“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工作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构建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7、基于此,本项目母课题负责人王慧敏教授牵头以“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为题提出选题建议,被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采纳并列入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四批)招标选题第22选题。具体而言,本课题基于以下现实背景而提出并展开研究设计:(1)中国水资源问题突出,解决方案由“工程治水”走向“制度治水”,由“水资源治理”走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国水问题首先表现在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特点为: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其他资源配置不协调,及人口、耕地、经济布局不匹配;二是洪涝灾害、旱灾发生范围广、次数频繁、突发性强、灾害损失大。这一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社会转型、经济转轨、
8、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已突出表现为以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严重浪费、水环境污染为核心的更加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并且随着水资源过度开发、水污染加剧和水利设施管理不善而日益凸显,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生物种受到威胁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水问题的严峻性及复杂性。传统水利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问题,但并未从水问题产生根源人类涉水行为及动机入手,人们急需转变事水、治水观念: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民生水利转变,由“以水为本”的“工程治水、技术治水”向“以人为本”的“制度治水”转变。然而,近20年多来中国水资源治理实践表明:虽然出台了很多关于水资源治理的相关制度,但有些制度过于原
9、则、可操作性差并缺少司法解释,以至存在着有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制度执行能力不强,加大了水资源治理难度和压力。并且,水资源治理的好坏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事业的全局。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三字强调了国家对水资源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决心,表明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既指“最严格水资源控制”,严格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落实;又指“最严格水资源协调”,严格不协调处罚制度。可见,中国水资源管理走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转型时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同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10、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2)中国水资源管理陷入制度瓶颈状态,期待走制度创新之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纵观中国水利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再向民生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在解决水问题时,往往十分重视技术工程措施解决方式,而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制度瓶颈尚未取得突破。中国水资源危机,表面上看似资源危机,实质上则是治理危机,是水利管理的制度建设长期落后于治水需求的结果。特别是近20年来人们针对中国水危机提出多种应对之策,如完善水法律,改进水体制,实现治水转型,引入市场机制等,初步确立了以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建立了
11、以水量分配、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为主要内容的水权管理制度和以全成本核算为原则的水价管理制度。然而这些制度大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水资源危机或某一环节上起到关键、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对策,难以应对复杂的、系统的水资源问题。究其原因,制度缺陷是水资源危机治理的根本原因,表现为:一方面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部门之间配合不够,职能长期交叉重叠,边界不清、职责不明,矛盾冲突频发;另一方面,尽管许多部门都意识到制度不顺,在现行制度上加以“矫正”,其结果却是“叠床架屋”,部门利益主体越来越多,政策越追加边际效用越递减,管理能力薄弱,管理效率低下,同时还伴随着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普遍现象。中国治水实践
12、充分说明:中国涉水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管理制度仍存在缺陷。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靠政策、靠改革,走水资源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之路。并且,这种制度创新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构建符合科学发展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做到还水于民、还利于民、还权于民。(3)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应置于准市场环境中,运用经济调节来协助实践。2011年中央一号文做出决定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因此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必须要放在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的布局中
13、进行研究。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是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要素,水资源其实还具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水资源的基本属性为准商品更为准确。一方面,水资源的准商品属性强调了水资源管理应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管理,即通过水资源的产权化、资本化和产业化,完善水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和秩序规范。另一方面,水资源还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这就约束了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行为是要在政府主导下来完成,从而避免了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因此,面对实践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问题,从“准市场”角度搭建最严格水资
14、源管理制度的经济调节机制运行环境,将政府管制及市场运作相结合,明晰主客体责权、设计主体培育机制、科学制定价格、构建适宜的制度环境,对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效力及长效管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总而言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从此战略大局出发,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和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客观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和政策建议。为此,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5、体系研究对于引导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资源还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这就约束了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行为是要在政府主导下来完成,从而避免了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因此,面对实践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问题,从“准市场”角度搭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经济调节机制运行环境,将政府管制及市场运作相结合,明晰主客体责权、设计主体培育机制、科学制定价格、构建适宜的制度环境,对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效力及长效管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总而言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16、,是我国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从此战略大局出发,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和生态环境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客观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和政策建议。为此,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对于引导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综述国外水资源管理历史可追溯到独立战争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管
17、理大致经历了单目标开发阶段(1930年以前)、多目标开发阶段(1930-1970)、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阶段(1970-1990)、可持续及回归自然式的再发展阶段(1990以后)四个阶段:(1) 单目标开发阶段(1930年以前)。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飞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激增,水资源短缺现象突出。水资源管理以供水管理为主,管理活动主要是防止洪涝灾害、发展航运和灌溉水利工程,管理手段是修建水利工程、建造堤坝、引水灌溉和河道整治等纯工程手段。(2) 多目标开发阶段(1930-1970)。由于水量缺少、水质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显现,人们开始考虑包括水土保持、社会发展、综合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目标,从全
18、局的角度出发利用水资源。但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注重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短期需要,以需定供,综合管理也刚刚起步。(3) 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阶段(1970-1990)。治水思想逐步由以水资源开发为主转向以水资源管理为主,人们逐步认识到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将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从而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健全机构、主张按流域为单元实行统一管理等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开始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4) 可持续及回归自然式的再发展阶段(1990以后)。随着人们对“人及水共处”、“人口、资源、经济及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认识不断深化,治水思想由
19、以改造自然为主转变为以人水和谐共处为主。重视利用经济、法律、技术等非工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较的流域综合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恢复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的主题。尽管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但近年来,各国的水资源管理却有着一系列相似的做法。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鉴于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多功能性、循环转化性等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消除各种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狭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开展综合性水资源管理是一个通行
20、做法,许多国家通过机构改革,将所有及水有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欧盟2000年颁布的水资源管理框架指导方针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实施综合性的流域规划和管理,而且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一系列环境目标结合起来。美国也形成了联邦政府、州两级的综合水资源管理机构,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政策和规章,由州负责实施,而跨州水资源管理问题主要由法律实体机构流域管理委员会来解决。实行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为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各国都实施了广泛的经济手段,如对不同用途用水实行不同价格、提供财政支持、实施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水权及水权交易、取水费(税)等,都发挥了
21、非常好的效果。美国加州政府“水资源银行”的水权转让方式就是利用经济杠杆管理水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公众参及。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公众参及水资源管理,如欧洲两份政策文件奥尔胡斯协定、关于公众获得环境信息的指导方针对公众参及环境管理做了具体的规定,美国的公众参及政策就促进公众参及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水的立法。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水的立法工作,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内容涉及水资源开发、保护、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灾防治、水纠纷处理等方面。许多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的授予,也多以立法形式确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是随
22、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的。水资源的管理从区域水资源分散管理体制走向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从以工程措施为主、满足短期单目标的供水管理走向了以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为主、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水管理,从单一采用行政规制式的管理手段转向了综合运用行政规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管理手段。进行较为完善的流域综合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恢复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的主题。尽管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尽相同,但近年来,各国的水资源管理却有着一系列相似的做法。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鉴于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多功
23、能性、循环转化性等特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强调水资源的公共性,消除各种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追求狭义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开展综合性水资源管理是一个通行做法,许多国家通过机构改革,将所有及水有关的行政部门整合起来。欧盟2000年颁布的水资源管理框架指导方针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实施综合性的流域规划和管理,而且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一系列环境目标结合起来。美国也形成了联邦政府、州两级的综合水资源管理机构,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政策和规章,由州负责实施,而跨州水资源管理问题主要由法律实体机构流域管理委员会来解决。实行水资源管理的经济
24、手段。为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各国都实施了广泛的经济手段,如对不同用途用水实行不同价格、提供财政支持、实施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水权及水权交易、取水费(税)等,都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国加州政府“水资源银行”的水权转让方式就是利用经济杠杆管理水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公众参及。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公众参及水资源管理,如欧洲两份政策文件奥尔胡斯协定、关于公众获得环境信息的指导方针对公众参及环境管理做了具体的规定,美国的公众参及政策就促进公众参及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水的立法。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水的立法工作,制定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
25、架,内容涉及水资源开发、保护、水污染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灾防治、水纠纷处理等方面。许多国家水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立和职能的授予,也多以立法形式确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管理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发达国家水资源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的。水资源的管理从区域水资源分散管理体制走向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从以工程措施为主、满足短期单目标的供水管理走向了以工程和非工程相结合为主、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水管理,从单一采用行政规制式的管理手段转向了综合运用行政规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管理手段。2. 国内水资源管理的研究综述 (1)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治水思想的演变中国水资源管理历
26、史悠久,可追溯到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和春秋时代霸主会盟议定用水规约。然而,水资源管理的快速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水资源管理取得重大进展,其发展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保障防洪安全、解决供需矛盾为主的工程水利阶段(1949-1997);人水和谐共处、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的资源水利阶段(1998-2008);以人为本、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民生水利阶段(2009-至今)。1) 保障防洪安全、解决供需矛盾为主的工程水利阶段(1949-1997)以保障防洪安全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阶段(1949-1977)。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期,农业经济时代,人类活动及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表
27、现在人及洪水之间的斗争,水的安全性是一个压倒一切的问题,中国兴建了一大批防洪工程,制约洪水泛滥。水资源是一种“开放可获取资源”,它的取用一方面从属于水利工程安排,另一方面沿袭历史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基本不存在人及人之间的用水冲突、用水竞争和经济配给问题。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区域管理为主的分散管理,“重建设、轻管理”,工程建设被置于首位,资源管理非常薄弱,水资源管理实际上从属于水利工程管理。以解决供需矛盾为主的供水管理阶段(1978-1997)。70年代末期,北京、天津地区严重缺水,中央政府决定为天津市的用水专门修建了“引滦入津”工程,自此,人们开始关注缺水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口急剧增
28、长和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中国水资源稀缺,黄河断流、漳河水事纠纷不断出现。人类活动及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仅表现在“人-水”矛盾,也表现在“人-人”矛盾。80年代初期,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工程措施来解决水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国水资源管理理念由单纯重视工程措施向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转变。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黄河干流可供水量分配方案,采取强制的行政措施、以水量分配方案的严格实施来解决黄河多年断流和缺水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出现了水使用权定量分配的正式制度的安排。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执行,这是我国水管理的第一部大法,正式确立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水资源管理也从区域管理走向全流域管理,初
29、步形成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这一阶段,治水思想是以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的原始供水管理,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解决供需矛盾和以防洪为重点的水安全问题。2) 人水和谐共处、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的资源水利阶段(1998-2008)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增加、水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灾害日趋严重。1998年长江及淮河流域大洪水、黄河连年断流、淮河水污染等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面临着全面的水危机。面对严峻形势,1998年国务院赋予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水资源的职能。1999年水利部确立了“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2002年水法修订
30、并颁布实施,新水法强化水资源的流域管理,注重流域水资源宏观配置,把节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放在突出位置,重视水资源、人口、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这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管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水资源管理从“开源”为主的供水管理逐步转向了“开源节流”并重的需水管理。2001年2月,浙江义乌市出资2亿元向毗邻的东阳市买下了近50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这是我国第一笔水权交易协议,开创了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先河。为了缓解人水关系和人人关系,将产权市场观念引入水利管理,建立水权制度,提倡水市场交易方式,这也标志着我国以政府为主要角色开展以流域分水为主、以水量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已经在实践中朝着
31、市场化的方向迈进。随后,各地也相继开展水权交易,如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洪水河灌区用户水权交易、黄河流域工业企业购买农业水权的社团水权交易、漳河上游跨省有偿调水等。此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国务院法规先后颁布或修订,水利部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量分配暂行办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规章相继出台,各省市区地方性水资源管理法规逐步配套。这一阶段,治水思想是以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现代需水管理,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以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为重点、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水安全问题。 以人为本、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民生水利
32、阶段(2009至今)21世纪以来,影响民生的突发水灾害事件频繁爆发,暴露出我国水利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病险水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等。2009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的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民生水利阶段。民生水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心,统筹协调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用
33、水安全和水生态及环境安全,着力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向节约保护优先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过度、无序开发向合理、有序开发转变,从水资源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提出,为取水许可、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定量依据,把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明确定量化,更便于操作和实施。这一阶段,治水思想是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为主的现代需水管理,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水安全问题。将产权市场观念引入水利管
34、理,建立水权制度,提倡水市场交易方式,这也标志着我国以政府为主要角色开展以流域分水为主、以水量分配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已经在实践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随后,各地也相继开展水权交易,如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洪水河灌区用户水权交易、黄河流域工业企业购买农业水权的社团水权交易、漳河上游跨省有偿调水等。此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国务院法规先后颁布或修订,水利部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量分配暂行办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规章相继出台,各省市区地方性水资源管理法规逐步配套。这一阶段,治水思想是以人水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的
35、现代需水管理,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以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为重点、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水安全问题。3) 以人为本、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民生水利阶段(2009-至今)21世纪以来,影响民生的突发水灾害事件频繁爆发,暴露出我国水利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病险水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等。2009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的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民生水利阶段。民生水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36、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就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心,统筹协调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及环境安全,着力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向节约保护优先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过度、无序开发向合理、有序开发转变,从水资源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提出,为取水许可、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定量依据,把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明确定量化,更便于操作和实施。这一阶段,治水思想是以人为本
37、、服务民生为主的现代需水管理,水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水安全问题。 (2)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实践推进:1) 中央层面的部署。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回良玉副总理在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的。2009年,陈雷部长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部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则系统地界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构成及其基本内容。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
38、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1年11月1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创了我国流域性综合立法的先河,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标志着我国水功能区划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此外,水利部正组织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央经费保障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等。 地方层面的实践。2010年水利部第一批选择天津、河北、
39、上海、山东4省市作为试点,并出台了关于开展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12月,又将山西、湖北、甘肃、深圳、泉州、永康、张家港7省市和汉江流域作为新增试点。其中山东省的试点,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2010年山东省率先出台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这是国内第一部有关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这标志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山东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天津市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在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多水源优化配置体系构建、区域地下水总量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河北省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规定了最严格
40、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内容。上海市充分依托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以总量控制为核心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节水激励政策推进水资源利用和科技节水。近期,水利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湖北省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理论研究: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钱正英、张光斗,2001)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我国水资源总体战略,而实现总体战略的关键是三个改革: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按照全国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成立国务院牵头的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委员会,对江河上中下游、城市及农村、水量及水质、地表水
41、及地下水、供水及需水、用水及污染防治,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并相应地加强水资源的立法及执法。二是水资源投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正确导向、全面系统的水资源综合治理投入机制。三是水价政策改革。胡四一(2008)在总结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现存问题上,提出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以建立协调机制为重点,进一步理顺流域及区域管理的关系;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及定额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水量分配方案的编制及执行;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筹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推进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陈雷(2012)阐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42、总体要求和实施方略。李原园(2010)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性作用。高而坤(2012)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必须总结发扬长期治水、管水的经验,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做法,确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方略。栾芸、刘静玲(2010)认为有效公众参及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建议加强公众全过程参及、环保民间团体的作用以及学校环境教育。王慧敏(2010)提出了基于多主体合作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理论。黄昌硕、耿雷华(2011)建立基于“三条红线”控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总框架,设计出一整套适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
43、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建议其运用于流域和行政区的水主管部门,使水主管部门在运行过程中成为自觉遵守的管理规则。还有一些学者针对某一具体流域或区域展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研究(王文生,2011;袁峡,2010;刘秀娟,2011;朱来友,2010;幸红,2007;卢友行,2012)。 市场及经济手段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在配置经济资源方面日益发挥基础性作用。汪恕诚(2000)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发表了水权和水市场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引起了国内学者对水权和水市场问题的研究。常云昆(2001)以黄河水权制度为核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黄河水权
44、制度的历史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水权制度创新的制度安排。胡鞍钢&王亚华(2000,2002)从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准市场”分配水资源思路。沈满洪(2004)通过对我国黑河流域、东阳义乌、张掖市等水权交易案例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多层次水权交易制度”框图模型,认为一级水权市场的制度创新重在降低政府管理成本,防止政府失灵;二级水权市场的制度创新重在市场机制及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力求扬长避短:三级水权市场的制度创新重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防止市场失灵。王慧敏(2007)建立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流域水资源配置及管理框架及水权交易运行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市场机制的引入对配置水资源是有效的。姜文来(20
45、00)、胡继连(2005)、周玉玺(2006)、王浩(2004,2010)等认为应该通过适当提高农业水价,以增加农业用水的机会收益。金帅&盛昭瀚(2011)、王先甲(2011)、张郁(2009)等在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及排污许可交易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吕荣胜(2010)从产权及产权制度理论入手,提出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从制度层面构建滨海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约束机制。贾绍凤(2011)回顾了中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指出今后中国水资源改革,首先应继续深化水权改革,推动水权明晰化,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其次,健全水环境权的法律法制规范,提出相关的法律保障;最后,完善部门间的合
46、作协调机制,真正实现对水的协同管理。 管理制度能力建设的研究。关于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设的研究较少,也比较零散。郑航(2012)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基本哲学观点出发,提出社会水生产力及水生产关系的概念,通过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人水关系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及所需的社会水生产力水平,提出水利科学技术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第一生产力,迅速发展水利科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程晓冰、石玉波(2008)设计了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框架,具体包括采集传输、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应用交互五个层面,并以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通信计算机网
47、络为保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科研规划设计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取用水户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服务。2011年11月1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创了我国流域性综合立法的先河,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标志着我国水功能区划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此外,水利部正组织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央经费保障方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等。2) 地方层面的实践。2010年水利部第一批选择天津、河北、上海、山东4省市作为试点,并出台了关于开展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12月,又将山西、湖北、甘肃、深圳、泉州、永康、张家港7省市和汉江流域作为新增试点。其中山东省的试点,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2010年山东省率先出台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这是国内第一部有关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这标志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山东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天津市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在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多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