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开展,自1990年水产品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然而,作为我国渔业重要组成局部的淡水养殖业,近年来养殖效益却持续走低,如继续下去,势必影响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竞争地位。我国参加WTO以后,又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市场与全球化的竞争,淡水养殖业要想在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和挑战中寻求生存与开展,唯有按照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构造,在调整中提高养殖效益,增强产业的整体素质。 一、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的制约因素 1. 引导体系薄弱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构造是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在调整中进展了大胆探索,
2、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没有把握住市场行情,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前几年甲鱼、牛蛙市价看涨,湖南省一些地方鼓励渔农开展甲鱼、牛蛙养殖,结果市场发生变化,甲鱼、牛蛙市价先后从顶峰猛降到低谷,使局部渔农在经济上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损失。经过几次挫折之后,基层组织感到市场变幻莫测,构造调整应该由渔农自己把握,不敢大胆指导渔农调整构造。社会化效劳也跟不上,原来在方案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效劳组织,诸如水产公司、水产供销站等部门已远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的已名存实亡,新的效劳组织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对渔农产前引导不力,产中效劳不到位,产后市场拓不开,养殖业构造调整难以迈开新的步子。 2. 政策扶持缺乏 一
3、些西方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占其产品产值较大的比例,而我国的淡水养殖业缺乏政策性保护,国家对水产养殖业根底设施的投入少。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投入远不及对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投入,在水产业内部也远不及对捕捞业的投入,淡水养殖业的根底设施薄弱。不仅如此,有些地方水产特产税年年加码。据对沅江市的调查,该市收取的水产特产税由1997年的14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82万元。此外,基层组织掠夺式管理和“杀鸡取卵现象依然存在,渔农负担较重。据有关资料统计,洞庭湖的滨湖地区集体渔场渔农人均负担一般在400500元之间,高的人均达600元以上。越是好的养殖工程和养殖户上缴统筹提留的款项越多,严重影响
4、渔农构造调整和开展特种水产的积极性。 3. 思想观念陈旧 不少渔农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温饱即安、“稳妥唯上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想调整养殖业构造但又怕担风险。据了解,不少渔农主要的担忧有三点:一是担忧名特新品种难养,没有过硬的淡水养殖技术怕失败;二是担忧市场突变,怕产品无销路;三是担忧遭受自然灾害,怕赔本。 4. 资金支撑乏力 由于渔农长期以来以常规水产品养殖为主,市场价格较低,因而自身积累的资本极其有限。调整淡水养殖业构造,开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必须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但目前信贷部门银根紧缩、贷款无几,加之渔农自身财力缺乏,以致想调优构造也因缺乏资金而事情难成。 5. 知识技术低下 农村大局
5、部渔农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养殖技术落后,对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吸纳能力很弱,即使想开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但苦于技术生疏,甚至于没有技术而不敢“轻举妄动,以致构造调整缓慢。 6. 信息渠道不畅 构造调整的首要依据是市场信息,即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来调整生产构造和品种构造。农村地区由于广阔且分散、偏僻,交通、通信等根底设施建立滞后,信息媒体不丰富,加之农村信息机构及信息收集、传递与发布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因而信息不畅,以致渔农不知调什么、怎样调。 7. 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兴旺国家水产品产量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鲜销的比例只有1/4。根据?中国渔业年鉴?资料,我国2
6、001年水产品加工率只有32%,其中95%以上为海水加工品,淡水产品加工量很少。据16个内陆省区的淡水加工量统计,尚缺乏该地区淡水鱼总量的2%,“三北地区只占0.8%左右,加工转化能力十分薄弱,严重制约淡水养殖业的开展。 二、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的主攻方向 当前,怎样调整淡水养殖业构造,是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就宏观而言,应按照品种优良、产品优质、构造优化、布局合理、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的根本原那么进展调整。调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品种构造 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在稳固和提高常规品种养殖的根底上,大力开展名、特、新、稀品种的养殖,加快品种改进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不断推出大批设和市场
7、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力求形成规模和特色,发挥规模效益、特色效益和名牌效益。目前,适合淡水养殖的品种至少可包括:鱼类中的鲫、鲤、鲢、鳙、草鱼、鲂、鳊、鳗、鳜、鲈、鮰、鮠、鳢、鲟、鳅、鳝、罗非鱼、黄颡鱼、鲑鳟、金鱼、锦鲤、热带欣赏鱼等;甲壳类中的虾、蟹等;两栖类中的蛙;爬行类中的鳖、龟和贝类中的珍珠、螺等。此外,切实解决好名特优新品种的苗种、饲料和病害防治等问题,实现淡水养殖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2. 布局构造 整体布局上,要在做好资源分析和水域分类的前提下,进展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和确立比拟优势强的产业,形成区域化的渔业生产特色。对那些可与“洋货抗衡的实力型水产品,实行重点扶植,优
8、先开展;对那些无优势可言,竞争力弱的水产品及时削减、调整,以腾出资金、资源开展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 生产布局上,可实行区域多元化品种组合, 开展假设干各具特色的养殖工程,使生产的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多种水产品各自发挥优势,克制单一型品种的缺点,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在多元化品种组合中,即使一些品种市价下跌造成亏损,也可由另一些高回报品种的盈利来弥补,使生产经营者始终可以维持一定的收益水平,这样也便于其及时调整养殖品种构造,使整体的养殖品种组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同时,严格推行养殖许可证制度,切实加强区域动态管理。 3. 养殖方式 注重养殖方式的合理选择,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目前的主要
9、养殖类型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江河溪流及湖泊养殖、网箱与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方式有多茬养殖、轮捕轮放、反季节养殖、夏花苗当年养成、半流水微流水养殖、生态养殖等。养殖者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养殖方式,用现代技术嫁接于传统养殖业,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展集约化养殖。同时,大力推广安康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防止水域污染,减少病害发生,加强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4. 经营模式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经营机制。一是开展股份制经营。采取松散型或严密型的契约合同方式,形成以家庭经营为根底和轴心的微观组织链,运作模式可以是合股承包、区域连片、专业合作、一体化
10、经营。有了这样的联合经营组织,必然有利于相对统一的根底养殖设施改造与建立、品种更新、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形成规模经营、批量生产,使养殖户以组织群体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容易取得贸易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二是开展产业化经营。选择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具有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对象,指导帮助其建立新的经济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些区域优势明显,产品销路好,开展前景广阔的工程,形成拳头产品,采取“公司+农户或“公司+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三是开展综合性经营。根据具体情况,大力推广阔水面“三网网箱、网拦、网围养殖和鱼
11、鳖、鱼蟹、鱼虾、鱼珠、鱼畜、鱼稻等混合养殖方式,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推进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的对策思考 1. 科学制订调整规划 为防止构造趋同,重复建立,出现水产品构造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的过剩和“卖鱼难,应从市场需求和当地的优势出发,制订本区域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规划。规划的制订需考虑以下几点:注重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各地的资源禀赋是不同的,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当地资源特色的水产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注重发挥各地的产品优势。因自然的或历史的原因,一些地方生产的水产品一直拥有较高知名度,形成了有价值的品牌。这就要
12、求这些地方针对自己的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商品基地和支柱产业。注重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一些靠近大中城市或毗邻经济兴旺地区或交通较为便利的农村,应依托区位优势开展渔业经济,建立渔业创汇基地。注重发挥各地的技术优势。一些地方在水产养殖的某些方面淡水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较多,或拥有传统的生产、加工技术,应凭借这些淡水养殖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大投入,形成专业化生产,使之成为该地区渔业经济构造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2. 出台有关扶持政策 有力的政策因素,对于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可以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应出台有关的配套政策加以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需增加构造调整
13、中的新工程和配套设施建立的投入,对于名、特、优、新、稀水产品开发与生产应给予一定的补贴。放宽税收政策。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渔农负担,以推动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同时,对构造调整中新上的名、特、稀水产工程应实行减免税政策。给予信贷支撑。为支持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银行部门要设立专项贷款,放宽信贷条件,扩大信贷范围和额度,提高信贷效劳质量,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在构造调整中的支撑作用。实行外贸扶持。对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优势和竞争能力的水产品,政府要在符合WTO规那么下给予生产者一定的外贸补贴,并给予更多的外贸自主权,疏通水产品出口渠道,做好配套效劳。通过完善一系列的优惠配套政策,提高渔农自我积累、
14、自我开展和加快构造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3. 加强科技创新力度 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的效果如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当前我国的水产科技无论是在研究成果还是推广应用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不能满足渔农自主调整构造对科技的迫切需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从宏观上讲,一要改革水产科研体制,使水产科研机构直接为渔业、渔农效劳;二要尽快增加水产科研的投入,保证构造调整中所需技术研究的顺利进展;三要大力提高水产科技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把构造调整所需的技术及时向渔农推广。水产科研与推广工作应切实转变“重产量、轻质量的偏向,把优质高效放在首位,加速优质新品种的培育、储藏和
15、推广,尤其要加强水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品种与质量构造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社会消费水平的日益上升和市场需求,并刺激渔农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 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单一的高产型渔业向多元化的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型渔业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低素质的体力型渔业向高素质的智力型渔业转变的过程。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对构造调整的主体渔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渔农素质,对于推进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十分重要。为此,一要大力开展农村的文化、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渔农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二要组织渔农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管理、竞争的能力;三要全
16、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提升渔农的综合素质。 4. 实施无公害养殖 在养殖品种调整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养殖户走无公害养殖之路。当今,食品平安问题已成为除人口、资源、环境之外的全球性第四大危机,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前些年由于片面追求渔业经济的高速开展而无视了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滥用药物防治鱼病、在饲料中滥用激素等添加物,致使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与药残超标的问题比拟普遍与突出。为此,国家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农业部在2002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明确“无公害水产品的概念,即产地生态环境好、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规定的标
17、准内,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经有关机构认定并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平安优质产品。 在实施管理上,必须建立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平安生产和质量保证管理设置;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及时调控水质,防止造成养殖生产的自身污染;建立病害测报、防治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贯彻预防为主、早期治疗、科学用药的病害防治原那么;建立安康养殖管理制度,实施苗种放养、水体环境、饲料投喂、科学管理、综合配套的安康养殖技术;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水产品上市需经省、市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应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建立塘口档案管理制度,对苗种放养、起捕、饲料、肥料的使用,水质监测、调控,防疫、检疫、病害防治、药
18、物使用等方面进展记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5. 深化水产品加工 开展水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大宗水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延长产业链、拓宽渔业开展空间、促进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注入开展的活力,提高水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扩大加工规模。在壮大现有加工企业的同时,利用和扶持冷冻厂、肉联厂、饮料厂、食品罐头厂等企业进展改造,提高淡水产品加工能力。设立专项贷款。优先和增加淡水产品加工的贷款扶持,以确保厂房建立、设备引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加强财税支持。对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坚持“薄赋广征、“放水养鱼,对出口创汇企业和新工程、开发性工程等按政策实行减免税优惠
19、;财政可采取贴息的方法,推动金融部门增加贷款。优化经营环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效劳,提供各种方便,扩大淡水产品加工企业同国内外相关单位的广泛联系与合作,开展外资、三资、民营、股份制经营;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进展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金,建立上市公司。完善科研投资机制。采取国家投资及企业与民营资助相结合等方法,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确保淡水产品加工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精深加工的方向。首先,可将精深加工产品定位于方便、即食、休闲三个类别上,这三类产品目前的市场条件已较成熟,并且仍有开展空间;其次,将局部水产食品加工后无法直接利用的原料如虾类、贝壳裙边等制成食品添加剂;第三,将无法直接食
20、用或者某些特殊部位的水产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转化为氨基酸、脂质体、DNA等生物制剂、保健品和药用中间体。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水产精深加工模式,将食品加工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更加严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精深加工的技术不断更新,产品更具延伸性。强化质量管理。在淡水产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推行危害分析重点控制HACCP方法,实行良好的操作标准GMP和平安卫生监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使水产品从生产标准到商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扩大出口的需要。组建专门班子。重点渔区的水产主管部门应设置淡水产品加工机构,做到有班子、有人员、有领导专管和指导。 6. 开展农村中介组织 在市
21、场经济条件下,进展淡水养殖业构造调整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渔农和市场结合起来,让渔农成为构造调整的主体,这就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组织。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渔农一般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存在着“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使渔农在构造调整中直接面对市场的组织本钱及交易费用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有赖于通过鼓励各种渔业中介组织、渔民经纪人、运销大户以及多种形式的渔农经济合作组织进入流通领域,提供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方面效劳,在渔农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保证渔农在构造调整中的自主地位,又能充分发挥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 7. 完善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我国渔业信息化步伐,围绕水产品市场行情、供求趋势以及渔业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等方面,制定水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和标准,通过播送、电视、报刊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同时,组建专门信息机构,配备专业信息人员,购置必要的信息工具,建立自上而下辐射全国各地的渔业信息网络,形成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国家与地方渔业信息体系,为渔农进展渔业生产和构造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信息效劳保障。
限制150内