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控制浅探.docx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控制浅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控制浅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控制浅谈第一章 会计控制的内涵及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控制的意义1.1 会计控制的理论内涵关于会计的控制职能,马克思曾作过揭示,他把会计的职能概括为对社会再生产价值运动“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其中,我们可以把“过程的控制”理解为会计的控制职能,而把“观念的总结”理解为会计的核算和反映职能。马克思的原意是指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对再生产价值运动全过程的控制,这就包括很多程序和步骤,因而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范畴。控制一词最初来自于希腊文的“控制论”一词,原意为“掌舵术”,即掌舵的方法和技术,后被逐渐延伸为管理范畴的驾驭与支配。随着时间与认识的深化,控制一词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到
2、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有:阎达五教授()认为:会计控制既包括“会计控制”又包括“对会计的控制”。熊筱燕学者()认为:所谓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与协调的方法,措施与程序的总称。因此,会计控制是会计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对受控客体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信息的生成加以监控的方式及运行机制的总称。为实施有效的会计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全面系统原则。会计控制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即对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形成全过程的控制,可以前馈控制,也可以事中反馈控制,既要有纵向控制,也要有横向控制,既要对总指标进行控制,又要对分指标进行控制,会计控制不强调全
3、面系统就不可能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及时性原则。会计控制及时性指会计控制标准的制订和下达要及时;测量经济活动的执行结果和信息反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纠正偏差要及时。会计控制如不遵循及时性原则,企业广大员工就不能把握控制的目标,不能对经济活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造成损失、浪费就不可避免。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控制应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时间上形成一个严密连续完整的控制体系,会计控制贵在及时,一旦发现问题,就应及时加以控制、改进。 归口分级控制原则。会计控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控制原则,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将各部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归口分级落实到人,把整个生产经
4、营活动置于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控制之下。只有这样,才会使会计控制有坚实的基础,会计职能的实现才会有组织保证,才会更具有科学性。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会计控制职能的实现,首先要明确各职能科室、部门各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各责任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利,具有履行其职责的权力,为了激发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计控制还应贯彻经济利益原则,正确理解、应用权责利相结合原则,是会计实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会计控制过程中责任归属的确定,应遵循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将会计工作的责任与会计人员的素质区别开来。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如成本不实、利润虚假等),首先应追究企业领导责任,如属于会计人员本身工作造成失误,则
5、应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12 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根据上文所述会计控制的理论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广义的会计控制既包括“会计控制”,也包括“对会计的控制”。“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所谓“对会计的控制”则是指对会计工作及其质量所进行的控制,这是对控制者所进行的一种再控制。实践中这两方面的会计控制都需要,他们都是为了保障所有者的经济利益,是经营者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应当看到,会计控制是在控制地位、控制利益和控制目标不对等、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和矛盾的两个控制主体之间
6、架起的一座使之彼此信任的桥梁,它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保障。首先,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保证。会计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即使会计信息达到真实性、相关性、及时性等质量特征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基本依据,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够掌握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此外,会计控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而这正是所有者控制企业、控制经营者的目的,并与
7、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会计控制是保障所有者利益的关键,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那么维护现代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就会成为泡影。其次,对经营者而言,会计控制是其履行受托经营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经营者和所有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在契约中规定的责任,称之为受托经济责任”,“受托经济责任是一种报告说明责任,是责任承担人向有关方面报告说明其行为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可见,受托经营者有义务按照所有者控制企业的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这是经营者履行受托
8、经营责任之必需。当然,向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仅仅是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形式,其内涵必须以真实的经营获利作保证,只有经营者切实实现了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才算履行了受托经济责任,而经营者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流、物流甚至作业链进行的会计控制过程也就是企业效益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没有会计控制,经营者既无法实现经营目标,当然也就谈不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了。再者,会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控制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处于不对等的控制地位,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尤其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性”和“外部性”,借助于会计控
9、制能够起到约束双方行为,并对未来进行合理运筹的作用。这样不但能规范经营者行为,而且能促使所有者采取一种“约束+激励”的科学控制方式,以调动经营者管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的发展。第二章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控制引发的会计管理问题及问题的成因21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控制引发的会计管理问题现代企业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两权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产生了经济学家经常提及的两种行为,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控制人”现象。目前,在会计管理中由此引发的问题主要是:1.部分经营者利用信息占
10、有上的优势,向所有者隐瞒事实。包括向所有者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所有者的最低期望值,从而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向所有者隐瞒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骗取所有者的任命;尽可能争取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政府扶持。2.在企业经营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牟取私利,如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供自己享用等;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运用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经营者可能给与的惩罚。3.在企业改制及产权流动重组过程中使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时,以各种名目化国有资产为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办集体企
11、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在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中,对企业产权评估不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缺乏长期投资和技术改造的动力。由于经营者剩余收益激励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涉及未来的重要决策,如投资和技术改造往往被经营者限定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这种作法经常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不一致,导致“行为短期化”,即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不合理,但从经营者个人来看又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5.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是“黑箱操作”。除了部分属于财会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许多情况则属于有意而为的结果。透明度低是部分不合法或不合理收益转为合法、合理的“技术保障”。6.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
12、,经营者可能基于网络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网络式虚拟联盟),这时,企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还需要考虑基于网络联盟的其他公司的利益,它使得会计管理责任范围扩大,经营复杂性增强。所有者如何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减少各种风险,正确开展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包括与外部加盟公司之间的会计控制)成为现代会计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在非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使一些不称职的经理充斥企业管理岗位,排挤了优秀的经理人员,即产生了所谓的“劣币排斥良币”现象,等等。这些情况表明,企业会计管理只有从内外结合的整体角度开展会计控制,才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科
13、学的水平。22 出现会计管理问题的成因如前节所述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会计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寻其原因与双控制主体的形成及其矛盾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大家知道,会计控制实质上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即控制主体通过各种控制措施将自己的目标、要求、企望传达给被控制者,使之用以规范和指导其行为。比如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质量的控制,人们除了用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约束外,实践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作为控制主体的重大作用。特别是我国企业改革以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以及运用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增强,实践中出现了所谓“所有者会计”和“经营者会计”等情况。即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
14、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中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入,不足额提取费用,在职时的过度消费等。可见,会计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伴随着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也促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
15、分离,这种情况体现了企业两个控制主体对会计信息需求和利用的差异,对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有一定作用。在此情况下,企业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这样一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客观存在的关系,再加上双方利益上的矛盾甚至对立,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土壤,并弱化了会计控制的作用。理想化的现代企业双控制主体的控制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其前提必须假设受托经营者是一个“忠诚”的人,他以企业(实际上是所有者)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并满足于由此而实现的“个人价值”。但是必须承认,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着差异和矛盾,我们
16、所期望的控制环境尽管在不断地试图消除这种差异,也有可能使现实接近于理想,但却永远不能等于理想。在这种理智的思考下,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双控制主体控制目标的差异,并高度重视由此而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一方面所有者为了保证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对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控制,他们希望随时了解每个经营者行为(经营)的细节,取得尽可能详尽、准确和及时的会计信息;而矛盾的另一方是经营者,他们实际上占有和掌握着会计信息资源,也完全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决定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另外经营者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方式和手段当然不会象理想中那么纯正,他们极有可能
17、会利用手中“暂时的控制权”谋求“个人价值最大化”,这时的会计信息就会成为他们手中的得力工具加以利用;粉饰会计报告去迎合所有者的要求,掩盖某些会计信息使其因私欲膨胀而占有资产收益权和在职消费等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不致败露,制造虚假信息而欺骗所有者,等等,由此常常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信息为利益对立的双方利用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性”是会计控制弱化的根本原因,如果找不到加强企业控制的合理方式,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的问题就可能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健康发展的羁绊。第三章 现代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3.1 会计控制体系的运行机制所谓会计控制的运行机制是指会计控制几个构成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18、的运行关系的总称。在会计控制理论内涵中我们知道会计控制是控制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对受控客体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信息的生成加以监控的方式及运行机制的总称。因此,在一个有序的会计控制体系中,会计控制包含控制主体,受控客体,控制对象,传递路线,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六大要素。六要素的关系如附表中图3.1所示。控制主体控制对象受控客体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图31 会计控制要素及运行机制其中,控制主体是指接受控制委托并具体执行,实施会计监控的单位及个人,包括内控主体与外控主体。受控客体是指接受控制的责任主体。控制对象指的是会计信息的生成质量和再生产的价值运动。在控制对象中,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是核
19、心,价值运动控制是根本。对于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讲,真实会计信息的存在和有效传递是他们决策行动的依据和关键,而从长远看,通过企业经济活动(价值运动)的控制达到企业收益持续增长,可以有效保证避免或减少会计信息的弄虚作假。因而有利于会计信息的长远控制。同时,会计控制必须有一个目标作为控制的根本要求,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保持企业价值运动的持续与最大化增值。另外,会计控制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其控制效果要依赖于控制环境的优化。会计控制必然要受到制度,企业组织形态与治理结构等环境的制约。由此可见,会计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管理范畴,是会计的一个基本职能;同时会计控制又是控制主体
20、与受控客体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受控客体对控制主体的监控是一个主动配合与积极接受的过程。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会计控制的主体通过监控受控客体的行为来作用于控制对象,又通过控制对象的改善与优化来逐步达到一个合乎预定目标的状态,控制目标能否实现通过信息反馈渠道反映给控制主体,使其又开始下一循环的再控制,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控制系统循环。在会计控制的系统循环运行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会计控制运行的总机制。在会计控制运行机制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控制主体与受控客体组织机构设置,即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对于不同的会计控制对象来言,会计控制的主体和客体有所区别。就会计核算过程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控,控制主
21、体既有内控职能机构(如股东大会,公司监事会,内审机构等),又有外控监管组织(如证监会,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机构,监察部门等),在接受外部监控时,受控客体是整个公司或企业(会计主体);而在接受内部控制时,受控客体则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部门及人员。其关系见图3.2所示。受控客体控制对象外控主体内控主体受控企业会计核算部门及人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过程及信息质量控制主体图3.2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主体与受控客体在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时,控制主体同样既有外控主体(如行业协会,会计部门等),又有内控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会计部门等),但主要由内控主体具体履行控制职能,受控客体主要是企业
22、的具体业务部门及人员。再这里,控制主体主要根据会计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及情况对受控客体执行预算方案的行为进行指导与监控。使企业再生产的价值运动达到最大化增值,生产效率获得最优。相应关系如图3.3所示。受控客体控制主体控制对象控制主体行业协会主管部门股东大会监事会 董事会经理层会计人员企业经济活动(价值运动)企业具体业务部门及人员利用会计信息利用 进行决策指导 监控图3.3 经济活动的控制主体与受控客体综上分析表明,会计控制是一个有机联系和运行的系统,它不单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事,而且还是企业外部多个监管部门和企业决策监察部门的事,涉及到多方面的监控主体。根据会计控制的六大要素,我们可
23、以把控制主体与受控客体比作组织(人),经济活动(价值运动)比作资金,会计核算过程及结果比作会计过程与信息,由此,就可以构建出会计控制的“三位论”。即人员责任,资金运动,会计信息的相互关系如图3.4所示。会计信息资金运动人员责任nze图3.4 会计控制“三位”结构图3.4 会计信息的相互关系在会计控制的“三位结构”中,资金运动是企业最根本的活动,只有资金的不断周转与循环才能创造利润,然而资金运动也只有通过会计语言的表达才能被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观察到并且加以利用,众所周知,股东,企业经营者,内部管理者和员工等是现代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这些经济主体有各自不同的经济目标,因而,他们关注会计信息的侧重点
24、有所不同,并且作出各自对资金运动的决策,控制和约束反映。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和内部会计部门必须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合法,合规,他们必须承担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披露责任。另外,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也肩负着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责任。所以,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关键要素是人员,信息和资金的“三位”控制。32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会计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组建、管理、运营的规范的制度形式。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尽快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企业制度 会计 控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